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绍一下。 我是211年本科毕业的,去年去北大读信息科学专业。
1.关于择校和决定专业
(1)我为什么选择北京大学信息科学专业?
本科期间,我是通过跟老师做一些项目,大致接触到了计算机相关的知识。 但是,我觉得自己参加计算机考试的时候竞争力不是很强。 另外,我大三和大四接触的实习更侧重于产品搜索,所以我把目光投向了计算机交叉学科。 例如,交互或信息科学。 国内信息科学比较好的大学有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 南京大学南农农科专业也要求数学,人大专业是档案学。 而且去年的分数线较低,第一志愿的学生几乎全部转入校内转学。 今年肯定会爆发。 所以综合考虑后,我选择了北大(当然,也是为了实现清北的梦想……)
(二)关于录取分数线、录取情况等。
北大本专业一直以来共招收13名学生,其中研究生8名,统一招生名额为5名。近三年录取分数线最低在370-390左右,最高录取分数线在370-390分左右。分数一般在410-420。 录取学生人数从211人到北大不等。 复试统一招聘名额为7至5人,考察范围近年来变化不大。 参考本科教学即可。 但听说今年要增加一个大数据管理方向。 计算机和编码背景优先。
2. 初步测试经验
政治:我是一名高中理科学生。 政治很糟糕。 八月读了《精讲精要》这本书。 剩下的都是多项选择题。 记住关键词。 十二月,有四个生肖。 最终结果是选择目标43。
英语:我的基础英语还不错。 我大二就以550+的成绩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 所以我没有记住单词。 从9月份开始,我每天精读三篇文章。 从1999年到2022年的真题中选择。只做真题。 实测结束,客观扣5分。
专业课程是亮点。 因为正在参加交叉考试,所以对专业课还是比较担心的。 7月到9月,我从头到尾读了《信息资源管理基础》(马飞成)和《信息科学导论》。 最后看了《信息服务概论》、《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用户与服务》、《信息决策与分析》、《数据库原理》。
10月份的课程很重,基本上没学到多少东西。 从10月下旬到11月中旬开始每天复习:拿一本书的目录,大致背诵这一章的内容。 无需一丝不苟。
从 11 月开始接受照片问题。 我没有全部写出来,只是从我的角度思考了论文题,列了一个提纲。 让我们看看我该如何回答。 如果我觉得写得不好,我会去CNKI查看论文,扩大我的讨论角度。
12月主要是背政治。 我原本计划在12月中旬进行四次模拟测试来纠正自己。 没想到我得了COVID-19,所以没怎么学习,然后25号去考场,2月21号成绩出来了。 我很幸运,进入了复试。
至于专业课如何备考,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分别复习基础信息资源管理和信息科学两门课程。 两者的内容框架非常相似。 信息资源管理的基础可按三大要素进行:理论、信息过程(信息采集、信息存储、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安全)、应用(企业和政府信息管理应用)审查。
信息科学的理论部分与信息资源管理的理论部分不同,但通用技术方面基本重叠,应用方面可以通过一些前沿论文来学习。 关于应用,我个人觉得比较重要的可以从信息/情报服务的角度来思考。 这里推荐陈建龙老师的《信息服务概论》,从用户、服务策略、服务内容、信息服务人员等信息服务要素角度分析了一个案例。 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推荐系统、搜索系统对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此外,需要对上述技术对信息组织和信息检索的影响进行额外的编纂。
在参考书目方面,我在下面和上面提到了一些书。 但观察这两年问题的一些变化,很难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许多内容需要利用过去的知识来整合它们。 比较推荐的是学院官网上的论文。 此次,h指数、召回率、人机协作、个性化推荐、不完全信息决策等信息科学术语解释都与老师的研究方向相对应。 总体来说,北大老师的研究方向分为用户行为、科学计量+图,以及一些跨领域的研究。
我花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仔细翻阅了专业课的参考书。 第二次的时候,我会把多本书结合起来,把相关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这样基本上参考书里的知识点就可以形成了。 网络图。 第三遍看的时候,又重复了第二遍的审稿思路,同时融入了一些我看到的热点论文。 第四次看的时候,我一个人看了一本书,只是复习了一下。 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对于一些记不太深的知识点,我会抄在便利贴上,方便后续背诵。 在11月份开始的模拟训练中,我也注重通过问答题来整合自己的知识结构。 答题讨论的逻辑和视角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全面,根据理论信息的加工应用和信息服务的各个要素来答题。 我们需要组织的是这个讨论的框架。
(2) 参考书/题型/难点/学习建议
《信息检索教程》王立庆(人大)(网上搜索后阅读要点,作为讨论素材)
《信息分析与决策》(王燕飞)23年信息科学试题涉及概率问题xx,有一定参考价值
《信息科学导论》(绿皮书)版本比较旧,但可读性很强,交叉考试考生推荐。 关于用户信息需求和行为的部分非常好。
《信息管理基础》马飞成必读
《信息计量学》邱
《数据库导论》王山
《信息服务概论》陈建龙
题型主要是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讨论题。 没有标准答案,只要有意义就行。 如果涉及的角度多,讨论得好,那就是一个优势。
近年来,该专业更倾向于将用户体验和HCI结合起来。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关注交互体验领域和计算机新技术的应用。
除了看参考书外,还需要多关注老师的论文。 它可以在学院的官方网站上找到。 看看摘要或类似的东西。 秘诀就是多写老师同意的内容。
3、复试情况/经历
除留学生少数重点项目等外,统一招生规模一般为7至5人。 进入复试以来的三年里,分数线都是370+。 但除了特殊计划外,最后一个通常都会跟着他一起跑。 所以385以上比较好玩。 400+ 面试的时候多加注意就可以了。
复试只是面试。 主要考察专业素质、对前沿学科的理解、英语水平和个人经历。 智力考试需要多回顾专业课程,多阅读老师论文,关注年度热点话题。
复试时必须礼貌大方,着装得体。 你不必穿西装,但你必须看起来像学生。 你也不必化妆。 这没关系。 不过,如果你的肤色太差,就要注意修饰了。
北大对于复试还是很重视的。 关心你的品格和知识。 注意你的性格并保持谦虚。 你不需要每句话都道歉或者道歉,你不能特别自信,你不求进步。 简历上写的内容要非常清楚。 不能有任何含糊之处。 如果被问到那就尴尬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准备复试还是比较仓促的。 当我在第一次测试中没有得到任何结果时,我认为我运气不好。 那时我正忙着投简历、找工作。 幸运的是,我得到了一份产品报价并计划进行研究。 没想到复试能通过。 然后没几天,我就得了甲型流感。于是零零碎碎的,我们就真的开始准备3月份的复试了。 那时我基本上只是看论文,听B站一些老师的相关讲座和在线学术论坛。这个时候,你需要思考你的研究方向。 不然你会像我一样,入学后很迷茫。 不知道该怎么办。 想了想,多看这方面的论文,并注意做笔记、整合。 那么基本上就没有问题了。
4.对同学的鼓励和建议
考研的要求越来越高,备考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包括爱情的失败、友情的裂痕、功课和实习的挤压、与同学的互动、时不时出现的自我怀疑等。 因此,我认为在这段旅程中找到出路很重要。 两个合适的朋友成为研究伙伴甚至战友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
双方应相互监督并及时进行审查。 提供适当的鼓励并共享资源。
另外,请不要跳得太紧。 放松。 虽然我们谈论“战争”,比如所谓的一战、二战、多场战争,但并不意味着这里是战场。 如果太紧,就不适合非凡的表演。 面试时,老师可能也会想:就这么点小事,就等于遇到了大敌? 可以做科学研究吗? 会不会太偏执了?
总之,战略上虽然要仔细研究,但战术上可以适当放松。
【新香旭考研原创作品,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