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杂志对话王浟:激光产业人才与创新

91百科网 37 0

近年来,激光产业发展迅速,应用市场不断扩大,未来产业前景十分光明。 据《2018年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激光及激光设备收入约为1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8%,预计2018年将增长至130.6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激光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2017年行业收入增速超过25%,预计今年将突破600亿元。

作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军博士的研究涉及多种激光器及工业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在激光技术和光学工程领域拥有近30年的研发和教学经验。 近日,《千人》杂志对话王迅博士,请他分享对我国激光产业、人才和创新的看法。

王迅 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日本的创新能力值得学习

《千人报》:与国内大学相比,日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特色有何差异?

王军:与国内大学相比,日本大学在二战后受美国的影响更大,所以其教育理念和特色与美国大学相似。 大学开展的研究大多具有自己的特色,研究水平大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另外,日本大学实行教授负责制,由教授决定实验室的研究方向和团队的运作。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教授退休后,其学术思想体系一般会由继任者继承,不会造成研究思路和研究特色的中断。 缺点是副教授、助理教授选择独立科研项目的空间较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如美国同类大学。

千人网:您认为中日两国的科研环境有何不同?

王军:相对而言,日本的学术评价体系不仅以论文数量和期刊级别为标准,还注重创新性。 只要你的研究具有学术新颖性、实用性或挑战性,基本上都会被认为是优秀的成果。

近年来,日本研究机构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缓慢,但其创新能力却不容小觑。 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名牌大学一直秉承开拓创新的理念。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日本现在拥有一大批诺贝尔奖获得者,特别是近20年来。 这得益于日本大学和国家研究机构良好的学术和科研氛围。

千人:日本拥有大量跨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科研开发能力非常强。 您认为日本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王军:近20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论文和专利方面,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目前,经常有来自中科院和优秀大学的科研人员在Science、Nature等顶尖大学工作。 在期刊上发表论文。 但我们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提高。

现在社会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我国缺乏科学原创性,具有引领性、旗帜性、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果很少。 近年来,中央政府和科研人员把创新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加强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这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日本著名企业拥有非常强的科研能力。 例如,日本物理学和应用物理研究全国排名前十位的科研人员中,有近一半不是著名大学和国家研究所,而是民营企业的优秀研究所。 这意味着日本著名企业拥有非常强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掌握了未来10-20年产品的大量核心技术。 相比之下,我国大多数企业的基础研究水平还远远不够。 我们可能需要大幅增加企业在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以确保我们国家能够掌握未来的核心技术,提高我们企业的创新能力。 、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激光产业发展迅速

《千人报》: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激光加工技术有哪些优势? 可以广泛应用于哪些领域?

王军:激光加工技术是利用激光束与材料相互作用的特点对金属或非金属材料进行切割、焊接、表面处理、钻孔和微细加工的新兴工业技术。 与传统加工技术相比,激光加工具有能量集中、安全可靠、精密细致等显着优势。 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电子电器、机械制造、冶金、医疗器械、新材料等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的领域。 许多重要领域。 目前,我国的发展速度和对该技术的重视程度远远优于其他西方科技强国。 因此,我相信激光加工技术在未来十年有着非常光明的发展前景。

《千人》杂志对话王浟:激光产业人才与创新 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 第1张

《千人报》:国产激光器的国际市场情况如何? 如何才能抢占更多的国际市场?

王军:进入21世纪以来,激光技术在工程层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激光本身就是高科技的综合体。 与传统的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泵浦激光器相比,光纤激光器最近突破了功率、效率和性能的瓶颈。 它们在众多激光器中脱颖而出,并且发展非常迅速。

现阶段,国产激光器大部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还很小。 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大规模立足,就应大力开展激光材料的配套研发,创新激光机的设计理念,提高制造工艺的精度。 换句话说,我们在原则上并没有明显落后。 需要增加的是设计理念和流程,以及一些配套部件的开发。 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得到解决,未来国产激光器在国际市场上应该会有可观的市场前景。

《万人》:您如何看待我国激光产业的发展前景?

王军:从2010年左右开始,激光产业的雏形在中国出现,发展速度非常快。 在国内市场上,我们的民族产品现已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激光加工设备市场规模已经突破100亿元,目前年增长率可达18%-22%左右,远高于国际市场。 激光产业平均增速。 华北、长三角、华中、珠三角四大产业带已形成,发展形势十分乐观。

但目前,我国激光产业的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仍不理想,特别是高水平技术和工艺的积累。 关键技术往往受制于人,大部分产品仍集中在产业链中低端。 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建议相关优质企业加强激光技术本身的研究,特别是加大核心技术的研究力度,大幅提高国产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务水平。 此外,还需要构建完整的激光产业产学研链。

《千人报》:当前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如何? 激光产业将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哪些影响?

王军:随着我国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应该是智能制造。 主要包括五个方面:一是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二是产品的智能化,三是制造新业态新模式的智能化,四是管理的智能化,五是制造的智能化。是管理的智慧。 智能化售后服务。 激光加工由于去除效率高,具有非接触、低污染等一系列技术优势,自动化程度和加工精度也很高。 因此,激光加工必将在我国制造业传统工艺和制造工艺的升级改造过程中发挥作用。 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千人报》:您认为,我国要从制造强国迈向制造强国,还存在哪些问题,又应该如何改进?

王军:我国目前的产业规模非常大,几乎涵盖了大部分技术领域。 接下来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做强相关产业。 我认为有两点应该比较重要:第一,想要在高端产品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 掌握核心技术,必须根据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来认识产业流程和发展方向。 特别是要加大基础研究的人力、物力投入; 第二,增加工艺能力或流程的积累。 优秀的企业必须有工匠精神,把事情做精、做细。 在这方面,日本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千人网:您对华北地区光电产业的发展有何看法?

王军:华北地区的北京、天津拥有众多中央科研院所和优质大学。 它们都在传统光学、光电领域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自主研发能力,因此这两个城市的光电产业优势明显。 更强。 相对而言,河北尤其是冀南地区光电产业的发展可能有所欠缺。 华北南部地区若想在光电产业上取得进展,最好避免选择已经充分发展的产业领域。 相反,应该选择其他光电企业没有关注的产品商业价值好的产业方向。 这样可以避免同行之间的激烈竞争。 经过专家充分论证,区域光电产业发展可以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合适的方向进行突破(而不是撒下一张大网)。 这种做法或许是明智的。

人才竞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千人报》:人民日报、新京报等各大媒体纷纷发文称,本土培养的人才在很多领域发挥了巨大作用。 科研和学术水平并不比很多“海归”差,但待遇却与“海归”不同。 差异是巨大的;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海归”属于弱势群体。 对于这两种观点,你怎么看?

王军:这两种说法可能代表了现实的两个方面。 无论是本土人才还是“海归”人才,肯定会有优秀的,也有不那么优秀的。 目前有人对两者待遇和重视程度的差距提出异议,这说明这个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与此同时,一些“海归”,特别是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学者,刚回国可能无法适应国内环境。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各种制度的完善,这些纠纷应该会越来越少。

《万人》:如今,各地竞相争夺人才,各种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 您认为如何才能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王军:龚自珍曾作诗:“劝天勇,赐百才”。 从大国到小公司,甚至到某个研究所、某个学校的学科组,人才是核心驱动力。 。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和转型时期。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对人才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的高端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

要想留住人才、用好人才,除了薪酬之外,更重要的是让人才充分发挥能力。 因此,建议各级政府和用人单位逐步完善人才专业匹配,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充分解决人才后顾之忧。 只有这样,才能在当前的人才争夺战中占据领先地位,最终实现人才利用的良性循环。

标签: 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

发表评论 (已有3969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