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医学生来说,考研并不是必须的,但是每个医学生都至少游过一次泳。 无论我们是否上岸,这都只是人生中的一个小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很难期望别人能够深入了解我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人考研的喜怒哀乐、奋斗历程都有所不同,但也有相似之处。 山有峰,海有岸。 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在不断变化。
“比别人更好并没有什么高贵之处。真正的高贵在于比过去的自己更好。” (海明威)
在生命的洪流中,让我们再尝试一次,多一点耐心,勇敢地陪伴自己成长,穿过黑暗寻找光明,成为光明。
(以下是上岸同学的原稿直接分享,为自己的考研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也为即将在海中畅游的同学们点亮了一盏明灯。海。)
分享9
李轩如
南京医科大学
李轩如-南京医科大学-江苏省人民医院
背景:双本科,平均学分81,六级504,科研薄弱,无奖学金,省级创新团队成员,中文期刊合著者,校级实验设计竞赛一等奖,班级委员会成员。 初试成绩372分,英语成绩84分,第一志愿复试没有通过,被转学。 我的背景薄弱,唯一的考研成绩是英语高,但我的专业英语和口语能力却不是很好……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然而,作为本科生,尤其是经历了三年疫情洗礼的本科生,大多数人的起点都是一致的,在科研方面具有优势的人很少。 对于专业硕士来说,科研经验无需过多担心。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硬实力。
2024年3月4日,第一志愿复试名单出炉。 我没有被列入第一选择面试的候选名单。 这对我打击很大,我几乎要放弃了。 从3月4日到3月下旬,我几乎没有读书。 我利用这段时间与考研和解,尝试开始新的日常生活和生活。 我想要放松,不要独自面对自己和自己的情绪。 三月中旬,我一个人去了天津城市大道,却颓废地躺在酒店三天。 同时,我也广泛发出电子邮件,祈求仁慈的上帝收我为徒,我准备从头开始。 我发出了大大小小30多封转学自荐信,但只收到了三封含糊其辞的回复,还有十多封被告知没有名额的回复。 这也让我怀疑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3月30日,我收到了校内转学通知。 对此,我并没有信心能够和初试成绩380-390分同样没有复试资格的同学竞争剩余的校内转学名额。 但我还是填写了申请表。 我自告奋勇去南京坐高铁。
在填写医疗调整申请表之前,我和老师讨论了医疗调整专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 我一直很感激三院的老师们,是他们支持我考研,帮助我做出选择,鼓励我勇敢,教会我成长。 那些长期在这条路上取得成就、愿意为“孩子”们指点迷津的前辈们。
到南京后,我花了两天时间复习专业知识,背专业英语单词,晚上和朋友们进行模拟面试。 再次感谢那些支持我、帮助我备考科研题(甚至胜出原题)的朋友。 崩溃感叹南京的那两天,我感觉南京的潮湿让我变得更加勇敢。
复试当天下雨,身份证丢了。 找不到身份证后,我距离迟到只剩下2分钟了。 经过一番风雨、东奔西跑、狼狈地抓地、胡言乱语,我完成了复试过程。 (我和几位考官默默地对视着,时而提出一连串的问题,时而沉默不语。只有我紧握着双手,听到扑通扑通的心跳声,在心里呐喊:结束了,结束了,我不知道怎么做,同时说:好的老师,这个问题……)走出医院的那一刻,我感觉我的2023终于结束了。 就像2019年的夏天一样遗憾和恐慌,但好在终于结束了。 。 我常常想,我的考研从头到尾就是一本反面教材,我确实不能说已经尽力了。 在第一次考试的准备期间,即使是12月份走进考场的时候,我也会每周抽出一天的时间给自己放假。 在复试的准备阶段,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随心所欲。 直到没有进入复试我才开始着急。
毫无疑问我是幸运的,但也无可否认我是不幸的。 考研是一个长期的练习。 这期间,你难免会和别人比较,和自己的执念比较,把自己剩余的时间和没读过的书比较,也会用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院校的能力比较。 比较的结果是为了探究自己是否比别人优秀? 是探索我能否读完这本书吗? 是探索怎样才能弥补没有上名校的遗憾? 这些就是考研的答案吗?
在我出发去南京坐高铁之前,我从来没有买错过车票。 到了办理登机手续才发现自己买错了票,误将票改成了头等舱座位。 我从来没有不小心丢失过身份证。 身份证留在了复试的操作考场,差点耽误了下午的面试。 在南京的一周里,我赢得了第三张刮刮乐彩票200元。 在南京的最后一天,我还接到了要领取丢失身份证的电话。 那些一开始以为自己已经完结的人,在故事的结尾都得到了满意的回应。 如果你将你的第一选择与你的目的地进行比较,那么如果你中途报名了头等舱,那可能只是因为路有点曲折; 也许头等座的风景会更好? 我想,无论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看到的风景都是一样的,只是心情不同。 重要的是勇敢地走在这条路上,看到更多的风景。
最后,我想引用我自荐信中的一段话来鼓励大家。 (别学我写疯文):
当得知自己的第一志愿没有进入复试时,我的心情一度郁闷。 我想,是我不够努力,不够优秀,无法支持我参加第一志愿的面试,还是我野心太大,把自己的眼光定得太高了。 个人能力的选择。 我不禁想起2019年高考第一批录取结果公布的那个晚上。 我的第一选择是中国医科大学。 我的档案还没有被取走,我的录取通知书也还没有找到。 我心里也很犹豫。 。 在求学的路上,遗憾常常伴随着我,但不变的是我成为一名医生的决心。 虽然我时常感叹人生的“低谷”,但更感动的是我的进步,我的经历,我逐渐平静成熟的内心。 我希望考研时只能够回答四五个问题,考研的题目大多是客观题; 生活中只有主观问题,我想创造更多精彩的故事。 答案是探索更广阔的道路,培养更多的“第一志向”,在失败中不断自我学习、自我思考,进化转型。
排版|刘晓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