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刘火购,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杂志编辑部副主任、《福建教育学院学报》编委会主编。
[摘要] 编辑作为一名成人学习者,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丰富的编辑经验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他们也面临三大挑战:视野有限阻碍发展、理性认知转化困难、会话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编辑继续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编辑成人学习心理的关注,导致教学活动中存在参与性低、选择性低、教学与需求脱节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继续教育的有效性。 的玩耍。 为此,编辑继续教育工作需要回归成人学习视角,立足编辑是完整、成熟的能动个体这一事实,从四个层面寻求符合成人学习特点的编辑继续教育策略:面临问题直接、优化体验、创建学习社区并加强对话。 为缓解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实际困难。
[关键词] 成人学习、编辑、继续教育、编辑培训、人才培养
2020年9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发布《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继续教育“每人累计不少于90学时”。年”。 编辑继续教育面临质与量的发展。 双重任务。 面对新任务新要求,各级继续教育举办者在培训组织形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积极探索,提高继续教育培训实效。 毫无疑问,继续教育作为成人的一种半脱产学习,需要从“编辑”转变为“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 然而,一些继续教育部门在设计和实施活动时,往往不自觉地将“编辑”视为“学生”,忽视了编辑的成人身份和学习心理特征。 编辑教育针对的是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自主性和内驱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成人学习者。 继续教育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从成人学习的角度进行梳理和重构。 总之,编辑的有效学习必须建立在其成年状态的基础上。 了解成人学习心理特点,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编辑的学习需求,也是构建新时代高质量编辑继续教育体系的前提。
编辑学习在继续教育活动中面临的三大挑战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主体是在职的成年“出版专业技术人员”。 显然,与儿童教育、学校教育不同,编辑继续教育多为半脱产短期强化培训,其学习和思维方式具有成人学习的特点。 虽然成人学习理论很多,但大多认为成人学习具有内在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自主学习方法、潜在学习能力等特点[1]。 在继续教育中,编辑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有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和学习期望。 但由于过于注重实用性和体验性,其学习自主性和学习能力有待激活。 编辑在继续教育研究中面临以下三个挑战。
(一)注重问题导向,但视野有限制约发展
成人编辑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创造虚拟情境来解决未来的问题。 他们大多是在职专业技术人员,注重改进工作,注重问题学习。 编辑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工作能力的不足,因而有很强的内驱力和明确的学习目的。 一般来说,编辑的“困惑”多源于其所处的具体工作情境,具有比较鲜明的个体属性和情境特征。 继续教育活动通常侧重于编辑和出版活动中具有共同意义的问题。 很难保证编辑者的个体困惑能否得到解决。 如果你对学习抱有太高的期望,小编在参与过程中很可能会失望。 久而久之,很容易对继续教育活动形成负面评价和消极态度。 当然,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编辑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诊断是合理的、科学的。 如果编辑对问题的诊断停留在编辑关系、编辑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各种困境的处理上,而没有审视和挖掘其背后具有普遍意义的普遍问题,再加上急需解决的功利心态问题的解决,会大大缩小他们解决问题的视野,低估甚至忽视继续教育研究中所呈现的更深层次的知识。 总之,作为成人学习者,小编注重实践学习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功利主义最终会阻碍问题的有效解决。
(2)依赖实践经验,但难以转化为理性认知
编辑们在面对传播的创造性、评价的批判性和知识的隐性性相结合所带来的复杂性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经验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节省决策的脑力成本并快速甚至自动做出反应。 经受考验的实践知识在编辑生涯中慢慢沉淀,形成具有编辑自身特色的独家经验、隐性知识和实践智慧。 编辑们虽然拥有这些丰富的经验,但他们头脑中所隐含的、具有鲜明自我特色的实践智慧和经验反思,却很难提炼为共同的理论认知。 这就需要在与专家、同行的互动讨论中,从多个角度提出和澄清工作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并通过深入的问答讨论,厘清决策背后的假设、信念和思维模式。 质性学习理论认为,一方面,成年人主要通过对生活和工作经验的批判性反思和理性讨论,实现认知、观念和逻辑思维的质变; 另一方面,成年人需要与他人合作构建学习共同体,通过学习者的直接交流和讨论,加深对集体建设理论图景的整体理解[2]。 显然,如果编辑过多地依赖实践经验,就很难实现理性认知的质的飞跃。 他们将专属经验转化为可表达、可共享的理论认知遇到瓶颈,仅靠个人在经验“巷子”中暗自探索,难以持续推动编辑的自我发展。
(3)独立学习能力强,但会话能力有待提高
编辑是“杂人”,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强烈的学习意识。 同时,编辑还具备扎实的系统编辑知识和业务技能,并通过编辑工作的不断训练,形成了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但其缺点是对话的水平往往较弱,即学术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对话水平缺乏。 首先,学术对话薄弱。 对于社科期刊编辑来说,由于学术论文专业性强,编辑对学科领域的了解不够深入,很难对作者的学术水平做出深入的专业判断,因此通常依赖专家的评论。 观点。 从这个角度来看,编辑与作者、专家的专业对话能力较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自信心。 二是人际对话薄弱。 由于出版物供给资源稀缺,出版需求旺盛,一些编辑难免心高气傲、目中无人。 他们没能处理好与作者的互动关系。 他们的人际对话意识较弱。 有时他们无法倾听,甚至无法立即做出回应。 获取作者和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利于工作改进和创新,也不利于出版物高质量发展。 这种带有偏见的人际对话可以说是影响编辑职业成长的“心魔”。
继续教育活动对编辑成人学习心理重视不够
编辑作为成人学习者,具有强烈的实践需求、丰富的编辑实践经验、自觉的学习意识和较强的学习能力。 当前许多继续教育活动的重点是编辑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新和扩展。 继续教育活动主要侧重于认知层面,对编辑的社会和情感需求关注不够。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学习参与度不够高,制约了学习“参与”程度
继续教育活动多以静态讲授学习为主,是典型的接受性学习。 受继续教育形式的限制,编辑很难调动多种感官投入学习,很容易产生学习疲劳感。 记忆规律表明,记忆材料数量越多,越不利于记忆,容易出现记忆偏差。 通过“听”或“看”来学习往往效果不佳。 “听”和“看”两种形式大多停留在被动学习状态,是一种“脱离身体”的学习。 这种被动输入的学习方式很难真实评价学习者的理解、迁移和应用效果。 另外,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编辑大多互不相识,在陌生的领域和陌生人一起学习。 这种非“共同体”的聚集可能会导致学习主体与学习情境之间的疏离感,也会对编辑产生影响。 学习的安全感和主动性。 陌生的地方感、参与感低,这些主客观因素都制约了编辑们现场学习的“参与度”。
(2)培训选择不够多,减少了学习的情感投入。
成人学习者一般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和目的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预期目标自主选择学习载体和学习形式。 选择性是成人学习的一个重要特征。 成人既是学习活动的选择者,又是学习活动的实践者。 但在一些继续教育培训中,每年的培训内容和培训讲师变化不大。 编辑们参与的兴趣不大。 同时,编辑可以自主选择的培训渠道相对较少。 目前,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多为省级。 以新闻出版管理单位和相关学会、协会组织的计时培训为主,高端、个性化、专业化的培训渠道匮乏[3]。
(3)内容契合度不够强,影响积极的学习期望。
继续教育应该立足于帮助编辑应对新的出版环境中面临的各种挑战,解决遇到的许多问题。 但目前的一些继续教育培训仍不符合编辑的正常工作条件和实际需要。 编辑无法针对工作中遇到的紧迫问题进行研究,容易陷入“肤浅学习”和“虚假学习”的困境。 。 有的培训课程设计过于笼统,针对性不够,形成“大而全”的课程; 有些则完全专注于传统出版,无法满足融合媒体时代编辑的专业发展需求。 当编辑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不能在培训活动中得到启发或得到更好的解答时,编辑的学习需求就难以满足,就会对继续教育产生怀疑。 继续教育很可能只是积累学分。
基于成人学习视角的继续教育活动有效性提升策略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继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从成人学习的角度来考虑。 继续教育活动不仅要充分尊重他们现有的知识、经验、学术背景,还要在继续教育过程中关注编辑作为成年人的学习规律和身心特征。 为此,继续教育活动的管理方和组织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和优化。
(一)正视问题,授权相关部门开展培训
一些继续教育活动缺乏对现实问题的真正关注,往往因循守旧、迎合政策导向。 它们没有扎根于编辑的实际工作中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和困惑。 编辑往往是被动参与、经验肤浅。 编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困惑,比如,新手编辑如何快速成长为成熟的编辑? 编辑应该是学者式的还是学者式的编辑? 是依靠专家评审还是主要依靠编辑评审? 如何缓解编辑职业发展和学科专业研究的双重科研压力? 这些问题常常困扰着编辑,甚至可能影响他们的职业认同感。 继续教育培训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和困惑,最大程度满足编辑的需求。 可适当授权更多大学(相关学院)或出版单位等主体开展更加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编辑继续教育培训[4]。 在事先批准和全面监督下,将承认相应的学分。
(二)优化经验,促进知识更新和经验升华
编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编辑们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 继续教育组织者需要从编辑的角度优化编辑的实践知识。 这也意味着知识的更新和经验的升华。 大脑学习和记忆的主要原理是基于相关性。 与先前知识高度相关的信息更容易让学习者捕捉和内化。 继续教育活动均以“促进编辑专业成长”为目的,这就要求培训课程的设计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编辑“学习经历”的基础上。 培训活动可以在注重编辑技能掌握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编辑群体特征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共性因素。 梳理这些因素的关键在于厘清编者已有的经验,尤其是反思阻碍新知识获取的经验,从而将其升华为普遍知识。 当然,还应该看到,编辑有一定的个性和风格,在处理编辑工作时有自己的考虑和自我认同感。 例如,对于同一类别的专题策划,注重理论建设的专业期刊和注重行业实践的行业期刊有着不同的视角和要求。 主题不能统一为一个想法或标准。 应充分尊重编辑期刊认知、工作职责、学习背景、学习动机等差异,探索分层分类的编辑继续教育制度。 这就需要继续教育的组织者深入研究不同编辑群体的具体需求,真正立足编辑实际,找到其职业成长中的“认知差距”,在培训设计中制造有效的认知冲突。课程,促进编辑的认知结构。 同化和适应,从而产生新的实践知识,真正使继续教育发挥作用。
(三)注重具身认知,组织构建学习共同体
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主题和学习情境互动以触发经验增长的过程。 编辑是关系行动中的个体,这就需要培训组织者关注继续教育群体编辑的身心需求。 学习的发生受到学习者所处情境的影响。 只有充分融入情境,才能让小编完全沉浸在学习中。 因此,继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需要在编者所在学习领域的具体维度来考虑。 具身认知理论认为,身体对心理活动有很强的影响力,也会参与塑造心灵的过程。 简而言之,认知植根于身体行为,经验则在具体的互动中构建。 学习的认知是由学习者的身体及其活动塑造的,这就要求培训组织者注重学习情境的创设、编者在学习场中的身体状态以及学习氛围的营造和维持。 为此,活动主办方应积极打造学习型社区。 学习社区以成员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基础,能够有效形成学习、共同成长的学习氛围。 所谓学习共同体,是指学习者、教师、专家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尊重、欣赏的氛围中,通过合作、协商、分享构建知识,实现有意义的学习,实现相互促进、互利共赢的学习环境。 学习型组织的作用和全面成长[5]。 学习社区按规模可分为小组学习社区和班级学习社区。 例如,在继续教育培训之初,可以将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区的编辑组成一个集体学习共同体。 通过开展班级小组互动的“破冰”游戏,小组社区的成员可以快速熟悉彼此,并通过协作完成游戏。 在他们之间建立友谊,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学习环境的安全性和团体的接受度,增强编辑的团体归属感。 在社区学习活动中,编辑以解决问题为基础,从被动学习转向建设性学习,通过与社区的互动获取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这样,编辑的体现学习不仅发生在个人层面,而且深入渗透到群体中,实现更高层次的成长。
(四)增强对话能力,为编辑提供学习平台
为编辑提供对话平台,增强其对话能力,是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功能之一。 培训组织者应积极为编辑提供学习平台,提升其学术和人际对话能力。 一是邀请审稿专家走进培训现场,提升编辑学术对话能力。 编辑与专家学者进行学术对话的能力越强,就越容易得到专家的认可,也就越容易产出优秀的学术成果。 这种学科间对话的背后,体现了编辑的专业能力和学术素质。 没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基础,对话的内容必然流于表面,难以触及问题的核心,更难以深化话题[6]。 例如,可以根据专业期刊编辑的特点开设继续教育课程。 在课程比例上,可以邀请具有审稿经验的相关学科专家进行面对面分享,并在现场给予编辑即时反馈。 在对话过程中,编辑可以与学者开诚布公,走进论文和研究的世界,探索隐藏的角落,填补空白,共同把握研究的脉搏和趋势,改进和细化成果[7]。 二是提供沟通反思平台,提升编辑人际对话能力。 在继续教育培训课程体系中,应该有让编辑与作者、读者互动的学习内容。 其中,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与对话最为关键。 由于双方在对话沟通中常常“思考快”、“反应快”,因此常常会在不知不觉中犯下错误。 为此,培训中可以构建“编辑-作者”的交流与反思平台:在语言方面,反思问题表达是否清晰,考虑作者的回复是否可以接受; 思维方面,反思问题的假设是否合理,沟通是否存在错误。 新的理解出现; 在态度方面,反思沟通的语气、必要的沟通礼仪等。该平台引导编辑审视自己与作者的沟通过程,反思自己可能存在的不足,形成批判性审视自己的习惯,培养平等、谦逊和公平的美德[8]。
结论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旨在提高编辑人才队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推动社会主义出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当前,编辑继续教育应更加关注编辑作为成人的学习心理特点,增强教学的参与性和选择性,提高教学与需求的契合度,使培训更加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 聚焦问题是目标识别,经验转化是发挥优势的基础,具身认知是学习的原则和方法,加强对话是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直面现实问题、优化体验、打造具身认知的学习共同体、增强对话能力四个方面寻求符合编辑学习特点的继续教育策略,可以有效缓解编辑继续教育工作的现实困境,有利于培养编辑人才人才。 事业也会有更好的发展。
笔记:
[1]王霞,王中华。 三十年来我国成人学习理论研究的审视与思考成人教育,2018(2)。
[2]项云平. 成人质性学习理论视角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中国成人教育,2017(7)。
[3]朱亚娟. 社科期刊编辑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持与路径优化中国编辑,2021(9)。
[4]白文俊. 新规定实施背景下提高编辑继续教育成效的途径研究传播和版权,2023 (7)。
[5]李俊良,王聪。 “互联网+教育”下研究生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高等教育学报,2020(6)。
[6] 张秀红. 对话:编辑活动的本质。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7]肖建新. 编辑与学者的对话:编辑质量发展与研究的新方向学术界,2004(5)。
[8] 刘火沟. 从编辑群体的角度探讨新手期刊编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路径。 技术与出版,2022(1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