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批新职业发布! 3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正式向社会公布第四批18个新职业,其中包括集成电路工程技术人员、企业合规官等。 截至目前,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发布4批56个新职业。
如今,新的就业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外卖经营者、网络营销人员、连锁经营管理者等新型职业从业者不断涌现。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支持和规范就业新业态发展。 。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86万人,超额完成目标。 其中,新职业对新就业岗位的贡献不容忽视。
新职业的吸引力是什么? 真实就业状况如何? 记者近日对数字化经理这个新职业进行了采访,希望能“一睹其风采,知晓全貌”。
自2019年纳入新职业以来,不到两年时间,我国数字化经理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 这些修炼者的感受如何? 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如何? 新职业体现了怎样的创新活力?
新身份背后的需求巨大
频繁跳槽是职场大忌,但35岁的黄祖胜却反其道而行之。 2014年起,黄祖胜在浙江义乌从事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 他已经换过10多家公司,身家也随着他的跳跃而增加。 他的年薪从过去的几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5万元。 此前他甚至拒绝了一份年薪百万的工作。
2019年对于黄祖胜的事业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 当年4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13个新职业,数字化经理也在其中。 如今,他借助“钉钉”数字化管理工具,成功帮助数十家企业搭建了组织架构、人员架构和管理体系,并通过数字化行政管理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数字化经理要么正在解决问题,要么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由于能力低、沟通成本高、仓库管理混乱、岗位职责不清晰,企业普遍存在数字化管理的需求。
数字化经理黄祖胜(右)收集并分析客户线下仓储的实时数据,帮助客户设定和优化线上流程。 (受访者供图)
“就拿我最近接手的几个项目来说,一家公司想要将现有产能提升3%,另一家公司想要摆脱高薪招不到人的困境,数字化经理要做什么?”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为企业提供清晰管理的最佳解决方案,黄祖胜表示,在承接项目时,他通常会承诺在30天左右完成整改计划,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建立组织架构。 ;通过高层会议调整目标计划并分解为有效的工作计划;完成管理工作协调。
数字化管理是显而易见的需求,也是必然趋势。 特别是COVID-19疫情进一步加速了数字产业化进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管理从业者构成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生力军,但仍存在近千万潜在就业缺口。
与此同时,数字化管理者的出现也成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抓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2019年《新职业——数字化经理就业景气分析报告》显示,87%的数字化经理的薪酬是当地平均工资的1至3倍,并配备数字化经理比例为10:1。 拥有数字化经理的公司比没有数字化经理的公司效率高 35% 到 5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表示,“随着数字技术向各行业快速渗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数字化经理等新职业应运而生。 、在线学习服务工程师、全媒体运营商等新职业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市场空间大,市场需求量大,能够给从业者带来更好的薪酬和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甚至催生了许多年薪百万的从业者”。
就业生态系统正在发生变化
新职业的出现不仅带来了某个职业,也在无形中改变了整个生态系统。 新职业的“新”不仅在于新的职业内涵,还在于新的雇佣形式、雇佣关系等。数字化管理帮助企业构建数字化组织,优化人才配置,让生产制造流程更加现代化,员工也更加现代化。工作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020年,疫情让很多企业面临生存压力,但很多企业抓住了疫情背后隐藏的机遇。 疫情期间,线上智能设计订单数量快速增长,这对珞客设计平台来说是一个发展机遇。
戴上自己设计的敦煌丝巾、穿上印有独特印记的T恤、定制适合自己聆听喜好的音箱……借助数字化管理思想,洛克设计推出“群创”理念。 通过在线协作和多角色协作,用户可以与设计师一起参与产品创作的全过程并贡献想法。
李嘉莹是一位来自吉林长春的设计师。 2019年底,李佳莹进入洛克设计平台,成为一名在线设计师。 在这里,她可以在线接手设计项目,并通过平台分享获得报酬。 李佳莹最大的感受是,工作方式更加灵活,不再拘泥于“小方屋”。 此外,互联网平台给她带来了更广泛的项目类别,她的客户遍布全国各地。
“洛克设计的发展经历本身就是一个数字化转型的过程。” 箩客设计平台联合创始人、水母智能首席运营官周志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箩客设计刚推出时,员工只有几十人。 设计师,通过线上数字平台的发展,目前拥有超过47000名专业设计师,涵盖各个艺术设计领域。 设计师可以在云端响应企事业单位多场景的设计需求,从包装、品牌到材质设计,一切都轻量化。
周志鹏介绍,平台根据设计师的从业年限和获奖经历将设计师分为七个等级,并定期组织设计师培训。 1级基本上是刚毕业的设计师。 两年后,如果升级到2级,就可以承接单价更高的项目,年收入可达10万元。
数字化不仅为员工提供了新思路,也改变了区域就业格局。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只要有基础的网络设施,电子商务、大数据等业务就可以开展。 这大大降低了新职业对地理、交通等因素的依赖。 大量就业机会逐渐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向中小城市迁移下沉。
江游是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2020届毕业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2020年夏天,一次偶然的培训后,江游毅然放弃了本专业的工作机会,选择到湖南省湘潭市从事数字化管理相关工作。 “我的父母本来希望我当公务员或者去一线城市发展,但我认为数字化管理将是未来10年的发展趋势。” 对于跨行业的选择,蒋游有着自己明确的看法。
去年大学毕业的蒋友加入公司后,向企业客户介绍了数字化管理工具的办公价值。 (受访者供图)
如何消除新的职业焦虑
当前,新型专业人才已成为抢手货,很多人都向往。 但也有人问了这样的问题:“你对新职业感到焦虑吗?”
焦虑是不可避免的,解决焦虑的有效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 如今,国内互联网行业出现这样的场景:互联网白领忙着“充电”,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主动学习。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发布的2020年《新职业在线学习平台发展报告》显示,96%以上的劳动者希望学习新职业; 其中,改善职业发展空间、掌握新技能、为未来做好准备成为专业人员学习新职业的主要原因。 90%以上的企业组织希望通过新的职业培训提升员工成长空间,为企业注入新动力。
担任数字化经理后,每周六都成了江游固定的“充电”时间。 “钉钉的模块每两周更新一次。作为培训师,要满足企业客户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学习。” 在江游看来,自己身上似乎有一种无形的存在。 发条不断上紧,催促着她不断进步。
作为数字经理人行业的资深“前辈”,黄祖胜也坦言自己还处于积累经验的过程中。 黄祖胜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参与各种项目,尽快将自己积累的经验整理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劳动者期望并需要一个更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平台,可以随时参考和学习,以适应自己的工作环境,满足工作角色和职能的具体需求。” 对此,张成刚认为,随着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越来越多的劳动者愿意选择灵活就业,但同时,他们也迫切需要职业规划。 数字时代的职业培训课程体系将变得更加小型化、碎片化、定制化、趣味化。
政府部门和市场也在积极探索新专业从业人员的需求。 今年春节前,2021年首期高校数字化管理者职业技能培训班在湖南举办。 湖南工程学院管理学院201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唐贤报名参加。 培训持续10天。 对于像唐贤这样的应届毕业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给予每人1320元的补贴,相当于整个培训“免费”。
“现在大学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我们希望加大对高校毕业生新职业技能培训的力度,对列入国家职业标准目录的新职业培训按标准给予补贴,不设“上限,让更多大学生能够拥有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求职优势,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湘潭市岳塘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罗纳新说湖南省。
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加速的趋势,技能型人才缺口日益明显,甚至出现一将难求的情况。 业内普遍认为,未来五年,数字化经理等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扩大。 但由于新职业发展时间普遍较短、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导致人才供给跟不上新职业需求的增长。 如何为劳动者提供高质量的新型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更多劳动者从事新职业,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
社会意识亟待提高
新职业目前展现出巨大的就业扩张能力,但就业增长空间是否会出现“天花板”? 专家认为,新职业的出现不是短期现象,也不是职业内容的简单更新。 其背后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前沿方向。 也是技术进步、组织和商业模式变革、需求升级造成的。 长期趋势。
在张成钢看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目前公布的新职业类别只是近年来涌现的各类新职业中的一小部分。 一大批尚未进入国家职业标准目录的新职业已经出现或逐渐成熟。
美团新职业从业者报告指出,平台生态中的一些新职业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比如数字运营商,他们可以将线下门店的实践经验与线上营销平台紧密结合,利用数据支撑业务运营、成本分析、收入管理、营销策略,以做出更好的决策。 又比如,年轻人青睐的密室行业,孵化出了密室剧本、密室音效、密室中控操作等多个岗位。 还有私人电影行业的观影顾问和版权购买者、宴会厅的派对管家、VR行业的VR导师、餐饮行业的轻食餐设计师、宠物面包师等。虽然这些新职业看似小众,随着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发展潜力巨大。
“可以预见,随着企业数字化办公环境的建设,企业的发展过程将需要招聘更多的数字化经理,以保证企业内部数据的完整流动。 届时,数字化经理或将成为企业的标配。 未来,数字化经理有可能分化为“数字化人力资源经理”、“数字化行政经理”等职业。 在黄祖胜看来,今天的新职业未来可能会细化为更多“新新职业”。
但目前,新职业的潜力和未来发展趋势尚未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 虽然很多新职业已经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从业人员,但市场空间还比较小,很多新职业仍然急需大量人才进入。 “我的一个困惑是,虽然很多企业有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但他们似乎并没有意识到数字化管理办公软件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帮助。 甚至一些大型招聘网站也找不到数字化经理。 岗位,这说明社会对新职业的认知仍需不断提高。”黄祖胜说。
“要更好地挖掘新职业吸纳就业的空间,一方面,劳动者要关注新职业发展的长期趋势,在新职业中寻找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培训的供给还应加大资源投入,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构建完善的在线培训体系,完善新职业人才培养体系,让更多从业人员掌握新职业技能,在新职业中全面发展。” 张成刚相信。
新职业应成为就业“蓄水池”
当笔者采访这些新职业从业者时,我特别好奇他们如何看待新职业。
刚刚步入职场的江游,将新的职业视为就业的“敲门砖”。 2020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这个时候,新的职业就像一把在危机中寻找机会的钥匙。 江游努力将自己选择的新职业转化为自己的一技之长。 周志鹏和黄祖胜将这个数字化经理比作一个外挂的“器官”。 曾经的外部“管理工具”正在成为企业有机体的“新部分”,给企业带来更多新的变化。 不仅这个职业新鲜,行业内部的具体分工也让人耳目一新。
新职业发展的过程是我国深化改革和创新发展的缩影,也见证了各行各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几年前,共享经济等新事物还很少见。 如今,各种新职业、新业态遍布日常生产生活的各个角落。 随着改革全面深化,分工日益细化,新职业的数量自然也会随之增加。
新职业这个吸纳就业的“水库”要越做越大,更多愿意从事新职业的劳动者必须有能力、有渠道参与。 采访中,记者也能感受到,大家对于这个新职业的看法也各有不同。 其实,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新”一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创新”是一个永恒的问题。 正是因为员工不断加入创新团队,越来越多的工作岗位逐渐演变为新的职业。 当今新职业的蓬勃发展,正体现着职业选择不断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今天的“非主流”就业选择可能是明天的主流职业。 对于新的职业,如果你多一些包容和投入,结果可能会不一样。
面对新的职业群体,有些人可能会担心自己的传统职业会受到影响,而有些新职业的员工可能会觉得自己的发展存在瓶颈。 在广大劳动者精准化、个性化就业需求日益增长的背景下,政府部门迫切需要解决制定新职业标准的新命题,让员工走向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道路,从而达到时代潮流与个人成长的良性互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