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中医药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中医广州大学怎么样?
口碑1: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我学中医。我的专业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方剂、中医内科学等。毕业后,大部分学生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一小部分接受了法规培训,一小部分进入制药企业或从事医疗相关工作。这取决于个人。
口碑2:
教师的地位与大专院校相似,教学内容和发展前景良好。
口碑3:
如果你真的喜欢中医,广州大学中医欢迎你。我们学校的中医学氛围很好。这里有很多大咖啡,教授们知识渊博,平易近人,师兄师姐们热情大方。我学习针灸和按摩。说实话,国际上唯一认可的中医疗法是针灸。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引进了针灸技术。学习针灸和按摩的医科学生前途光明。当然,赚钱的途径是无限的
口碑4:
中医药院校在全国名列前茅,有许多科研项目、4.3亿个校园设施和许多硕士项目。教师:硕士以上学历,博士生导师多,实验室多,设备齐全先进。药学专业注重实用性。
口碑5:
学校位于美丽的广州大学城。出城也很方便。你可以乘地铁去任何地方。这里的气氛很好,适合阅读。学校有很多实验课程,所以专业技能也很好。学校教学还可以。医药产业是朝阳产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学
口碑6:
这所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最受欢迎的专业是中医。我学的是国际经济和贸易。就业自然是未来的方向。我能做与外贸有关的前、中、下游工作。
口碑7:
广州大学中医系是一所具有两个学科的民族学校。生活条件和科研条件都比较好。我的实验室致力于药物制剂的新剂型和新技术的研究,包括靶向给药系统和药代动力学。因此,对传统制备技术的研究较少,侧重于培养实用性,未来将有广泛的业务。
口碑8:
学校不错,学习氛围很好,图书馆也比较大。如果你想从事科学研究,你必须来。成为制药公司和制药公司的代表并不代表制药公司。
口碑9:
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完善的教学体系,师资力量雄厚。这所学校的教授和专家们更加注重养生。有很多实验课程。学生实践能力强,实验能力强,教师善良
口碑10:
学校老师很负责,气氛很好,图书馆自习室的环境也很好。该专业是中医学院唯一的西医专业。化学专业太多,专业学习和培训方向明确,就业容易。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初步判断了广州大学的中医药是否好。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广州大学中医药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的数据,广州大学中医药排名全国第一百六十,乌苏里大学排名榜第一百六十二。
中医药广州大学简介
广州大学中医药基金会成立于1924,是广东中医药专科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它于1995更名为广州大学中医学。原直属卫生部,2000年移交广东省人民政府。2017年被评为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2018,升格为广东重点大学重点建设大学。2020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共建单位。学校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落实立德育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崇尚道德、博学、真诚助世”的校训和“崇尚道德、志存高远、宽容包容、以史为鉴、求新创新、勤学好干”的大学精神,培养德、智、体、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美丽与劳动。
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355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全日制教师1530人,其中高级职称433人,副高级职称478人。有一批以国家医学大师史国伟、周代涵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有15所二级学院;29个本科专业;有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医学、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等七个一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健康管理、科学技术哲学等两个二级学科,中医、中医、护理三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有三个一级中医学科、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一个中医药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现有中医、中西医结合、中医三个博士后研究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一门;广东省高水平大学五大重点建设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和毒理学是世界上ESI的前1%。
学校是首批实施“优秀博士(中医药)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和承担教育部确定的“中医药顶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工程”的高校之一,入选国家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医药和中医药是我国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经典、强临床”是该校本科教学的最大特色。20世纪80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开展退经教学改革,实行“院系一体化”管理体制,促进医学与教育协调发展。学位和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这是中国第一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和质量在中国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培养了一批优秀校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亮教授,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学校的科研工作具有明显的特点和优势。中医学硕士邓铁涛教授的《脾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199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王建华教授团队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系列研究”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的继承与创新及其应用研究》于2016年入选《中医学重大理论继承与创新文集》;袁浩教授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与了国家“523”疟疾防治项目,临床证实了青蒿素的抗疟作用,为青蒿素的发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李国桥教授的团队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徐能贵教授团队的“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重点建设国际中医药转化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中医药研究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中医药学院(中国中医药研究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5个。
该校一直在与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疾研究。重建系统向加纳派遣了一支医疗队进行医疗援助。负责商务部科摩罗疟疾控制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控制技术援助项目、广东省援助新疟疾控制中心建设项目。科摩罗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全民服用复方青蒿素消除传染源”计划被纳入《恶性疟通用药物现场实施手册》,为加快全球疟疾控制进程贡献了中医智慧。
依托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中医药强省建设。现有直属医院4家,与政府合建医院4家,非直属医院31家。一、二附属医院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高峰计划”。第一附属医院已成为首批中医诊疗模式创新试点单位和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是中国地区中医(专科)诊疗中心数量最多的医院之一;第二附属医院在“中医医院竞争力百强”中排名第一,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第三附属医院是广东省唯一的三级甲级骨伤医院,以中医骨伤科为主导专科。2003年SARS期间,我校附属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抗SARS专家组组长,倡导临床效果显著的中医药早期干预,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专家的认可。在2020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期间,我国专家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专家组成员,应参与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制定,并将第七版的《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的第一版加入到该研究中。学校直属附属医院先后向湖北派出112名医护人员;派专家作为中国政府防疫医学专家组组长赴马来西亚协助防疫工作。
学校积极推动合作创新,服务当地经济。与省内外15个地市建立产学研合作,帮助农民精准脱贫,促进山村振兴。学校研发的威乃安、固仙片、消渴丸、金佛止痛丸、滋肾愈泰丸、和胃止痛胶囊等系列中成药已成为广东省医药企业的核心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近三年来,学校大力发展科技成果转让和技术转让,科技成果转让合同资金达到5000万元。在全省指导下,建立了50个以“南药”为特色的中药标准化种植基地,种植面积100多万亩。
学校大力探索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塑造了行业独特的人文环境。学校建设的广东中医药博物馆是中国首批全国高校二级博物馆之一。与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一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广东中医药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
学校将充分利用广东、香港、澳门的“一带一路”和发展战略。1974年开始招收外国学生。目前,已为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2万多名高级中医药人才。先后在广东、香港、澳门等地与香港、澳门等地建立了中医药联盟,在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七个中医药国际中心和三个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学校及其附属医院与国际知名大学共同建设联合实验室和研究基地,合作开设特色品牌课程,开展交流生项目,开展中医药领域的深入合作研究,共同创建广东,香港、澳门大湾区中医药创新中心,与瑞安卡洛林斯卡医学院联合建立中医药研究联合基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