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理工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91百科网 57 0

陕西理工学院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陕西理工学院怎么样?

口碑1:

这所学校成本效益很高,在工程专业方面有很大优势。专业领域涉及面很广。特别推荐电气工程和自动化。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作为学校的老特朗普专业,每年的录取分数也是最高的。每年毕业后,很多人都会去国家电网,而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建议你申请考试。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初步判断陕西理工学院是否是好的。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陕西理工学院国家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的数据,陕西理工学院在全国排名343,乌苏里大学排名442,软科学大学排名榜347。

陕西理工学院简介:

陕西理工学院位于汉中,具有世界特色的魅力城市,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是中国最早授予学士学位的大学之一,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1958年,为了解决陕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和其他急需人才的问题,汉中大学成立。1978年更名为汉中师范大学;1965年,为适应三级建设战略的需要,北京大学汉中分校在汉中成立。1978年北京大学分院退出后,陕西理工学院原址成立;2001年,汉中师范大学与陕西理工学院合并组建陕西理工学院;2016,经教育部批准,陕西理工大学更名为陕西理工学院。2019年,学校在陕西省实现了一批本科招生。

学校有三个校区,总校区面积136.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8.49万平方米。目前,学校有15所,教学实验和培训中心2个。该校有6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生超过2万人。

学校坚持“立足陕西、服务基层”的办学方向,坚持“明德、励志、博学、务实”的校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现有机械设计与制造及自动化、物理、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经济、语文、生物科学等14个省级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和6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6个省级特色专业和3个省级名牌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所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10个省级教学团队,12个省级名师、1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学校成立以来,为国家培养了1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大部分已成为所在行业、部门或地区的业务骨干、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管理人才,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生物学是“国内一流学科建设大学”的建设学科。拥有中国语言文学、生物与机械工程等7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6个省级重点学科(特色学科)。省部级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培育)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人文社会科学推广基地1个,2011年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实验室3个,两个省级重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两个文理哲学智库、一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和一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拥有28个省级研究中心和服务平台。

学校坚持支持科技创新。“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和参与国家科研项目8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49项,发表学术论文4326篇篇其中1153项被纳入SCI等四大指标篇出版著作和教材403部,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835项;获得34项省部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获省级重点科技创新团队1支。《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优秀社会科学学报》,陕西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

学校始终以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坚持面向地方经济建设主战场。在秦巴山区自然资源研究开发利用、工业应用技术开发研究、汉水流域文化史研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现有专任教师1202人。其中,295人拥有博士学位;519人拥有高级专业和技术职位。现有双职工院士3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外聘),三五人才工程候选人2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4人;目前,有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曾宪梓教育基金获得者、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40余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名师、师德模范、青年科技明星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重视国际学术文化交流。一带一路、一所大学、20所大学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并保持了合作与交流。常年邀请国内外专家和知名学者任教讲学,促进了学校的学术交流和对外融合。

陕西理工学院始终坚持党对教育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道德建设和育人的根本任务,抓住“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坚持内涵发展,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加强治理体系建设,凝聚力量,开拓创新,努力打造以工科教育和师范教育为重点、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学校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

发表评论 (已有40166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