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学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内蒙古大学怎么样
口碑1:
学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的学制、丰富的课外活动、认真负责的教师和较高的教学水平。
口碑2:
学校管理良好,环境优美,教师和同学都很好,教师专业水平高,在内蒙古地区名列前茅。这是一所212所大学,门槛高,食堂饭菜种类丰富,教师教学水平高,教师有责任亲自示范、亲和力、沟通和细心指导
口碑3:
学校的学风分好,学风也很好,生物科学院也是双一流。我是工程专业的学生。我的专业是食品。就业是最好的。生物学方向仍然受到学校的重视。
口碑4:
内蒙古大学重视学术研究,师资力量雄厚,为师生的学术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师生关系良好。我的专业是会计学,它比其他专业更适合就业。
口碑5:
整体设施比较好,风景秀丽,交通便利。生物化学双一级学科相对较强。这个专业本身就有点不受欢迎。很难找到对应的工作。研究生的人数相当多。许多本科工作将转向行政职位或人力资源,这仍然取决于个人发展和爱好。
口碑6:
这所学校的影响仍然很好。特色菜很好。老师们没有说专业水平。但是,对于基础学科来说,毕业后除了当老师外,没有其他的对口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争取保障和研究。我们的专业保险、研究和保险仍然很好。毕业后,我们可以在自治区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
口碑7:
学校是内蒙古唯一的212所高校,师资力量雄厚,学习环境优良。这个职业前景很好。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室内设计装饰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个市场还需要设计人才,以及有着巨大脑孔和想象力的人
口碑8:
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我是汽车专业的,我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我班每年都有武汉市科技交流生的优秀指标,班上第一名优秀人才具有保障和科研资格。
口碑9:
学校的环境很美。教学楼后面是湖。这所学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图书馆和湖边可以看到早起学习的人。教师拥有高端科研人才和优秀教师。在我所学的软件工程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优秀、认真、负责的教师。这个专业有博士生,他们可以攻读博士生。拥有专业辅助学生工作的高校学生会将为学生开设专门的就业信息课程。
口碑10:
学习氛围浓厚,就业率普遍较高,就业机会较多。财务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可以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并有很多就业机会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对内蒙古大学的好坏做出了初步判断~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内蒙古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内蒙古大学在全国排名第97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第204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第120位。
内蒙古大学简介:
【历史沿革】内蒙古大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距北京400多公里。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这所大学于1957年在一个高起点上成立。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自治区主席吴兰夫是第一任总统(1956-1968)。高等教育部综合大学司原副司长于北辰担任副院长。中国科学院院系成员、著名生物学家、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耶鲁大学博士李继东来校任教并担任学术副院长。在建校初期,党和政府从北京大学等十几所中国名牌大学中选拔了一批知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带来了名牌大学积淀的悠久学术传统和高尚大学精神,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办学基础和优良的学风。
1962年度该校招收研究生,被认定为1978年度国家重点大学,获得1984年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7年被批准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于2004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的“省部级联合建”大学,2016年度被选为中国2012年度“全国一级、一所学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一流大学建设配套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一级学科建设大学,2018年成为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创办的大学。
【机构、学科和专业设置】学校由学校总部、交通大学和满洲里大学组成,并设有另一所独立学院——创业学院。学校总部有21所学院。
该大学的学科涵盖11个大学学科: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科学、工程、农学、管理学和艺术。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与动物学,一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生态学;自治区重点学科18个,自治区重点培育8个。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2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5个,博士后研究流动站8个。生物学入选国家“双一级”建设学科,生物学、生态学、化学、民族学、汉语言文学(蒙古语文学)和中国历史入选自治区“双一级”建设学科。
学校是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学校、教育部批准的创新创业培训计划学校,是中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大学。现有本科专业95个,本科教学实验室130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97个。现有国家基础科研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国家西部优秀基层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特色专业8个,16个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6个国家精品课程,3个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7个国家精品视频公共课程,2个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程,中国留学英语教学品牌课程1门,国家在线一级学科课程1门,国家线下一级本科课程5门,国家社会实践一级本科课程1门,国家教学团队4支。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教育部新增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4个,教育部新增农业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
【人才培养】学校有2.73万名学生。其中在校本科生15834人,博士生812人,硕士生6741人,本科生13744人,博士生812人,硕士生6491人,留学生450人。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约占在校学生的30%。建校以来,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日安、刘尧、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杰、赵金才等。
【教职员工】学校有1955名教职员工。其中教研人员1286人,教授276人,副教授462人;学校总部现有教学科研人员1125人,其中博士学位占75.73%,教授262人,副教授396人。3名教师入选国家名师奖,1名国家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特聘教授、1名讲座教授,1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2人,国家“千万人才工程”9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62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人才奖9人,内蒙古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42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2人,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教师2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人才”工程144人,内蒙古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88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研究团队2支,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1支,内蒙古自治区14个科技创新团队和26个教学团队,内蒙古自治区“草原人才”项目22个创新团队。国务院学科评审组成员2人,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2人,全国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
【科研】学校拥有省部共建的草原畜牧业繁殖调控与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蒙古族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国家和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并建立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蒙古族科学、民族学、生物学、生态学、化学等学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13个部级重点研究平台(理工10个,人文社会科学3个);内蒙古自治区有42个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科学与工程32个,人文社会科学10个)。党的十八大以来,已完成国家级、部级科学与工程科研项目546个,新批项目606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点自然科学项目68个,主持或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内蒙古自治区已完成科研项目805项,新批准项目867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奖35项、科技进步奖35项;共批准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22个,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个,教育部重点项目14个,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3个,重大委托项目1个。获得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5项(含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86项(含一等奖17项),全国统一战线理论与政策研究创新成果三等奖1项,第四届全国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2项。该校化学、工程和环境/生态三个学科已进入ESI世界前1%。根据wos的统计结果,2020年学校学术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是2012年的8.57倍。
【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在现代农牧业、生态环境建设、草地畜牧种质资源创新育种、能源与新材料、矿产资源利用、生物医药、食品安全、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开发、科技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成果,并产生了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设“草地畜牧种质创新育种基地”,全面推进牛羊创新制种技术研发,提高自治区草地畜牧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和育种能力;实现了牛羊养殖生物技术系统和智能畜牧云服务技术系统的改进和产业化应用,建立了牛羊骆驼生态养殖新模式,开展了肉牛与奶业相结合的肉牛产业模式研究和中试推广示范,与当地优势企业合作,开展肉牛净化复壮和奶羊品种选育;完成9亿亩天然草地土壤矿物质和绵羊营养普查分布图绘制,创新草地营养大数据,探索建立“健康牧场”技术认证体系;整合草地适应性放牧利用技术、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技术和刈割草地可持续利用技术,开展现代家庭牧场生态畜牧业综合示范区建设;扎实推进内蒙古“一湖两海”水生态综合治理,提出北方退化河流湖泊生态修复、水资源调控和生态系统多功能维护的方案和对策;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研究解决马铃薯产业中存在的共性关键技术;在传统蒙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开发创新蒙药;针对原矿中杂质和矿物提纯分离的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了一系列膨润土深加工专利技术;以煤炭资源的清洁利用为目标,开发了合成气制备异丁醇的关键催化剂和核心技术流程;充分发挥学科优势,为发展战略性新兴光伏产业、建设自治区光伏小镇和现代农牧业一体化示范基地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开发了中国第一个蒙古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系统,人工智能蒙古语智能平台,支持多种语言字蒙古文OCR系统、蒙汉机器翻译系统、蒙古文与西里尔蒙古文相互转换系统、蒙古文笔迹识别系统等;充分发挥民族学等人文学科优势,加强中华民族社区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为树立中华民族社区意识、做好新时期民族工作提供理论支撑;参与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标准化定制,为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一路倡议和中俄蒙古经济走廊近年来相继成立。成立了“蒙古研究中心”和“中蒙俄经济研究院”,并与自治区党委办公室共同组建了“内蒙古智库”。2017年,学校被选为“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机构。蒙古研究中心和蒙古研究中心被选入中国智库指数(CTTI)来源智库。
【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与国外106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扩大和深化。与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中美内蒙古生态、能源和可持续性科学研究中心,与日本爱知大学合作成立中日联合GIS应用和区域经济产业研究中心,并与英国华威大学合作创办了多家中英企业字实验室学校设有蒙古研究中心、俄罗斯语言与文化中心、加拿大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美国研究中心、呼和浩特中日交流窗口,以及与俄罗斯卡尔梅克国立大学合作的孔子学院。学校是教育部批准的首批国家留学示范基地之一,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生汉语预科教育基地,国家汉办新设立的外国留学生汉语水平在线考试中心。它是一所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国际汉语教师奖学金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奖学金的大学。学校设有国际教育学院,接收来自亚洲、欧洲、美国和非洲26个国家的近700名国际学生,包括蒙古、俄罗斯、韩国、日本、老挝、泰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基斯坦、乌克兰、卢森堡、英国、西班牙、尼日利亚、卢旺达和多哥。
【办学条件】学校占地4058.18亩,建筑面积88.4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16亿元。其中,学校总部占地2108.18亩,建筑面积73.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56亿元。该图书馆是教育部蒙古族民族学科文献信息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国家专利文献服务网络和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联合编目项目B级成员图书馆的16个发起单位之一,省级中央图书馆和中国大学机构知识库联盟(主席),拥有352.66万份印刷文件(31.07万份校本),109个中外文数据库,拥有74.78万本电子书和7.61万本全文电子期刊。校园网覆盖教学、科研、办公、生活服务的全方位。校园网中心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计算机网络(CERNET)和内蒙古下一代互联网(cngi-cernet2)的主要节点。
放眼世界,加快“双一流”、“部区共建”建设,办好特色鲜明的一流大学,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