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农业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不,沈阳农业大学不是双一流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沈阳。东临世界文化遗产清福岭,南临神水浑河,北临天柱山,占地10246亩。校园环境优雅,风景秀丽,人文氛围浓厚,教学科研条件优越。
沈阳农业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06年的省立奉天农业学校。1952年,对全国高校进行了调整,在复旦大学农业学院和东北农业学院部分院系的基础上新建了沈阳农业学院。197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重点大学。1981年成为首批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单位之一。2000年,由农业部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的以辽宁管理为重点的国家重点大学。
沈阳农业大学办学水平:
学校有比较完善的农业教育和科研体系。拥有16所学院、4个教学部门(中心和研究所)、8个博士后研究流动站、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2个博士学位授权专业、1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和58个本科专业;拥有三个国家重点学科和三个农业部重点学科。学校入选辽宁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大学,2个学科入选辽宁省20个世界一流学科,5个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学科。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科技部、教育部批准的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94个省级以上科研机构,19个基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中心。
建校以来,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到学校任教。现有教师1770人,其中教授243人,副教授363人,博士生导师126人,硕士生导师3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计划3人,国家青年人才计划6人,优秀青年1人,国家“千万人才工程”一、二级候选人7人,新世纪国家千万人才工程和国家千万项目,科技部创新促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科技部创新人才促进计划中中中青年领军人才1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委托的一个项目,农业和农村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的17位博士后科学家。辽宁省“振兴辽宁人才计划”拥有2支高水平创新团队、3名领军人才、3名攀登学者、8名特聘教授、200万名领军人才和24名青年拔尖人才。辽宁省有优秀科技工作者4人,文化硕士1人,四人一组,100人级17人,1000人级24人,10000人级40人。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包括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师资队伍、辽宁大学黄大年式师资队伍、全国教育人模范、辽宁省优秀教师等。在院士和优秀青年学者的带领下,以博士、硕士导师为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和以博士学位为主体的中青年教师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学校拥有1支国家级优秀师资队伍,5个国家特色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家级优秀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1个国家级优秀资源共享课程,2个国家级优秀网络课程,4个国家级农业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12个专业入选国家一级专业建设工地。
学校始终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大力开展德育、能力教育和责任教育,培养了大批农业人才。在校学生22304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3248人,全日制硕士3870人,全日制博士生798人,兼职研究生872人,留学生444人,成人研究生3072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输送了13万名本科、专科和博士、硕士研究生,成为扶贫和农村振兴的骨干力量。
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农业本科院校,学校牢记使命,始终瞄准农民的“米袋”、“菜篮子”、“水果盘”、“肉摊”和“牛奶罐”,大力加强农村振兴研究院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教育、教育、科研、教育、教育等服务,为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的“粮食安全”和“副食供应”等重大民生需求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辽宁省自1982年实施“一、二、三工程”以来,在全省10个市的30个县、区建立了科教基地,选拔400多名科技人员服务于农村农业生产第一线,31名教师和党员被选为贫困村“第一书记”。培训农村经纪人、新型农民等2.5万名农业科技人才。“十三五”期间,学校承担各级科研项目3670个,科研经费10.3亿元,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5个,发表高水平论文1716篇篇牵头成立了中国生物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辽宁省农业产业校企联盟、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校企联盟,并成立了国家生物炭研究院。黑山省李昌汉院士、陈良牛院士研发团队已成为黑山省李昌汉院士、陈良牛院士科研团队的名片,而黑山省沈天立院士和陈良牛院士的研发团队,则成为蔬菜和肥料研发更具现实意义的成果。神农为国家扶贫和农村振兴战略做出了积极贡献。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校园、50所具有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的高校、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辽宁省基层党组织先进单位、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文明校园、辽宁省五一劳动奖、辽宁省高校党建创新奖、辽宁省校园文化建设品牌学校、辽宁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辽宁省高校安全校园、沈阳市先进党委、沈阳市先进单位、服务沈阳市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沈阳农业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沈阳农业大学在全国排名第141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第219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第141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