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师范大学是双一流大学吗?
是的,陕西师范大学是一所双一流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大、中学教师、教育管理干部等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基地。它被称为“教师的摇篮”。
陕西师范大学办学水平:
学校前身是1944年成立的陕西省师范学院。1954年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1960年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命名为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它直接隶属于教育部。建校70年来,学校秉承“西方红烛精神”和“德、积、励、恒”的优良传统,立足西部,服务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重要影响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为国家培养了47.1万多名毕业生,形成了“持之以恒、持之以恒、独立自主”的学风和“正直、博学、知行合一”的学风。现任党委书记李忠军教授和校长游旭群教授。
学校位于古都西安,占地2800余亩。它有两个校区,长安和雁塔。长安校区是学校的主校区,主要承担三、四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和培养;雁塔校区主要承担本科一、二年级基础课和通识课的教学,以及教师教育、继续教育、远程教育、教师干部培训、留学生教育等任务。长安校园现代化、开放、富丽堂皇。雁塔校区朴素、典雅、美丽。学校被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文明校园”称号。
学校拥有研究生院和21个学院(系)、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和民族教育学院(预科教育),本科专业7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36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18个;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教育博士)和1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8个博士后研究移动站。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4个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国家优秀博士论文7篇篇博士论文入选国家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90篇篇该博士论文被评为陕西省优秀博士论文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国家优秀教育博士论文16篇篇硕士论文入选全国教育硕士优秀论文;有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研基地、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高校学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4个国家和区域研究中心,教育部1个教育立法研究基地,一带一路,国家体育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民族政策研究基地1个,国家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全国人大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研究项目1个,国家旅游局研究基地1个,国家研究生培养基地2个。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5个,农业和农村部研发专业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陕西省重点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舆论信息研究中心1个,陕西省重点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1个,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陕西省29个教学团队,陕西省18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5个,各类研究中心(所)80多个。学校设有远程教育学院、教师干部培训学院等办学机构。此外,还设有教育部西北师范大学教师培训中心、教育部西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研发中心、,陕西省教师教育指导中心、陕西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以及中国唐代历史学会、中国古都学会等数十个学术团体和机构。
目前,学校有教师1980余人。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95.3%,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75.6%。教师中有590多名教授和810多名副教授。院士8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5人,国家杰出教授16人,国家千万人才工程9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人,国家著名教师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人,4位文化名人和“四批一批”人才,41位陕西省“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奖者和5个“三秦学者创新团队”,陕西省有2位“三秦学者”,56位陕西省人才计划候选人,包括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省级“三五”人才,省级重点领域顶尖人才、省级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六一批”人才、省级名师、省级中青年科技创新带头人、省级科技明星、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青年人才支持计划、,省级100名青年文艺工作者支持计划有53名候选人参加省级高校青年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人才项目。
全日制本科生17766人,研究生20233人(其中全日制研究生9609人,兼职研究生10624人),各类留学生808人,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在校生4.8万余人。长期以来,学校以质量为生命线,高度重视教学管理与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83项;11个专业被评为国家专业,22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专业;11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7个专业被认定为国家一级专业建设点,7个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级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被认定为国家级项目,15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被认定为省级项目;两个项目(包括13个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优秀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9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47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全国优质视频开放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全国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课程;5门课程被评为国家优质资源共享课程,42门课程被评为省级优质资源共享课程;4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线上一级课程,8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线下一级课程,2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线上线下混合一级课程;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一级课程,10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下一级课程,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线上线下混合一级课程。
学校大力实施科研强校战略,科研实力不断增强。近五年来,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已完成省级以上部级科研项目122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95项,教育部项目158项;发表著作888部,发表学术论文6733篇篇110项成果被授予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共申请科技经费8.03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自2016以来连续五年保持100多个项目,承担了20项国家重点(重点)项目,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重点科研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等。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9个国家重点研究开发项目(含课题),国家重大专项“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一项专项任务。出版并参与编纂学术著作145部,其中专著52部,56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授权专利1266项,其中发明专利1033项,国外发明专利8项。
学校是“国家教师发展协同创新实验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民族语言文化基地”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字“标准化示范学校”、“全国高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教育部高层次骨干人才硕士少数民族基础强化培训基地”、“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究中心”、“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基地”“陕西省高校辅导员培训研究基地”、“第二批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第一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大学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暑期社会实践示范学校”、“陕西省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基地”,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和民族教育,大力弘扬“厚德敦兴”文化精神被国务院、共青团中央、国家民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全国团结进步模范单位”,首批“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集体)”曾多次被中央文委、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学校两校区图书馆占地5.78万平方米,纸质图书401万册,引进国内外电子资源平台87个,数据库263个。学校还设有红烛学校历史博物馆和教育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由四个部分组成:中国教育博物馆、妇女文化博物馆、历史文化博物馆和书画艺术博物馆。学校编辑出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当代教师教育》、《中国历史地理专著》、《中国艺术教育》等学术期刊。其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是国家支持的11种高校社会科学期刊之一。学校出版总办公室成立30多年,是中国出版社会效益评估的优秀单位。它是书籍、期刊、电子视听和数字图书的集合字一个集出版、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教育、文化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出版媒体组织,在人文、大众文化、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出版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600余部作品获国家级或省级奖项,社会影响较大;编辑出版近50年历史的8种中学教学参考专业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认定为学术期刊,其中7种期刊入选国家中文核心期刊。
学校不断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等34个国家的170多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响应国家一条一带一路的倡议,率先启动了丝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和“图书档案出版联盟”的创建。自1965年以来,该校开始招收外国学生,已培训了来自世界114个国家的8700多名外国学生。学校设有“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汉语教育基地”和“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HSK考试中心”。
学校设有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和具有教学实验性质的幼儿园。其中,附属中学为百年名校、陕西省重点中学和陕西省首批示范高中。附属小学、幼儿园为省级示范小学、幼儿园。近年来,学校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与各级政府和知名企业合作举办了20多所中小学和幼儿园。
该校是我国首批实施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高校之一。探索了一条被称为“陕西师范大学模式”的物流改革之路,物流信息化建设也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努力促进学校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努力尽快实现学校“双一流”建设目标。
陕西师范大学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陕西师范大学在全国排名第62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第63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第71位,在美国新闻大学排名第1238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