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学院好吗?口碑怎么样?值得一读吗?这些都是大多数考生和家长在报考高考时比较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编制的校友评价、学校排名和学校简介,能够客观反映学校的真实情况。欢迎参考!
贺州学院怎么样
口碑1:
贺州大学是贺州市风景名胜区之一,离火车站也很近。学校设备齐全,并进行了重大改革。增加了许多可雇佣的专业。老师们教得很好,根本没有架子。当时我在南苑宿舍。我觉得环境很好。学校的教学楼越来越大。在河源的三年(高级实习)真的是我一生中难忘的一段时间。
口碑2:
学校的校园环境很好。食堂阿姨、宿舍阿姨和保安阿姨都非常友好,老师也非常负责,学校领导也更加关注学生。学校管理非常人性化,学校有很多活动,并且很好地照顾新来的贫困学生。学校的整体情况很好。
口碑3:
学校总体来说还算不错(相对广西二本院校),再加上最近学校对于各个方面的发展,无论是专业师资力量上还是校园环境及校园周边服务等都做到能满足学生需求。本人就读于财务管理专业,我们是第一届学生,作为新开的专业的,学校很重视这个专业,很希望从第一届开始树立好的榜样,学校为了这个专业的发展引入了很多人才。学校也会经常帮我们争取机会让我们参加社会实习,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
口碑4:
普通中学环境优美,绿化宜人,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良好。学校的各种项目正在进行中,但发展速度很快。专业设置合理,学生就业率高。总之,我不会后悔来的。
口碑5:
学校有丰富的管理和活动安排,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良好的环境,学校合作的企业较多。为学生安排的最终实践培训是一次很好的锻炼体验。学校住宿环境好,食堂饭菜可口。
口碑6:
学校管理安全,环境优美,靠近市中心,交通便利,专业学习面广。专业的计算机实验和练习,以及最后的培训课程,对技术培训非常有帮助
口碑7:
事实上,这所学校相当不错。虽然是一所普通的两年制学院,但设施基本齐全,学校仍在蓬勃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正在建设中,跳水馆和游泳池已经完工。师资力量雄厚,博士生、研究生众多,师资力量雄厚。我们专业的就业率还可以。事实上,除了作为质量检查员,我们还有很多选择,食品至少与我们密切相关
口碑8:
学校很好。我的食品专业是我们学校的王牌专业。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门技能专业。当我在社会面前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时,我曾经有一种技能。依靠技能吃饭还是很好的。我认为我的专业很好,我们的老师也很友好。他们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就业形势基本上涉及所有行业。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个人,但如果可能的话,老师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
以上只是部分网友的评价。我相信我们已经对贺州大学的好坏做出了初步判断~
最后,我希望你能被你最喜欢的大学录取!
贺州学院全国排名
根据校友会大学排行榜数据,贺州大学在全国排名371位,在吴树莲大学排名682位,在软科学大学排名487位。
贺州学院简介:
贺州学院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公立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位于广西、湖南、广东三省(区)交界处的区域交通枢纽。它是中国第一个地级长寿城市,也是世界长寿城市——贺州市。
学校前身是1943年成立的广西省平乐师范学校。贺州学院于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2013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资格评审,2019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审。是教育部首批与中兴通讯ICT产业教育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合作高校之一。是一所承担教育部“新工程”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应用技术学院(联盟)联盟成员、广西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项目建设单位、广西综合转型发展试点大学的大学。广西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16年和2017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科竞赛评估》中,两次进入全国本科院校前300名,2018年连续三年入选第三方机构软科学发布的“中国最佳大学”前600名,2019年和2020年,其中2019年排名473位。在《中国大学与学科专业评估报告》(2020-2021)区域排名中,广西排名第12位。在2016-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竞争100强中排名第46位。
学校东、西两个校区,占地1400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2.47亿元,纸质图书收藏148.42万册。本科专业51个,专科(高职)专业18个;涵盖工程、科学、文学、教育、艺术、经济、管理、法律、农学、历史学等学科;19698名全日制学生。我们与大连理工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广西大学、桂林工学院和乌克兰苏美国立农业大学等11所国内外大学进行了联合培养和博士生教育。现有教师1200余人,专任教师850余人,硕士、博士学位教师750余人,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300余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41人;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广西特聘专家1人,广西高校优秀学者1人,广西著名教师1人,广西首批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聘用了一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四名长江学者。
学校坚持开放式合作,深化产教城融合、校政企合作,充分凸显协同教育平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与凤凰卫视集团、凤凰教育合作共建全国首个“凤凰号”字“传媒学院”和“凤凰城东盟传媒学院”;与中兴公司合作建设“中兴信息学院”;与新岛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岛经济管理学院”和“新岛创新创业学院”;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华为信息网络技术研究院”;与广东保贤餐饮集团合作打造保贤管理学院;与广西贺州正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设“正丰生态农业学院”;与广西海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甲骨文(广西)华信人才产业基地贺州学院中心”。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新闻学院;与贺州市各县(区)合作建设“乡村学院”;与贺州市委宣传部、广西日报共同组建了广西云和贺州财经传媒学院。
学校坚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创客空间是全国创客空间,2018年进入华南地区前30名。文化传媒学院被选为教育部“三个完整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学院(系)。学校拥有通信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旅游管理、环境设计等四个国家一级本科专业建设基地;有工程管理等9个自治区一级本科专业建设工地;广西本科院校有五个特色专业,如土木工程;音韵学概论等八门课程被认定为自治区一级本科课程。获得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合作)1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4项;获得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国家项目14项,4人获得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中国赢得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其中包括1枚金牌、2枚银牌和9枚铜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等。共颁发280个国家级奖项。其中,“Fu Yao梦织造”项目荣获第六届广西中国国际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决赛金牌。学校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荣获先进集体奖,实现了金奖、单项奖、集体奖“零”的突破。
学校坚持立足本地,积极推进科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在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增强科研服务能力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与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江南大学等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电子研究所、广西科学院、广西农业科学院等研究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关系。食品科学与工程是广西一级学科(栽培),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课程设置和教学论是广西重点学科;拥有广西碳酸钙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广西果蔬保鲜与深加工研究院士工作站、广西果蔬保鲜与深加工研究人才小高地、广西马蹄铁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绿色包装防伪印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水产蔬菜保鲜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广西预制构件示范基地、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南岭走廊民族文化研究基地、,广西文艺评论基地等自治区级平台;广西有一支高水平的创新团队“香港和澳门蔬菜质量安全控制研究与创新小组”。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1项;“重钙高填充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项目被批准为广西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形成了桂东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南岭民族走廊民族文化、贺州方言等特色研究领域。其中,《桂东北方言地图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广西科技发明三等奖1项、广西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广西社会科学十大杰出成就奖;获得国家专利400余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70余项。
学校坚持文化传承与创新,积极开发和保护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形成特色鲜明、成果显著的地方民族文化研究品牌。有贺州国家文化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和当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其中,贺州国家文化博物馆是广西高校第一家综合性国有博物馆,贺州语言文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专业实体语言博物馆。这两个博物馆都被列为国有博物馆备案。建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瑶族服饰传承馆、贺州学院瑶族服饰工作站、国家旅游商品研发中心(贺州)联合研发基地;舞蹈《我来自瑶山》获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一等奖和优秀创作奖,《瑶兰之旅》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表演活动实践车间一等奖,“红色五月科技文化艺术节”荣获广西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贺州学院学报荣获《全国地方高校优秀学报》和《全国高校社会科学优秀学报》。《南岭国家语言学杂志》被命名为《国家语言学杂志》。
学校开展了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泰国、韩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日本、美国、马来西亚、乌克兰、爱尔兰、捷克共和国和波兰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或合作关系,招收了6名在校学生,27组长期和短期学生,38组留学生。
学校校园环境优美,绿草如茵,是国家AAA级风景名胜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节能公共组织模范单位”、“全国节能管理先进学院”、“全国语言文化”字“标准化示范学校”、自治区级“绿色先进集体”、“绿色大学”、“文明单位”、“文明卫生学校”、“安全文明校园”、“和谐学校”、“就业创业优秀单位”、“广西五四红旗团委”等荣誉称号。
学校坚持立德育人的初衷和使命,坚持“以质量建校、以人才强校、以特色兴校、以文化建校”的办学理念,坚持“自强不息、自力更生、求知求真”的校训,强化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地方应用型大学!
(2021)统计数字{$}一1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