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6 补充:
自2月下旬以来,我在“法考交流”专栏回答了一些知友关于法考的问题,分享了一些心得体会,希望也能对法考路上的朋友有所帮助!
请不吝点赞!谢谢!
---------(以下为经验贴原文)---------
2020法考经验贴1. 基础情况
零基础、非法本、在职、大龄……身负这几个标签,2020年4月下定决心参加法考,最终以客观205,主观114一次通过。
多年前就曾经动心过,但是一直没有行动,直到2020年春,突如其来的疫情,身在武汉,在封城期间看到许多行业许多人仍在坚守岗位努力工作,参加法考的念头再一次浮起。
于是,行动!
2. 选择培训机构
我在2020年4月报名参加了某法考机构的客观题冲刺班。这个选择,还要追溯到2019年初在网上看到一篇该机构的文章,关注之后了解了它的的教学特点,下载了当年的学习计划,并且在免费群里面“潜水”观摩了一段时间,很认同该机构对“0基础、非法本、在职”考生的分析定位。
在这一定位基础上,培训课程体现出了“博众家之长”的特点。
现有的众多机构,诸多名师,往往有着不同的教学特点和目标学生群体。如果以面向法本考生的课程来对零基础考生讲授,入门难度就会大增;反之,则极易会让人觉得“废话太多”效率低下。
而该机构在设计自己的课程以及选择合作老师录制课程时,都很好地考虑了内部班考生的特点。
于是,2020年4月决定参考之后,直接就报名了冲刺班。回头看,于我自己这个“零基础、非法本、在职、大龄”考生来说,这次报名内部班无疑是一个正确选择。
3. 跟班学习
2020年五一假期之后,内部班正式开班了。
进入专门的APP,系统按照报名时提供的基本情况(每天可用时间)已经设置了学习计划,在内部班级群领取、下载了相关的学习说明和教材。
对内部班有几点感受。
(1) 内容充实
对学习任务的感受,很符合该机构的“别的地方学习可能是要你的钱,在这里学习是要你的命”!学习计划内容充实。名义上是按在职每天计划4小时制定的学习方案,但实际上听课+课后题+题库练习,每天如果时间允许,投入达5到6个小时都是可以满负荷学习的。
(2) 管理到位
我所在的内部班的班主任很认真负责。在APP的班级群里面每天都很早发布当天的学习任务提醒,白天发布每日一题并会与同学交流,晚上发布学习完成打卡提醒,而在开启每周模拟考试之后,班主任都会及时发布成绩、学习数据统计表以及整体学习评价并给出学习建议。
良好的管理使得班级的学习积极性有了保障,模考成绩统计可以让我及时了解自己对当期学习内容所掌握的程度以及在考生整体中所处位置,便于调整自己的状态。
(3) APP加持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手机APP是法考学习的一大利器。即使是在报班之前,以免费用户的身份,也可以获取很多有用的法考咨询,经验总结,更有免费课学习(推荐初学者学习刑法内部讲义带读)。报班之后,按照计划使用APP学习系列课程,做课后练习,模拟考试……后文学习心得里面会着重讲几点APP的优点。
4. 学习心得
a) 把握重点,学会取舍
当实际学习时间不能保证时,要及时调整,有所为有所不为。
感受颇深的一段时间是2020年7月至9月,武汉已从疫情中逐渐恢复,我在这期间工作特别忙,早出晚归,学习的压力很快凸显出来,与初始的学习计划逐渐出现了偏差,这种情况下,及时调整就很重要。
首先是时间分配的调整。听课需要相对较长的连续时间段,于是主要在午餐午休和晚间听课;而地铁上下班以及其他的零碎时间,则主要利用APP做题库练习,特别是用“错题本”功能巩固知识点。
另外,课程方面,确保完成必修课,舍弃部分选修课。APP里面为同学们提供了部分名师的课程和讲义,对于时间充裕的同学来说,在必修课之余可以通过这些名师课程的学习,有机会以不同的风格和角度加深理解,特别是对于一些难点,可能恰好换个角度就豁然开朗。可是时间关系,我不得不对这些选修课的老师们说声抱歉和遗憾了。
及时的调整很快让我稳住了,当然也对我学习必修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很庆幸在第一轮学习过程中做到了“不留盲点”!
b) 重视练习
始终牢记,法考是一个考试,是一个过关考试!法考学习的目标就是通过考试!
我最初学习的一段时间,一个突出的体会是,不少知识点“听课能懂,做题就错”,因为作为初学者,虽然听课的时候理解了,但是并没有真正形成记忆,所以在听课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多做练习,非常必要。
APP提供的练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分“智能出题”,“案例速练”,“错题本”,“法条速记”等模块,另有“速记本”模块提供专项练习和章节练习。这些练习功能,让我们无论是在零碎时间还是在连续学习的时间都可以针对不同科目,不同章节进行反复练习。作为在职考生,“自己的时间自己做不了主”是个常态,丰富多样的练习再好不过了。
这里要特别点赞“错题本”功能。练习中的易错点往往也是易考点,APP会记录错题,然后错题本中可以按错误次数筛选来进行专门练习,让我精准纠错,补强知识点。
c) 客观题阶段保证参加模拟考试、及时复盘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初步掌握了几个科目的基础知识点之后,内部班开始了每周一次的模拟考试。
与平时的练习不同,模拟考试的形式是综合若干个科目的题目、模拟真实司法考试的界面、与真实考试一致的3小时。按照老师和班主任反复说的,模拟考试的题目,是基于最新法考大纲,法律的修订和后台数据的分析,精心挑选组织的,有针对性地覆盖重要考点。
客观题阶段我共参加了13次周模拟考试和7次模拟试卷练习,成绩如果按满分100分折算的话基本上在50分上下波动,最好的两次成绩分别是《冲刺班公法押题卷10.17-18》班级第二,《客观题冲刺班公法模考卷10.1-10.4》班级第三。
通过模拟考试,可以熟悉司法考试界面,体会司法考试的题量和时间充裕程度,对于自己考试的做题效率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这大大增强了我考试通过的信心!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很是欣慰。
这里想要强调的一点经验是,每次模拟考试后,我都会及时复盘!考试只是一个手段,掌握知识点才是目的。为此,我不仅会去看错题和存疑题目的解析,还会看正确作答的题目的解析,对不明白的地方还会反复琢磨,甚至查询法条和解释。因为(1)有的题目做对了但未必真正理解到了考察点(2)部分题目的解析之后会有精选答疑有助于扩展或者加深理解。这个过程比较耗时间也比较枯燥,但是非常有用。后来真正到了法考考场上,我发现大部分题目虽然都没有做过,但根据深刻理解的知识点和逻辑分析,我也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d) 主观题阶段要真正理解法考答题模式
主观题学习阶段(11月份)我参加了7次模拟考试(也是模拟真实考试的界面,每次时长4小时)和13份练习卷/押题卷(写这篇文章才意识到11月份居然做了这么多题,没办法,主观题备考时间太短)。主观题的模考成绩排名没有客观题好,没能上榜,但每次都能体会到答题有进步,知识有积累。
APP里面的主观题“案例速练”在这个阶段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案例针对重点考察知识点,对我这个基础薄弱的考生犹如“精准扶贫”的工具。
类似客观题的经验,主观题部分我也会在每次模拟考试和练习之后对照参考答案的知识点,了解遗漏回答的点,对于得分很低(低于一半分数)的题目会重做,对于记忆模糊不清的知识点会重温教材(贯彻“不留盲点”的原则),保证所有题目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答题。
现在回看,在司法考试越来越灵活的趋势下,理解知识点,才能避免“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论题目如何变化,都不怕。
e) 法条定位课
法条定位课是该机构专门针对机考电子法条查询的一个特色课程。
作为零基础考生,我在模拟考试中已经体会到了时间的紧迫,不能寄希望于在主观题考试时先凭记忆答题再通过查询法条来补正回答,而是必须努力“只做一次,一次做完”,所以熟悉法条查询尤为重要。
法条定位课的讲义是分科目将法条以思维导图形式呈现,不仅是快速复习一轮法条,而且是结合模拟考试系统熟悉电子法条查询界面的过程。
f) 充分利用APP答疑功能
法考知识点非常多,课程的讲义和已有的题目解析未必能覆盖我们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那么,学习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及时寻求有效帮助就很有必要了。
APP里面,不论练习还是模拟考试,都可以针对单个题目发起提问,并且都能在当天或者次日得到答复,对答复仍然存疑的话还可以追问。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发起了26次提问,既涉及原有解析和课程讲解的差异(如附图关于发回重审次数的疑问),也包括法言法语论述是否严谨的疑问(如附图关于协议约定管辖的规则)。
通过答疑,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不仅是为了避免因为似是而非的理解而掉入考试时可能存在的题目陷阱,更是为了培养面对专业问题时应有的专业态度。而答题老师的文字不吝肯定,也是对我莫大的鼓励!
g) 运用思维导图
该机构课程专门推出了一组运用思维导图制作的TUI背图,也是一大特色。
原本碎片式的,散落于各个章节的知识点,通过思维导图,以成体系的逻辑结构展现,对于透彻理解,避免遗漏有极大的帮助。对于学习法律知识,基于思维导图的理解记忆,比起单纯的文字记忆,效率也大大提升。
在学习、练习的复盘过程中,我也常常自己绘制思维导图,以确认对某一个知识点的掌握(见附图刑诉审判管辖思维导图)。
自己绘制的“刑诉审判管辖”思维导图5. 结语
上述文字,是我以零基础非法本在职考生的身份,对2020年法考经验的梳理总结。之所以写下来,既是为了留存一份记录,也希望其中有片言只语能够帮助到后来的法考人!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有太多的故事,于我自己在武汉的经历,在疫情影响和工作变动的背景下,参加法考并一次过关,感到特别欣慰!非常感谢家人一路鼓励支持!得知主观题过关后,家人对我说:“加油!希望你能在法律事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一瞬间,所有的努力都值得了!
在此特别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一路相伴!
祝愿读者们2021新春快乐!祝愿新的年度参加法考的朋友们顺利过线!
John
2021/1/30于武汉
2021/2/26修订
标签: 思维导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