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平:中国发展的秘密在哪里?(深度好文)

91百科网 75 0

12月9日晚,在东南卫视《中国在说话》栏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陈平发文《中国的道路能否超越西方模式? 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中国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1962年,我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物理。文革后期,我被分配到成昆铁路眉山电力段,当了五年铁路工人。 后来,他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了五年,从事氢弹的和平利用工作。 20世纪80年代我去美国留学做经济学研究,师从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普里戈金。 我们发现了经济混乱的现象,发现文明发展的道路是多种文明的竞争,而不是向西方主流经济学宣扬的英美模式的趋同和趋同。 世界各地的经济学家邀请我演讲。 越来越多的人感兴趣的不是我们所做的复杂科学,而是要求我清楚地解释为什么中国崛起。

我第一次总结中国模式的经验是在巴西,2009年金融危机之后。 会议主题为“危机后的中国是世界中心吗?” 》。 我讲完后,巴西前财政部长催促我去首都巴西总统战略规划部。 我至今还记得很清楚。 他们的办公室看上去不像政府部门,倒像是总参谋部:左边的大屏幕上是一张中国地图,横竖都标出了铁路、高铁、高速公路,右边的大屏幕是巴西的地图,也是横向和纵向的。 ,乍一看,是从中国学来的。

计划部专家问了我一个西方经济学家从来没有问过我的问题:巴西每次提出发展计划,在实施之前,西方媒体的批评铺天盖地,说它破坏环境,政府扭曲市场。 但你们中国怎么可以为所欲为呢? 中国发展的秘诀是什么?

我说,基于物理学家的直觉,而不是金融经济学家的教条,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政策比日本更独立,中国的发展政策比俄罗斯和德国更独立? 因为中国在毛泽东时代建立了独立的科技体系和独立的国防。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有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 如果没有独立的科技体系,那么就只能发展东亚模式的依附经济。 他们很高兴,因为他们以前从未听过这样的答案。

让我给你举三个例子

中国在与其他西方大国的竞争中处于优势还是劣势? 让我给你举三个例子。

我曾经住在美国第二大州德克萨斯州,面积比四川还大。 由于只有货运铁路而没有客运铁路,他们建议修建一条轻轨来连接几个主要城市。 公民民主投票多少年了? 我已经投资20年了,但仍停留在纸面上。

为什么? 因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太多的利益冲突。 修建轻轨谁会不高兴呢? 该航空公司很不高兴,因为人们都乘坐轻轨,这损害了其利润。 酒店业也并不高兴。 如果当天坐轻轨回家,我的酒店收入就会下降。 沿线居民也不满意。 随着噪音的增加,我的房产的价值就会贬值; 远一点的居民高兴,地价上涨,远一点的居民不高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我必须纳税? 因此,在西部建设高铁时,选线、车站设置都成为问题。

只有中国,在金融危机期间投资了4万亿元,一下子成为了世界上最长的高铁。 所以现在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想学习中国建设高铁,但是他们的制度却成为了制约。 印度想获得土地,但私有制拿不到; 美国和德国要选一条路线,利益就会不平衡。 所以中国的第一个优势是:社会主义协作。 这种协作模式超越了西方体系下的分工和市场交易。

组装苹果手机的工厂车间内景

第二个故事是《纽约时报》调查的结果。 《纽约时报》总是想知道,为什么在美国技术先进的情况下,中国却总是发展得比美国快。 后来通过调查,发现了一个秘密。

乔布斯将他新开发的苹果手机和钥匙放在同一个口袋里,这划伤了手机的塑料面。 它将于下个月推出,乔布斯希望在一周内将其更换为玻璃外壳。 与会的副会长顿时焦急起来,在会议结束前乘飞机前往深圳。 为什么? 在美国聚集工人需要多长时间? 9个月。 然后美国工人周末去度假并观看足球比赛。 至于中国的工人,只要领导打电话,他们就会在24小时内上班。 您需要的配件、螺钉和电阻器都在隔壁和对面。 深圳是全球实力最强、产业集聚的加工中心。

苹果手机50%以上的利润都被苹果股东赚走了,而中国工人拿到的血汗钱还不到5%。

但按照特朗普今天的逻辑,是中国赢还是美国赢? 中国赢了,因为中国赢得了就业和发展。 被苹果解雇的美国高技能工人失去了工作,回来后只能测试退回的苹果机器。 工资大幅下降。 所以,在美国主导的全球化中,原本的想法是美国一定会赢,但结果却是中国是大赢家,美国是输家。

大前研一,日本著名管理科学家、经济评论家,国际知名企业战略家、经济评论家

第三个故事是中国的研发不如美国。 为何对经济发展有如此大的推动力? 有一年春节,我在一次晚宴上遇到了微软的一位高管,他告诉了我一个在经济文献中从未见过的数字。 他表示,美国现在在研发方面保持着优势。 产品开发出来后,从投资到办厂,到美国国会修改法律标准,再到营销,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赚回钱? 我说至少十年。 事实上,他说,欧洲的时间不只十年。 但中国的平均时间是23个月。 您认为美国如何与中国竞争?

日本非常著名的管理学家大前健一写了“中国合众国”,或者“中国联邦”,很受欢迎。 中华联邦是指中国经济发展的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亚等中国周边国家。 一个大家庭。 当时西方都在谈论中国经济崩溃,他却对中国经济持乐观态度。 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学得太快了。

他说,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非常有信心,说,美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 认为美国人能做的事情,日本人也能做。 现在,日本人说,中国人能做的事,我们怎么做? 我们日本人怎么能做中国人做的事呢?

大前研一在金融危机前曾说过这样的话。 金融危机后,2010年2月,哥伦比亚大学邀请我就金融危机做演讲。 第二天,索罗斯邀请我到他的量子基金总部共进晚餐。 他问我:西方文明的衰落似乎已经成为大局。 未来,就看中国能否引领世界? 然后他感叹道,与大前研一的观点是一样的:“中国人学得真快!”。

我问:“你认为为什么中国人学得这么快?” 索罗斯平时反应很快,但这次他没有回答。 我说是因为中国人可以从各个方面学习。 科学技术可以向苏联和美国学习,工业制造可以向德国学习,管理可以向日本学习,房地产使用权分解可以向香港学习,工业园区可以向新加坡学习,农业可以向以色列学习。 中国没有意识形态障碍。 只有中国有这个承受能力。 因此,我认为去中国讨论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会比在纽约联合国讨论更受欢迎。

基于分区实验、分工和交易的社会协作

世界各国人民更早认识到中国经验对世界的影响。 我们中国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认为中国有中国问题,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通过照搬西方模式来解决。 这其实是错误的。 世界发展不平衡,各国国情不同,必须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我们拥有两千多年的统一历史、统一的语言和强有力的政府领导。 因此,在国际竞争中,我们比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优越得多。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模式解决了分工与贸易和社会协作相结合的创新方式。

马克思总结了历史唯物主义从原始公社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规律。 但亚洲国家印度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与欧洲相同吗?

马克思只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亚细亚生产方式,但没有给出答案。 给出答案的是列宁和毛泽东。 毛泽东的理解很有创新性:因为工业革命,英国的圈地运动把农民当作受害者; 在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黑人奴隶也是受害者。 只有中国农民不仅是革命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开放的动力。 天下谁听说过乡镇企业可以和国有企业竞争、可以和跨国公司竞争? 因此,中国的发展道路与西方不同。

为什么中国能做到这一点? 西方人最好奇。 我说中国的道理来自于老子、毛泽东的辩证思想。 老子说,道生一,道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我们做混沌理论的时候,如果有三个,就会有多样性。 西方有句老话:为什么? 因为一神论是一神论,所以趋同思想是一刀切的。 拉美、东亚国家和苏联、东欧国家的国情有很大不同。 他不在乎,他只是采用休克疗法,一刀切,私有化和自由化。 中国则不同。

所以,中国的一个经验就是中国的双轨制,既兼顾社会稳定,又兼顾创新。 而且,中国改革开放时,并不是像拉美国家、东欧国家那样单方面向西方开放,而是西方不向他们开放。

中国称之为选择性开放。 深圳特区当时争议很大,其他地方只是观望。 所以中国有很多改革,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经济特区、国企改革等。 都是在各个地区去中心化的实验。 他们不像俄罗斯,闭门造车,制定百年计划。 计划尚未完成,国家就崩溃了。 中国事后批准。 安徽农村做得好,其他省份自然会效仿,然后中央总结,最后立法总结经验。 因此,中国走的发展道路远远高于西方一刀切的发展道路。

所以我说中国改革的成果不仅是中国出口导向的成功、外汇储备的增加,而且是技术的升级。 这就是日本在东亚所走的道路。 中国真正的成功在于找到一条超越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和市场分工的出路。 社会协调路径还开创了社会决策的新模式,那就是分区试验,做到实事求是、因地制宜。

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

中国道路的崛起突破了西方模式。 中国今天的历史地位并不像主流经济学家所说的那样,中国是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经济速度必须放慢。 我觉得中国就像1900年的美国一样,下一步还有很大的快速发展空间,这一点更重要。 目标是占领科学、金融、军事的制高点。

我该怎么说呢? 因为1900年的时候,美国和现在的中国一样,工业产值位居世界第一,但却没有占据当时在德国手中的科学制高点; 也没有占据当时英国的经济和军事制高点。 严格来说,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成功登月后,才完全掌握了科技金融和制造业的制高点。 以美国为鉴,中国的下一个目标是真正占领科学制高点。

因为亚当·斯密说过,分工是受市场制约的。 市场不是平等竞争的市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谁掌握了科教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军事、工业的制高点。 金融定价权。 除非我们接管这个定价权,否则中国就不可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地区差距问题。

未来十到二十年,中国是否有可能占据科技、金融、军事的制高点? 我觉得很有可能。 如果美国不向中国出售雷达预警机,中国就会建造; 如果它不卖中国航母,中国就会建造它们。 因此,中国的技术正在迅速崛起,但有一点是,中国的技术还在追赶美国。

美国科技为何能占据制高点? 并不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比中国优越,而是因为美国可以从世界各地招募科技人才。 二战前,美国的技术远不如欧洲。 二战后,数十万科学家被美国吸纳。

为什么美国能够吸收呢? 美国建国时,所有州立大学都受益于“赠地大学”制度,且大多位于农村地区和小城市。 不仅地价比欧洲和亚洲便宜很多,而且科学家大量在小城市工作,专心研究,不求升职或致富,这样才能拥有世界上最好的研究。 哪所大学产生的诺贝尔奖最多? 剑桥,就在奶牛旁边。 我去看了牛顿的苹果树,那里的牛在哞哞叫。 当年德国那么多科学家去哪儿了? 哥廷根大学是一个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小县城。

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有计划地将沿海城市的研究型大学往内陆转移,就像大革命时期沿海有为的年轻人到延安建立革命根据地一样,并建立了十几个世界上最好的与工业和金融营销相结合的综合研究中心。 我们不想成为国有企业集团。 我们学美国叫大学基金会。 如果给我10年、20年的时间,中国一定会占据世界的制高点。 我有这个信心。

用三句话概括一下。

第一句话,从划分到组合,从分析科学到复杂科学,中国的整体思维有优势。 西方分析科学从希腊到意大利直到20世纪才走向终结。 现在世界正在走向复杂科学,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整体论时代,需要“整合”。 在“整合”方面,中国人的整体思维具有优势。

第二句话是世界发展的规律是经济基础及时决定上层建筑。 从空间上看,农村包围城市,边缘挑战核心。 因此,中国现在正处于边缘挑战的中心。

第三句话,邓小平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中国的工业技术新陈代谢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因此中国将引领世界未来的发展。

微博:@辱车轮hui

标签: 深度好文 西方世界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