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兰州召开

91百科网 79 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加快教育现代化,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特别强调管理好特殊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公平和质量。 。 教育本科专业作为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人才培养的前沿和主阵地,必须面向未来,面向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培养适应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的人才需求。教育、教学、管理、科研高级复合型人才。 因此,推进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专业建设,是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为推动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专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育部教育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学指导委员会》)出台了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相关规定。 教育康复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工作研讨会于2021年6月26日在西北师范大学(甘肃兰州)召开。 本次会议由教育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西北师范大学承办。 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代表等70余人参加会议。 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谢维和教授、副主任委员张斌贤教授、于伟教授、袁振国教授、郭健教授、齐万学教授及部分委员对未能参加此次会议表示遗憾。现场参加会议,但他们在会前表达了对特殊教育、教育康复、艺术教育专业建设的关心,并参加了网上指导和讨论。

上午8时30分,研讨会正式开始。 开幕式由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刘旭东教授主持。 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邓小娟致欢迎辞,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陈世健教授致开幕辞。 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李曼丽教授介绍并解读了2019年、2020年教育领域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评估工作。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随后,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联合大学刘全利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张树东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巧云副教授、四川美术学院张杰教授、四川美术学院王辉教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大学为本次大会做了前瞻性发言。 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和艺术教育学科的领先专业发展报告。

当天下午,来自全国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代表也围绕专业建设思路、专业建设成果、制约专业发展的因素和人才等方面做了交流报告。培训及其对策。 与会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会议开设一、二分会场,供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全国一流专业建设点与其他参会机构进行经验交流。 第一次支部会议由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黄明东教授主持。 郑州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绥化学院、安顺学院、乐山师范学院等七所院校分享经验,探讨工作; 第二次会议由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刘全利教授主持。 重庆师范大学、淮北师范大学、昆明学院、邯郸学院、长沙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等7所学院一一介绍了各自学校的专业发展和发展情况。 学校经历。

纵观全天会议的报告和讨论,本次会议体现了构建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领域的实践性和学术性共同体的愿景。 会议讨论既有学术性,又有实践性,都是为了推动我国下一阶段的教育康复事业。 在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专业探索新理念、创新路径,将开辟新思路、拓展新视野。

一、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专业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特殊教育是针对身心障碍者,即盲人、听力障碍者(聋人)、弱智儿童、问题儿童的教育。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特殊教育是为了促进教育公平。 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我国特殊教育本科教育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 至今已走过近40年的发展历程。 特殊教育专业的发展大致是从特殊教育专业到专科开始的。 目前形成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类别。 阶段。 开设该专业的学校层次还涵盖专科、本科、地方省属和中央部属院校。 全国各省市区域发展相对均衡。 艺术教育是思维、审美、感知、创新、情感、思想教育的综合体。 它是全面提高个人能力和素质的重要途径。 发展艺术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教育康复专业是应社会和国家对教育康复人才的需求而诞生的。 十九大以来,“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使教育康复领域对高层次康复人才和高水平后备研究团队的需求更加迫切。

研讨会上,来自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的代表主要围绕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改革、实践教学、协同合作发展等方面分享了办学经验。

教育部教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在兰州召开 教育 特殊 师范 康复 院校 第1张

首先,在培养模式上,当前特殊教育等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复合型、高素质、交叉融合。 交流会上,与会代表结合学校教学实际情况做了报告。 现阶段,教学中遇到的许多实际问题无法通过特殊教育或艺术教育单方面解决,而是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方法进行有益的探索。 例如,北京师范大学通过构建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拓宽路径加强学生深度国际化能力培养。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系制定教育总体规划——“科协康复筑梦计划”,建设临床实验室、学术研究院、创业训练营、主题讲座平台,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 郑州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主张两个结合——学科与医学教育融合、通识与特色培养融合,注重实践和跨学科培养。 重庆师范大学改革基于职业道德和实践流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学与教共同体,发展师生共同体,探索基于实践创新平台的师生共同发展模式。

同时,特殊教育等专业人才培养也形成了以成果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实践为重点的培养模式。 与会代表表示,特殊教育学校面向社会实际需求,所以特别注重培养适应行业实际需求的人才能力。 例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北京师范大学构建了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同时创造条件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深厚的国际化能力。 绥化学院以实践型人才培养为抓手,构建结果导向的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练口语、练美术、练管理、练写作、练文等“五练一精通”技能培养。练习做。 安顺学院以特殊教育发展需求为导向,尝试将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融合,制定提升职业能力的模块化课程,提出教学、服务、实践实训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也在努力克服困难,做出新的尝试。 。 邯郸学院教育康复系以教育康复任务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儿童康复机构的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为基本背景,认真听取广大师生的意见。实习单位和用人单位就实习生、专业建设、课程设置等进行交流。 提出意见建议,提高教育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根据儿童康复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就业需求,确定培训规模,调整改革课程体系。

二是在专业建设改革方面,不少高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 各省、市、地配置了多种专业建设资源,面临着不同的实际困难。 各院校结合自身情况,集思广益,探索了特殊教育等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可行思路和模式。 例如,华东师范大学将其专业建设改革思路顶层设计为:“一身、两翼、三层、四格、五群”,以核心能力(德育、幸福)为导向。 、基础扎实、身心健康、国际视野、反思探究、可持续发展)。 )进行一体化设计,整合第一、第二课堂等。 重庆师范大学:链接政府、大学(医学院、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三位一体协作机制,打造优秀人才培养共同体特殊教育教师。 辽宁师范大学实行“中心、四个回归”,定位为“师范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实践能力较强的特殊教育高级专业”。 浙江师范大学立足“融合教育”趋势,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骨干教师,实行“多方协作”机制,构建扎实完整的研究与培养体系,实践以“立德树人”的理念培养特教教师的美德情操。

三是在实践教学方面,建立了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让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和提高。 一方面,保证学生通过实践取得学业成功。 另一方面,实习基地往往是特殊教育薄弱、需求强烈的院校。 每所学校都提供免费支持来服务社会。 目的。 以西北师范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西北师范大学强化实践环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形成“课堂教学-专业实习-项目研究-教育实习”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环节,彰显专业精神,打造高水平实验室——甘肃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南京特殊教育示范学院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实践教育平台建设,加大投入,将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不断探索“课程时间+集中实习+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运行机制,创新“课程为本、校内校外” ——校园联动”课程实践教学模式。 乐山师范学院建有“三个基地”“五个中心”,实践教学全面发展,集社会服务和学生实践培养于一体。 他们建有设备齐全的教学和服务基地,名为“特殊儿童教育康复中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直接为特殊儿童服务。

四是在协同发展方面,各工地高校高度重视搭建多方交流合作大平台。 学校在建设良好的实习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还注重吸纳社会资源,构建多方合作,反馈社会需求。 例如,浙江师范大学:实行“多方协作”机制,构建扎实完整的科研培训体系。 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康复医疗机构、特殊教育学校建立权责明确、协调稳定、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 淮北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建立了学术合作关系。 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波士顿大学教育学院建立学术关系,聘请特殊教育专家指导专业发展,并于2019年举办了首届特殊教育国际会议。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特殊教育系积极利用自身在特殊教育师资培训方面的资源优势,向学校派送培训,积极为全省各地特殊教育师资提供培训。 同时建成了“湖南省特殊教育网络资源中心”平台。 举办湖南省首届全民手语大赛。

五是艺术教育蓬勃发展,形成自身特色,培养复合型人才。 四川美术学院定位自身发展的艺术教育专业,用艺术方法进行教育,按照教育规律教授艺术。 培养懂艺术的教育家,创造有品味的未来人。 并提出了艺术教育的核心理念:大美育——全美教育,以跨学科的教学模式,以艺术技能为优势,以教育素养为支撑,强化艺术,兼顾艺术背景。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拓展当代美育。 社会价值。 云南师范大学将思政课融入艺术教育专业建设,使“交叉互补”的人才队伍发展既面向专业又面向师资。 广西艺术学院以新文科背景建设艺术教育专业,利用少数民族和东盟的独特资源,建立具有地方特色和东盟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

2、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

在肯定现有成绩、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学者还充分讨论了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发展中存在的挑战。

第一,融合教育问题。 特殊教育专业定位在培养目标、专业边界等基本问题上仍不明确。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殊教育的对象发生了重大变化。 感觉障碍减少,发育障碍增加。 特殊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重视。 特殊教育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侧重于感觉障碍还是类别? 如何处理发育障碍与传统感觉障碍教育(如盲人教育、聋人教育、智障教育等)的关系? 在培养计划中,特殊教育专业学生的学科素养与特殊教育专业素养的关系存在挑战。 特殊教育专业脱胎于教育专业,需要关注特殊教育素养,而学生最终要进入学校进行学科教学,所以同时也需要培养其学科素养。 培养计划制定和学生学分分配难以兼顾特殊教育专业素养和学科教学素养。 这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此外,特殊教育与全纳教育的关系也很难明确区分。 特殊教育培训项目是应该广泛开展还是分不同方向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过去,北京联合大学采用的是普通班、特训、智力训练学校等模块。 华中师范大学开设了融合教育专业。 此外,学前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学科培训等模式还有待探索。

特殊教育作为我国高校的专业建设,始于20世纪80年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 当前,特殊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建设如何响应国家社会发展需求。 特殊教育必须肩负起为未来培养高素质、基础扎实、专业化、全面型教师的重任。 因此,应开展特殊教育专业建设的研究和探讨,明确特殊教育的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明确特殊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为特殊教育的跨学科协作和相关服务提供支撑,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指导在当下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其次,在实践教学方面,特殊教育实践教学理念、体系、资源等方面还存在问题。 从观念上看,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实践性定位,主流观点有以下三种:(1)流行观点:特殊教育是实践性专业; (2)无意识的专业发展:教师技能培养和操作训练; (3)面向未来的职业实践:以修德立人为基础的终身专业、可持续发展。 理念上的实践导向引导着各高校实践教学的发展。 一个共同点是,各高校都强烈认同实践教学理念,但对理念上“实践”的内涵却没有清晰的认识。 在实践中,我国尚未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为如何做好实践教学、如何将研究与教学实际结合起来提供借鉴。 此外,实践教学还存在教学体系精细化程度不高、与现行管理评价体系相冲突、实践平台基地建设不足、实践资源和保障机制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等问题。 。 综上所述,实践教学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高校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的实践探索,也需要多方协作构建扎实完整的研究和培训体系。

此外,还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共同关注。 在师资建设方面,本专业专业化、高素质、综合型师资队伍不足,尤其缺乏“双师型”教师。 一些高校受地域、学校层次等因素限制,引进和留住优秀教师存在困难。

从学生情况来看,部分特殊教育专业学生转入。 学生素质薄弱,培养难度大。 学生学习和从事特殊教育行业的意愿较弱,难以留住优质学生。 由于国家政策导向与学校储备能力不足的矛盾,特殊教育专业资源中心和骨干力量的发挥有赖于政府、社会等多方的协同支持。

第三,艺术教育的发展还有待探索和明确。 艺术教育是教育领域中较新的本科专业。 从与会代表的讨论中可以看出,艺术教育专业的发展定位问题仍然是大家非常关心的问题。 艺术教育专业不是简单的各个艺术门类的综合训练,也不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训练的简化浓缩版。 相反,艺术教育能够以独特的方式在培养素质、提高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立足新时代,艺术教育的专业内涵需要重新审视,艺术教育与不同艺术学科教育的逻辑关系仍需探索和厘清,综合艺术教育的优势与挑战学校也需要明确。 艺术与教育如何结合多元思维和维度,推动教育学科发展是当务之急。 尤其是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需要重新审视。 在新文科建设中,一是艺术教育如何走出一条交叉融合、传承创新、合作共生的新路径; 其次,艺术教育也需要思考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空间,比如通过艺术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合作,与特殊教育学生某些才能的发展相互帮助,比如对音乐治疗的深入探索,艺术治疗、舞蹈治疗等课程。

三、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专业现状总结及未来展望

本次会议贯彻落实“以评价促建设”的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评估建设理念,旨在诊断和询问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的现状,总结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的现状。教育康复专业建设经验,探讨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探讨在人才培养、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和经验,帮助特殊教育高等院校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 学科专业建设重点把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学改革方向。 与会代表汇报了我国特殊教育、艺术教育、教育康复等在专业建设、人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并交换了意见。 同时,在专业定位、实践教学、师资、生源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困惑和挑战。 希望本次会议能为各高校专业建设提供经验交流的平台,同时共同探讨问题和困惑的解决方案。

闭幕式由朱宁波委员主持。 黄明东教授和刘全利教授分别对第一分会场和第二分会场的报告进行了总结,并与大家分享了多所高校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的经验。 成就与困惑。 两位教授肯定了各地探索和模式创新的成果,并就大家关心的专业发展、师资、招生等问题进行了回应。 最后,陈世健副主席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相信本次会议能够对今后起到引领和规划作用,并鼓励大家关注特殊教育、艺术教育和教育康复专业,努力开展专业建设和教育康复工作。跨学科研究。 和沟通。

标签: 教育 特殊 师范 康复 院校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