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小学老师董银菊老师于2021年4月28日因病去世了。时间过得真快,时间过得真快,今年已经快到我老师的三周年纪念日了。 在这个难忘的日子里,同学们怀着沉重而崇敬的心情怀念董老师!
这时,我的心里浮现出了老师的声音和笑容; 响亮的教学声音在我耳边响起; 谆谆教诲和养育之言倾注在我的心里。
董银菊老师,在家乡潭村学校任教,站在三尺讲台上二十多年; 她二十多年的教学生涯平凡而又不平凡,教书育人,学生遍地。 她的教育教学工作在这个有10个村民小组、3000多人的谭村里是家喻户晓、人人称道的。
我心中的董老师皮肤白皙,聪明美丽,端庄大方; 他身材中等,有一双明亮的眼睛,看上去特别有精神,尤其是走路的时候声音铿锵有力。 老师性格开朗,待人热情,为人正直,正所谓女子不给男儿让路。
从我记事起,直到今天,我听到或看到,谭村的人一提起董银菊老师,总是称赞不已。 村里很多曾经受过董老师教导的人都打心底里敬佩董老师。 我想念董老师。
董老师深知,村民送孩子上学,交给自己教育和管理,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信任,也关系到这些小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说得更高一点,也关系到每个学生及其家庭的希望和未来。 。 因此,董老师对待每一个小学生就像一棵幼苗,精心浇灌,耐心教育,照顾每一个细节,呵护她; 生怕她教不好、管理不好; 在小学生眼里,她不仅仅是一名老师,而更像是一个善良的人。 妈妈!
(二)
我热爱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追求人生价值的实现。 自从进入学校教学以来,董老师把全部心血都投入到小学教育、教学和培养学生中。 这正是她所追求的人生价值目标。
董老师小时候常说,我爱学生,爱课,上好课。 她是这样说的,这是她所想的,这也是她所做的。 可以说,董老师是真正践行知行合一的典范。
当时,面对农村学校条件简陋、环境艰苦,董老师没有怨言,也没有恐惧。 他始终抱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认真负责,善于研究,勇于创新。
示范教学。 董老师在潭村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大胆实践并创造了三算(笔算、珠算、心算)结合示范教学法,改进了小学数学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计算速度,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教与学的双赢。 她总结创新的“三算”教学法得到县教育局认可,并在全县小学推广。
董老师在学校是好老师,在家里是好妻子。 当董老师调到潭村学校任教时,她的爱人王熙明也在潭村学校任教。 当时,两个有志青年经人介绍订婚,并于1959年结婚。
董老师嫁入潭村王家,也就是现在潭村的集团。 当时,主屋里住着两位年迈的父母和两个女孩。 董老师结婚后育有两子一女。
董老师的妻子在潭村学校任教一年多,后调到六曲公社、六曲区工作; 1963年调入富平县文化教育局; 后到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和人大办公室工作直至光荣退休。 当时,县乡道路较差,交通十分不便,在谭村的农村老家照顾两个老人、抚养三个孩子的重担全部落在了董老师的身上。
(三)
事实上,情况确实如此。 自从董老师进入潭村王家后,她既要做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又要回到家里照顾老人、做家务。 面对沉重的负担,她无怨无悔,尽了自己作为儿媳妇的努力。 责任。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 董老师以儿媳妇的身份进入家庭,她心里始终有一个“孝”字。 20世纪60年代,生活困难,我家和其他农村一样,吃饭都困难。 唯一可用的食物是所有谷物。 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朝以绳搅玉米面,晚以水围城”。 这意味着玉米面是每顿饭都不可缺少的。
看到家里的生活条件,董老师决定把她在学校炉子上吃改为每天在家吃。 就这样,她把国家供应的主食白面粉带回家,让两位老人吃上了小麦粉、馍馍、馍馍。 小麦面条用于改善老年人的生活。 邻居们知道董老师的敬业和孝心后,纷纷称赞她,说这样的儿媳妇很难得。 两位老人听到邻居的夸奖,心里很高兴,也表达了对儿媳妇的感激之情。 一颗孝顺的心,充满了感恩和自豪。
能吃苦,不忘劳动本色。 董老师在学校认真备课,对教学工作尽职尽责,从未懈怠。 当她放学回家时,所有的家务和农活她都能做,能做的事她都做。 锅里做饭,擀面蒸包子,缝缝补补,拆拆洗,她都在做; 说到“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秋”(秋收、秋种、秋管)农忙时节,女同志,不回避,不回避。不怕苦、不怕累,仍参加劳动。 尤其是那个年代,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土地,她家也是如此。 土地虽然不多,但对于一家人的生产生活却十分重要; 因此,每个人都必须抽出时间来参与自己家的经营和管理。 几英亩田地。
这里还有一件非常感人的事情不得不提,那就是董老师毫无怨言地将爱人的侄女抚养成人。 这件事已经成为一个传奇。
事情是这样的,我公婆的女儿,我爱人的妹妹,因病去世,留下了几个孩子。 遇到这种情况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困难,更何况还有几个还需要抚养的年幼的孩子。 董老师主动和两位老人商量,让他抚养孩子。 看到儿媳如此大度,两位老人主动分担了抚养自己孙女的责任。 从此,董老师担起了抚养这个失去母亲的侄女的责任。 义务直至成年。 两位老人在世时,总是说起儿媳妇的辛苦和贡献。 作为儿媳妇,董先生把这个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四)
她顽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随着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城乡基础设施、环境和人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董老师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两位老人都自理了,相继去世,孩子们也都长大了。 她有一份理想的工作; 她的两个儿子都非常优秀。 这与家庭教育和董老师的精心培养是分不开的。 可以说,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1993年4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从天而降。 董老师突然脑溢血昏迷住院。 尽管医院全力抢救,但董老师仍然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基本生活不能自理。
董老师患病多年,她的爱人和孩子们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董老师。 做饭吃饭、吃药打针、擦洗衣服、拎屎撒尿,都照顾得很好。 每次去看望董老师,走进家里的房间,我一点也感觉不到自己常年生病的感觉。 房子保持干净卫生。 清新整洁。
董老师生病后,作为学生的我多次去看望他。 其中,有一年姐姐贾夏夏从西安回到富平,弟弟贾重庆也有一次从渭南回到富平。 我们先后看望董老师,表示最诚挚的慰问,祝愿老师早日康复!
阳光,平凡的生活,残酷的现实世界。 受病魔困扰,董老师无法亲自授课、问候学生; 他再也不能用眼睛或手指的一个小动作要求家人给他倒杯茶或拿水果零食了!
董老师走了,但她的优秀品格和崇高精神永垂不朽,她的人格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