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新华社《新华时评》栏目连发三篇评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暗试”、择校、选生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意见和建议,呼吁给孩子们幸福的生活。 童年,引发社会和家长强烈反响。
校外培训切不可市场热,监管冷
中小学招生季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盛行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培训机构异常活跃,有的实际上已成为“小学升初中”秘密招生的“白手套”。 这只是校外培训机构乱象的一个缩影。
针对类似行为,监管部门不应视而不见,监管力度应与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同步。
近十年来,校外培训发展迅速,受到众多家长和学生的追捧。
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调查显示,2016年,全国中小学辅导机构市场规模超过8000亿元,接受课外辅导的学生1.37亿人次,辅导机构教师7至800万人,培训机构20多家。机构。 成千上万的家庭。
校外培训机构看似轰轰烈烈,实则一片混乱。
一些培训机构甚至包括一些知名的全国连锁企业和新三板挂牌企业。 由于盲目扩张、经营不善,赚钱、跑路事件时有发生。 在其普及的背后,超前教育、秘密考试等现象进一步助长了应试焦虑,违背了义务教育的本意。
为什么这种混乱会持续下去? 这不仅与很多校外培训机构利用家长对孩子成功的渴望,用高分来吸引家长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有关,也与校外培训机构的缺乏密不可分。监督。
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以教育咨询的名义进行工商登记,但提供超出其业务范围的科目的校外辅导。
教育部门应该会同工商部门共同打击这种钻空子的行为。 但由于部门交叉、信息共享机制缺失,一些教育部门也主观上不愿意或不敢作为,导致监管落实不到位。
可见,要控制校外培训机构的乱象,家长需要调整心态,不要因为急功近利而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
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必须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真正切断培训机构、公办民办学校组织秘密考试和招生的利益链条。 同时,应从法律角度建立法规和制度,净化教育培训市场。
惩治“暗测”必须严肃
正值毕业季,一些地方本应不参加考试就考入附近初中的学生正在“赶考”。
义务教育阶段禁止分离重点学校、重点班。 然而,目前,重点学校、重点班不仅没有取消,一场从小学到初中的“暗试尖子生”战争已悄然打响。 教育部门需要采取严厉措施,严厉打击类似违法行为。
早在2010年,《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就明确要求逐步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也就是说,2015年是饱受诟病的重点学校、重点班级的“最后期限”。
然而日前,广州市一所重点公办初中仍在组织“暗试”,从2000名小学生中筛选200份简历进行面试,为其重点班选拔学生。 类似的做法不仅限于广州。 以“捏”为目的的“暗中考试”和分班考试在全国各地仍然普遍存在。
以“暗测”作为重点班(校)选拔工具,打破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剥夺了儿童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它不仅违背了中华优秀传统教育“不分贵贱”的根本原则,也违背了国家义务教育就近不试的基本原则。
要全面取消义务教育阶段重点班(校)。 教育部门要依法切实落实对学校、学校的监管,立即制止非法“暗中考试”,接受社会监督,对实施“暗中考试”者按规定予以处罚。 同时加快强校引领薄弱学校步伐,促进中小学教育均衡。
从长远来看,教育部门还应主动放下应试教育的接力棒,摒弃注重升学率、注重成绩的旧恶习,落实中央加强素质教育的要求。
让教育回归本源,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从小学到初中的校外培训热,到密考热,择校趋势凸显了当前教育资源的不平衡。
一些校外培训机构片面迎合应试需求,似乎满足了一些家长和学生择校升学的切身利益。 事实上,这与素质教育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宗旨背道而驰。
当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刻不容缓。 教育部门要切实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学生的平衡,让更多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还给孩子们一个快乐轻松的童年。
促进学校均衡发展,要加快强校步伐,引领薄弱学校。
在做大做强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形成强弱学校优势互补。
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名校、好班级,但现实是他们选老师。
促进教师平衡,可采取推荐交流、定期双向交流、在职交流、名师导师交流、骨干教师支持教学等措施,形成教师流动机制建立班级间、校际间的教师竞争性评价体系,实现名师共享、薄弱教师转化。 加强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要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还必须实现生源均衡。
这就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在义务教育阶段分区招生的基础上,实施阳光招生、阳光分班。 安徽铜陵、湖北宜昌等地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初步经验。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在基层。
各县区教育、公安、社区可共同推动招生信息公开,公示各学校学位分配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在各学校推行阳光分班,让分班标准、程序、过程、结果等向社会公开。阳光下,学校、老师、家长可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不是选择学校、班级和学生。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发展。 没有人,就没有教育。 高度尊重人的生命和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的逻辑起点,也是教育回归的本源。 (来源:新华社记者:赵东辉、郑天红、茅以柱)
义务教育阶段,要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要紧扣教育发展和人成长规律,落实好、深化好、求长远效。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