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模具时。 作为市作文评分组组长,我制定了作文评分标准,并监控了整个评分过程。 说实话,学生们的写作水平令人震惊。
很多学生作文,包括一些优秀的练习,都让人哑口无言。 主题是《感谢自卑》,同学们畅谈自卑的美好。 我们必须有自卑感,我们必须避免自信,我们必须永远感到自卑。
他们只能说空话、陈词滥调、废话。 他们的观点和材料要么是“不说实话”,要么是“水是水,油是油”。 高中生作文水平严重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他不懂得分析问题,也不懂得推理,逻辑思维能力更差。 造成今天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
首先,高考作文导向难辞其咎。
近年来,许多地方高考不遗余力地鼓励高中生写出好的叙事作文。 提议者善意地认为,如果一个高中生能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好的叙述文就好了; 至于说理,那是大学生的事,应该留给大学。 众所周知,很多大学已经不再开设汉语课程。 文章写作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并没有得到解决,留给比神还自由的高校。 这简直就是一个国际笑话。 这种错误导向已经成为高考作文教学的标杆,危害无穷。
其次,教师受到应试培训的激励。
一方面是高考的导向,是利益的现实考虑; 另一方面,构图风格没有限制,是承担风险后的风险保障。 有了这两个保证,一线教师就可以安心、大胆地训练学生写叙事文,走遍天下。 但这个伎俩是新的吗? 可以到处吃吗? 老师们都懒得管这些,只顾着高考。
但事与愿违。 作文是一个系统工程。 想想看,一个没有推理能力的人的叙事描述水平能有多高? 更重要的是,对于叙事来说,重要的不是事件,而是事件背后的意义。 极端地说,重要的不是事实,而是解释。 一个人如果没有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他的审美情趣和鉴赏水平会怎样呢? 如何挖掘事件背后隐藏的哲理和韵味?
这些都导致了目前作文水平的简单化和集体平庸。 但事情远比想象的严重。 孙绍珍教授曾证实,我们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高考不限制议论文的。 而且我们不仅不限制议论文的审查,也不提倡写议论文,或者变相排斥议论文。
2008年江苏省“中学生与社会”现场征文比赛中,全省近300名考生中,只有三人选择了议论文。 其中两个人文笔都不好,只有一个人写了一篇标准的议论文,极其平庸。 这些学生也是从数百万人中选拔出来的优秀作家,其他学生你可以想象。 正是这一现象让江苏高考考生深刻反思。 于是,修正的“时尚品味”就来了。 这道作文题具有一定的推测性。 虽然没有让考生在考题时感到尴尬,但仍然让全省近60%的考生在考题上出现偏差,对考场产生厌恶。 2010年的《绿色生活》,学生的考试题目也好不到哪儿去。 很多同学写绿色生活,干脆用低碳生活。
局势可能会很快形成,但局势的逆转绝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病来如山崩,病去如丝纺。
最后,作文教学理论相对滞后。
传统写作构建了以文本为中心的理论体系,认为通过对文本的集中描述和详细解剖,学生自然会写出像样的文章。 但写作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仅仅停留在静态、分解层面的研究必然会导致写作过程的不足。
当前的写作理论虽然摆脱了“以文本为中心”的束缚,从写作的动力出发,但基本上属于“知识体系”。 相关理论的介绍只是简单介绍,缺乏整合性。 没有明确的目标意识和深入实践的逻辑训练体系,理论就无法转化为能力,理论就缺乏实践价值。
作文教学的现状是全国没有一套作文教材。 所有老师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依靠经验。 有的碰着石头掉进水里淹死了; 有的干脆不下水,也不教什么,就靠神照顾自己。
几年前,作文有切入分数,但差距拉不开; 自从取消了截止分数后,差距已经惊人地扩大了。 老师们着急,却没有办法培养他们,更没有什么灵丹妙药。 我们的作文教学理论早已被社会所淘汰。
比如我们常说要选择典型事例来证明我们的论点。
但例子能证明这一点吗? 没有例子可以证明这个论点。 例子只能说明论点,说明论点。 我们在选择例子的时候,会采取合适的例子,排除不合适的例子。 我们在选择典型事例的同时,筛选出了非典型事例,甚至是反例。 那么,这样一个片面的例子还能证明这一论点吗? 例子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证伪理论的创始人卡尔·波普尔在《猜想与反驳》中指出:
“如果用经验来验证一个理论,就无法穷尽一般理论。比如,无论有多少只白羊,都不能证明所有的羊都是白的,但只要出现一只黑羊,它可以证明所有羊都是白色的理论是错误的,因此,经验的真正意义在于它可以证伪科学理论。”
然而,我们的教学仍然保守,认为只要选择典型的例子,就可以很好地证明你的观点。
比如吴汉的《论诚信》一直被视为经典的议论文。 事实上,它充满了谬论。 他的论点是:齐国人民不受粮食限制,贫困和地位低下无法移走,中国古代人民有骨气。 元世祖二年,文天祥没有接受宰相职位的空缺。 有钱人是不能乱来的。 现代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闻一多冷眼看着国民党的手枪,不屈不挠。 现代中国人也有骨气。 古今中外的中国人都有骨气,所以我们中国人也都有骨气。 这种逻辑极其荒谬,而且根本站不住脚。
按照吴汉的逻辑体系,我还可以选择典型的例子来论证:中国古代的张三是汉奸,近代的吴三桂是汉奸,近代的汪精卫是汉奸。 那么,我们中国人不都是汉奸吗?
中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教学中学习的。 他们的思想怎能不落伍、不僵化呢? 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呢?
教材还告诉学生要贴近生活、关注生活; 却不清楚如何关注生活,如何贴近生活。
生活是什么? 对于学生来说,上下课、吃饭喝水、与同学老师交往、与家人朋友交流。 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吗? 应该说,这些都是生活,但学生贴近生活、关注生活,却写出了许多枯燥的轶事。
为什么好的理论最后却被扭曲得如此严重? 这是因为我们的写作理论已经过时了。 我们认为,如果学生关注生活、亲近生活,就能像相机一样再现生活。 这种理解存在巨大漏洞。 仅仅强调真理是不够的。 真理也有品味。 如果没有深度,真理就是肤浅的。
真正的生活并不是你所看到、听到的一切生活,而是被你的灵魂照亮、被你的灵魂同化、被你的灵魂净化、成为你灵魂的一部分的独特的生活。 经历和人生经历。 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有个性的、新鲜的、有活力的、有价值的生活。
作文理论还告诉我们,必须热爱生活,才能写出好文章。 学生不热爱生活怎么办? 不热爱生活就写不出好文章吗? 那么,“文章恨生,诗人愤”这句话是怎么回事呢? 鲁迅热爱生命吗? 但那个在“无有阵”中奋斗的老师不是还写下了无数的杰作吗? 所谓“国不幸而诗人幸”,此言不虚。
然而,我们的老师指导和启发学生。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其实,如果一个生活美好到大人、先生们不断提醒我们的地步,这种“美好”就很值得怀疑了。 例如,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金钱是好的,权力是好的,女人是好的。 但在金钱、权力、绝色面前,不是有很多人自学成才、热衷于它们吗?
那么,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应该热爱生活,但我们应该热爱谁的生活呢?
我是一个农村人,我能热爱城里人的生活吗? 我是一个下岗工人,我能热爱我们厂长的生活吗? 我是一名教师,我可以热爱公务员的生活吗? 所谓热爱生活,只能热爱自己的生活。 但问题是,你的生活值得热爱吗? 比如,你是农民,就要爱种田,爱病虫害,爱乱分摊,爱村干部的无礼,爱乡干部的毒打; 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一定热爱职称评审,热爱周。 8、爱辅导,爱解题,爱分数,爱说谎,爱睁着眼睛说谎。 然后他用头发、体力、视力努力成为变形金刚。
如果你是学生,你一定热爱三点一线,热爱机械解题,热爱榆木头,热爱被大学思考、灌输、量身定制、选择、塑造、教导。 然后,他变成了一台解决问题的机器,学会了毕达哥拉斯定理,却无法与人心沟通。 我学会了爱宇宙,却不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我学过天文地理,却不懂社会关系。
这时,要求学生举起双臂,在作文中喊出“我热爱生命,赞美生命,理解生命,提炼生命之美”。 这是福还是祸?
在这种低水平、落后的作文理论下,我们的作文教学如何改变长期以来的现状呢? 如何找到摆脱困境的出路? 笔者有以下做法:
1、注重艺术的真实净化。
大学时,我写过一部微小说《吃面条》。 小说出版后,引起广泛好评。 这本小说是根据我高中时的经历改编的。
“我在吃面条,一个漂亮的女孩也在吃面条,她美丽极了,无可挑剔,就像人间的天使一样,让人眼花缭乱。
一大碗面很足,女孩还剩下很多,就开始付钱。 突然,一个乞丐进来,把女孩剩下的面条倒了出来。 女孩眼力很快,很快就把面条倒进了盐水缸里。 然后,他就飘然而去。 我觉得这个老人很可怜,就给了他一碗面,把他带走了。 ”
这是生活的现实,而不是艺术的现实。 简单的、类似镜像的复制意义不大。
后来我把结果改成了:
“老头子,这些剩下的面条有点不卫生。”女孩红着脸,轻声道,“老板,钱不用换了,给老头子订两碗面吧。” 我的心猛地一跳,感觉眼睛湿润了。 ,抬起头,女孩脸上挂着高贵的笑容,灿烂如金子。
经过这样的改造,小说更加曲折,现实意义增强,更加光明。 这就是关注生活、用心同化生活的重要性。
2、注重自我心理解剖。
课本要求学生不要迷失自我。 应该说,这个要求也是有意义的。 但并非所有自制的东西都是独一无二的和个性化的。 因此,我们必须摆脱自身身上的共性,在贴近生活、贴近自我中找到两者的契合点,升华精神,升级题材,让生活闪耀出人格的光辉。 这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但这里的误解是,学生不能固执地坚持自己的僵化模式。 一旦与生活不一致,学生就不会修改和丰富自己的自我模型,而是修改自己的生活,胡编乱造的东西。 最终,这篇文章将令人厌恶并危及生命。 厌恶。
要知道,当自我体验和生活发生冲突时,在这种反向对比中,通过制造矛盾和对比,最容易写出好文章。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我回学校,坐公交车。 车子很旧,车窗都破了,车里很挤。 坏人在窗户里撑开一把雨伞,轻轻转动伞柄,让雨水滴到了前面一个美丽女孩的脖子上……女孩满脸泪水,她无意识地捂着衣角。说一句话。 这就是生活的现实。 我是一个见证者,它离我自己很近。 但写下这样的事件有什么意义呢?
我突然想起曾经看过的一篇文章。 大雨来临时,男孩用一只手为女孩挡雨。 那只手高高举起,就像一面旗帜。 于是,我将这两个图像剪切在一起,立即产生了非凡的效果。 最后我说:“眼前的这一幕让我认识了两种人、两种生活。”
这就是我保持真实生活并对其进行一些修改的地方。 但这个修改还是可信的。 因为这个现实已经在其他地方得到了证实,所以一定是真实可信的。
三、注重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首先,轮流写论文。
作文教学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缺乏学生作文的朗读小组。 老师总是一一批评、改变口味,不能满足学生的创作期望。 这样一来,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往往被淡化,逐渐变成了同一个东西。
为了改变这个缺点。 课后练习写作时,我采用“轮流作文法”。 六本大笔记本,六组之间,每天一个人,跑笔记。 每个人都被要求展示自己最好的写作技巧和才华,每个人都会欣赏他们; 后者必须对所有以前学生的作文做出适当的评论。 阅读群体的扩大,特别是异性读者的参与,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写作动机和欲望。 学生能够独立提出命题,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 写自己身边的事和心里的事; 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如鱼得水,如鱼得水,如鱼得水。 这样,课后的创新写作练习不仅落到了实处,而且焕发了无限的活力。
这几年,学生们轮流写作文,气氛热烈,不少家长也参与其中,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更增添了一个大家庭的氛围。 家长之间的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有的学生不仅写文章,还发图文并茂的照片; 老师们偶尔会在晚自习中一试身手,参与其中,写作文,也让学生点评。 评论。 虽然评价可能不是很高,但是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
高中毕业后,我们的轮流作文成了热门商品。 许多学生拿来抄写,成为最珍贵的高中记忆。
二、口语作文。
每天口头作文十分钟。 根据学生人数,学生轮流提出自己的命题。 经过一分钟的思考,全班同学写了一篇口语作文,老师当场点评、总结、批改。 最后,命题学生进行补充和总结发言。
我的想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一个努力查找资料、详细总结提炼、认真提出命题、多角度寻找思路、清晰地完成文章的写作过程。 一旦你体验了这个真实的写作过程,你将永远不会忘记。 一旦你经历了它,你就学会了写作。 更重要的是,学生们在这种短暂的思想碰撞中得到了长期的磨练,培养了高度敏感的发散思维。 在高考的短期构想中,学生将技高一筹,领先一步,所向披靡。 地方。
事实证明,没有一个学生不喜欢这种口语作文法,没有一个学生不热衷于这种口语作文法。
以下是两段摘录:
该学生的独立命题是“玩具”,提案人是江楠。 同学们还在积极思考,而我却一头雾水。 不知道同学们针对这个话题的讨论和交流效果如何。
很快,第一个学生说道:
“我们的童年是寄托在玩具里的。一次偶然的机会,暑假打扫房间时,我检查了每一个玩具,并把它们一一玩了很长时间。每一个玩具都是童年幸福生活的体现。”童年已经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但童年的玩具却依然存在,提醒我们要永远保持童心和童心。”
老二说:
“玩具散发着亲情。我在想,这些玩具是从哪里来的?这些玩具是我们父母精心挑选的,表达了父母的爱。当我看到玩具时,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想到了他们对我的照顾。”我的心里充满了感恩,我怎么能忘记那些有玩具的岁月,那些父母宠爱我的岁月呢?
第三个孩子说:
“我们要正确对待玩具,不能因为玩耍而丧失斗志。任何事物都有缺点和优点,玩具也是如此。我们从玩具中获得快乐和启迪。但人有主动性,我们不能一旦我们被玩具所影响,当玩具在身边时,我们就不是在玩玩具,而是玩具在玩我们。”
老四受到启发说:
“我们这一代学生难道也是玩具吗?我们有眼睛,但看不到;我们有耳朵,但听不到。在不断的实验和改革中,我们甚至不能谈论玩具。玩具可以带来给人们带来快乐,我们给人们带来的只是沉重,现代的学生充其量只能说是工具,机械解决问题的工具。”
一个瘦弱的小女孩站了起来,说道:
“我们在父母的玩具中静静长大,其实我们也是父母的玩具,给父母带来快乐。更重要的是,有一天,当父母老了,在火边小憩的时候,我希望我们能父母的玩具也给他们带来快乐。”
当然,最让人兴奋的还是陈一宁这个戴着眼镜的瘦小男孩。 他说:“我们对待玩具的过程可以看出我们的创造力是如何丧失的。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第一个玩具是积木。用几块小木块,我们就可以建造房子、桥梁、火车、恐龙、飞机、长城……我们可以为所欲为,我们可以做任何事情,创意有多大,心就有多大。
后来,我们的玩具是飞机模型。 我们有固定的图纸,我们知道玩具最终会是什么样子,玩具就失去了无限的可能性。 我们将一步步完成。 我们的创造力开始减弱,我们只能拼凑起来。
后来,玩具变得更加先进。 它们都是遥控设备。 所有遥控玩具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傻瓜玩具。 我们只是一个操纵者,不再是创造者。
现在,我们的玩具基本上都是游戏。 每个游戏都有固定的规则。 我们遵守规则并享受自己。 我们其实是被游戏、玩具、玩具败坏了,我们自己也被败坏了。 我们终于变成了没有想象力的孩子。 ”
下课时,我告诉同学们我喜欢今天的课。 好的课堂总是有一定的味道的。
我在博客上发表了我的自拟文章《玩具》后,被广东《师岛》、《扬子晚报》转载。 可见,学生们的独立言论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认可。
3. 打印作文。
对于双周考试中出现的优秀作文,我让学生回家打印出来。 这并不是教师逃避责任,而是没有剥夺学生任何提高和发展的机会。 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修改的。 学生的作文被视为范文,回国后会主动、认真、细致地修改。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有时当学生打印的作文交给我时,原本58分的作文修改后往往可以得到65分以上。
后来我把印刷深入到各个方面。 比如段落写得好,风景描写得好,心理描写得好,我就会让学生打印出来。 不仅大规模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评价也更有针对性。 有时,对于修改了特别精彩的东西的学生,也会要求学生解释修改的原因,从而将直观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4、现场点评。
在评价优秀习题的过程中,我把黑板分成两大块,一大块是优点,一大块是缺点。 全班同学独立发言,对周围同学的优秀练习进行点评。 优点一一提炼出来,写在黑板上。 缺点也一一分析列出,写下来。
久而久之,学生们在写作中追求什么、反对什么就一目了然了。 通过实战,我们把过去的理论和静态知识变成了我们真正的写作生活。 我们重温这段经历,并将写作的名词变成动词。 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成长、发展,最终臻于完美。
上面,我简单描述了我作文中的一些做法。 由于水平有限,很难把所有的事情都讲清楚; 但正如郑板桥先生所说:不必全部做,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全部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