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志向
呈现“重专业、轻院校”的状态
热门专业成绩再创新高
冷门专业被忽视
近千个专业已进入招募志愿者流程。
征集志愿:是指每批招生结束后,省教育考试局向社会公布未满招生名额的高校数量以及尚未满额考生的剩余空缺名额。被录取并符合入学要求即可申请。 这通常也称为“插件”。
今天浙江考君就来盘点2023年哪些“双一流”大学专业遭遇冷落?
这些专业对“双一流”招生不满意
据统计,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河南、四川等21个省市2023年高考批次志愿者名单显示,“双一流”院校和院校超过80所。大学共有900多名考生。 主修志愿服务。
其中,参与“双一流”高校招生次数最多的专业是旅游管理(28次)。 其次是英语(26次)、护理(25次)、土木工程(25次)和日语(23次)。
“双一流”大学固然好,但好大学里的冷门专业又如何呢? 几年前,大家的答案可能是优先选择好学校,然后服从调整,但近年来有了新的变化。
阳光高考网公开数据显示,旅游管理专业总体满意度仅为3.9,就业满意度低至3.5(两者满分均为5分)。 毕业生常常自嘲:什么都学不到,也找不到。 上班。
近三年来,旅游业遭受重创。 虽然“报复性旅游”看似很火爆,但人均消费只有2019年的90%左右,甚至出境游也不像以前那么火爆了。 除了一般的环境因素外,考生可能更关心的还有一件事:学历贬值。
因此,即使像“双一流”这样的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即使专业是所谓的王牌专业,仍然无法避免在招生现场排队等候重新录取。 -注册。
由于部分高校部分专业采取大规模招生,浙江考君也统计了招生人数较多的专业群体。 工商管理类别(36次)是申请数量最多的类别。 其次是公共管理(17次)、经济学(15次)和土木工程(15次)。
在参加征集次数较多(入选数≥5个)的专业中,管理类专业所占比例最大。 除表中提到的旅游管理专业外,物流管理、公用事业管理、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等均属于管理类专业。
护理专业志愿者的招募主要集中在多所中医药院校。 参与招募志愿者的29个护理护理专业群体中,近一半来自中医药大学。
A-level专业名额也紧缺,外语和新交际也上不了。
工科专业招生人数少
环境工程与土木工程
招生人数下降的工科专业中,一是环境工程,二是近年来各省频繁停办的土木工程。 在今年收集的数据中,中部某省某985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 不过,今年的土木工程专业组,广东、四川、广西等省份已进入招聘程序。 志愿服务会议。
环境工程和土木工程实际上属于“四大天坑”专业。 造成断货的原因,一方面是行业发展慢、学习时间长、毕业后就业难、起薪低、涨幅小、工作环境差等。 因素。 有专家表示,土木工程专业下降的趋势去年就已经出现。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是房地产行业的红利消失了,使得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大不如前,考生对该专业的热情也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对它们的普遍认识还停留在过去。
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使用计算机,人工智能正在迅速发展。 企业需要大量的综合性人才,学校的各个专业也在不断寻求新的交叉融合方向。
文学专业声名狼藉
外国语言文学专业&新闻传播专业
已经过时的文学专业主要是外语文学专业和新闻传播学专业。 外语文学专业中,英语、日语、俄语是志愿者的主要申请者。 据媒体报道,陕西省今年外语文学专业空缺116个,比去年增加78个。 在山东,堪称某985大学王牌的新闻传播专业,今年比去年下降了500多个名额。
小语种是20世纪90年代真正流行的专业。
当时,大量外企进入中国,外语人才需求旺盛。 因此,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屡创新高。 许多顶尖学者毅然申请外语学校,成绩可以进入顶尖985/211大学。
但随着各学校集中开设外语专业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企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迅速减少。 再加上英语水平的普及和翻译软件的出现,小语种专业就业变得更加困难。 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小语种毕业生只能选择到国外从事翻译工作。 如果选定的语言使用者都在第三世界国家,那么就业环境甚至人身安全都将成为不得不面对的大问题。
新闻业失宠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的快速变化。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传统新闻行业受此影响,不少传统媒体都在大量裁员、寻求转型。
另一方面,高校课程设置宽而不精,教材与社会稍有脱节。 学生在择业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
此外,许多新闻工作的进入门槛并不高。 对于财经新闻岗位,企业会更青睐财经类毕业生。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正是因为自媒体的发展和信息的泛滥,当今网络假新闻频频出现,优质内容十分稀缺。 这也是最需要新闻专业人员引导舆论、维护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时候。
学位的重要性逐渐增强
过去人们常说,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并不重要,因为毕业后就不再需要它了。 如今,随着公考热潮,专业成为报考公务员的第一道关卡。
申请集合中出现最多的专业,毕业后获得的学位基本都离不开“工学学士”、“理学学士”、“管理学学士”、“农学学士”等。 在我国,能获得这些学位的应届毕业生有很多,但能与之匹配的职位并不多。 例如,在公务员的职位登记表中,只需要管理类学生的职位就很少。 最终往往会出现“千人争一位”的局面。
因此,这些既没有就业优势,又没有公考优势的专业,就会被考生冷落。
如何对待冷门专业
“冷热不平等”的专业招生反映了社会和行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周福林表示,“没有永远受欢迎的专业和行业,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
对于考生来说,在填写申请时,成绩和报考人数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评价专业质量的决定性因素。
今天被人看不起的职业明天可能会变得流行。 今天你迫切想进入的行业,明天可能就不愿意离开了。
对于候选人来说,考虑专业就业和发展前景很重要,但不是全部。 更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个性化发展来做出“最优选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