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测的火花在这里闪耀
■赵伟光
一场没有硝烟的口水战
“我们应该反对在战争中使用大规模无人毁灭性武器吗?” 首届“凌云杯”军民大学生英语辩论赛上,辩论话题一出现在大屏幕上,就引发了观众的一阵“窃窃私语”。 。 要知道,这种紧跟军事科技前沿发展、又充满伦理争议的话题,对很多人来说是知识储备的“盲点”。
观众席上,首次进入英语辩论赛场的空军军医大学选手王显扬正在笔记本上奋笔疾书。 “准备时间太短了,虽然我以前也涉足过这个话题,但并没有想太多,一会儿该怎么办?” 看着计时器上飞速变化的数字,王显阳的额头渗出了汗珠。
和王显扬一样,队友王辰宇也是空军军医大学本科生,曾多次代表学校参加国内各类英语比赛。 不过,“凌云杯”的赛制与其他英语比赛有所不同。 辩手在比赛前15分钟才知道主题和立场。 7分钟的英语演讲和现场提问环节,即使是英语学得最好的人也难免有些困惑。
正当两人激烈讨论的时候,比赛开始的铃声响起。 看着凌乱的笔记,王辰宇深吸了一口气,整了整军装,快步走向讲台。 “目前无人作战装备的敌我识别能力明显不足,投入实际使用时,很可能会造成无辜平民伤亡,这有悖于战争道德……”平时用英文表达的王晨宇原本流利的话语,此时变得有些语无伦次,说话还不清楚。 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实践证明,在反恐行动中使用无人机可以显着减少实战中的伤亡。” “目前红外标记等技术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附加伤害的问题。”……面对双方,上海交通大学选手黄天辰和交大国际关系学院选手国防张杰科技部的一连串反驳,让王晨宇一时间摸不着头脑。
赛场的另一边,关于人工智能的争论正在正反双方的来回争论中“擦出火花”。 不同的辩论话题、创新的论点、精彩的表达,52支参赛队伍的激烈对决在赛场上回荡。 医患关系、体育竞赛、人工智能、区域发展……紧随时代发展和社会热点的辩论话题在思想碰撞中纷纷出现。
“这就是英语辩论的魅力。” 比赛裁判、国防科技大学文理学院教师曲静文点评。 在我军越来越多地参与国际维和、海上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活动的今天,学员们不仅要会学,更要会思、会说。 本次英语辩论赛是一次模拟当今国际军事外交的实战演练。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口水战中,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思考和表达的能力。赵伟光 摄
从零开始打造的“幕后战线”
“凌云杯”决赛中,一声清脆的铃声响彻了座无虚席的观众席,一场舌战结束了。 空军军医大学队员孟宪波和徐浩对视一眼,笑了。 他们敏捷的思维和默契引发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坐在观众席上观看比赛的外语教研室主任蒋冬雷此时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知道,此刻的掌声是她背后无数的努力换来的。 她的脑海里不禁回想起四年前,学生们从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回来时,脸上写满的失落和沮丧。
此后,为了尽快弥补学生们在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方面的短板,学校外语教研室为学生们定制了包括书籍阅读、视频解析、实践练习、视频反射。 。 许多老师放弃休息时间帮助学生磨练辩论技巧、总结经验教训。
去年,学校主办了亚太军事医学论坛。 外宾的接待、讲解、翻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军校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走上更广阔的舞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命题。
“英语辩论激烈的竞赛形式、激烈的对抗最能体现涉外作品的特点,能否以竞赛为训练,在军民院校举办模拟实战英语辩论赛?” 在年初的工作部署会上,讲师马晓月的想法点燃了大家心中的“小火焰”。
如何设计符合军队实际的辩论主题? 如何确保辩论的内容不存在正面和负面的偏见? 比赛筹备工作正式确立后,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困难也随之而来。
“我在学校参加过很多英语比赛,我负责组织和准备工作。” 刚开始教书的王秋和在关键时刻主动请缨。 几个月的时间,王秋和逛了图书馆,翻了课本,找了期刊……渐渐地,成堆的文献逐渐被剥离成国际关系、战场伦理、医疗安全等当代话题,并有了一个A逻辑严密的论证分析稿。
随着筹备工作的不断深入,比赛气氛不断升温,吸引力也越来越大。 “50、51、52!” 一直守候在报名系统前的马小月惊喜地发现,参赛的军事机构已经从空军逐渐扩大到了各军兵种。 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地方高校也将派队参赛。 一场汇集国内外优质资源、模拟实战、云集专家的英语辩论赛应运而生。
现在,在外语教研室的成果展示柜里,第一届“凌云杯”军民大学生英语辩论赛参赛选手的合影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照片中,那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思辨的神色,那些灿烂的笑容记录着成长的光辉。
一场由思维引领的“羽翼飞扬”
“这个关于巴黎气候协议的话题,如果对手是美国人,他们会考虑什么问题?他们应该寻找什么文件?” 决赛观众席上,观看比赛的空军军医大学选手冯宇楠不断思考。 比赛结束后,他立即找到参加决赛的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辩手,与他们交流了外事工作的经验和想法。
“参加比赛并获奖并不意味着我们有资格胜任军事和外交任务。这次比赛是一个很有价值的交流平台,我们可以和军地院校的英语专家互相取长补短,我们还有一个优势。”有很多东西要学。” 冯宇南解释道。
“凌云杯”比赛已经落下帷幕,但比赛本身的价值已经超越了赛场上的比赛和成绩的水平。 比赛结束后,辩手们自发聚集在一起,交流在校期间对外交流的经验和心得。 他们中的许多人参加了陆军的“国际学员周”、舰上访问以及对外翻译任务。 这些初出茅庐的军校学员代表着中国军队“走出去”的信心和未来。
比赛结束后,徐浩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国际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培训课程的翻译工作中。 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徐浩在赛场上磨练出来的敏锐思维和良好的表达能力,让徐浩出色地完成了从装备演练流程讲解到现场解答再到讨论交流的过程。 离开时,外国军校学员向他竖起大拇指:“干得好,中国学生!”
“贴近实战是我们的方向,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我们的有力武器。‘凌云杯’比赛更像是一次练兵,让我们今后做好外事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徐浩说道。
比赛将改变的不仅仅是外语教学。 走进空军军医大学课堂,从外语课上的英语辩论话题,到政治教育课上学生的自主讨论,再到医学课程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设计,引入思辨性设计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乐趣。 学生们从“被动聆听”变为“主动参与”,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善于思考、勇敢表达的能力。
“举办这样的军民院校英语辩论赛,就是要引导学生瞄准未来的工作需求,不断思考、敢于表达。” 蒋冬雷表示,在我军日益走出去的今天,为适应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目标,需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事业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支撑加强军事力量。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