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住孩子的枷锁,就是父母眼里的“好”

91百科网 65 0

这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表弟的女儿从小就乖巧懂事。 她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并在赞美中成长。 这让她非常自豪。

孩子刚刚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邻居们都对他赞不绝口。

没想到,就在这时,遥遥领先的孩子出现了问题:

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工作中不敢拒绝无理要求; 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直至消失……

情况越来越严重后,表弟带女儿去看心理医生,结果被诊断出患有抑郁症。

面对这个结果,表弟在我面前失声痛哭:“我后悔把女儿养成了‘好孩子’。”

对于很多父母来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养育一个“好孩子”; 但对于他们的孩子来说,“好孩子”就像他们无法摆脱的阴影,紧紧地困住他们。

家长们立志培养“好孩子”

父母辛辛苦苦养育“好孩子”,为何却好心办坏事?

其实,困住孩子的枷锁在父母眼里都是“好”的。

(一)听话懂事

短片《如何驯服兔子》中,送去学校的学生必须成为听话的兔子。

但活泼的皮皮鲁却不愿意。

为了让他变成兔子,他的父母每天只给他喂胡萝卜和白菜; 为了让他的眼睛变红,他的父母把墙漆成红色。

最终,皮皮鲁被迫戴上了兔子兜帽,也变得沉默了。

生活中有多少孩子也是“皮皮鲁”呢?

有的家长甚至为此采取“特殊”手段:严厉批评、暴力恐吓、情感绑架……

通过软硬兼施,迫使孩子成为让父母满意的“兔子”。

(二)追求标准

我表弟的女儿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从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起,我就一直在努力实现一个又一个既定的目标。 小时候是成绩好,长大后是稳定工作,后来是结婚生子……

然而,人生难道只是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吗? 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是一个失败者吗? ”

在很多家长看来,只有完成了这些既定目标,才有资格成为人生赢家。

除此之外,它没有正确完成你的工作,而且是浪费时间。

但在孩子眼里,无休止的“达标”就意味着失去体验生活的自由,生活变得无趣。

(三)继续努力

我表弟的女儿的成长之路是艰难的:

我上学早,回来晚,假期里充满了兴趣班和补习班。

有一天,孩子想早点睡觉,表弟说:“你看对面楼的同学,他家的灯还亮着,你现在休息,就被抛在后面了。”

高考结束后,孩子以为自己可以暂时放松一下。 然而,她的表弟担心她跟不上大学学业,所以给她安排了各种补习班。

大学毕业后,儿子开始在报社工作。 每次和表弟视频聊天,表弟都不会忘记说:“工作的时候也不能放松,你还要参加职称考试,不能平躺着。” ”

当她在家放假的时候,如果她玩一会儿手机,表弟就会批评她浪费时间。

然而,“人若不停下来,就会崩溃”。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焦虑的父母争先恐后地养育“好孩子”:听话懂事、凡事达标、努力拼搏。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们好,却忘了问孩子们感觉好不好。

被困在“好孩子”笼子里的孩子

豆瓣上,一个名为“好学生心态受害者”的神秘群体火了。

团体简介如下:

人们努力改变自己,是为了完成上级的期望,成为别人眼中的“好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情感态度统称为好学生心态。

包括高度服从、重视他人的积极反馈、害怕犯错误、习惯性取悦、过度反思等。

该团体自2023年初成立以来,已有7万人加入。

在他们看来,小时候做个好孩子是自己的使命,但长大后却被“好孩子心态”所困:

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当成KPI,在条件满足之前不让自己快乐; 做事没有主见,听从别人的要求; 总是攻击自己,否定自己的一切,不断地被内心消耗……

这样的生存状态让他们苦不堪言。

电视剧《茉莉的最后一天》中,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茉莉,是一个被“好孩子心态”压垮的孩子。

茉莉喜欢写小说,却碍于母亲的期望,只能流泪,隐藏自己的梦想;

她告诉妈妈,她的作文获奖了,妈妈却冷冷地告诉她,数学成绩要提高;

她的生活受到严格监控。 只要她不听话,妈妈就会说:“如果我没有生下你,我现在就是一名教授了”;

她甚至自残双手,希望妈妈看到后能向她道歉……

由于无法挣脱“好孩子”的束缚,茉莉最终选择了跳楼。

最后一刻,她对自己说:“再见,伤心、不被爱的林茉莉。”

在别人眼中,林茉莉的好孩子令人羡慕; 在她自己心里,林茉莉这个好孩子是可怜的。

他们之所以如此痛苦,是因为内心真实的自己和父母眼中的“好孩子”这两种对立的力量被拉伸到了极限。

困住孩子的枷锁,就是父母眼里的“好” 亲子成长 家庭教育 第1张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杜素娟曾表示:

“别人说的‘好’,都会变成糖,诱导我们一步步成为好孩子,很难戒掉。”

“好孩子心态”就是这么苦的糖果。 为了得到它,孩子们只能压抑自己的感情。 他们不高兴,但又不能放弃。

如何培养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想要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并没有什么错; 问题在于“好”的定义。

如果“好”意味着听话、听话、比别人优秀,那就意味着孩子只能为了别人的期望而活;

如果“好”意味着爱、创造、幸福,那就意味着孩子有可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如何培养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尝试以下三种方法。

(一)放弃教条主义,孩子会更有安全感

漫画家蔡志忠曾在《一次演讲》中提到过自己的成长故事。

有一次,妈妈叫他回家吃饭,他玩得不亦乐乎,却没有立即回去。

朋友们都认为他回家肯定会被骂。

但当他回到家时,母亲并没有打骂他,而是给他留了食物。

在很多家长看来,这样的行为是不守规矩的,必须予以管教。

蔡志忠认为,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他、骂过他,这让他心态平和。

养育孩子不能教条主义。 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父母都可以多一些理解和体贴。

在安全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内心会充满力量。

(2)允许孩子犯错误,会让他们更有能力成长。

范登读书创始人范登曾在《一生陪伴孩子成长》中讲述了儿子嘟嘟的故事。

有一次,嘟嘟回家告诉父亲,他一科只考了70分。

范登并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立即生气,而是平静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因为他觉得这个分数有些奇怪。

孩子总结道,原因是他做题时,没有发现卷子背面有题。

范登对孩子说:“我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这次我们该学什么呢?”

孩子理解后,应先阅读试卷的两面,然后再交。

事实上,孩子犯的每一次错误都是成长的好机会。

如果父母一味地批评,只会挫伤孩子成长的积极性。

聪明的父母可以抓住孩子“犯错”的机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的根源,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孩子的“成长心态”,在不断的试错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3)提供足够的情感价值,孩子会感觉更轻松

央视主持人李小萌在《孩子你好》中讲述了他的采访故事。

她采访了一位农村妈妈:“您认为陪伴孩子时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妈妈说:“我主要照顾他的情绪,让儿子开心是我的责任,我绝对不会说‘妈妈以后就靠你了’之类的话。”

孩子备考高考时,因总想站起来走动,无法专心学习,将双腿绑在桌腿上。

妈妈看到后,立即解开绳子,并告诉孩子,如果他真的不想学习,就可以不学习了。 即使他考试不及格也没关系。 他也可以出去工作或复读。

妈妈的举动缓解了孩子紧张的情绪。

最终,孩子如愿考上了大学。 李小萌这样形容他:爱笑,不卑不亢,进退得当。

一个家庭真正的财富不是金钱或权力,而是情感价值。

如果父母提供了足够的情感价值,孩子就会感到更加轻松,能够自由地追求美好的事物和幸福的生活。

施一公院士曾在《陆健访谈录》中说过:

“学生的头发是金色的,年轻人戴着戒指,并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我们鼓励‘好孩子’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很多学生的创造力。”

真正的好孩子,不是事事听话、听话,而是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一个不给父母添麻烦,但敢于通过探索发现更多可能性的人; 一个不活在别人评判中的人,而是一个为自己热爱的事情而努力奋斗的人……

孩子不是被“善”的枷锁所禁锢,而是在爱和信任的环境中得到滋养。

父母只有抛开焦虑和内卷,把孩子的幸福放在第一位,孩子才能奔向自己的未来。

作者:杜小四。 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是百万家长关注的育儿平台,传递专业的家庭教育理念,提供国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 让持续学习成为家庭习惯。

倒计时5天!

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

将于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

由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主办的“第十五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将于2023年10月21日在北京举行。

本次论坛将围绕“穿越循环:赋能家庭,陪伴孩子成长”主题,汇聚政产学研企重量级嘉宾,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家庭教育展开深入探讨通过高端对话、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环节,深入了解时代。 新的问题和挑战,帮助家长树立对科技和新时代家庭教育的正确认识,进一步提高家长的教育质量,营造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帮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全方位的方式。

预约请长按海报上的二维码↑↑↑

标签: 亲子成长 家庭教育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