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硬核”2023级新生张之裕选择中国农业大学

91百科网 71 0

上小学时,他因一本小说而爱上了昆虫。 初中时,他立志从事蟑螂研究,为蟑螂正名。 高中时,他与著名昆虫学教授保持多年联系,甚至将自制的昆虫标本借给实验室。 今年,中国农业大学迎来了2023级“硬核”新生张志宇,他不远千里,只为与中国农业大学昆虫之约。

是什么让年纪轻轻就已是“昆虫专家”的张志宇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 接下来我们就来揭晓问题的答案。

答案一:科研实力雄厚

张志宇就读的植物保护学院是我国植物病理学和昆虫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植物保护学科首批入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 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病虫害防治为国家重点学科。

学院拥有农业农村部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绿色防控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植物检疫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种子重点实验室疾病检验与预防控制,并与多地科研院所合作。 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基地和学生实习基地,还与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7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

学院依托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技术支撑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学院建立了水稻真菌病害绿色防治体系和病虫害绿色防治新技术并得到转化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11名产业体系专家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创造(产生)的病虫害绿色防治、绿色农药、高效施用等新技术体系或产品已推广至210个万英亩。

近一个月来,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彭友良教授课题组和王丹副教授课题组在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窦道龙、徐光远团队、赵文胜教授团队在权威植物学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 研究论文发表在《植物生物技术杂志》上...

答案2:优秀的师资力量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戴繁澜、郁达夫、刘崇乐、蔡邦华、邱维范、陆金仁、林传光、周明藏、沉其一、曾诗迈等多位院士和知名学者曾在此任教。

如今,学院还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力的教师队伍。 现有教授42人,副教授48人,其中国家级、省部级人才30余人; 拥有北京市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 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市优秀本科教育团队等

张志宇和张晨亮的照片

多年来,植物保护学院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康乐、张克勤,中国工程院院士郭玉元、朱友勇等众多人才。 著名科普作家张晨亮也毕业于此。 今年4月,张志宇赴北京与中国农业大学张晨亮近距离交流,讲座结束后参观了农业大学校园。 这次农业大学之行给张志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当即决定:是你,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答案三:丰富的馆藏资源

参观中,张志宇对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感到惊叹。 该博物馆是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农学院的原标本基础上开发的。 最早的标本已有 130 多年的历史。 目前馆藏有350万种,覆盖30多个国家,7000多个型号。

中华巨齿鲨正模标本,中华巨齿鲨正模标本,中国大陆最大的玉蝉,蝴蝶形木梳,辽西侏罗纪昆虫化石,学生制作的标本,刘崇乐教授收藏中国昆虫学学科的奠基人、世界上的一些瓢虫标本、前苏联昆虫学家捐赠的标本、法国昆虫学家捐赠的标本等无数珍贵的标本资源,让张志宇坚定了选择中国农业大学的决心。

对于一个热爱昆虫十几年的学生来说,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博物馆是一座宏伟的知识宝库。 他可以与这里的昆虫共处,在学术的海洋里遨游。

因为一点点的感动,我选择了理想和人生的道路; 因为心中的向往,我选择了中国农业大学这所知识的殿堂。 从此,张志宇在昆虫研究的海洋中扬帆起航,乘风破浪。 希望他在今后的学习和研究中大显身手,度过一个美好的大学时光!

欢迎关注中国农业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素材来源: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微博、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招生网、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官网、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网、中国农业大学植保青年网

标签: 中国农业大学 昆虫

发表评论 (已有4078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