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学生自编“谐音梗梗”误当《诗经》内容引用

91百科网 30 0

近日,网络多篇文章显示,微信公众号“华师大”似乎发布了一篇文章,引用了学生在采访中使用的诗《诗经·碧阳》。 这首诗被指责为虚构,并在全文中使用同音词来嘲笑和侮辱它。

19日,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发布《情况通报》称:由于管控不严,一条推文造成不良影响,我们深表歉意。 学院已进行深刻检讨,并对相关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

之前报道过

近日,网络报道称,华中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公众号“华师大”发表文章,错误引用了一名学生自作的“谐音模因”诗。 《诗经》一书,引起了网友的关注。

网上发布的图片显示,一个名为“华师大”的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有学生借用《诗经》中的《诗经.碧阳》一文来表达对学校生活的感受。

所谓《诗经·阳外》中有“日若来,东方日出,赤雾遮盖,如丝帘,日色翠绿,薄雾荡漾。”红石冬溪如玛瑙池”等。 句子。

网传学生自编“谐音梗梗”误当《诗经》内容引用 诗经 华中师范大学 学院 第1张

有网友指出,文中引用的《诗经·泌阳》是一首伪造的流传已久的古诗。 这首《诗》乍一看有点像《诗经》,但词句抄袭,意思不明。 文章都是用同音字来骂人的。

华商报报道称,在该文的评论中,不少网友表示不敢置信,“旭日东升,如野鸡飞翔,用这样的言语表达对军训的不满是错误的,哎。” “读一遍就能明白。” “如何用文化去骂对方,用对方无法理解的方式。” 另一张截图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帖者删除。

9月18日,我搜索“中国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没有找到这篇文章。 该公众号简介显示,是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官方公众平台,发布权威信息,展示学校文化,服务师生校友。

大湾新闻18日报道,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思想政治文化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听说过此事,但并不详细了解,因为这不属于他的职责范围。 他让记者联系党委宣传部办公室的“张老师”。

随后,记者联系了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办公室。 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她知道上述事件,但办公室不负责处理此事,她也不知道“华师大”公众号是谁在运营的。

然而,截至当晚放学时间,记者多次致电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办公室,均未能联系上“张老师”。

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师范大学”微信公众号、华商报、大万新闻

标签: 诗经 华中师范大学 学院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