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一把王庭槐院长的诗歌翻译成英文

91百科网 80 0

新华诗词

我与“诗人院长”的诗意关系

将王庭槐院长的诗词翻译成英文并在首届中山大学国际作家写作营的作家招待会上朗诵,纯属错误。

10月份左右,我在与外语系主任廖以清教授聊天时,偶然得知我院院长王廷槐教授是一位诗人。 她问我是否可以把他的诗翻译成英文,让学生练习他的诗作为文学翻译课的作业。 我刚来学院工作不久,连王院长是谁都不知道,更不懂他的诗。 而且,虽然我从事文学翻译多年,但就像很多所谓的文学爱好者其实只喜欢看小说一样,我所说的文学翻译基本上就是小说的翻译,还有诗歌、散文等其他体裁的翻译戏剧基本上没有被翻译; 我所有的翻译作品都是英译汉,没有汉译英的。 我知道我“吃几个馒头,喝几碗汤”。 肚子里的洋墨少了,我还远远不擅长把中文诗歌翻译成英文诗歌。

不过,廖主任的想法确实具有挑战性,也有些诱惑力。 虽然我有些犹豫,但我还是同意了。 但说实话,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能不能翻译。

拿到这首诗后,我第一眼就喜欢上了它。 优美永恒的线条和新颖独特的画面让我爱不释手。

“远远望去,/淡淡的鹅黄色。/开车去那里,/春天似乎还在徘徊……”(《早春》)

春天在犹豫,但我不再犹豫。 我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一行行哲理诗句映入眼帘:

“秋天的美丽是/是树叶生命最​​后的绽放。/落叶的悲伤是/是放弃生命的宣言。/没有冬天的严寒,/树不会做出放弃的选择……”

形象、生动、深刻、感人……这一切的感受似乎不足以表达我读这首诗时的感受,但我知道我被深深地感动了。

于是,翻译就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译者首先受到原作的感染,受到启发,产生创作的冲动,然后用另一种语言再现原作的语言美和意境。 于是,我的第一首英译诗诞生了。

翻译作品也可能因“意外错误”而产生。 这在我多年的文学翻译生涯中从未发生过。 翻译家傅雷曾说过,译者与原作之间应该有缘分。 或许,这就是命运?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译文,我对诗人进行了采访。 我了解到,这位“诗人院长”其实是一位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不是从事文学的。 我很好奇,在当今文盲、不理解的环境下,居然有一位科研成就卓著的生理学专家,文学修养如此深厚,能写出优美雅致的文字。 我对这首诗深感惊讶,一种深深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采访中了解到,王院长从小就喜爱古典诗词,很多古诗词他都能流畅背诵。 大学期间,他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著名诗人的作品。 陶醉在优美诗句的意境中,我读了更多的诗,渐渐地就有了写诗的冲动。 20世纪90年代,王教授是《家庭医生》杂志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他与编辑部的同事一起,创造了中文期刊发行量的奇迹,可与当时的《女朋友》、《朋友》、《读者》相媲美。 和其他杂志一样,风靡全中国……他说,当时杂志需要填充物的时候,他常常会写一首短诗什么的来填充,于是诗歌就诞生了。

我想,可能正是这些“填充物”,让这本热门医学期刊突然充满了亮点。

令王院长深受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他用诗歌“救人”的故事。

20世纪90年代,在《家家乐》杂志上发表诗《平静》。 后来,编辑部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来信,信中说他的一个好朋友在生活中遇到了悲伤的事情。 ,心情郁闷,有自杀的念头。 读完《平静》这首诗后,他的心情其实有所好转,但他却一整天都沉默不语。 朋友不知如何开导,就给编辑部写了一封信,并附上一元钱,请编辑部将信转发给诗的作者,并请他再写一篇《沉默》。

王教授读完这封信后深受感动。 他没想到自己一首普通的诗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为了不辜负这位热心读者的厚望,写出他“安排”的“命题作文”,他翻出了一首自己以前写过的诗《小草》。 在重读的过程中,他受到启发,表演了《小草》这首诗。 “沉默”,于是就有了《沉默是金》(另一首歌),至今仍发表在《家家乐》杂志上。 读者也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原来诗歌还有这样的功能,是诗人和读者都没有想到的。

我原本以为翻译已经完成了,就等着交给文学翻译班的学生作为作业练习吧。 没想到,我翻译的这首很不合时宜的诗,一不小心又派上用场了。

王庭槐院长(中)、本次活动主办方中山大学戴帆教授(左)陪同笔者参观校园

11月初,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在戴帆教授的组织下,举办了首届中山大学国际作家写作营,邀请了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作家。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菲律宾、埃及等国家。 我国搞创作和学术交流活动,也邀请国内翻译家参加,与作家进行深入交流。 王院长利用资源优势,决定邀请这些作家、翻译家来我校访问,为我校师生提供了一个与外国作家近距离接触的绝佳机会,从而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获得良好的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对英国文学有深入的了解。 。 我院外语系派出了英语写作班的多名老师和40余名学生参加交流,阵容十分壮观。 此外,全程陪同的还有中山大学外国语学院戴帆教授和曹素贞院长两位优雅女士。 他们与作家们畅谈文学、创作、朗诵诗歌。 他们甚至热情地担当翻译志愿者的角色。 两位女士用的是优雅、纯正的汉语。 用英语,流利地讲述中英文诗,拉近了我校师生与国际作家的距离。

其中一位作家是著名的加拿大华裔小说家玛德琳·蒂恩(Madelein Thien),他现在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 柔弱的外表让她乍一看就像一个邻家女孩。 她告诉我:她祖籍是广东,在加拿大也经常吃粤菜,所以在这里吃饭有家的感觉。 她还表示:她的两部小说的中文版权已出售给上海玖玖文化有限公司,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我说:很巧的是,我和九九文化也很有缘分。 我曾与他们合作翻译美国著名作家、《教父》作者马里奥·普佐成名前所著的小说《慕尼黑之行》。 《六座坟墓》,我的书也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我表示希望有机会翻译她的作品,她很高兴地答应了。

夜游华阳湖期间,船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下船去吃晚饭的时候,大家还在愉快地聊天。 我惊讶地发现,参加这个写作营的许多作家都是诗人,比如澳大利亚诗人兼评论家珍妮·利恩博士,菲律宾诗人里卡多·德·翁戈里亚。 他让我称呼他里卡多·德·翁格里亚(Ricardo de Ungria),埃及诗人哈立德·赫米西(Khaled khmissi),第四代新西兰华裔诗人、剧作家、新西兰国家广播电台节目制作人林达·东(Linda Dong)。 伯爵(Linda Chanwai-Earle 饰)与纯洁可爱、温柔美丽的英国黑人女孩,深深地爱上了唐诗宋词诗人潘艾琳。

诗人们聚集在一起,话题自然是诗。 如果说的还不够,就必须背诵。

谈笑间,王院长再次展现了诗人院长的情怀。 他站起来说,他要背诵一首自己写的诗《早春——写于纽约西点园》,“发挥一些想法”。 他带有浓郁粤语风味的普通话和充满激情的朗诵具有独特的魅力:

“远远望去,/淡淡的鹅黄色。/开车过去,/春天似乎还在萦绕……”

从一开始,就赢得满场掌声。

“没想到昨晚的微风让我释放了迷茫。/今早拉开窗帘,眼前出现了一阵生机。/清晨的阳光出来了,/鹅黄的树枝上变成了一片片新绿。”

“我认为/秋天的美丽/是树叶生命最​​后的绽放。 //落叶的悲伤/是放弃生命的宣言。 /没有冬天的严寒,/树不会做出放弃的选择。 /而对于落叶来说,悲伤/只是一种同情的情感。 /其实,叶子的伟大选择,是为了在来年的春风中重生。”

“不必为生命的转变而无谓地悲伤。/看今天的枝条,/喷涌出无尽的生机。/无数交织的枯枝,/竟显出生命的色彩。/最美的是樱花,/等不及了/树枝上的花蕾还没有出现,/花蕾的初红/已经透露出无限的羞涩。”

在一阵热烈的掌声后,我开始用英语背诵这首诗的英译本。 说实话,诗已经翻译了,但我真不知道翻译得怎么样。 我什至不知道英文读者是否会和原文读者有同样的感受。 如今面对这么多英国诗人,真是让我着火了……

早春

(写于纽约西点公园)

远远望去,

我看到一片广阔的黄色。

开车近,

我发现春天在犹豫。

这是昨晚的微风

这打消了我的怀疑。

当我拉开窗帘的时候

窗外充满生机。

太阳正在升起,

黄色的枝条变成了绿色。

我怀疑是否

五彩斑斓的秋天

新华一把王庭槐院长的诗歌翻译成英文 诗歌 文学 翻译文学 小说 语言翻译 第1张

是离开生命的最后一朵花。

落叶的悲伤之美

是他们永远别离的宣言。

如果冬天没有严寒,

树木不会选择牺牲。

我们为落叶而悲伤

只不过是可怜我们自己的命运罢了!

实际上,

叶子的绝佳选择

是为了他们来年春天的重生。

不要悲伤

为了生命的转变。

看,树木

都充满了活力。

许多杂乱的干树枝

正展现着生命的色彩。

樱花,最美丽的树,

急切地在风中飘扬。

虽然看不见叶子的新芽,

粉红色的花蕾

已经表现出了自己的害羞。

2010年4月

我嘴里念着,心却在狂跳。 宣读完毕,会场爆发出“万岁”、“万岁”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 我知道这是赞扬王院长的诗写得好。 只有原作好,翻译才能好。 尽管如此,我还是很高兴我的翻译被接受了,悬着的心像石头一样落到了地上。

王廷槐院长深情朗诵《早春——写在纽约西点花园》,杨振桐副教授翻译

王院长在与客人交谈时实际上用的是英语。 我们英语老师本来准备“来救他”,给他当翻译,但发现我们的“小翻译”基本没什么用处。

他走到澳大利亚诗人、文学评论家林珍妮面前,林珍妮对王院长的诗赞不绝口。 她说:她去过纽约的西饼园,所以听起来很熟悉。 她喜欢这首诗的层次之美。 王院长谦虚地笑了笑,对她的夸奖表示感谢。

王院长的“砖头”一扔出去,果然引来了一个又一个“玉石”。 在场的诗人一一展示自己的“绝活”,争先恐后地朗诵自己的诗作。 参与报道此次活动的学生记者谢晶晶也不甘示弱。 她走上前,背诵了一首她写的小诗。 这是一首结束诗,将晚会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最有趣的是菲律宾著名诗人Ricardo de Ungria。 他拿着一本诗集走了过来。 他没有背诵,而是先演奏“腹语”,吹着清脆的鸟鸣声,然后背诵这首诗。 一首充满田园色彩的诗。 我想,这样的朗诵如果配上音乐,会是怎样的绝唱呢?

国际写作营学生代表谢晶晶朗诵并分享自己的创作

我坐在他旁边。 我们回到座位上继续谈话。 他告诉我,他在菲律宾的一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诗词。 我问:应该用中文还是英文? 他说,用英语。 我担心菲律宾的学生可能对中国诗歌不感兴趣。 现在有多少英语专业的学生喜欢诗歌? 当我问出我的问题时,他的回答令我惊讶。 他说:他的学生非常喜爱中国诗歌。 既然他在讲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我突然想到我手头有一本古诗英译本,叫《中国名诗英译选读》,作者是华满源、华显发两位教授。华中师范大学. 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前不久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我从书包里拿出这本书给他看,并告诉他一首中国诗有好几个翻译,每个翻译都有很大不同。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最好通读中文原文。 欣赏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我自言自语,却发现他完全沉浸在书本里,我说的一切他都敷衍了事。 看着他那“贪婪”的样子,我不禁心里一喜。 我突然灵机一动:我不妨把这本书送给他。 但转念一想:不! 这本书属于学校图书馆,不是我自己的。 就这样随便送人也不好。

正犹豫间,王院长走了过来。 我拉着他的衣袖,小声说道:这位菲律宾诗人很喜欢中国古典诗词。 我给他看了这本诗歌的英译本,他被它迷住了。 我想把这本书送给他,但是这本书是从图书馆借来的,我不能主动送给他。 你觉得你可以给他吗? 王院长很爽快的说道:“好啊,既然他喜欢,那我就送给他了。”

我用英语向诗人传达了王院长的意思。 他脸上露出惊讶的笑容,不断说道:“谢谢。” 谢谢。”

然后他问王院长:“我可以签你的名字吗?”

“当然。” 王院长又对我说:“签上我的名字,你也签上你的名字,就算是我们两个送给他的礼物了。”

签名后,诗人又问道:“能给我一份王院长的诗稿吗?”

当时我们手头上只有一本,但王院长很高兴地送给了他。

于是,主人和客人都高兴了……

王庭槐院长为《中国名诗英译选读》题词并赠送给作家里卡多·德·翁格利亚。

夜色渐深,终于到了分别的时间。 王院长诚挚邀请各国作家再次访问新华学院。 他说:“欢迎您明年来麻涌镇欣赏华阳湖美景;欢迎您再次来新华学院做客,新华学院随时欢迎您的到来。” 他的话还没说完,又是一阵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醇厚的酒,这首优美的诗,这浓浓的情感,这深沉的爱,都长久地留在了新中国人的心中……

2015年12月28日赶赴万邑

关于作者

作者是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英语副教授、文学翻译家。 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广东省翻译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发表文学翻译著作6部,文学译着约200篇,论文17篇,总计超过200万字。

文|外语系 杨振同

图片| 宣传新闻中心

编辑| 陈琳

标签: 诗歌 文学 翻译文学 小说 语言翻译

发表评论 (已有3893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