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立群这个名字在杭州、浙江乃至全国教育界家喻户晓。 因为他的“爱”和“责任”。
陈立群,1957年出生,曾任杭州学军中学校长。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育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 他从学军中学校长的职位上退休后,多家私立中学聘请了他,有的甚至开出百万年薪。
钱报记者第一次见到他是在杭州昌河高级中学“弘智班”开学典礼上。
2001年,他在浙江省率先创办“宏志班”。 从贫困家庭招收的优秀学生不仅免收学费,还获得生活补贴,从而获得了进入理想大学深造的机会。 这项学生援助计划一直持续到今天并将继续下去。
钱报记者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2015年夏天,在杭州学军中学校长办公室。 他正专心写着coding,写着当年的高考作文,陪伴着高三学子们感受着高考的氛围。 他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时隔两年,昨天钱报记者再次见到他,却是在距离杭州1500公里的贵州台江县。 台江县国民中学教学楼下,赫赫有名的中学校长背着黑色大书包。 他看起来精力充沛,但略显瘦弱。 卸任学军中学校长后,一所私立学校向他提供了一份丰厚的工作机会,但他最终选择了教书。
去年4月起,陈立群前往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国家级贫困县从事支教志愿者工作。 从去年8月起,他就一直担任台江县国民中学校长,没有拿任何钱。 他说,不为功利,不为功绩,只为心愿。
如今,原本一年的教案已经到期,新学期他却再次出现在校园,老师和同学们的眼睛都亮了。 因为陈校长上任才一年,就给台江县国中带来了很多不可思议的变化。
比如,该校虽然是台江县唯一一所高中,但由于教育质量较差,生源流失严重,往年全县中考前200名的学生中,仅保留了十几名,但今年只剩下8个了。 中考录取分数线从300分提高到400多分。
又比如,数学和英语都是学校的薄弱科目。 2017级数学班的学生只取得了27个A的成绩,有173名学生需要补考。 然而,2018届的学生(新高三)有51个A的成绩,补考的数量也很高。 下降至39; 英语方面的进步更为明显,A-level学生人数从7人增加到36人,补考人数从351人下降到91人。
“以前我以为我以后去什么大学就可以了,今年我经常听陈校长讲自己的故事,谈论外面的世界。现在一有空,我就会想,哪所大学是最好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我开始制定短期目标,比如这周要读多少本书,下次考试要提高多少分…… “三(四)年级的女生侯珍珍说道。
老师们也很辛苦,每天6点30分赶到学校,陪学生们早读。 “其实我每天起床前都有心理斗争,但一想到陈校长已经年近60岁了,他已经到了学校,所有赖床的理由都忘了。” 高三生物老师史明珠告诉钱报记者。
看得出来,他们每个人都是陈校长的粉丝。 有的老师甚至能准确说出陈校长上任的日期:2016年8月14日。
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被誉为“天下苗族第一县”,是杭州市对口支援点,教育基础薄弱。 陈校长上任前,高考成绩是按照进出口增量来计算的。 黔东南州县市排名第九,今年已升至第一。
陈立群为获得奖学金的学生颁奖。
那么,这位著名校长到底施了什么魔法,改变了这里的学生、老师和学校呢?
钱报记者跟踪陈立群一天,试图找出答案。
”
●6:40
陈立群的身影出现在校门口,保安用一种习惯的眼神打开了门。 “我年纪大了,睡得少,所以起得早。” 他来陪学生们晨读。 我赶紧在食堂吃完一个刀切馒头,把一个煮鸡蛋塞进包里,然后回办公室稍微收拾了一下,就去了教学楼。
●7:10
全校54个班全部开始早读。 共有54间教室,分布在教学楼的一楼至五楼。 陈立群花了近半个小时逐一查看,并逐层走动。 钱报记者气喘吁吁,但神色依然神清气爽,显然已经习惯了。
“高一有19个班,高二有18个班,高三有17个班,总共3000多名学生。” 他很熟悉细节。 “你知道为什么年级越高,班数越少吗?因为这里很多家长觉得读那么多书没有用,有的孩子高一、高二就辍学出去打工了。”每年寒暑假过后,很多教室里都会出现空椅子,我想留住更多的孩子,告诉他们学习可以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经过高四班时,他满脸得意地说:“看到了吗?这些孩子都很优秀,只要努力,明年都能考上。”
●8:15
通常这个时候,他会绕着教学楼走一圈,了解各个班级、各个科目的教学情况,也会向老师们提出建议。 我一天最多要上4节课。 但这一天是个例外。 他要去附近的一家医院看望一名孕妇。 准确的说,他是去见母亲的丈夫,是学校的年轻骨干教师。 这位老师专业技术过硬,很受学生欢迎,但他四天前就辞职了,要去贵阳的一所民办中学,因为那里的工资要好得多。
陈校长表示理解:“这位老师家庭经济负担确实相当重,他的妻子不上班,一家老小六口人就靠他一个人收入。” 但他还是不忍心放弃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 老师用自己的钱给新生儿封了一个600元的红包,向父亲表示祝贺,然后问他是否可以改变主意。
当他听到陈校长说道:“你舍得放掉这些学生吗?” 男老师的眼睛顿时红了。 想到眼前的学生们,再想到千里迢迢而来教书的校长,剧情反转,他立刻表示要收回辞职信。 。 陈校长的眼睛也湿润了。
采访中,一位老师悄悄向钱报记者透露:“陈校长来找我们,不仅没有拿我们的钱,还用自己的钱给老师发奖金,资助学生。就在昨天,他给了4名学生500块钱。”各元助学金。”
这位老师所说的“奖金”是陈立群用自己享受的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杭州市优秀人才奖的20万多元设立了“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基金”,分为爱心奖、责任奖、人才奖,每个奖评选3人,共9人,每人奖金5000元,每年年底颁发。 今年早些时候,第一批产品已分发。 陈校长仍在努力让这项奖学金计划继续下去。
●10:15
他去了高三17班的教室,想见见该班的语文老师。 “这位老师前不久流产了,当她得知学校缺师资后,主动申请提前回校上班。早上我路过教室,看到她抱着腰,这让我感到很心疼。”陈校长说。
看到校长来了,女老师有些不好意思:“我一直尊你为父亲,我知道,你来我们学校的时候,身体其实不太好。如果你能做到,我一定会的。”毕竟我已经带你上了高三了,这些孩子不能耽误了。”
“不管怎样,你的健康是第一位的,如果你真的感觉不舒服,一定要告诉我,我也在尽快招聘老师。” 陈校长又被感动了。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陈校长处理文件上。 另一半时间,他正在阅读《2017-2018年台江中青年教师培训行动计划》。 据说这是第二版,也是他现在正在看的那一版。 下一个最关心的问题是学校的可持续性。
●11:30
完成手头的工作后,他叫其他八位辅助老师去吃午饭。 这八位老师都来自杭州,新学期刚到这里。 这支支教队伍的成立,固然是杭州市对台江县教育事业的大力支持,但陈校长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位志愿者老师笑着说:“陈校长是一面旗帜。”
●14:00
陈校长匆匆赶到食堂,与食堂工作人员召开会议。 “主要目的是根据学生向我反映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他解释道。
在这个学校里,学生们都喜欢和陈校长倾诉内心的感受,还经常写信塞到陈校长办公室的门下。 信中,他亲切地称呼他为“陈爸爸”,愉快地讲述了与校长的遭遇,还为学校提出了一些建议。 陈校长保存每一封信并回复或解决。
●15:00
两位“不速之客”走进了陈校长的办公室。 他们是两位来自其他县的父母。 他们的孩子刚刚升入高一,但他们坚持转学到台江县国民中学。 “孩子真想来。” 父亲一脸简单的说道。
家长和学生的认可,或许是陈校长来到这里以来最甜蜜的负担。
●16:50
参加完一、二年级专家组成员的会议并作了指导性发言后,他又赶去观看了本学期第一次学生社团活动。
●19:00
晚上学生们自习,陈校长做完作业就开始吃晚饭。 吃完晚饭,54班还要再看一遍,才安心。
●21:30
工作了十多个小时,他终于关掉了办公室的灯,结束了校长的一天。
”
看了陈立群的一天,你能明白为什么黔东南州的这所县级中学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吗?
然而更多人好奇,这位知名高中校长为何选择了最艰难、最累的教学之路?
在陈校长忙碌的一天中,钱报记者利用一切机会进行了采访。
问:您为何来到台江县民族中学担任校长?
答:偶然。
2016年初,贵州两位著名校长凯里一中校长王海清和安顺一中校长董英华参加了教育部主办的校长培训班。教育。 培训期间,每位学员将配备一名理论讲师和实践讲师。 我恰好是贵州两位校长的实践导师。
根据培训课程要求,导师必须到学员所在学校进行考察。 于是,2016年4月,我来到了贵州。 两位校长邀请我去黔东南州各县市的中小学校长免费讲座。 我来任校长前后,已经去过黔东南16个县市中的13个。 我已经做过几十场讲座,很受欢迎。 黔东南的校长告诉我,这是他们迄今为止听到的最好的报告。 既理论先进又脚踏实地,收获颇丰。
去年8月初,当台江县县长杜贤伟、副书记赵开明来我家时,我刚刚出院。 但我看到他们写的邀请函都很真诚,而且有很多相似的观点。 经过一番沟通,我同意担任台江民族中学校长。 我的家人非常支持我,包括我90岁的母亲。
问:您为什么放弃高薪工作而选择当志愿者?
答:当我创办浙江省第一个“弘智班”时,我就开始思考教育扶贫的理念和措施。 人们生来平等。 每个人都应该有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一个人的成功,意味着父母给予他的智商能够最大化。 在成功的过程中,别人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 这种帮助不具有任何主观诉求,不求功利,不求功德,只求心愿,只求先天潜力的最大发展,只求人生的成功。
所以,我愿意当“副业”。
问:你们的支教计划原定为一年。 期满后为何还继续留任?
答:今年很多高一新生告诉我,他们是冲着陈校长来的。 我怎么能就这样离开呢? 我实在是放不下。
曾经有一个孩子晚上十点发高烧,我赶紧把她送到医院。 第二天我去看她,发现她是单亲孩子,她妈妈在广州打工。 尽管病重,孩子还是坚持要回学校。 我告诉她,如果耽误了学业,还可以补,但她的人生只有一次。 孩子哭着说:“我不想过和妈妈现在一样的生活。” 如此简单而迫切的愿望却让我忧心忡忡。 我心里鼓励自己,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苗族孩子走出大山。
问:您在这里的一年主要做了什么?
答:一开始主要是改造学校硬件,规范学生自学纪律和教师工作纪律,颁布和修改一些规章制度等,实行全封闭管理,即完整的寄宿系统。 现在主要是提高学校的可信度。 为持续发展做好准备。
学校原有的硬件我不敢恭维。 第一次去食堂看到厨房的时候,我震惊了。 2000多名寄宿生和180名教职员工在吃饭,但只有一锅! 饭菜味道能好吃吗? 师生的营养跟得上吗? 后来我把一个食堂变成了三个,锅也从一锅增加到了六锅。 同时,启用了新宿舍楼,修缮了旧宿舍楼,满足了全校3000余名学生的寄宿需求。
另一个让我震惊的地方是,晚自习的教室里吵得像菜市场一样。 我立即向老师提出要求,晚上6点30分必须来上课管理班级,纪律差的班级要扣分,很快就生效了。
这些管理措施落实后,我开始思考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支持教学是暂时的。 一所学校想要发展,必须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师资队伍。
现在我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上,培养他们的志向、抱负和兴趣。 我还起草了《台建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通过三个项目培养青年教师。
今年暑假,我组织了高一学生游学活动,带着一群没有坐过高铁的孩子去北京。 我还派老师去杭州一些最好的高中进行培训和讲课,前八名我几乎都去了。 回来后,大家都表示收获很多。
书里的世界更大。 我每个月都会给老师一本书,让他们阅读并在上面做笔记。 结果,他们不仅读了书,而且写出了越来越好的文章。 有多篇论文获省部级奖励。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