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 今年,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发展服务园区、重点服务项目和特色产业。 以“技能致富”培训工程为抓手,统筹实施各项技能培训计划,有效提高农村劳动力专业化水平。 正是贫困人口的技能素质提升了他们通过技能就业脱贫的能力。 截至2月底,全市“合规技能提升”培训项目累计培训4313人次。
服务改进:
创新培训模式,寻找新途径
今年,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明确,2017年将精准培养输出护理等急需服务行业人才1万人。 为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依托医疗机构、职业学校、民办培训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等,大力开展医院护士、保姆、管家等紧缺服务行业技能培训人员。
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与街道(乡镇)、职能部门、企业的沟通对接,深入部分社区(村)和企业,了解培训需求,征求培训意见,开展职业培训调查。拟将电商培训、挖掘机培训、月嫂、看护员、家政员等在职培训作为今年培训的主要内容,搭建就业促进平台,制定扶持政策全力打好精准扶贫“组合拳”。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就业局以转岗培训、岗位晋升和就业指导为重点,在课程设计上突出技能性,在师资配置上强调实践经验的丰富性。
“我们进行了深入探索,大胆尝试体验式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亲自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承接月子保姆培训的遵义爱心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程大林表示,为了丰富教学活动,学校针对社会需求,加强与基层妇女的联系,加强培训和提高。在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
程大林告诉记者,学校自首次尝试对基层妇女进行技能培训以来,克服了重重困难。 现在,学校对月子保姆、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已逐渐形成品牌,受到广大女性的好评。
一人一技,一技扶贫。 遵义市培训机构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选派家政服务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业务骨干、能工巧匠担任教师,让懂技术、善业务、善管理的教师为学生传授技能。 同时,培训机构也将实操作为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业:
持有“一证”增加“含金量”
市就业局相关人士介绍,学员培训合格并经认定后,将获得培训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
“持证上岗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无论是理论知识还是实际操作,我们都要努力让员工真正掌握要领,掌握一门技能,在工作中做得更好、更专业。”他们的立场。” 谈到为什么学校越来越重视职业技能等级的认定,程大林深受感动。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培训机构在保姆(保姆)、保姆、中餐、家政服务、老人护理等工种中开展了大量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通过培训和持续培训,满足了全市广大女性的需求。 愿意接受该工作的证明。
据统计,仅去年,遵义市就实现了95023名农村青壮年标准化技能培训,帮助24234名农村青壮年就业创业,帮助33205人增收脱困。脱贫攻坚,给农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能够持证上岗,对于企业和用人单位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让他们在工作中更加专业、精准。对于个人来说,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后,工资也能得到提高。” “可以增加家庭的经济收入。 我觉得这样的考试很有意义。”不久前参加完挖掘机培训毕业考试的王大华告诉记者。
“现在社会上一些正规企业的用工和工资都与证书有关,因此,学员通过培训获得资格证书,这为成为技能型员工提供了条件。” 市就业局相关人士表示。
创业支持:
瞄准贫困户,开辟致富新渠道
“我现在是一名月嫂,每个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工资,家里的生活比以前轻松多了。” 正安县的张小丽感激地说。 张小丽是一位45岁的农妇,有3个孩子。 老大就读于清华大学,老二就读于哈尔滨工业大学,老三就读于亳州区第一中学。 由于身体不好,孩子们的生活费全靠丈夫外出打工。
去年12月的一天,她从网上得知遵义市有一所免费培训月嫂的机构后,她第一时间赶到遵义报名。 经过15天的培训,张小丽顺利完成了老师要求的注意事项,并成功推荐给了刚生完孩子的雇主。 “我每天都照顾孕妇和孩子,我想这是我最喜欢的职业。” 张小丽告诉记者,1月至2月,她已经从两个雇主那里拿到了1万多元的工资。
3月11日,记者还见到了陈友书,她和张小丽一样,都是通过月子保姆培训成功找到工作的。 她来自亳州区毛里镇九龙村,入行六个月,月收入5000多元。 她还从村里带了五名妇女来做月子保姆。 “收入高了,生活越来越好。” 陈有树笑着告诉记者。
俗话说:“有一技之长,衣食无忧”。 只有掌握一门技能,才能轻松找到工作,增加收入。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人员表示,符合条件的人员可到户口或居住地所在社区(村)、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服务站报名参加技能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县(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 或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指定的定点培训机构报名参加培训。 (来源:遵义日报 作者:牟胜伦、杨一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