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分析于2017年5月对abc360进行了一项调查。相关文章:
5月25日,《爱情分析|iTalk》第34期邀请abc360创始人李静做客iTalk专栏,与《爱情分析》读者互动。 现将案文的要点整理如下: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公司的发展历程。
abc360于2012年初进入在线外教口语培训行业,是较早进入的公司。 但事实上,我们“起得早,赶得晚”,是因为创业的前两年走了很多弯路。 幸运的是,公司在走了弯路之后,发展得很好,没有消亡。
2012年到2013年,我们将自己定义为“互联网思维有毒期”。 因为我们这两年一直在坚持,希望打造一个C2C的英语交流学习平台。
当时我们认可了小米的互联网思维,所以我们在教育行业尝试了它的做法,并找到了将其应用到业务各个方面的方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们犯了几个操作错误:
首先,单价定得太低。 每节20分钟的一对一课,每月30节课,费用为230元,而老师的工资为170元,所以每个学生每月只赚60-70元。 当时甚至想把价格定得比成本还低。 我感觉“狗眼里都是羊毛”。 教育培训本身并不能赚钱。 未来会有很多赚钱的机会。 我们先把自己做大吧。
不过,这个想法也是性能快速提升的原因。 因为2012-13年,在线外教口语培训刚刚兴起,主要针对成人,而成人学习的特点是急功近利,追求性价比,所以价格低廉才能占领市场。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又走上了正轨,并且在快速成长。
其次,课程太多。 问题更严重了。 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是平台,就应该有足够的课程,所以我们内部提出了一个非常可笑的概念,“确保全世界的英语学习者没有找不到的教材”。 2013年左右,我们推出了40多套100多本教材。 当然,说实话,都是从外面抄来的,没有版权。 到了2013年底,这个问题变得非常严重。 我们真的变成了一个没有用户体验、没有标准化教学的互联网平台。 这是我们公司发展前两年给自己挖的一个大坑。
这些问题正在逐渐被认识到。 到2014年初,越来越多的用户反映老师上课失控,经常不按照学生选择的教材进行教学。 后来我们觉得这不是老师的错,因为课本是中文的,他们看不懂。 确实是我们。 的原因。 另外,也反映了网络问题。 即使是一对一的通话也没有效果。 所以我们觉得走C2C路线不太好,但是还没想好怎么走。
在想清楚之前,我们先解决用户体验问题。 我们当时就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对教师进行集中管理,在当时外教的主要供给国菲律宾建立一个大型的教学中心。 经过半年多的运营,效果立竿见影。 由于办公室集中管理,可以监控教师的班级纪律,并对教师进行认真的培训; 另外,通过我们自己的专线,可以保证通话效果。
受到教学中心建设的启发,我们觉得B2C应该是这个业务的一个方向,所以我们决定在2014年下半年去做。除了加强后端管理外,我们还精简了课程类别。 决定下来后,精简速度非常快。 半年时间,削减了30门课程,保留了17门课程。 2015年进一步精简为4门课程。 随着我们的收入逐渐达到一定规模,我们将原有的教材全部改为我们自己具有知识产权的课程体系。
因此,2014-2015年,我们决定去B2C网校,更加注重师资的管理,减少课程类别,提高质量。 现在我们尝到了一些甜头,因为项目少了,用户体验变好了,收入也没有像最初担心的那样减少,反而增加了。
2015年年中,我们回顾了我们的战略并做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决定。 一是决定转向小班授课,二是少儿业务将是未来非常重要的增长点。
这并不是通过观察整个行业或我们的竞争对手正在做的事情而得到的,而是通过观察我们自己得到的。 因为2015年我们把保留的四个业务线全部独立出来,包括日常生活英语、商务英语、少儿英语和托福雅思口语。 通过对运营数据的分析以及我们自身团队的特点,我们发现少儿英语业务在2015年开始快速增长,这是我们当时意识到的第一个问题。
另一个问题是一对一的商业模式。 我们遇到很多矛盾,大部分是在后端。 总体而言,1对1的模式在薪酬和未来职业发展方面很难让教师满意,机构培养教师的动力先天不足。 根据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分析,我们决定探索小班制。
2015年10月,我们开始集结团队,开拓少儿小班业务。 打磨产品、开发课程体系、制定师资培训等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 2016年6月,推出在线少儿小班语言学习品牌——澜纪英语。
我先简单说一下Randy出生时我们的一些考虑。 首先,我们必须为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定下基调。 首先,由于我们已经有1对1的课程,所以我们必须进行小班授课。 第二,我们希望这是一个注重品质而非性价比的品牌。 第三,我们用的是欧美老师,不是菲律宾老师。
基于这样一个粗略的定义,我们思考它能在产品的本质特征中凸显出什么。 2015年8月至9月,我们讨论决定了以下关键词:一是“学习”,这是学习的品牌; 第二,我们希望给孩子提供学习之外的其他东西,也许这是1对1产品无法提供的,所以用了“探索”。 “学习”+“探索”是这个品牌的定位。 这两个词的英文分别是Learn和Discover,这也是Randy的由来。
在2015年下半年打磨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也觉得Randy应该和一对一课程有足够的差异化,所以当时设计的师资选择标准、班级类型、产品单价都是一切都与1对1一致会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初步确定了1到4级的类型。 内测阶段,家长的反馈非常好。 然后,基于这次班型测试,我们开始推进课程体系的开发,基于这一步,我们开始的磨合是比较顺利的。 2016年5月,我们开始线上运营。 经过一个多月的正式内部测试,我们于六月中旬正式向公众推出。
产品推出后,确实遇到了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问题。 我们坚持1到4班模式大约三个月,发现问题比想象的更严重。 新产品的增长速度非常慢,我们当时就停下来找出原因。 在对家长进行调查后,我们发现了一个意识形态或接受问题。 家长们认为1对4班就是4节1对1课,每节课40分钟,4个孩子,所以一个孩子只上10分钟。 按每分钟单价计算,比1比1贵很多。
虽然我们对这个反馈感到惊讶,但实际上我们不得不向现实妥协,所以我们当时就开始分析。 我们觉得原因是在线英语学习首先是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教学,所以家长用这种方式有这样的理解也就不足为奇了。
如果我们教育家长,成本太高,而且也很难教育别人心中的觉悟。 所以我们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了一定的妥协。 我们降低了班级规模,在降低班级的同时进行了测试。 我们发现,当减少到1到2的时候,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家长的接受度确实提高了很多。 改进了,所以我们将兰迪的阵容改为 1 对 2。
班级调整是兰迪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事情。 我们现在明白,1对2毕竟是当时与现实妥协的产物。 未来,该课程将继续扩大,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第一个是市场是否为大家所接受,第二个是我们在产品研发、师资培训、课程设计科学标准化等方面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以我们觉得这个妥协实际上是一个很好的妥协。 它不仅让项目快速成长,也给了我们时间去做。
Randy在成长过程的不同阶段也遇到了不同的问题。 当月收入100万的时候,我们在调度方面遇到了更多的问题。 我们做了很多优化。 从线下小型机构的调度模型开始,我们逐步优化到2.0、3.0。 当月收入超过500万的时候,运营问题就比较多了,主要是内部流程、前后端连接、学生服务细节、班级群运营等。解决了排课问题,让我们的收入快速跳了几个台阶。 运营问题的解决也让我们的收入跃升了好几级。 当月收入突破千万后,暴露的问题更多转向了教学。
我们是行业内比较“奇怪”的公司。 我们做过菲律宾外教,也做过欧美外教,做过小班、一对一,也做过成人和儿童,所以6种组合我们都做过。 经过不同业务的工作,我们也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包括小班班和1对1模式在运作上有什么区别,以及要求的教师素质有多大的不同。 我们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经验。
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对小班和一对一老师的理解。 事实上,公众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小班教师素质较高。 其实我觉得这种认识是比较片面的。 小班课程更注重课堂的组织性和连续性,或者说提前设计好的思路,而一对一则要求老师灵活,能够解决学生的个体问题。 因此,小班的老师并不比一对一的老师要求更高。 用医疗行业来比喻,小班老师更像是做医疗保健,无论谁来,方法都是一样的,而一对一老师则更像是看病,需要在现场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方式。
但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小班老师比较好呢? 这是因为工资。 小班教师的成长上限与1对1教师的成长上限不同。 小班教师的成长天花板相对较高。 从收入增长上来说,1比1就是从一个孩子身上收的钱给老师,除非单价很高,否则老师的收入就会受到限制,老师的动力不会那么充足。货币刺激。
1对1的形式很难满足教师的成长需求。 另外,你可能会觉得小班更累,1对1更容易,因为小班学生更多。 我们认为这也是片面的。 小班虽然孩子多,但课堂活动可以设计得更丰富、更多样化,让学生互相启发、互相教育。 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变好,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得到解放。 精力和时间,这就是兰迪引入同伴学习的原因。
我们从2015年10月开始就确定了新的产品概念是同行学习,在课程的开发和设计阶段,我们加入了很多这方面的考虑。 再过几个月,你就会看到新成立的在线小班同伴学习教育研究基金会。 我们将联合该领域世界上最优秀的学者,进一步深化同伴学习,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提高有效性。 科学性,让孩子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
爱分析热点文章
新龙名单
新金融
5|
企业服务
其他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