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长在这里
过硬的专业技能是吴健上士获得士官参谋资格的重要筹码,但对他来说,胜任这一职务需要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 任顺雷 摄
“你听说了吗?吴班长现在是吴参谋了!”
在中部战区陆军某防空旅作战保障营,吴健上士因被该机关选拔为第一批士兵参谋,一下子成了名人。
吴健皮肤黝黑,中等身材。 他热爱电子技术研究,掌握了雷达维修绝活。 全旅所有型号的雷达,没有他不敢“碰”的。 由于表现突出,吴健成为该旅选拔士官、参谋的首选之一。
随着军队编制制度调整,旅级训练、部队管理、侦察等部门均配备士官担任参谋、军官或助理,为优秀士官开启了军旅生活的另一扇大门长官。
以前新闻中会出现“士兵参谋”这个词,但这些都是演习训练时的临时角色,所以经常加引号。 这一次,不带引号的军事参谋终于来了。
为了抢占先机,吴健和其他士官们在体能、业务、技能上下功夫。 经过层层选拔和考核,吴健终于成功进入面试阶段。
“士官人员必须通过资格认证。” 在士官参谋选拔任用方面,旅党委一致认为,士官参谋编制是进一步优化参谋队伍结构、激发优秀士官潜力的重要举措团队。 因此,对士官、参谋的考察要全面、择优。
2017年6月上旬,士官参谋资格认证结果公布。 随着一声令下,吴健等四名同志成为该旅第一批士官、参谋。
“部队给了我舞台,我也给了部队美好的经历。” 上任后,吴健突然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新的岗位意味着新的责任,我一定会高标准履行职责,为军队战斗力作出贡献。” 为建设做出贡献。”
(胡锐志)
军士参谋提问:吴健参谋的喜与忧
中部战区陆军某部队进行实战化联合协同演练场景。 战争的加速演变,对一线士兵特别是士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士官参谋岗位的设立,士官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拓展成为新课题。王东辉 摄
定位问题
没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定位,士官、参谋仅靠个人魅力很难开展工作。
走在训练场上,刚刚成为该旅第一士官参谋的吴健,听到战友们纷纷喊着“吴老”,心里无比自豪。 然而,仅仅高兴了几天,吴健上士就感到“力不从心”。
在机关工作时,领导们似乎仍将吴健视为一名普通的“士官干部”。 很多时候,吴健觉得自己的角色更像是一个部门“文员”。
在一次训练检查中,吴健发现一些营连长对小专业重视不够,训练方法单一,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 然而吴健很快就发现,没有人把他的话当真。 甚至有几次,吴健准备提出意见,却遭到拒绝。 一些连长不同意:“士官、参谋到底算什么,不只是士兵?”
机关领导重视不够,营、连也不认可。 正要出拳的吴健,只觉得自己身上仿佛被泼了一盆冷水。 “正如名字一样好听!” 吴健坦言,由于没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所以工作只是暂时的。 虽然名义上他是一名士官和参谋,但他却找不到参谋的感觉。 。
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必然要经历一个破冰的过程。 一天深夜,吴建鼓起勇气敲开了旅长纪世峰的门,一口气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士官既然是参谋,就必须大声说话!建议明确职责,从机构层面保障士官人员的权利,让我们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好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明确的权利和责任定位,单纯依靠个人魅力,士官和工作人员很难开展工作。” 旅长纪世峰在旅交接会上说。
实行士官参谋制度,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定位问题。 该旅党委成员认为,试行士官参谋制度是适应新时代军队精细化分工体制、强化野战职能、进而增强战斗力的重要举措。 按照这样的定位,士官应该被称为“总指挥部的助手、基层战士的领导者”。
随后,该旅印发了《士官参谋制度实施细则》,明确了士官参谋的相应权利和责任。 很快,吴建的分工就出来了。 主要负责该旅某型雷达的日常训练和维护工作,及时对各部队的训练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 考核结果也将作为公司年度绩效考核的依据。
“当领导人下放权力时,士官和工作人员将得到更加强硬的支持。” 吴健表示,有了制度保障,士官参谋就能履职尽责,在军队战斗力建设中大显身手。
责任问题
我曾经是一名“演员”,现在我是一名“导演”,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能体现自己的价值
漠北高原上,一场真枪实弹对抗演练拉开帷幕。 在中国军营帐篷里,肩上扛着“四枪”的吴健显得格外显眼。
看到指挥所开设在低洼地区,吴健提出了反对意见:天上的高压线可能会造成干扰,而且低洼地区的地形与上级指挥所的地形相反,这可能会影响沟通效果。
负责选址的顾问坚称,凹陷处隐蔽性更好,而且可以轻松搭建,节省时间。 考虑到“地位卑微”,吴健选择了沉默。
演习开始时,广播电台时不时受到干扰,噪音不断,信号时断时续……关键时刻,吴健带领技术保障组迅速启动后备预案,演习顺利进行。能够正常运行。
审查中,选址顾问首先批评他考虑不够,没有认真听取意见。 吴健也做了深刻的反省。 他认为自己玩忽职守。 他作为士官、参谋的作用发挥不够,没有有效发挥自己的作用。
此次事件发生后,士官人员必须参与训练、演习计划的制定,已成为该旅的硬性规定。 “士官参谋处在训练第一线,对训练中的一些薄弱环节最有直接认识。” 该旅参谋长王林说,“邀请士官参加训练规划和战术讨论,相当于中国军队的账上多了一对武器。” 挑剔的目光”。
不久前,上级组织对该旅进行了专业雷达考核。 不过,这次考核大家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吴健却不高兴了:“还有很多考核没有涵盖的内容,如果这些内容在实战中出现错误,恐怕就会输掉这场战斗……”
两天后,吴健组织训练时,依然按照大纲进行。 有战友不解:“考试内容都已经确定了,还训练有什么用?还不如按要求的内容来训练呢!” 吴健态度坚定:“训练是为了战斗,不是为了考核。”
以前,每天带着全班士兵出去训练,几乎就是吴健生活的全部。 现在,督导全旅训练就成了吴健的工作。 吴健突然感到肩上使命的重量:“我以前是‘演员’,现在是‘导演’,我必须敢于承担责任,才能体现我的价值。”
能力问题
“一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有通才才能适应未来的战场。
自从当了上士以后,吴健宿舍的灯就经常灭到凌晨。 为了方便士官、参谋人员学习和工作,该旅为他们分配了单人间宿舍。
随着研究的深入,吴健越来越感觉到“士官”和“参谋”的结合并不像起初看上去那么简单。 上任以来,吴健深深感到,在自己的名字上加上“参谋”二字很容易,但他的能力却不是一朝一令就能散发出来的,需要一点一滴地提升。
演习中,上级下发了航空地图,用于判断敌情、制定作战计划。 吴剑看着地图,说道:“一个头,两个大的。”
在情景工作中,需要根据敌情、地形等作战要素,确定“敌”机的主攻方向,从而提出我方阵地配置方案。 由于不了解“敌”机的作战参数和作战方法,吴健当场“一头雾水”。 ……
像这样的尴尬时刻还有很多。 吴健从一次次的尴尬中认识到了自己的能力:“如今,新安装的设备越来越多,新技术、新知识更新得越来越快,如果你还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你就只能掌握如果你精通一门技能,在战场上你一定会失败!”
“一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只有“全才”才能适应未来战场。 吸取经验后,吴健为自己制定了强化训练计划。 他把高炮、导弹、侦察、工程等20多个专业的全旅书籍全部带到宿舍,在组织训练的基础上坚持每天学习。 一有空闲,他就会向各个专业团体的领导寻求建议。
时至今日,吴健依然保持着这样的习惯:白天和战士们讨论交流,晚上到训练场摸索操作、学习理论,对着装备“累”。 就连吃饭、走路、躺在床上的时候,他的脑子里都装满了设备。 绘画。
效果问题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考验。
作为该旅第一名士官参谋,吴健面临着很多误解,经历过很多委屈,但他都把这些当作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吴健的热情和动力来自于不断挑战未知、不断适应需求。
“任何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时间的积累和考验。” 吴健说,一名士官需要掌握的东西太多了。 没有经验的积累和素质储备,即使上级给予他再多的支持,他也无法成长。 士官、参谋只能空名。
为此,吴健在新环境、新领域不断探索、试错,拓宽学习半径,提高履职能力。 眼下,吴健最大的愿望就是参加更多的重大赛事,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去其他专业学习和实践。 他的目标是成为一名善于组织培训、策划的员工专家。
如今,士官参谋制度实行已有半年多了。 士官参谋正在适应岗位,全旅官兵也在适应士官群体。
从一开始的陌生愿景,到现在的逐渐融合; 从上岗之初的胆怯,到现在的勇敢和担当……越来越多的基层官兵逐渐理解和支持士官参谋,越来越多的领导开始关注认识并认识这个新兴群体。
这些变化无疑成为士官人员开展工作的最大动力。
不久前,大队千里迢迢来到漠北草原,吴健再次坐进“中国陆军帐篷”。 随着演练的深入,吴健提出了20余条意见和建议,全部被指挥组采纳。
那天,站在演习场的制高点,吴健想:如果有一天战争爆发,士官将是战争的主角,士官参谋也将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发挥更大作用。军事账户。”
(胡锐志)
相关链接
新时代重塑军人能力大考
新的机遇即将来临
看着最后一位同年参军的老战友登上回国的列车,第83集团军某旅四级军士长王志杰偷偷擦了擦眼角。
“铁打的营垒,流淌的士兵”。 十六年的军旅生涯一晃而过。 比他年长的班长不见了,同年的战友不见了,甚至比他年轻的“新兵”也不见了。
眼看着自己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王志杰没想到新的机会又降临到了他的身上。
随着军队“颈以下”改革的逐步深入,王志杰所在的一个旅旅长设立了士官参谋职务。 作为该旅为数不多的四级军士长之一,王志杰是幸运的。 他通过了连、营、旅各级的选拔考核,在30余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他被选为该旅第一批士官参谋。 他有自己的办公桌。
“士官参谋制度给了我新的出路和希望。” 王志杰深受感动。 当他第一次报名参加士官参谋选拔时,就遭到了家人和亲戚的反对。 他们认为,王志杰已经在部队服役了16年。 如果再服役几年,他仍然是一名军人,仍然要面对现在的选择。
不过,王志杰相信自己继续服役会有光明的前景。 士官参谋职务为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和更广阔的空间,他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华。
王志杰的“头脑领先”的思想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该旅实行士官参谋制度后,不少像王志杰这样的优秀士官选择留在该旅。
转型更深入
“士官参谋”在我军仍是一个新称号,但在世界发达国家军队中早已是通行做法。 很多士官取代了原来的军官职位,比如美英军队的参谋军士、士官,日本军队中负责处理军民关系的联络军士等。
第83集团军某旅人力资源科科长于发伟介绍,士官的到来是我军深化改革转型的生动体现。
随着信息化武器装备大量列装部队,面向未来的新型作战方式日益成为探索实践的常态。 运动和训练的组织、计划以及新设备的使用之间的关系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 机关人员岗位越来越需要来自一线、具有一定战术经验、熟练操作新装备的人才。
“义务兵成长起来的士官,大多都是在基层打拼多年,不仅实践经验丰富,而且都是各专业的专家。” 于发伟认为,在该机构各业务部门承前启后、在中国军队的训练活动中,士官参谋将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时间不等人重塑能力
成为士官、参谋后,王志杰始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演习过程中,士官参谋们虽然坐在中央军营帐篷里,但仍然不能说话、插不上话。王志杰坦言,有些领导不注重听取意见建议士官和工作人员。 一个重要原因是士官和参谋人员素质和能力不匹配。 “许多士官,包括我自己,都关注技术而非战术,无法理解、思考或谈论指挥和计划,”他说。
军事学术界有这样一句话:二战机械化战场是师长的战争,20世纪80年代地空一体化战场是营长的战争,21世纪信息化战场是师长的战争。班长,以士官为主。 战争。
2011年5月1日,20余人的海豹突击队深入巴基斯坦腹地击毙本拉登,用现实告诉我们未来军事发展方向:新型战争需要新型军队,以精兵制胜、以信息制胜深入人心。
读完描写这场战斗的《辛苦的一天》后,王志杰感到,要打赢这场班长战争,不仅需要能抢修、能支援的技术士官,更需要懂指挥、懂指挥的指挥士官。善于谋略。
从未来战争的角度对比士官参谋的素质图谱,王志杰清楚地认识到自己还有很大的差距。 这种清醒现在正被更多同志所认识。 在该旅,不仅士官人员制定了详细的能力素质提升计划,部队也在探索更有效的渠道,为士官人员的成长充电。
目前,士官人员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 这场对士官战斗力提出要求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更多“王志杰”能力的重塑。
(胡锐志)
发表于今日《解放军报》“军营观察”专题版块
军事日报记者微信发文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