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理想与碰壁,却让我相当兴奋

91百科网 46 0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第737期封面故事。 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 如需转载,请务必注明。

2005年我们全家搬到北京时,大儿子已经上五年级,小女儿即将上幼儿园。

来北京之前,我们住在海南,儿子在公立小学读书。

作为父母,我和老公没有考虑过教育的问题,但当时资源很少,我们的观念也有点过时,比如读书。 我们带儿子去了书店很多次。 书架上给孩子们看的书很单一。 我们可以找到比较。 一本好书就是四大名著的精简版。

因为老公工作调动,我开始关注北京的房产。 在网上搜索房产信息时,我进入了各个房产主论坛,发现大家都在谈论择校的问题。

不仅小学升高中的家长们会为孩子去哪所学校而紧张,就连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家长们也有一系列的考虑。

但让我震惊的并不是选校过程的压力,而是选校过程中向家长讨论和传达的西方教育理念。

本来我对搬到北京并不太感兴趣。 海南的生活非常舒适,生活成本较低。 然而,查了很多论坛后,我发现自己原本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世界里,自己教育孩子的理念远远落后于外界。

网络上,北京的家长们有一种特殊的气氛。 虽然这种气氛很陌生,但是却让我颇为兴奋。 我感觉北京资源丰富,信息丰富,平台更大。 为了孩子的教育,我们一家人毫不犹豫地搬到了北京。

理想与障碍

我们在北京买了房子,儿子在附近上小学。 我打算等他上初中的时候就想办法把他送进重点学校。

我最小的女儿需要去幼儿园。 在询问幼儿园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各种教育论坛和博客,开始接触西方的教育理念。 北京的很多家长都有出国工作或留学的经历。 他们极大地开阔了我的视野,给了我前所未有的学习动力。

经过仔细比较,我把女儿送到了新加坡人办的双语幼儿园。

几年后,到了给女儿选小学的时候,我选择了一所非常小众的私立学校。 后来我发现北京几乎所有的另类父母都集中在这里。

这所学校是由一位非常热爱教育的优等生创办的,他租了一个小地方作为校址。 学校的首要目的不是盈利,收费也比普通私立学校低。 主要目的是实现每个人的教育理想。

家长文化程度高,思维特别活跃,办学深度参与。

于是一群有着理想主义目光的人聚集在一起。 他们希望避免应试教育,以西方教育理念为基础,创造一个孩子的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尊重和发展的环境,让孩子在爱中成长。 自由成长。

学校的学风以西学为主,小班授课,教室里有教师讲台。 无论是老师们的工作氛围,还是老师与孩子们的交流,都非常热情、真诚。 家长去学校感觉很贴心,孩子们也玩得很开心。

但一个学期下来,家长发现了一个问题。

这样的学校虽然很人性化,但它招收的老师更多的是对教育的热情,而不是专业能力。 由于学校首先寻找的是有爱心、有教育理想的人,所以招生范围就变窄了。

另外,学校的薪资不高,不像公立学校那么稳定,因此对教师的吸引力有限。 因此,在这里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往往都是有理想、有爱心,但专业水准却很参差不齐。

比如,我儿子在海南上小学时,学拼音对他来说不是问题,但我女儿却学得一头雾水。

我是那种不太关心孩子的母亲。 有的家长几乎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听学校的每一堂课。 当他们发现老师的教学水平不高时,他们会在家长会上提出来。

家长们逐渐发现,大家寄予厚望的民办学校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制造了另外一些问题。

当大家发现这里的教学质量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时,有能力的家长就开始在家给孩子补课。

每个父母都有不同的想法。 一些家长认为,借助学校宽松的环境,家长可以腾出考试时间,收集各种资源,亲自掌握孩子各方面的成长需求。

然而,对于大多数家长来说,当他们把孩子送到这里上学时,他们希望孩子能够自由成长的同时,也希望学校提供一套寓教于乐的学习方法。

此时,家长的想法尤为活跃。 例如,有一位孩子的母亲在外企工作,有很多机会去北欧出差。 每次出差,她都会利用业余时间去北欧的学校听课。 回来后她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落后别人100年。

她说,北欧的小学教师已经在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课堂上,学生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然后向老师提问。 老师根据孩子们各自的兴趣点进行教学。

我听后非常着迷。 感觉有点类似于日本童书《窗边的小豆豆》里的教学模式。

有一天,这所学校的体育老师生病了,主张小组讨论的妈妈被要求带队下课。

虽然她对体育了解不多,但带孩子们去操场后,她问孩子们今天想怎么上体育课。 孩子们聊了很多,于是家长根据相似的愿望把孩子们分成了几组,让他们各自做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这位妈妈告诉我们,这就是小组教学法。 北欧孩子上课没有固定内容和标准答案。 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孩子不同的学习兴趣分组讨论,通过独立思考来学习。

但问题是,越是开放式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 教师必须具有广泛的知识面和灵活的思维方式。

而我们通过应试教育培养的教师又如何满足家长的这些要求呢? 这位妈妈跟学校商量,就算不能整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能不能在一些小班里尝试一下这种教学方式呢?

但显然家长的想法远远超出了学校的能力,所以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渐渐地,有的家长觉得自己碰壁了,感受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外国思想在中国土壤上开出的花朵不一定鲜艳。 公立学校就像肯德基和麦当劳。 他们的问题在于程序过于标准化,但至少基础教学不是问题。

公立学校的问题是课外问题。 但如果我们选择的私立学校连课堂教学都成了问题,那就说明连标准程序都不符合。

我女儿在这所学校读完小学二年级。 我们觉得孩子再这样下去,她的基本功和公立小学的孩子会越来越不一样,必须把她转到别的学校。

这时我才意识到,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 有一次在家长会上,一位家长站起来说:“我们的孩子不是小白鼠,不是用来做教育实验的。” 家长们自以为看得很清楚,但事实上,无论从事教育的人,包括家长,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具体来说,新型学校的成长,或者西方教育的引进,一定有一个探索的过程。 学校、家长、社会都需要积累经验,我们的孩子客观上成为了小白鼠。

不会返回系统

通往私立小学的路还没有开通。 后来听说这所小学又存活了一两年,就因种种原因解散了。

女儿同学的父母也各奔东西。 但我并不感到震惊。 我想女儿在这所学校最大的收获就是品格教育。 学校在她心里埋下了一颗爱的种子,赋予了她最初的爱的能力,让她受益终生。

我仍然坚信这比她智力的进步重要得多。 只是妈妈们都很贪心。 他们想要这个,然后那个。

每一个选择都必然有其利弊,但无论利弊如何,都是一种经历。 经历没有对错,经历也让我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我本来就受北京父母的影响很大,非常认同西方的教育。 谁知道实现起来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而如果一开始就为孩子选择另类学校,孩子就很难回归主流教育模式。 即使他们偶尔觉得回到主流教育更好,但这只是父母在重压下想要逃到一条更安全、更熟悉的道路上的本能。

我考虑到女儿的性格不是特别乖,如果去公立学校的话,性格会受到压抑,所以和老公商量后,希望她去一所既不那么功利的学校。一所公立学校也不像以前那样理想化。 学校,我们选择了另一所私立学校。

它的课程与公立学校相同,很多老师也来自公立学校,但整体管理比公立学校更加人性化。

没想到,转入这所学校后的一段时间里,女儿每天放学一上车就哭得很伤心。

因为她在我精心挑选的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对孩子们都很温柔。 然而,这所学校的老师对孩子的要求很高,一着急就会责骂孩子。

女儿根本无法接受,每天都跟我吵架:“老师怎么可以这样跟我说话呢?” “老师又骂我了,我要回去。”

我和丈夫这才意识到,我们把她转到另一所学校是一件好事,否则她就会一直生活在温室里,无法接受现实世界不特别照顾她的情感。

也许在西方发达国家,人均受教育程度很高,人们彼此之间都很有礼貌。 学校的礼貌与外部环境是一致的。

但我们这里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之间并不那么有礼貌。 我女儿必须适应现实社会。

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个学期了。 我女儿很痛苦,我们父母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终于,她慢慢适应了,明白了人与人之间态度不同很正常,也明白了这个世界不会因为她的不喜欢而改变。

她曾经抱怨的一位英语老师脾气暴躁,和女儿有很多矛盾。 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告诉我们,她因个人原因即将离开学校。 说着说着,老师就哭了。

回到家后,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女儿。 没想到女儿的第一反应是拿起电话给老师打电话问:“老师,您怎么可以走呢?” 你哪儿也去不了!

最终,家长和孩子坚持保留老师。 这就是我觉得私立学校的独特之处。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友谊特别深厚。

那一刻,我也突然发现,孩子的成长远没有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 女儿已经哭了半年了,我没有看到她心灵有什么心理阴影和扭曲。

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意味着一点点的挫折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 回想一下我们的父母,我们在现实生活和网络交流中相互交流。 似乎我们潜意识里把公立学校视为敌人,听到的都是公立学校的缺点。

但后来我发现,朋友们的孩子,无论是公立小学还是公立中学,课外活动都很多。 并不是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像那些整天学习的学校一样。

我离开主流学校是因为我想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经历了小学一、二年级后,我发现西方教育移植到中国存在很多问题。 回过头来看,公立学校的孩子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扭曲,家长们感慨万千。

事实上,大多数家庭在为孩子选择学校时都会考虑经济因素。 至少我没有那种不在乎花多少钱的家庭。

送孩子去北京读私立学校或国际学校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一定良好。 当父母选择这条路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了即使卖掉房子也要让孩子继续走国际化道路的准备。

在经历了不同的学校之后,我多少意识到中国不同教育模式之间的差异被人为地夸大了。 现在如果有人再问我择校的问题,我会告诉他:幼儿园小学,让孩子就近上学。

在我看来,不同学校的孩子没有太大的区别,家庭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学校。

不可避免的应试教育

(三联生活周刊)理想与碰壁,却让我相当兴奋 公立 家长 实际 出国 楼盘 第1张

我对公立学校并不陌生。 2006年,儿子从小学到初中,进入朝阳区重点学校。

他没有北京户口,所以问题就变得简单了。 他只是交了几万元的赞助费就进来了。 也许前几年的竞争没有现在那么激烈。

这所学校是100%应试教育。 初中三年,儿子几乎半夜没睡过觉。

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 放学回家后,他必须报告自己的饮食、排便情况,因为如果在这些事情上花费太多时间,他就得推迟到晚上午夜过后一段时间。 完成作业。

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连停留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 那三年里,我和儿子的斗争就是如何让他在午夜前入睡。

我觉得儿子实在是太累了,就去学校跟老师交流了一次。 老师二话没说,随手叫了周围的几个学生,粗声粗气地问道:“你们几点睡觉?”

几个孩子都说21:00或者22:00就睡觉了,这让我无语。

后来了解更多才发现,这些孩子在课间或午饭之间没有休息,所有的时间都在做作业,以便晚上能早点睡觉。 孩子们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作业占据了。

儿子这三年来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小学毕业时,他还是一个爱好广泛的孩子。 我带他学书法,他提出也想学国画,而且对生活很热情。

经过初中三年的应试教育,儿子已经变成了一个利落的理科男孩。 除了必须完成的事情之外,他对社会话题、看报纸之类的事情没有任何兴趣。

他对未来一无所知,也没有兴趣告诉他任何事情。 他失去了好奇心,一切都在等待安排。

儿子读初中的三年,我看着他忙碌,却无法触及他的灵魂。 如果我不催促他,他就什么也不想做。

这就是体海战术的魔鬼训练,侵蚀孩子的人格。 后来我意识到,家长在这三年里应该做一些事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之外的乐趣。 但即使父母真的想做某事,他们也无法参与。 他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做作业上。 家长可以做什么?

我和老公希望孩子能出国读本科,出去看看世界,让他有更多的人生经历,让他的未来有更多的选择。

为此,儿子初中毕业后,我就让他去读国际课程。 亲戚朋友经常对我说:你要放手,问问孩子自己的意见。 事实上,他每走一步我都会征求他的意见。 问题是他没有任何想法。 他可以按照你告诉我的那样走。

我开始学习北京学校可以提供的国际课程,比如IB课程,国际认可度很高,但它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对语言要求非常高。 A-level课程更偏科学,但中国学校简化了,英语要求也没有那么高。

考虑到儿子英语水平不够高,而且他更喜欢理科,我给他选择了A-level课程。

我一开始选择的是私立学校,管理人员和老师都是中国人。 学校管理人员认为教学仍然是中国人做的。 中国学校聘请优秀的外教并不容易,国际课程应该用中国的方式学。

我很认同这个学校,但是我儿子学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老师们用中文教授英语课程,我儿子的语言问题很难改善。 以后他要去国外读大学,但是他的语言问题在这里不会得到解决,冲突反而会被推迟。

我儿子此时正处于青春叛逆期,不愿意背英语,也不愿意参加托福、雅思考试。 那段时间我们和他有很多矛盾。

所以当他在这所私立学校学习了一年后,我决定把他转到一所著名公立高中的国际班,那里基本上都是外教教他。

但没想到这两年更加痛苦。 从全中文环境突然转变为全英文环境,让很多孩子很难适应,根本听不懂课程。

外教认为学习是个人的事,他们几乎无法控制。 虽然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一名中文班主任,但考核不像公立学校那么严格,所以班主任并没有太大的压力。

国际班的学生们齐心协力考入国外大学。 他们通常很少互相接触。 下课就回家,没有校园文化。 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就想帮助孩子,但是他正处于青春期,反弹特别大。

这时我开始怀念儿子上初中时公办学校的保姆式教育。 老师比家长还着急。 一个班有几十个人。 老师不仅关注特定的孩子,还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和退步。

有一次儿子考试数学时,有一道题不知道怎么答,所以就留空了,没有填写。因此,老师让我再去学校陪我。一起批评。 因为老师认为,儿子即使算不出答案,至少也应该写下推理过程,否则就太粗心了。

每次上学,我都能看到其他陪着孩子的家长被批评。 公立学校教师的工作量超乎想象。 整天被老师追着,感觉节奏太紧了。 但从一名教师的角度来看,一个人管理几十个人,就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到了国际班后,我感觉儿子突然被排除在大队伍之外,没有人照顾他。

这些非高考目标的孩子必须参加中考,取得高考毕业证书; 另一方面,他们必须拼命适应国际课程,争取考入国外大学。

孩子们压力很大,却突然找不到学习国际课程的方法,很多人的成绩都出现了巨大的下滑。

在一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当场生气了。 她问:“为什么我的孩子初中时成绩那么好,现在却变得这么差了?”

她很痛苦,却找不到答案。 也有一些家长对国际课程一无所知,认为自己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成绩不好,还不如换成别的体系。

系统无法解决学习能力的问题。 在这个系统下不行,在另一个系统下也同样不行。 更重要的是,国际课程还存在语言问题。 语言能力将直接影响学科表现。

对此,很多家长和孩子都低估了。

为了提高儿子的成绩,我赶紧给他找家教,教他SAT、托福等,一对一的私人辅导非常昂贵。 通过个人关系找到的要300多元/小时,通过机构找到的要四五百元/小时。

我儿子还要同时补几门课。 儿子一旦出去上课,就要损失一两千块钱。 对于走这条路的家庭来说,经济压力越大,对孩子的要求就越高,父母最容易情绪失控。 走上这条路的孩子,没有退路,只有前进。

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如果我们跟着中国教育的大军走,孩子们就得努力,大人就少了很多烦恼,因为这个负担将由学校和家长来承担。

如果我们让孩子继续在公立学校上高中,至少道路会畅通。 现在我们已经把孩子从公办系统中拉出来了,如果我们的孩子拿不到国际课程的文凭,没有高考成绩,我们还会把孩子置于这样的境地吗? 你的生活被毁了吗? 如果你参加高考,至少你还有书可看。

如果您无法通过一场考试,您可以参加两场考试。 如果你不能通过两门考试,你可以参加三门考试。 如果你不能通过一项考试,你可以去大学或中专。 但我们选择了一条非主流道路,我们的孩子不可能再回去了。

国际课程淘汰率比较高,比如IB课程,都是有学习能力的外国孩子来修的。 母语是英语的孩子都比较困难,更何况是我们中国人呢?

孩子想要在国际课程中取得好成绩,仅仅在国际班学习两年是非常困难的。 最终成为“洋考”,用典型的应试方式学习国际课程。

走非主流道路需要父母付出金钱、精力和心理压力。 这条路其实比很多家长最初预想的还要艰难。

由于无法重返公立系统,儿子别无选择,只能与逆境作斗争。

那两年我不断督促儿子,他在最后一刻考了雅思考试,考了6.5分,考入了多伦多大学。 他是那种在典型的应试教育下长大的孩子。 传统教育给了他扎实的科学基本功,但也让他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热情。

虽然最后的结局很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但希望他能通过外面的世界看到更多,经历更多,体会更多。 我也希望这些经历能够激发他内心的激情,让他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我女儿还是走国际航线

虽然在儿子为生命而奋斗的时候,我特别怀念公立学校的保姆式教育,但轮到我为小女儿做选择时,我还是把她送到了国际学校。

我女儿同学的家长很多都是大学老师。 他们自己都说国内本科根本没法读,质量也差。

我认为儿子的被动局面是因为他接触国际课程比较晚。 他只剩下两三年的时间来快速提高英语水平,这给他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我希望女儿早点接触全英语的环境,让她感觉更轻松。

我原本打算等女儿小学毕业后去国际学校。 经过询问,我发现国际学校这几年特别受欢迎。

家长们相信最终会送孩子出国读本科,但国外本科项目对英语的要求非常高。 过去,优秀的内地大学毕业生出国攻读研究生。 研究生课程专业性很强,对英语没有特殊要求。 高的。

但本科教育是综合性教育,涵盖学科范围较广,对英语的要求其实更高。 为了适应国外的大学,孩子最迟在初中就应该接触全英语的环境。 但从小学到初中,进国际学校越来越难了……所以我就早早地上了小学。

为了让孩子能上好的国际学校,我们提前一年做了很多努力。

本来,女儿在原来的学校成绩很好。 进入这所学校后,她发现自己的英语水平远远落后。 由于这里的孩子英语能力很强,女儿不得不补英语课。

如今,想去国际学校就读的人数剧增,竞争也愈演愈烈。 这条道路的竞争与公立学校的竞争没有什么不同。

现在我女儿在国际学校双语班,还没有转入全英文班。 看来女儿如愿进入了一所好学校,但我现在一刻也不能懈怠。

在北京的很多国际学校或国际班,为了保持较高的毕业率,如果学生在毕业前一年表现不佳,学校会建议学生留级或退学。

对于这些被淘汰的孩子来说,出国是唯一的选择。 是让孩子去中国拿文凭,还是让她进入重视能力发展的IB课程,我曾经进行过激烈的思想斗争。 答案自然是后者。

我曾经沉迷于教育论坛,觉得论坛上的家长都是意见一致的。 但待了很久之后,我发现论坛基本上都是报好消息,而不是坏消息。 有的孩子出国读大学,连毕业证都拿不到。 但是每个人都愿意说的都是好事。

我已经尽力不去教育论坛,我不会参加一些比赛。 否则,如果我们都在同一条轨道上行走,并且您会看到其他人走了很远的地方,您可以免于压力吗?

我越来越觉得,儿童教育方法的竞争实际上是父母之间的竞争。 这场比赛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无底坑,没有底线。 它可以使父母发疯,并试图陷入麻烦。

我无法为自己设定界限,我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母亲。 当各种信息到来时,我只能尽力不断调整我的心态。 远离主流方法,对父母和孩子的压力越大。

尽管我为我的两个孩子选择了西方教育,看着公立学校的学生,但也有许多杰出的孩子,其中一些人出国了本科生学习。

坦率地说,无论您走哪条路,都可以实现相同的目标。 父母应该根据自己和孩子的客观条件选择适合他们的道路。

实际上,有太多选择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北京是一个如此大的平台,拥有大量信息和资源。 父母通常会陷入选择的焦虑症,担心他们会做出错误的选择并延迟孩子的未来。

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比我大,她走在我前方的每一步。

当我最困惑时,她告诉我,无论您选择哪种路径,这只是您选择的体验,这与您所伸出的终点无关。

关键取决于您希望她经历哪种旅程。 她的话使我摆脱了我的负担,使我摆脱了选择的焦虑。

是的,没有对或错的经验。 不同的经历带来了不同的增长,但风景和理解也不同。

我经常告诉我的孩子,我们没有钱或房子可以给您,我们所有的钱都投资于您的教育。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为您建立一个更大和更高的平台,但是您是否可以飞行以及可以飞行的高度取决于您。

标签: 公立 家长 实际 出国 楼盘

发表评论 (已有20304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