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

91百科网 55 0

新型教育基础设施(以下简称教育“新基建”)建设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动力,是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举措。一种教育力量。

当前推进教育“新基建”面临哪些困难? 学校如何结合地区实际,克服困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学校如何创新应用教育新基建? 《教育三讲》第十期邀请中小学校长参与专题讨论,共同探讨基础教育如何做好“新基建”。

话题一:当前推进教育“新基建”面临哪些困难?

刘全兴 深圳市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校长

一是关于教育“新基建”

新型教育基础设施是国家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信息时代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是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 教育新基建主要重点推进新网络基础设施、新平台基础设施、新资源基础设施、新校园基础设施、新应用基础设施、新安全基础设施六个方面。

重新认识教育“新基建”

新认识一:与传统的面向连接的通信基础设施相比,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以数据要素为核心,是整个优质教育体系的数字化基础。 信息基础设施是“新基建”的重点。 教育“新基建”不仅包括网络、教室等硬基础设施环境建设,还包括资源、应用等软基础设施支撑。

新认识2: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5G基础设施、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 其核心是打造两大核心生产力:一是计算能力,二是连接能力。

教育“新基建”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新基建七大领域中,5G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可以与教育行业更加紧密地联系,并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深远影响一:远程教育。 5G网络低时延、宽连接、大宽带等特点将有效促进远程教育的发展,带来更流畅的体验。 对于远程教育来说,几乎可以达到与面对面交流相同的速度和效果。

深远影响之二:学科革命。 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和综合性人才。 社会的需求和发展必然带来学校培养和提供人才的学科设置的变化。

深远影响三:学习方式的改变。 新技术的发展也带来了学习方式的变化。 大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可以对学生进行精准分析和个性化评估,为每个学生规划合适的学习路径,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做到因材施教。

教育“新基建”的挑战

挑战一:目前缺乏成熟的教育“新基建”整体解决方案和具备全领域覆盖能力的龙头企业。 现有产品和解决方案与高质量教育升级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挑战二:教育“新基建”核心技术产品缺失。 比如芯片、基础软件、工控系统等领域,长期受制于人。 高端设备、传感器等产品对外依存度高,面临“卡壳”风险。 同时,不同企业之间存在严重的技术壁垒,需要制定行业生产标准。

挑战三:新需求、新技术、新应用推广困难。 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环境基本条件差异较大。 许多中小学仍处于2.0或以下阶段。 初期融合程度低、标准不一致,导致平台无法互联、数据孤岛泛滥、业务协同困难等突出问题。 ,造成资源浪费,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最大发挥。

挑战四:资金和人才保障不足。 教育“新基建”的开发和建设往往需要投入大、周期长。 它需要全面的研发人才,对用户要求更高的标准。

挑战五: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足。 信息流将带动人才流、物资流、资金流、技术流的高效流动。 前瞻性、系统性、安全性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治理能力亟待提升。

二是深圳“新基建”和深圳教育“新基建”

深圳的“新基建”。 深圳已进入双区带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时期。 “新基建”是深圳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必然选择。 是推动深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路径。 政府对“新基建”提前认识和谋划,实施战略抢抓机遇。 深圳市人民政府于2022年2月21日印发《深圳市推进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该计划将利用“新基建”实施契机,将深圳建设成为信息基础设施强国。具有全球先进创新模式的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标杆城市,网络建设规模和服务水平全球领先。

深圳教育“新基建”。 作为深圳整体“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圳教育“新基建”先后发布了《深圳市教育优先示范规划(2021-2035年)》、《深圳市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和《深圳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规划(2021-2025年)》等。 其中,《深圳市教育先进示范规划纲要(2021-2035年)》第(七)款:启动未来教育探路工程,规划加快深圳云学校建设,实施云课程、教室、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行动; 深化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未来教育体验中心、高科技体验中心、跨学科创新实验室和数字学科教室建设,建设首批10所混合式学习试点学校; 探索“人工智能+”新课程教学,探索联合上课机制打造“教学共同体”。 第(十五)款:启动实施智慧教育建设项目; 积极推进“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学模式”国家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建设,印发工作方案,确定区、校级实验项目并开展实验工作; 优化“深圳教育空中课堂”,升级数字资源平台,选拔优秀教师备课优质课程,推广共享优质备课资源。

目前,深圳已建成深圳教育云集成平台,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停课不停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撑,验证了深圳教育系统信息化发展的成果。 “千兆”光纤网络已抵达学校,新学校5G网络信息全覆盖,成为学校标准配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深圳作为信息应用和电子研发的领先城市,具有科研融入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优势。 目前,深圳大型信息高新技术企业如果与深圳教育系统合作,进一步转化教育信息技术成果,将成为深圳教育“新基建”的一大亮点。

三是基础教育学校“新基建”案例实践

作为2019年新建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深圳市光明区百花实验学校自建校三年以来,初步建成一所具有先进设计理念的现代化智慧学校。 主要方法是:一是合理安排新校开学经费,适当优先考虑校园智慧建设,完善智慧教学设施。 其次,校园智慧化建设规划要适当提前,避免重复、浪费和功能提前淘汰。 学校提前配备了机器人、AR、VR、MR、无人机等技术和体验设备以及智慧教学系统。 第三,校园智慧建设必须结构合理、可扩展性强。 我校智慧校园整体按照实体校园和虚拟校园进行规划。 实体校园按功能子模块建设,主要分为智慧管理子系统(分为办公、总务、人事、安保、物业、学生、教师、教研、教学)、智慧教学子系统(预科)课内管理、课内管理、课后管理、大数据辅助决策)、环境支撑子系统(硬件管理环境、软件支撑环境、资源支撑环境)。 四是为了提高场馆、场地和资金的使用效率,建议整合多功能的功能教室。 我校文化中心、科学中心、心理中心等均配备先进设备,满足多学科、多功能使用。

话题二:学校如何结合地区实际,克服困难,建设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林宇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始建于1954年。在融入沙坪坝区信息化建设和“沙坪坝区智能单元化学教学改革”建设中,我校充分发挥结合学校特色,结合地区实际,构建新型基础设施体系。

多措并举营造支撑信息化教学的教育环境

一是改善信息基础设施条件。 近两年来,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投入专项资金完成全校教室一体化班级通讯设备升级改造,重点抓好信息化建设。

二是推进互动课堂建设。 创意打造智能笔互动教室,将物联网、电子书包、互动教学有机融合,通过新型专业智能交互设备和集中管理,打造全新智慧学习环境。

三是提高智能化管理水平。 创建基于钉钉的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公文流转、请假等模块化在线校园管理。 通过教委云平台建立校本资源库和教师个人空间。

建设与应用结合,夯实支撑信息化教学的云教育服务平台

一是增强云教育服务平台功能。 依托重庆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成富有沙坪坝区特色、符合国家标准的沙坪坝区智慧教育云平台。 学校人人拥有云平台空间,人人都可以使用在线学习空间,学校之间共享应用数据,基本满足了学校信息化教学需求。

二是推动云教育服务平台应用。 我校有序组织平台应用推广培训,组织教研组、备课组参加平台应用专题培训。 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全员培训项目,云平台使用纳入培训内容。 和评估范围。

项目引领构建智能化单元化学教学模式

一是成立项目研究小组。 实施点对点策略,采取项目推进方式。 由课程中心牵头,以学习单元为重点的智慧教材教学模式建设被列为学校重大项目。 负责成立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和学校研究人员组成的课题组,重点加强攻克疑难问题,及时为学校提供决策建议。 基于素养教学的改革方向,“智慧单元化学教学改革”分解为多个重点项目:评价机制构建、信息技术支撑、学习主题确立、核心任务结构、目标体系制定、评价学习设计、学习情境创设、问题支架设计、学习流程规划、考试作业设计、学后反思指导。

二是制定项目研究计划。 各项目组将教学设计定位从课时提升到单元。 在全面关注本项目与智慧单元化学教学模式建设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关系的基础上,他们协同制定了为期一个学期的研究计划,探索构建智慧单元化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设计操作。本项目涉及的单元教学要素的方法和设计规范。

三是落实项目研究计划。 项目组通过线上线下、文字和口头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活动。 在专家的指导和指导下,项目组利用暑假时间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研究成果,为教学提供支持。

以活动驱动推进智慧单元化学教学改革

一是“学习培训节”活动带动。 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牵头举办一年一度的研修节,为全区中小学干部教师呈现围绕核心素养学习单元的科研活动。 培训节呈现的学科课堂教学和学科小组讨论充分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题——教材教学直指核心素养学习单元。 全校各学科教师通过网络直播实时学习,实现信息化建设与“沙坪坝区智慧单元化学教学改革”建设的高度融合,指导教学实践。

二是“沙磁杯优质课竞赛”活动带动。 该文件以区教委名义下发,区教师继续教育学院具体负责组织开展校内、校际社团、区“三级”沙慈杯精品课程竞赛。 班级竞赛活动指向核心能力,聚焦学习单元,融合信息技术,突出学科教学。 学校前期积极参与并组织“校内培训”。 优胜者进入校际社团组织的初赛,最终参加区级决赛。 每年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推动课堂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三是激发“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 学校利用一年一度的“一师一课一课一师”活动契机,帮助参赛教师运用智慧单元教学理念打磨参赛课程,将信息化建设与“智慧校园”建设融为一体。沙坪坝区单元化学教学改革》高质量的演示与课例相结合。

培训后续提升干部教师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能力

一是开展系列专项培训。 围绕“智能化单元化学教学改革”,开展长期孵化培训,着力提升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单元化学教学的融合。

二是开设培训课程,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充分利用新教师岗前培训、学科教学能力培训、寒暑假集中培训时间,加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增设教材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程。

专项评估,确保学校高质量办学

一是实行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 每学期第三周,对各项目组的工作计划、学期研究计划等进行评估; 每学期结束前两周,对当期相关活动记录、研究工作总结、学科单元设计与实施工作等进行评估。

二是学校自评与区评价、统一评价和抽样评价相结合,开展过程评价。 在区域过程评价中,各学校对各项指标进行自评,按10分制评分; 对于某些指标,每所学校都会接受学区评估,并以学区分数为准; 对于其他指标,地区评估是基于随机抽样。 ,未获得学区评价的分数按照当期“(参与指标学区分数÷参与指标自评)×非参与指标自评”以及各学校抽签总数计算是平等的。

三是通过钉钉系统与智慧教育云平台相结合,收集评价信息。 我们在钉钉系统中建立评估小组,发布和反馈评估信息,使用“档案收集”功能收集材料,“智能填表”功能填写相关数据; 通过链接分享或直接登录,收集智慧教育云上各项目组的信息,对平台上呈现的学校、教研组计划、总结等相关信息进行评估。

四是及时上报评价结果,对指标进行分类并计入总分进行量化评价。 每个单独的项目均按 10 分制评分。 各时间点评价结束后,及时报告评价结果。 评选结果与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及优秀教研组、备课组的评价挂钩。

话题三:学校如何实施教育新基建的创新应用?

高海东 陕西省米脂县华润希望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出现,信息化教学创新能力不足、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支撑服务体系根本不完善等问题水平日益凸显。 为切实提升我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要求,根据省教育厅文件精神,制定特色发展规划以及我市的实际工作。

指导思想

以全国教育大会和陕西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陕西省《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根据《榆林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精神和区县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制定我校“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信息环境分析

第一步是对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进行分析,总结学校现有的信息化设备和教室数量,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的工作。 二是总结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 目前,学校教师对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不熟悉,资源检索能力相对较差,基础教学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制作,如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PPT课件制作能力也相对较弱。 虚弱的。 Excel数据处理软件环境相对陌生,在线教学平台的使用能力相对薄弱,使用技巧单一,资源整合能力一般。 课堂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度低。 信息技术学科的运用比较全面,但仅限于教学课件和媒体音视频播放。 课堂形式单一,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常态化有待提高。

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是构建学校为本、课堂为基础、应用为驱动、注重创新、精准考核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模式; 通过骨干引领、学科联动、师资选拔,探索应用能力提升新路径; 形成学校有计划,建立团体有计划、教师有名单的“全校推进”新机制。

年度目标包括开展普训,使全体教师认识和理解“能力提升工程2.0”的内涵,更新教师信息化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力争使每位教师能够完成全校范围内的中微观能力点的精选学习与应用,将简单的技术常态化; 通过混合校本培训,提高各教研组的教学科研水平,促进全校教师信息教育教学能力和信息专业素养的提高; 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尝试运用多种技术整合信息化教育资源,转变教学方式,推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培训任务及措施

7月成立管理团队,包括班组长、副班长、信息技术骨干、骨干教师。 8月,安排管理团队参加线上培训,了解和领会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内涵,并制定“全校推广”混合校本培训计划和校本培训申请评估计划。 9月,召开全校“信息技术提升工程2.0”专题会议,学习中央、省、市各级关于“能力提升工程2.0”的各项文件,研究学校校本培训实施情况计划。 9月中下旬,技术骨干将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根据学校情况和自身特点,选择四个维度2个微能力点、30个能力点进行在线自主培训。 10月,组织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围绕学校管理团队选定的6个微观能力点,开展了专家培训讲座、教研组集中交流讨论、年级组集体备课、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听讲等活动。 、评价讨论活动等,使信息化教学方法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与课堂教学的融合与创新。 10月份,我们将重点提交和展示培训成果,包括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及展示活动(包括课件、微课、教学记录、教学设计、STEM课程案例、教师制作的信息化等)。 案例等),收集整理进学校资源库。

预期训练结果

学校成果: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背景下,通过混合式校本培训更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理念,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

教研组成果:通过开展以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线上线下融合,尝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创新。

教师个人成果:通过培训,完成了50个小时的线上线下培训任务,积极参加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竞赛、课件和微课制作竞赛等活动,实现了简单技术的常态化,努力成长为新时代信息技术人。 合格的创新型教师。

培训组织保障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学校各级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 校长要全面负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校本培训工作,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 线上线下培训时间不少于50小时。

强化管理,认真组织实施。 为了有效地进行基于学校的培训,我们必须关注基于学校培训的制度化和标准化,逐渐建立和改善基于学校的培训系统,出勤系统,评估,奖励和惩罚以及其他规则和法规,以及严格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及时保留培训记录,并且必须改善培训文件和教师成长文件。 有必要加强过程监督和检查,积极指导,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掌握实施并寻求实际结果。

实施资金并确保培训条件。 学校应制定总体计划并确定教师培训所需的资金; 加强多媒体教室的构建,管理和使用良好,并使其发挥全部作用。 充分利用国家投资的相关设施和设备来加快校园网络的建设以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设施,努力为学校培训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并确保对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应用功能改进项目2.0是真正实施的。

教师应建立终身学习和发展的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并使用学校技术骨干网提供的信息技术QR码,并结合其自己的培训能力点,学习相关技术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使信息技术的应用正常化。

标签: 信息技术的发展 智慧教育 信息化规划 信息化管理 教育信息化

发表评论 (已有3932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