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倾听老兵们的讲述

91百科网 48 0

从战争硝烟和铁血军营中走出来,军旅生活锤炼了他们坚强的意志,锻造了他们钢铁般的骨骼。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老兵”。 见证新中国从血与火中崛起,浴血奋战保卫祖国,成为老兵的最高荣誉。

他们有的已去世,有的已年老,但他们不屈的军人精神和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

一位退伍军人的故事是经验,许多退伍军人的故事是历史。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 让我们一起聆听老战士的故事,回忆那些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老兵陈逸飞享年91岁

与时间赛跑,多次死里逃生

枪林弹雨中,他在火线上修复了大炮

回忆起年轻时参军时的情景,用带着江苏口音的普通话讲述自己在战场上的经历,90多岁的陈逸飞依然精神抖擞,眼睛明亮。

这位老兵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823炮击战”等。 凭借在部队磨练的火炮修理技术,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受伤、流血,甚至与死神擦肩而过。

当导报记者向陈逸飞送去建军节祝福时,他深情地说:“每逢这个节日,我都会怀念以前在最困难的时候奋战却未能享受到今天美好时光的战友。”他们,我很高兴,感谢国家,感谢党。”

战争愈演愈烈,人们争先恐后地修理枪管,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战友倒在眼前。

1947年,16岁的陈逸飞入伍,一入伍就学会了修理火炮的技能。 1950年,炮兵团接到任务,前往上海准备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陈逸飞随队前往,但因故未能顺利进入韩国。 1952年5月,他的队伍终于进入朝鲜作战。

从此,他正式成为一名火炮修理工。 “到达朝鲜后,战斗变得非常激烈,士兵们几乎一分钟发射四发子弹,枪管损坏很多,修理枪支的工作量也很重。如果零件不到位,很容易开枪时发现有小问题,如果发现大问题,就会立即送往后方维修。”陈逸飞说。

和前线的战士一样,炮修工也是最接近危险的人。 陈逸飞最难忘的经历是,在一次战斗中,两门大炮被送回后方。 飞机在头顶轰炸,他只能争分夺秒地抢修大炮。 在他前方大约三十米处,一颗炸弹从天而降,他的四名战友当场死亡。

此后,他多次看到这样的场景,甚至亲眼目睹副连长被枪杀,死在怀里。 他说:“在战场上,我们不怕炮火,更不怕牺牲。但当我看到战友倒在我面前时,想起来,我仍然感到同样的怨恨和悲伤。”

死里逃生后,他成了残疾人,退休后将余力奉献于社会。

陈逸飞的军事生涯中,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战争、“823炮战”。 枪林弹雨中的战场经历,给他留下了无数的伤痕,也铸就了老兵的铮铮铮铮。 军事精神。

“战争中流血受伤是常事,最严重的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的炮弹把地上的房屋全部炸毁,我的肋骨被打断了三根,头也被打断了。”被石头砸中失去意识十多年,所有战友都在想,‘小陈死了’。”陈逸飞告诉导报记者,虽然他在战场上幸存下来,但他被认定为“小陈死了”。三级伤残军人。 伤病的后遗症一直伴随着他,现在他偶尔会感到胸闷。 、骨痛。

尽管如此,陈逸飞始终保持积极的心态和热情的态度,过好每一天的生活。 作为思明区莲前街道龙山桥社区的老党员,他积极参加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响应社区和居民的需求。

“我很感激今天的美好生活,党和人民都没有忘记我们,我也非常愿意用我剩余的精力,希望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陈逸飞说道。

导报记者曾玉珊/文晨伟/摄

老兵于淑珍85岁

经受敌机狂轰滥炸,在战火中成长

她14岁进入朝鲜,并在前线修建了机场。

每天早起锻炼身体,在家看看小说追剧,和孩子一起吃外卖; 不用陪孙子的时候,一个人出去散步、逛街; 出门之前,一定要涂上自己喜欢的口红,穿上漂亮的衣服,把自己打扮得漂亮。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就是一位85岁抗美援朝老兵的晚年生活——轻松、乐观、充满激情。正能量。

1950年11月,年仅13岁的于淑珍入伍,并于次年9月随部队奔赴朝鲜战场。 走过枪林弹雨的经历,让她更加珍惜现在,更加热爱生活。

14岁参军,在猛烈轰炸下前往朝鲜修建机场。

于淑珍成长于军人家庭。 她的父亲随军奔走于全国各地,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家人。 13岁那年,她在山东老家参军。 1951年9月,她到朝鲜参军参加战争。 她是军队中最年轻的女同性恋。 老战士们亲切地称她为“雨子”。

“当时我们去朝鲜要步行,而且还要走夜路,大家都背着大包走很远的路,绊倒难免会受伤。因为我年轻体弱,很多老兵轮流载着我,领头的还把马让给我骑。” 于淑珍回忆,当时无论多辛苦、多累,她都没有听到过一句抱怨。 每个人都怀着心中的信念勇敢前行,没有留下一个战士掉队。

到达朝鲜后,于淑珍所在部队经历了青川江战役。 为了方便志愿军飞机起降,在青川江边修建机场就成了他们的任务。 “战士们大多是晚上干活,靠人力挖沙子,拎麻袋,时不时扛着,美军飞机时不时来轰炸,听到号角吹响,我们赶紧趴下,躲进山谷里了。” 时隔多年,战场上的惊心动魄她依然记忆犹新。

于淑珍最难忘的就是机场被炸时的场景。 一天晚上,一颗照明弹突然在半空中爆炸。 随后美军机迅速出击,炸弹接连落下,瞬间炸毁了刚修好的机场。 那天,于淑珍的多名战友不幸牺牲。

在厦门安享晚年,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在朝鲜,于淑珍先是跟着大部队抢修机场,后又调到政治部宣传队。 她学秧歌、拉快板、作词、唱歌曲。 她竭尽全力弘扬战士们的精神智慧,振奋士气,为战斗的胜利提供后勤保障。

1955年,这支从朝鲜归来的战地文艺宣传队改制为包头市文工团。 成员被选送到国家级艺术团体,提高专业能力,达到专业艺术演员的水平。 后来,他们成为包头钢铁工人和边防工人。 为当地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

退休后,于淑珍一家人定居呼和浩特。 直到2000年,他们才带着儿子来到厦门。 战争中的经历培养了毅力,再加上随和开朗的性格和知足常乐的心态,于淑珍无论去哪个城市都能很快融入当地生活,适应能力极强。

在建军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她没有任何豪言壮语。 她衷心祝愿人民生活越来越好,国家更加繁荣。

导报记者曾玉珊/文晨伟/摄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倾听老兵们的讲述 军事历史 朝鲜历史 建军节 历史 抗日战争 第1张

老兵叶敏安91岁

结识了解放军,用笔选择参军

他是灯塔战场指挥部的“大脑”。

在厦门温馨之家养老中心,91岁的叶敏安是一位名人。 这位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823炮兵战争”等多次战斗的老兵非常令人尊敬。

很多人见到他都会叫他“叶叔叔”。 这位精力充沛的老人,在半个多世纪前浴血奋战的战场上,谱写了一曲激昂的青春赞歌。

18岁时,他参军了

1931年,叶敏安出生于浙江省松阳县的一个贫困家庭。 18岁那年,他在云和县一所师范学校读书时,听到了浙江解放的消息。 “那是1949年端午节前几天,我和几个同学正准备回家,半路上遇到了来自上海、金华等地的国民党败兵,他们开着一辆带顶棚的汽车。车子的我们很害怕,躲在草丛里。”

很快,他又遭遇了追击的解放军。 “后面的部队和国民党士兵不一样,他们根本不骚扰老百姓,说话也很和善。我仔细一看,他们的衣服上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 两支球队的鲜明对比深深触动了我。 一颗年轻人的心。 没过多久,解放军征召新兵,叶敏安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擅长地理,被指派负责地图

到了部队,叶敏安参加了入伍考试。 他还记得,一位姓唐的科长问他:“你知道江西省与哪些省份接壤吗?”

地理知识是叶敏安的强项,他回答问题也很流利。 因此,训练结束后,他被分配到司令部作战科训练部担任实习参谋,具体负责管理地图。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但解放全中国的伟大事业尚未完成。 解放军第二野战军踏上了进军大西南的征程。 这是叶敏安参加的第一次重大战役。“当时,师长、参谋长指挥作战所用的地图都在我的掌控之下,有两个大箱子,还给我分配了一名搬运工。我不仅要对地图的安全负责,而且每次去一个新的地方我都要对地图的安全负责,比如重要的道路要进行标记。身着红色,便于快速指挥部署。”作为一名新兵,叶民安非常自豪能够承担起如此重要的任务,并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叶敏安所在部队留在重庆担任保安部队。

抗美援朝,光荣入党

七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 我国作出了坚决的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叶敏安不久也去了朝鲜。 他当时的任务是陪同一批新训练的高炮兵前往朝鲜。 “当时很多士兵都是步兵,从来没有开过高炮,我们负责训练他们使用高炮,然后派他们到朝鲜战场参加战斗。” 叶敏安回忆道。

1951年,叶敏男跟随团长再次入朝,负责战场侦察。 三个月的时间,他们走遍了中、东、西三线。 回国后,他跟随大军从丹东挺进朝鲜,一直战斗到1953年停战。

“我一生都是一名参谋。” 叶敏安是这样总结自己的。 打击什么目标、使用多少弹药、选择阵地……在战场上,他是指挥员的助手,是指挥部的“大脑”。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任务中,他是在他的帮助下成长起来的。

1954年6月12日,叶民安清楚地记得这一天:“在朝鲜,团长、参谋长介绍我入党,我终于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回国后,叶敏安于1956年来到福建,在这片土地上收获了一段美好的爱情。 之后,他还参加了“8月23日炮击战”。 回忆起峥嵘岁月,叶民安说:“感谢党对我的培养,让我懂得了如何为人民服务。”

导报记者钱玲玲/文长君/摄

徐宝生老兵,62岁

出生英雄世家,他主动报名奔赴前线

尽管小腿中弹,他仍然勇敢地向前走。

徐跑生,1960年出生,翔安大嶝人。 出生在一个忠诚的家庭,三代从军的光荣经历注定了他不平凡的一生。

英雄母亲言传身教,为保卫祖国而勇敢战斗

徐跑生的母亲名叫徐立干。 她年轻时喜欢扎两条辫子。 1958年的“8月23炮战”中,徐立干和村里的姑娘们组成民兵女炮兵小队,和解放军、男民兵一起扛木头、修工事、拉炮、练炮。火。 后来,她被选为民兵女炮兵班班长。 由于在战斗中表现突出,徐立干被评为二级战斗英雄,两次荣获二级军功。

出生在炮火下、从小深受母亲影响的徐跑生,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像母亲一样保家卫国,为祖国做出贡献: “除了我,我的二哥、三哥的名字里也有名字,‘泡’字注定我们一家人和‘泡’结下不解之缘!”

1978年,刚到服兵役年龄的徐跑生在母亲的鼓励下报名参军。 “要练功,就得吃苦耐劳!” 入伍后,他起早贪黑地苦练基本功,常常练到浑身酸痛,无法下床。 就这样,他培养了出色的技能。 1979年初,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时,徐跑生连队想选拔40人上前线,他毫不犹豫地报名了。

“我当时是一名侦察兵,负责探测前线敌方军事目标的位置,并准确地报告给指挥部。” 回忆起战争经历,徐跑生说,他和战友们在枪林弹雨中战斗。 他的小腿曾被子弹击中,战斗环境相当恶劣,但他和战友们一刻也没有想过退缩。 由于作战英勇,徐跑生在战场上荣获三等功,并入党。 这成为他一生中最值得骄傲的经历。

徐跑生的二弟徐跑群、三弟徐跑生也入伍当兵。 “‘保家卫国’已经成为我们徐家的家训,代代相传!” 在徐跑生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儿子也参军了:“我总是告诉我的孩子,他们可以为他们做任何事,在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这就是最美的风景”在我们士兵的生活中。”

转业但不改本色积极参与抗疫工作的战士们

随后,随大军返回重庆后,徐跑生继续刻苦训练,随时准备为球队做出贡献。 1981年,在一次民宅扑救行动中,徐跑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荣获三等功。

1983年,徐跑生退伍回到当地,先后在同安县交通局交通管理处、翔安区建设交通局工作。 在新的工作岗位上,徐跑生一如既往地保持军人本色,认真对待每一个时期的工作,取得了高度认可的成绩。

如今,退休后的徐跑生将在闲暇之余来到大嶝三岛英雄纪念馆,自愿向前来参观的市民讲述红色岁月的红色故事。

前几年的疫情期间,退役军人徐跑生再次挺身而出,带头参加大嶝街道双湖社区的抗疫志愿者行动。 他穿上红背心,日夜参与社区卡口巡逻守卫,配合社区对群众进行心理疏导,回应群众关切,帮助化解矛盾纠纷,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稳定。社区和谐。

在徐跑生看来,即使已经退休,他仍然有责任为社会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无论从事什么工作,处于什么职位,只要认真负责、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心系人民,你就会成为一个对社会好的人。 就是对祖国最好的贡献。”

标签: 军事历史 朝鲜历史 建军节 历史 抗日战争

发表评论 (已有4053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