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为这位所谓“非洲学生”的身份,不难想象,引发了比平时更多的公众争议。
首先,很多人质疑这位留学生似乎与清华学生应有的行为相去甚远。 它指出了近年来经常被诟病的一个问题:
为了“与国际接轨”,中国大学对留学生的录取规定是否过于宽松? 外国学生在中国大学是否更有可能获得优惠待遇?
这种在感到不公平后积累起来的不满,与另一种情绪混合在一起,变成了对受害女士的攻击——
这该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呢? 从新闻上的极端和谩骂言论可以看出,她被骗并不值得同情,因为她“活该”,因为她找到了黑人男友。
尽管新闻中没有提及喀麦隆男子的种族和肤色,但这个话题不知何故进入了这一领域。 那些声音对这个女人充满了幸灾乐祸,嘲笑她找黑人男友“太贱了”“真贱”。
他发泄了对“中国女孩找黑人男友”的仇恨。
针对整个黑人社区和非洲黑人的恶毒侵害也不在少数。 当然,喜欢这些“污点”黑人的中国女性也被贬为“中国婊子”。
有些人甚至把种族主义写在脸上,痛斥黑人是低等人种。
舆论这么激烈,有必要用这种暴力进行肆意攻击吗?
随着中国社会的对外开放,外国人在中国确实会造成一些以前不存在的问题。 此前曾有新闻报道称,一些非洲国家的黑人在与中国女子结婚几年后就从世界上消失了,这显然是一场骗婚。 这位喀麦隆人确实触犯了法律,道德败坏,应该受到谴责。
然而舆论太兴奋了,开始以种族问题为借口,将整个黑人群体践踏得一文不值,以发泄优越感。
显然我们在平时最讨厌受到歧视——因为种族或国内地区问题,但仍然有人转过身去,戴上有色眼镜,以为自己看得清楚。
现在这充满敌意的情况,似乎和承诺的不太一样? ——每当国外出现种族问题时,我仍然记得我们网络上骄傲的声音:我们的社会没有种族歧视的土壤。 我们一直是一个对外国人非常宽容的大国,blabla。
与存在于言语中的民族自豪感相比,现实显得十分讽刺。
但话虽如此,这些激烈声音中的狭隘种族主义者真的会区分“我们的种族”和“其他种族”吗?
不,他们的恶毒言语中没有对受骗同胞的同情。 他们甚至想把所有与黑人交往的中国女性踩在脚下,毫无根据地“羞辱”她们。
这是种族主义之外的另一个问题,是无知和恶毒的狂欢。
这样的事情已经发生过不止一次了,无缘无故的仇恨更是让人不寒而栗。
就在上个月,一位女网友在微博上被莫名其妙地批评和批评,因为她有一个黑人男友,并且时不时在微博上发布他们的日常爱情生活。 我过着自己的生活,却无缘无故地在网上受到欺凌。
评论中有些人显得相当“友善”,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警告她,不要成为婚姻诈骗的受害者。
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女孩进行人身攻击和侮辱。 他们称她为耻辱,外国人,婊子,她还不如一个年轻的女士。 各种恶毒的言语都有。
这迫使女孩再次发长微博,解释男友是一个自立、上进、独立的人,并捍卫自己的爱情生活。
然而,这些个人经历对于戴着有色眼镜的人来说毫无用处。 他们只会看到——中国女孩找黑人男友,一方是“肮脏低贱”,另一方是“放荡跪舔”。
而且每次有目标的时候这样的言论就很猖獗,因为冰三尺非一日之寒。
通常在贴吧和论坛上,很多人都会毫无节制地谈论类似的观点,并对这种现象表示不屑。
基于种族歧视,他们会有这样的观点:“黑人是低等种族,与他们为伴就是对自己的贬低。”
当然,仍然有很多女孩在寻找黑人男友时根本没有遇到这种“遗憾”。 他们和黑人伴侣的照片被收集在一起,中间挂着一个大大的道德判断——“廉价”。
这种极端观点的基本目的是把种族歧视和贬低“女性找黑人男友”结合起来。
而且,这种极端的声音不仅仅针对黑人。 事实上,中国女性无论找到什么样的外国人,都不会被一些人原谅。
去年也发生过类似事件。 受害人也是一名华裔女子,施暴者是她的英国白人男友,经常对她进行暴力虐待,最终将她打死。
这起因家庭暴力引发的悲剧吸引了众多冷血围观者。
他们嘲笑她,推测委托人和像她一样的女孩找外国男友“只是为了炫耀”和“偏袒外国人”,并嘲笑她的死不值得同情。
仅仅因为一个中国女孩找到了一个白人男友,她就武断地“谴责”别人,仿佛她活该遭遇这样的厄运。
更可悲的是,中国人对同胞寻找外国伴侣的极端看法更多地发生在女性身上。
当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跨国情侣变成中国男人VS外国女人的组合时,舆论似乎来了180度大转弯。 比如乌克兰女孩在中国找到老公、白人女孩和中国男友成为令人羡慕的网红情侣等等。
这样的夫妻组合,被誉为为国争光。
你在为什么样的荣耀而战? 大概这就是作为一个中国男人“征服”白人女性所带来的荣耀吧。
然而,很明显,这种沾沾自喜的荣耀中夹杂着许多奇怪的想法:为什么恋爱要成为一种征服,一方征服一座城市或一块领土? 为什么会因为对方的种族而感受到征服的快感呢?
往深处一看,肮脏的东西太多了。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归结为一句话:正常的两性关系应该是一种相互同意、相互尊重的个体行为。 它与种族荣耀和集体荣誉有什么关系?
相比之下,持有这些观点的人之所以谴责中国女孩找黑人男友,是因为她们有“获取偏执症”——她们觉得如果接受了这样的人,自己的血统纯洁性就会受到玷污。 本质上是种族歧视。
“中国女孩找外国人是卑鄙的荡妇”、“中国男人找外国人是为了给国家争光”。 或许这两种极端的观点结合起来就能解释清楚。 它们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在一些人眼中,性别关系仍然是用来体现权力和尊严不平等的工具。 当他们看到中国女性寻找外国男友时,他们会批评他们“令人印象深刻”; 当她们看到外国女性被同族男性“俘获”时,她们的民族自豪感莫名地膨胀起来。 这两种心态本质上都反映了:我的团队的优越性是否合理?
那么那些被评判的女性呢? 非常可悲的是,在这种价值观下,无论是对待中国女性还是外国女性的态度,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需求都被贬低了。 女性只被视为一种可以用来征服、占有的资源,也可以用来比较、彰显权威。
尊重他人选择配偶的自由和自主权是不存在的。
讽刺的是,无论是骂中国女人找外国男友,还是吹嘘中国男人找外国女友,比较心态最终都会导致同一个结果:无形中让自己所属的群体相形见绌,永远无法成为自己的榜样。能够脱离关系。 耻辱的循环。
说起来,这种老套的思维让人想起20年前的一部中国电视剧《摩登家庭》(原著,与美剧同名)。
讲述了一个中国传统家庭的故事。 三个孩子分别与三个外国人组成了家庭,父母不得不适应。 起初,老一辈人的刻板印象是“嫁给外国人会给我们家族带来耻辱”。
近20年过去了,这种心态越来越强烈,也延伸到了爱管闲事的外人身上,就像那些评论怨恨别人找外国合伙人的人:你要是敢找外国人做合伙人,我没什么可喜欢的。你。 中国同胞。
最讽刺的是,老电视剧里每个人都知道人与人之间平等、尊重、沟通的重要性,但现在有些人似乎还停留在史前时代。
有些人爱讲道德、讲贞洁,却被膨胀的民族感情蒙蔽了双眼,连最基本的人权、人性都无法尊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只会越来越激烈。 一个成熟的人需要学习的是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以及对自己负责的态度。
但在如今的舆论环境下,恶性种族歧视甚嚣尘上,女性因为择偶问题无端“贱人羞辱”……这些极端无知的声音什么时候才能减少,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能够“把人当人”不再是奢望?
我们的共识远非基本的平等和尊重。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