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985/211医学院硕士就业方向:私立医院医美医生

91百科网 48 0

八年前,进入顶尖医学院学习的刘静万万没想到,硕士毕业后进入北京顶级医院会如此困难。 她实习的医院皮肤科去年招收了博士或博士后,SCI论文影响因子均超过100分。

毕业季即将来临。 今年,超过90万名医学生将面临继续学业或选择职业的问题。 医学院扩招,学历贬值。 原985/211医学院的硕士进入一线城市三级医院的机会大幅收窄。 医生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成为一名有名气的医生,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对于庞大的医学硕士群体来说,理想的选择似乎并不多:或者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在正规培训和住院医师的道路上面临“翻滚”。 或者选择“向下”就业,比如离开公立医院系统; 离开一线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寻找出路; 离开临床科室进入医技科室; 更有什者,他们放弃七八年的医学学习,选择参加公考或进入其他行业。

在评价就业去向时,未来的职业发展、工作强度、户籍、兴趣等都是医学生考虑的指标。 从职业发展前景来看,打算继续行医的医学生往往还是希望留在三级医院,而不是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二级医院。 但在设立、户籍等硬性指标面前,选择的天平可能会再次倾斜。 。

求职路上,五位临床医学大师向“后浪研究所”讲述了自己的职业选择,也讲述了成为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的艰辛与辛苦。

以下是他们的经历。

时代的变迁让人喘不过气来。 刘静,首都医科大学皮肤科硕士,职业方向:私立医院美容医生。

我目前在北京四大医科大学之一学习临床医学。 我大三时去了皮肤科。 我即将硕士毕业,并如期取得培训证书和执业医师证书。 如果我遵循一般意义上的“正常”发展道路,我要么继续积累学术成果,要么开始攻读博士学位。 或者开始加入“滚子”的行列,攻击各大三甲医院的医师职位。

但我没有选择任何一条路。 我放弃了攻读博士学位。 并进入公立医院,转而寻求进入医美行业并在私立医院工作。 我的选择在医学生中经常被认为是“异常值”。

事实上,目前的医疗就业已经变得异常昂贵。 北京大部分三级医院招聘临床医生的门槛基本都是博士,而我目前在一家三级医院皮肤科实习。 去年招收的博士或博士后,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篇SCI累积影响因子超过100分的文章。 这让我知道那些拥有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的人。 成就少的话就没有机会留在这里。 而且我记得8年前我入学的时候,进入公立医院皮肤科攻读硕士学位对我来说是比较容易的。 只能说时代的变迁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如果我放弃三级医院,去较低级别的二级医院或社区医院工作,我会觉得对我个人的发展限制太大。 我曾带着年迈的家人到县医院就医。 那里没有基本的储氧面罩。 这样的医疗状况会限制刚毕业的医学生的诊断能力。 尤其是皮肤科,很多皮肤病并不像教科书上那么“标准”。 医生看诊的病人数量与医疗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在三级医院呆了一年,我学到的东西和成长的东西远远比在下级医院多。

在医院实习期间,医患之间的一些矛盾也让我望而却步。 有一次,一位教学老师诊断并治疗了一位患有神经性皮炎的患者。 在确认患者对青霉素不过敏后,他开了药。 然而,服用后,患者确信自己过敏并发烧。 他甚至拨打了多个科室的专科和急救电话,偏执地认为皮肤科开错了药。 一番折腾没有结果后,我跑回皮肤科,躺在地上说我无法呼吸。 我和老师只能尽力安慰他,最后让急诊科的老师过来帮忙,我们才得以处理。 那天我下班很晚,一路上祈祷第二天不要再发生这样的事情。

“名册”不固定,下级医院资源稀缺,医患关系相对紧张。 这些都成为我改变就业方向的原因。 早在一年前,我就应聘了一些医疗美容公司的职位。 幸运的是,我基本上收到了回复。 我在这些公司中选择了最满意的公司加入。 皮肤科虽然不是公立医院的大科室,但在医美行业却很受欢迎。 我期待成为一名医学美容医生,为他人创造美丽的感觉。

去二三线城市“一线”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硕士晶晶就业意向:二三线城市医院中医科

和尚那么多,人那么少,想要进入一线城市三级医院中医科攻读硕士学位,简直就是一件难事。

我学的是中医,主攻脑病,今年硕士毕业。 我还没有报名工作。 首先我觉得现在还早,想看看后面有没有更好的工作机会。 其次,我现在正忙着毕业,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

我目前的就业意向是在二三线城市的一家大医院的中医科。

我们的中医硕士注重找“难”的工作。 首先,北京等大城市的三级总医院每年招收中医专业的学生名额非常有限。 中医院每年对毕业生的需求量并不大,西医院招收的毕业生数量更少。 再加上这两年医学生扩招,医生要想进入前三就得磨砺头脑,硕士连投简历的资格都没有。 有些医院,即使是中医博士后,也可能没有人手。 当我了解到这个现实后,我感到释然。

再者,中医学科的特点也成为中医大师就业的障碍。 就中医而言,各流派的理念有一定的差异。 与西医有固定的理论体系不同,中医的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去理解。 现在我有一种感觉,学得越多,理解的就越少。 其他学科,包括西医,硕士学位在知识和技术上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中医硕士学位真的可以说是刚刚起步,你只触及了表面。 一线城市的顶级三级医院尤其是中医医院的水平代表着国内中医的“天花板”。 谁愿意招收硕士这样的“白人”为自己所用?

来源:视觉中国

在此背景下,主流的出路有两种,“滚动”或“平放”。 “娟”是指凌晨两三点睡觉,早上七点起床,兼顾临床工作和博士考试; “平躺”就是去北京的二级医院或者社区医院找工作,据我身边的同学反馈,目前找这样的工作并不难。

我不想那么辛苦去读博士,也不想去社区医院工作。 毕竟,下级医院对于个人发展的限制还是很大的。 因此,我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就是到二三线城市的大医院中医科找工作。 我的家人不在北京。 如果留在北京发展,还需要考虑租房等,财务费用会很大。 去二三线城市会好很多。 而且二三线城市的“一线”医院也能满足我个人的职业发展需求,同时工作压力也会小一些。

虽然中医硕士的工作确实很难找,但我并不后悔选择中医专业。 八年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二三线城市找工作也能满足我的就业期望。 如上所述,一线城市的三级医院实在是太忙了。 即使最后拿到了博士学位,进入了这样的医院,在以后的晋升过程中竞争压力也会很大。 我希望在创业的同时能够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所以如果最终能找到这样的工作我会很满足。

七年求医无果。 江南大学护理硕士吴仪找到工作目的地:法官助理

我学的是护理专业,学士和硕士学位都来自江苏省211所院校。 我曾长期在无锡一家三级医院担任护士,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毕业时我放弃了行医道路,现在调到法院做助理。 虽然我离开了原来的职业轨道,开始了一份与所学知识无关的工作,但这一刻我感觉眼前的道路无比清晰。

护理是护理领域较为主流的求职方向,但护理职业却常常被医学界人士评价为“天花板较低”。 一方面,护士非常务实。 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医疗护理知识,还要努力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例如,分配到儿科实习的学生还必须学习一些儿童心理学。 但另一方面,护理行业晋升空间不大,达到护士长级别资质就到头了。 而且,能成为护士长的人屈指可数。 许多护士看不到晋升的希望,经常在医院之间换工作,只是为了这条狭窄的上升道路。

在护理职业道路上,护理系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 我们很羡慕学校里的一个同学,因为有三四篇核心期刊成绩,直接考入了军医大学护理系。 由于护理领域的论文发表比其他医学领域的论文难度更大,因此论文的结果在护理就业方面非常具有竞争力。 在我眼里,护理部作为一个行政部门,有管理护士的权力。 工作强度略低于一线护理岗位,薪资水平较高。 不过,我之前实习过的无锡前三名公司基本上没有招聘应届毕业生担任护理部官员的职位。 他们都是从一线护士中选拔出来的。

“天花板低”其实还体现在性别上,女生就业劣势明显。 护理专业男生占比10%左右,就业优势非常明显。 医院招人的时候,男生只要面试基本都会留用。 手术室、ICU等工作强度大、工资高的科室更容易招收男生。 比如我认识的一位在无锡三级ICU工作的男护士,起薪就过万。 这是大多数应届毕业生,尤其是女生都难以企及的水平。

同时,护士的工作强度也确实让我望而却步。 实习期间,我一般早上7点到岗,白班一般下午5:30左右结束,夜班18:00开始,分为小夜班(18:00-24:00)和大夜班。夜班(00:00-8:30)。 观点)。 像我这样的新实习生每个月大概要上10个夜班,基本没有私人时间。

进入前三的门槛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薪资和工作强度却没有太大变化。 虽然身边的亲友经常告诉我组织很重要,但这样的发展前景和工作强度让我决定不再追求这个前三的组织。

昔日985/211医学院硕士就业方向:私立医院医美医生 硕士 医学 影像 医师 中医 第1张

毕业后,我进入了“坎坷”的求职期。 放弃医院并没有给我带来一条更平坦的路,反而更多的波折。 我首先应聘的是一家医学媒体,从事医学科普和论文翻译。 工作半年后,我觉得工作性质与我的期望不符,于是果断辞职。 过完年,我注意到这里的法院正在招聘法官助理。 这个职位没有太多专业和学术要求。 有点像“三无限制”。 最终我通过一系列的考核,成功获得了这个职位。

我现在在法院的工作让我感觉很舒服。 也许我会比面对输液针和病人更接近各种文件、纸和笔。 与法官相处不再像面对病人和老师那样有压力。 这种久违的放松感比现阶段的很多事情都重要。

我在医学道路上投入了7年,现在转行让我过去的很多努力都显得“白费”。 但我并不认为这个选择是错误的。 毕竟7年过去了,我还有机会重新选择自己的生活,让我找到一个真正适合的地方。 这也是我学习医学多年后发现的一个宝藏。

向体制低头,选择技术人员而不是医生。 何聪,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学硕士,就业去向:某县级二级医院放疗科影像技术员

其实我真的没想到现在影像科的就业会这么复杂。

我在西南地区排名前三的医学院之一主修医学影像诊断。 硕士毕业前,我准备去省级三甲医院做影像科医生。 但当我拿到招聘手册时,我的心落了下去,因为手册上没有放射科医生的条目,只有一些技术职位。 而且,技术人员还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并明确只有博士才有资格设立。 言外之意就是硕士学位只能承包。

也就是说,在这家三级医院,即使我竭尽全力,也只能找到一个没有编制的技师职位。

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之间的区别其实很大。 影像技术人员没有能力进行临床诊断。 他们主要负责操作仪器并整理仪器结果并发送给医生进行诊断。 他们的专业水平远低于医生。

一般来说,医师职位可以通过我所在的医学影像诊断专业获得,而技师职位则更容易通过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学生获得。 医学影像技术授予科学学位,不需要正规培训,但不需要执业医师证书。 训练难度和周期均小于医学影像诊断。 所以这本招聘简章让我有点不舒服。 好不容易从长期的医学训练中走出来,现在连医生都做不了了?

但考虑到对方毕竟是前三名的候选人,我还是投了简历。 最终我一周内没有收到任何通知,这意味着我没有通过简历测试。

我有点不甘心,就找到了陕西的一家三级医院应聘放射科医生的职位。 注册成功后,工作人员将我引导至QQ群。 一开始我还奇怪为什么没有微信群。 进群后我了解到,群里包括工作人员在内已经有700多人了,而且还在不断增长,已经超过了微信群500人的上限。 截止报名当天,群内人数刚刚突破千人。

本轮招聘包括影像科、介入科、放疗科共9个职位。 按团体人数计算,申请比例约为111:1,名副其实的百里挑一。 经过几天的简历筛选,群里的工作人员宣布,已经收到下一轮通知的人可以私聊他,加入新的群。 没有进群的人会自行退群,我也没有收到任何通知。 后来才知道,这次投递的简历里,博士生有80多人,硕士几乎没有竞争力。 一个多月后,医院在官网公布了一份公开名单:果然,这9人都是医生。

两次失败后,我的心情有些郁闷,感觉自己陷入了一个巨大的内卷漩涡。 医生和博士后可以在三级三级影像科担任医师,而硕士学位的最多只能在三级三甲医院担任技术员。 拥有医学影像诊断硕士学位的人都去顶尖大专院校担任技术人员。 自然,医学影像技术硕士的工作机会就会被抢走。 拥有医学影像技术硕士学位的朋友只能去下级医院,更不用说本科生、专科生了。 一层又一层,我什至无法呼吸。

来源:视觉中国

经过这两次遭遇,我清楚地了解了情况,也没有多想。 我回到家乡,县级市的一家二级医院,成功应聘了影像中心的技术员职位。 我之所以还是技术员,是因为有一个编制。 在那里,只有拥有博士学位的医生才会被考虑担任医师职位。

不过,我并没有完全放弃希望。 我会先努力做一名技术员,等待机会,努力准备取得大型设备上岗证。 我一直想成为一名拥有诊断权的医生,也固执地认为成为一名拥有影像诊断硕士学位的技术人员会有些不便。 我对我长期的培训和执业医生证书感到抱歉。 但有时我会想,那么多博士在那里排队,我为什么要排在他们前面呢?

入职第二年,这家县二级影像科的招聘简章上就去掉了本科学历,标注了“研究生及以上”和“英语六级”。 一天早上,我看到人力资源部的工作人员把厚厚一叠的申请材料送到领导办公室。 我在想里面可能有多少个博士。

逃离“24小时随叫随到”,选择有规律的生活。 方琳,首都医科大学妇产科硕士。 就业目的地:某三甲医院医技科B超室。

“床上的情况不行。当我想到如果我成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这就是我以后的正常生活时,我就会被抑郁和烦躁所吞噬。”

如果让我再选一次,我肯定不会选择临床医学。 这是我毕业前几天对自己说得最多的话。 因此,尽管学习了8年临床,为了有规律的作息和生活,最终找到工作时我还是选择了B超室这样的医技科室。

我是临床“五+三”长期培养模式的学生。 完成本科轮转后,我选择了妇产科。 我今年硕士毕业,已签约某三甲医院B超科。 我家在北京,条件还不错。 我的父母也很开明,从来不会过多干涉我的未来。 现在想来,我觉得高考后选择学习临床医学并成为一名临床医生完全是出于自己的热情。

当我18岁的时候,根据我对医生这个职业的感性认识,我觉得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职业之一。 他身穿白衣,救死扶伤,拯救了无数家庭,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但经过八年的学习,我发现自己只看到了这个职业的表面,而忽略了作为一名临床医生需要付出的“代价”。

妇产科的患者都是孕妈妈。 整个怀孕期间,孕妇的体重一般会增加10-12公斤左右,而即将生产的妈妈一般都会出现行动困难的情况。 作为妇产科医生,我们在检查和手术时不可避免地要运送病人,这确实是一项体力活。

除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外,妇产科的第二个特点是急症多。 首先,无法确定孕妈妈何时生产,这意味着我们部门需要24小时待命。 在职教师基本上每四到五天上一次夜班,从下午5点到第二天早上9点。 轮班时间基本和白天的工作状态一样,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休息,因为我们的病人量比较大,所以总会有产房的需求。

时间的不确定性也导致了我们作息的不规律。 早上11点、12点吃早餐很常见,进餐时间往往不超过十分钟。

此外,妇产科急症也很多,包括产后出血。 如果你负责的病人有问题,那么单位的要求是“必要时随叫随到”,这意味着我们不能脚踏实地地轮流值班。

我不是一个工作狂,我喜欢跑步,享受生活,希望休息的时候能有属于我的时间。 三年的实践让我感觉临床医生的这种工作状态实在不适合我。

经过一番挣扎,我最终在找工作时选择了去B超科这样的医疗技术科室。 毕竟我学了八年临床医学。 虽然我面临着新的训练日程,但我的作息时间会非常规律。 只要我下班了,我的时间就是我的。 我对这样的生活节奏很满意。

在外人看来,我的选择可能有点“遗憾”,但我不这么认为。 是否“可惜”主要取决于我自己。 我的这个决定可以帮助我脱离苦海,感到快乐,所以我觉得还是遗憾的。 正确的。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姓名均为化名)

标签: 硕士 医学 影像 医师 中医

发表评论 (已有39502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