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全国高考成绩的公布,各地高考状元名单也随之出炉。
截至目前,已有25个省市的高考状元名单公布。
最引人注目的是重庆理科高考状元谢欣颖,总分726分,其中语文136分,数学149分,英语148分,综合理科293分。 她不仅是2020年高考状元,还是2017年重庆中考状元。更神奇的是,她的总分还全国第二。全国论文第二名和女得分王。
如此优秀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没想到谢欣颖的父亲却说训练不多。 重要的是引导孩子从小就爱上学习,自觉主动地学习。
从谢欣颖一岁多起,父亲就为家里订购了很多儿童图鉴杂志、绘本等。 她的父亲说:“她小时候听不懂,我们就告诉她,她主要看图片,慢慢地,她就能自己做。” 给我们讲讲故事吧。”
就这样,谢欣颖对读书产生了兴趣,爱上了读书,培养了高效的阅读技巧。
专注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她的父母从她的兴趣出发,从小就要求她练习钢琴。 最终,谢欣颖通过了钢琴考试十级,专注力也得到了提升。
有人问她,学习的秘诀是什么?
谢欣颖说,她的父母从来没有强迫她去补习班。 如果非要给她什么学习秘诀的话,那就是发自内心的爱。
正如作家叶芝所说:
教育不是装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然而,有些家长还是喜欢用粗暴的方式强迫孩子学习。 结果适得其反。 要么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要么孩子因为被强迫而出现极端的心理问题。
1.
粗暴、强制的教育方式
往往会迫使孩子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日前,一则“孩子不想补课却被父亲拖到奶奶坟前告白”的新闻让人哭笑不得,也引发热议。
孩子考试没考好,父亲想在假期带孩子补课,提高成绩。
但孩子不愿意去。 父亲一怒之下,直接开车把孩子带到了墓地,让孩子在奶奶面前认罪。
孩子吓坏了,在车窗上写下“SOS”求救,警察赶过来查看。 在父子俩的调解中,孩子甚至情绪激动,哭了起来:
“如果我考试没通过怎么办?”
“考试没通过也没关系!现在你就满足了!”
可见,孩子并没有因为父亲的教育方式而变得听话懂事,反而激起了他内心的逆反心理。
就连前来劝说的警察也忍不住说道:“把他带到这里来没有意义。”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育首先是要以关怀、体贴和谨慎的态度触动年轻人的心灵。
采用极其粗暴的教育方式,往往只会将孩子越推越远,迫使他们变得更加叛逆。
我读到一条消息。 一个23岁的成年人至今仍忘不了三年级时因成绩不好而在街上被父母打骂的那段时光。 每次想起来我都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
那些粗暴的教育给孩子留下的无法治愈的伤害,无论过去多少年,依然会痛。
因此,孩子的学习问题不应该因为着急、担心而粗暴地纠正。 与其将他们视为洪水猛兽,不如耐心地相信并帮助孩子。
钟南山院士小时候是一个不爱学习的顽皮男孩。 他的成绩不好,不及格,还经常逃课。
面对钟南山的种种劣行,父母没有打他、骂他,而是始终相信他、鼓励他。
当他考试成绩还可以的时候,妈妈立刻对他说:“南山,你还是可以的。”
看到钟南山很羡慕其他孩子的自行车,妈妈趁机说:“如果你小学毕业,进入前五名,我就奖励你一辆自行车。”
钟南山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这段经历,笑着说:“当妈妈表扬我的时候,我感觉妈妈突然发现了我身上的一个亮点,我获得了自尊,感觉有人在表扬我。从那时起,我就觉得妈妈在表扬我。” ,我开始认真学习。”
真正的教育是引导,而不是强制。
聪明的父母懂得如何用善意包裹教育,循序渐进地引导,让孩子感受到鼓励、获得方向。
2.
粗暴、强制的教育方式
它正在摧毁许多孩子的心。
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关于一个女孩的故事。
她说,为了逼她读书,她的母亲用打、骂甚至谩骂的手段。
她分享了一张屏幕截图,其中充满了她母亲发给她的辱骂信息。
女孩说,她被妈妈打骂了,现在性格很不好,脾气也不好。 她不喜欢说话,也不喜欢笑。 她觉得没有什么能让她快乐,她曾多次想过自杀。
她今年已经高三了,妈妈还打骂她,这让她根本不想学习,甚至心理都有些扭曲了:
“我只是不想努力学习,我不想让妈妈看到我学习,我不想让她开心或笑,我只想看到她被我折磨。”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个更好的未来,我们也知道学习是最好的出路。 然而,当孩子学习压力很大,家长用严厉的方式增加压力时,孩子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母亲的悔书》的作者李六男的两个孩子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李六男从小就精心培养孩子。 她说,她的标准是,她的孩子至少比她好,比她教的最好的学生还要好。
这两个孩子是在妈妈的日常“作息表”下长大的。 毫不奇怪,他们都很优秀。 哥哥一直保持着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学生干部,妹妹也考上了名校。
但有一天,事情突然发生了变化。 哥哥姐姐都不想上学。 见到母亲就像遇到敌人一样。 她每天在家吃饭、睡觉、玩游戏、看电影……她变得越来越颓废,患有社交焦虑症,女儿甚至出现自残行为。
为什么? 由于母亲的强制教育方式,孩子的忍耐力到了高中就达到了极限。
为了让孩子们专心学习,李六男不让他们看电视。 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总是把手放在电视上看看有多热,然后在辅导作业时辱骂孩子们:“这道题怎么错了?如果你看电视那么久,我知道你的成绩不会好……”
当李六男发现孩子玩手机时,他二话不说就把电脑和手机砸碎,或者剪断数据线。
当我发现女儿喜欢看漫画书时,我立即搜遍了房间,把漫画书都撕了出来,然后训斥了孩子。
孩子的世界正在慢慢被摧毁。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
你不能一直牵着他的手走路,但还是要让他独立行走,让他对自己负责,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
教育也是如此。 粗暴的教育方法往往最终只能养育出一个孩子。
3.
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
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对于孩子的学习问题,我们不能放过,但也不能粗暴地强迫他们。
要让孩子爱上学习,家长需要了解以下3点。
艾默生说:
信心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的孩子马飞,是一个逃课、打架、什么也没学到、总是在班上垫底的学渣。 大家都说孩子没救了。
马飞自己也认为他是个坏孩子,但他的父亲马浩云出狱后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给他辅导,并坚定地告诉他:
“每个人都说你是废物、傻瓜、傻瓜,但爸爸相信你不是,而且永远不会。”
“你是这个星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只要你不断思考、思考,你就能做世界上任何事,就能取得进步。”
▲《银河教程》
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马飞的眼睛变得更加明亮,他开始相信自己。 期末考试,他的成绩名列年级前十名。 临近毕业时,他成为了学校里最优秀的孩子。 他志愿参加高考,追求飞行员梦想。
孩子需要自信,就像种子需要阳光一样。 没有阳光,种子就无法生存。 同样,孩子如果没有自信,学习也不会成功。
著名作家杨绛先生说过:
良好的教育首先激发人们的学习兴趣。
《养育男孩》的鱼爸爸分享了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读动物绘本时,他会扮成各种动物,让孩子们觉得有趣; 当孩子有兴趣认识单词时,他会让孩子先看图片再认识单词,然后把单词编织成故事给孩子们讲。
当孩子在翻自己的书的时候,他会对孩子说:“你还看不懂,但是爸爸能看懂,因为爸爸学了很多年了。加油!这真是一本有趣的书。我真心希望你能看一下。”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故事”,以及他未知的知识,激发他的好奇心,他就会有更大的探索力。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有了这种动力,孩子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过: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可以主宰一个人的一生。 因此,人们应该从小就通过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
南京大学学生颜妍是被誉为本科生诺贝尔奖的“2019罗德奖学金”获得者。
对于获奖,颜妍认为最厉害的是她有一个好习惯:时间规划。
从小,她就看到父亲在公交车上利用一切机会看书,一刻也不浪费。 在这种影响下,她也养成了这样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天给自己制定一个时间表,以小时为单位管理时间,全面执行计划好的计划,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
澎湃新闻对2018年各省高考状元的调查也发现,70.3%的高考状元定期制定学习计划。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影响很大。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迈向成功的一大步。
不仅是时间管理,还有阅读、写作、错题本等学习问题,我们也可以开始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等待花开,默默耕耘。
温柔、平和地相信孩子,潜心教育引导孩子,激发孩子内在动力的父母,才是孩子成就卓越的不二法宝。
文章来源: 91百科网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346732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已特别标注为本站原创文章的,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谢谢!
厉害了word娃!高考状元竟是这样培养的!
69
0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