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科技工作者勉励留学人员“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91百科网 40 0

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南京大学120名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鼓励他们“大力弘扬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 今年2月,欧美校友会、南京大​​学在南京发出题为《奋力留学报国新征程》的信函,号召海内外留学生继承优良传统,心系“国家大事”,肩负“国家责任”。 ”。

从传承报国使命的百年大学,到奋发图强的广大海外学子,一脉相承的,是自觉把个人奋斗融入复兴梦想的爱国主义精神。 5月30日是全国科技工作者节。 记者采访了十余名在江苏工作的海归科技工作者,聆听他们如何学会为人民服务、报效国家的青春故事。

《我与祖国的双向之旅》

唯一的灯光是几颗点状的机器显示灯,最响亮的声音来自一台6米高的柱状乐器……这是杜灵杰2019年回到南京大学任教后搭建的“黑屋” - 极端条件量子光谱。 运输实验室。 在这里,团队将温度、磁场、振动、激光等所有实验条件推向极限,然后利用足够灵敏的探测器日夜寻找新的物理发现。

杜灵杰的实验室位于喧闹的金银街旁,显得异常安静。 “我越安静,就越能看清自己的心。” 杜灵杰说,“如果当时我留在美国,我就不可能从事现在所做的引力子研究,是祖国给了我们很大的自由空间。”

63年前的初夏,在著名的南京大学北楼二楼的一间办公室里,时任校长郭迎秋给物理系副教授程开甲打电话,告诉他有重要工作要做。在北京,他借给你做,然后立即离开。 随着一声令下,程开甲义无反顾地奔赴罗布泊,开始在沙漠深处隐姓埋名生活了20多年,成为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始人和引领者。

“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我所做的一切都与祖国紧密相连。” 程开甲在南京大学任教的时间很短,但他留下的话语却鼓舞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知识无国界,出国留学是个人的发展,学成回国是对祖国的责任。”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前沿科学研究所李秀强教授说。 一年前,还在德国做博士后研究的他,听到习近平总书记对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的祝福和期望,“更加坚定了我立即回国投身祖国建设的决心”。 ”

自去年7月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以来,李秀强课题组取得了不少重要进展,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 “我们的最新工作通过太阳能界面光热技术突破了产水的限制。 有助于实现水能相关产业的技术升级。”他告诉记者,回国后的每一天都充满动力。

当个人理想与国家需要高度契合时,更多海归青年学者所说的“双向奔波”就实现了。 “24.4%、26.4%、28%——我国叠层太阳能电池转换率一次次打破世界纪录,这背后是无数的创新技术点和无数的尝试。” 回国五年来,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谭海仁向世界前沿颠覆性低碳技术发起持续冲锋,迅速推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现实生产线。

谭海仁告诉记者,选择南京是因为江苏光伏产业链发达。 “江苏光伏产业总产值近4000亿,位居全国第一,几乎占全国的半壁江山,但只有3.5%左右的电量是通过光伏发电产生的。为了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未来10年这一比例将增至50%。”

千里万山万水千里,我们的爱国情怀不变; 漂洋过海,报国之志更加坚定。 “跨越一百年的南大人,有着同样的精神追求。”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科院院士谭铁牛表示,南大人将自觉报国、服务人民,齐心协力,争第一,敢说敢做,响应社会号召。的情况。 南大顺应时代潮流,提供南大智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南大智慧。

锚定“四个方面”,澎湃“第一动力”

想国家所想、关心国家需要、响应国家需要……新时代、新征程,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也在焕发出新的生机。

面向世界技术前沿。 仰望星空,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技试验卫星正在高度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上运行。 在去年8月30日的首次成果发布会上,创下了5项世界第一,验证了“磁浮”双超技术和空间测速新解决方案的创新优势。 “‘羲和’目前状况良好,将产生一系列原创研究成果。” “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李川教授说。

面对经济主战场。 “经济强国一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我努力的方向是在大数据驱动的交通管理领域创新突破,解决实际问题。”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王亚东说。 2019年回国后,致力于数据驱动的航运优化管理研究。 以航运大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和先进算法优化航运运营决策,并与行业重点企业合作开发航运大数据挖掘和航线。 规划平台。

满足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流域地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朱庆回国后参与湖泊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建设。 朱庆聚焦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环境治理、生态修复,满足长江流域水安全需求。 “基础研究具有很强的自由探索和无序意识,有的可以很快得到应用,有的则需要几百年后才能应用。” 朱庆说,他经常告诉学生要立足国家当前重大需求,寻找关键科技瓶颈,锚定自己的科研目标。

面对人们的生命健康。 虽然回国不久,但南京大学环境学院顾城教授带领团队继续致力于新型污染物的识别、检测和降解技术研究。 他不仅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期刊论文,还向海外出售了多项降解技术专利。 “从出国潮到回国潮,我们这一代人见证了这一变化,从科研条件和研究水平来看,我们已经与国外并驾齐驱,甚至在某些领域达到了领先水平。” 顾城感慨地说,总书记的殷切指示,写在大家的笔记里,更写在心里。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一定会取得伟大的成就。

继续努力,立志科技自立

“从造船救国,到为国勘查矿产,到地质研究;从出国留学,到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李四光一生都在为实现救国梦而努力奋斗。”并加强国家......”

在江苏省如皋中学,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袁慧玲教授讲述了老一辈科学家留学报国、奉献科教的故事。 他还以典型的天气事件为例,揭示了事件背后的大气科学,带领同学们体验了其中的变化。 接触自然之美,体验“氛围”的浪漫。

今年3月以来,南京大学李四光留学报国精神宣讲团“宝师”先后走访江苏省内外30余所重点中学,开展60余场宣讲活动。 一个个学习报国的故事,让更多青年学子坚信“国家需要的就是我想要的”。

思政课与拔尖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卢红教授为天津市南开中学中学生上思想政治课。 标题很接地气——“你好!半导体”; 两天后,在江苏省西山高级中学,南京大学思想政治课上,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徐畅带着一行行“代码”引领高中学生们走进了二元世界...

南京大学本科生院常务副院长徐军表示:“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学与高中教育理念的融合、能力培养的融合、高校精神的传承。科学家也不例外。”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年轻科技工作者的参与。 统一爱国心、强国志、报效国家,不仅是留学归来的青年学者的期盼,也是全体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责任。

2022年,尹杰明回到国内,在南京邮电大学任教,主攻高性能计算和计算机架构。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立志做一名诚实、踏实、有知识的科研人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尽我所能,与同学们分享我回国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帮助他们尽快成为国家领军人才。”

创新恰逢其时,梦想成真恰逢其时。 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 我们将继续汲取信念、初心、进取、信心的力量,努力实现高标准。 横向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助力江苏肩负全国科技创新版图第一的使命。”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爱军表示部门。

标签: 科学 科技 南京 回国 留学

发表评论 (已有3941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