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91百科网 41 0

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 题: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专访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

新华社记者荣启涵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作出全面部署,是进一步开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

如何更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如何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新华社记者就有关问题采访了中共中央编译局局长贾高建。

记者:为什么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贾高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识的专门领域,对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各门社会科学是以社会的各个领域为对象,研究和揭示这些领域的内在规律,为人们的社会实践提供科学理论的指导。虽然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人作为社会主体具有特殊的能动作用,但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指出的:“不管这个差别对历史研究,尤其是对各个时代和各个事变的历史研究如何重要,它丝毫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历史进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在社会领域的活动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认识和遵循这一领域的规律,而社会科学的重要作用正在于此。至于哲学,则是从更高的世界观层次研究和回答世界的本质及其最一般规律,为人们的实践提供最根本的方法论指导,并从价值观的层次引领实践的方向。

我们正在进行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全新事业,需要不断进行新的开拓和探索。新的实践呼唤新的哲学社会科学,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

记者: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是在人类长期实践和认识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重大科学成果,它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自己的学说时,批判地汲取了以往哲学史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积极成果,创立了被他们自己称为“新唯物主义”的新的哲学。这种新的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根本变革,使哲学第一次具有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而正是在这样一种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批判,特别是从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继而以此为基础,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不仅如此,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将自己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的重大问题研究,为各门社会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思想体系,而且还同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品格。它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它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地“改变世界”。这些重要品格,使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作用全方位体现出来。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是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这一事业从一开始便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真正建立和发展适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求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记者: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需要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贾高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不能只靠行政命令,而必须遵循哲学社会科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使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充分地展现出来,对各学科领域的研究内在地发生影响。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从各个环节入手做好工作。

既然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那就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深入系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具体应从两个层面着手:一是整体的层面,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体系,从整体上加以研究和把握;目前这一层面的研究已经被确立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等方面。二是部分的层面,即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容结构,着眼于哲学社会科学的不同领域,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不仅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组成部分的研究,而且还应广泛覆盖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各个学科领域,形成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群。这两个层面的研究定位各有不同,但又相互联系,应当统筹协调,使之相互促进。同时还应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书斋学问,对它的研究不能空对空,而必须密切联系实际,从理论高度研究和探索当代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并在实践基础上推动理论创新。要深入研究我们党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在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宣传,并继续做好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特别是国民教育体系和干部教育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借助多种媒体和手段,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充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工作,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推出高质量的编译成果。进一步采取措施,充实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献资源体系。通过多种努力,全方位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确保其指导作用充分有效地得到发挥。

记者: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如何提升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

贾高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生产活动,需要进行专业化的研究和探索,推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而能否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有没有足够的学术原创能力。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这一问题,推动开展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

所谓原创性研究可以从不同层次去认识,其中首先应该强调的是基础研究的层面,亦即各学科的基本理论或基本原理研究。要充分了解这方面的已有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针对新的条件下的新的要求,下气力进行新的探索,力求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当然,在应用研究的层面上,也同样需要原创性研究,要善于运用各学科基本理论或基本原理解决各领域实践中的现实问题,促进这些问题的科学解决。而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需要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追寻真理的学术精神,而不能急功近利、浮躁不专。要关注真问题,研究真学问,而不能只是空对空地玩弄概念、堆砌辞藻,或者只会转述他人、照搬外来文章。对于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对此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自觉树立良好学风;同时还应着力营造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原创性研究,从各方面促进各学科学术原创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高建

发表评论 (已有1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