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综合教育300分
他们也在努力准备考试。
为什么结果出来之后呢?
有些人可以考230+
有的人140左右
除了首先想到的就是“压力点”
还能归因于什么呢?
归因之后,特别好奇的是
311怎样才能考到230+?
带着以上的疑问
今天,随心走近311教育综合
下面将从《311真题分解》、《311难度汇总》、《311痛点分析》、《311备考要领》和《311领军人物》中详细整理。
第311章 真题分割
上面提到了两点:第一,分流的是刚刚结束的2020年311教育综合真题;第二,分流的是刚刚结束的2020年311教育综合真题; 第二,不要纠结于答案。 现在还不是知道答案的时候。 7月份信义会出真题,讲解真题。 ,现在我们关注比答案更重要的事情。
✖
中国教育史
✖
✖
外国教育史
✖
✖
教育原理
✖
✖
教育心理学
✖
✖
教育研究方法
✖
✖
分析如下
✖
一般情况下,最后一道选题的难度基本都是3星,即能力要求是“深入思考”。 因此,我们从第三部分的111分中减去可选题的30分,剩下81分。 那么,今年311教育综合考试试题的组成部分如下:
通过分析上面两张表,我们可以得到:
1、从不同“能力要求”的分数来看。 今年的311教育综合中,相对简单的“送分题”就占了150分。 往年一般都是占180分,因为今年的国外教育史30分作文题考的是“细节把控”——概述上面没有涵盖但教材里有明确框架体系的“教育趋势”。 所以往年努力背诵的同学,比如大纲分析背五六遍、七遍、八遍,成绩都会在180分左右,但今年就只有150分左右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尽管我很努力地准备,但考试只得到了140多分。” 不是因为我没有努力去记忆,而是因为我把“记忆”视为“取得高分”的一切。 导致我理解能力、动脑能力、思考能力、做题能力、总结能力都有所欠缺,不具备“深入思考”的能力。 这部分的分数很难得。
2、从各科目在不同“能力要求”的得分情况来看,不同科目有不同的命题特点; 中外教育史在“深入思考”部分占很少,剩下的教育原理和教育心理学在这部分占很大比例。 “细节把控”部分多出自中外教育史两科,其他三科没有此类题。 还有,每年占8-10分的“课外转学”题,就是所谓的“课外题”,一般属于教育原理学科。 今年中国教育史的2分纯属意外。
311难度总结
关于“311教学法很难综合吗?”的问题
我们拒绝“猜测”和“道听途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311教育综合难度适中,但“拿高分”并不容易; 也就是说,如果你没有得到理想的分数,并不是因为它很难,很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抓住“311教育综合性的痛点”
因此,正确的思路不是关注311教育学综合的难点,而是关注其“痛点”。
311“痛点”分析
“痛点”指的是“未来311教育学综合命题趋势”,具体如下:
1.回到课本。
从2020年国内外教育史真题来看,10分左右的选择题属于教材内容。 此外,决定成败的“30分问答题”也在教科书中。 这些国家给出的大纲和教学大纲在分析中找不到。
所以,今年的教材,尤其是7月份开始背诵之前的好时机,我们需要重视。 别那么紧张。 仔细阅读教材,尽可能吸收。
2.次要重点检查。
在分析题中,考察中国教育史的“颜子推的士大夫教育(15分)”相对于他的“家庭教育”来说是次要的焦点; 简答题中考查教育原则的“教师专业自主权(15分)”相比“教师素质”和“师生关系”则是次要的; 在作文题中,“新传统教育思想(30分)”考察的外国教育史基本上是非重点。
因此,我们在学习过程的每个阶段都不要挑剔、挑剔,要尽可能全面。
3.检查细节。
也是关于中外教育史的。 选择题基本都是“回归课本细节”; 其中一部分是“次要重点的细节”。 分析题中,《颜之推的士大夫教育(15分)》中中国教育史考的是“艺”。 “”的内涵实在是一个小细节。
因此,在“抓住主流”之后,还要注重“把控细节”,尤其是中外教育史。
4.增加灵活性。
检验教育原理的简答题中“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条件”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现场组织、转移; 论文题中,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都是根据这两年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没有现成的答案。 的答案。 这些都是“深入思考”的问题。
因此,学习时一定要注重理解和思考,尤其是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这三个学科。 一定要通过专业老师的讲解彻底理解概念,而不是停留在文字的表面。
综上所述,除了通过“死记硬背”拿到基础的150分外,其余的点都需要关注以上四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痛点”转化为“分数”。
311 考试准备技巧
1. 每个学科都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学习方法。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命题特征”。 除了基本的“死记硬背”之外,中外教育史题要拿高分还需要“挑细节”,但需要注意的是,“挑细节”并不是放在开头的。每个科目的知识都得到了积累。 每科内容熟悉后,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复习、一道道的过题来把控细节。 同时,你也应该注意到,“挑细节”并不完全需要你自己来完成。 你的思想会在课堂和辅导中尽可能地帮助你,因为你根本没有那么多时间。 至于剩下的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显然没有必要“深究细节”。 需要以“领会内涵”为重点,尽力听课、看书、做题、思考总结,这样才能慢慢培养出“拿高分所需的智慧”。
在当前的第一轮回顾中,我们可以以时间为横轴,梳理中外教育史的大框架体系,以理清自己,进而了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但对于其他三科,则无需花费全部精力来组织。 发展出与中外教育史相同的框架体系,重点需要放在核心概念的理解上。
2、提高各阶段任务完成度。
“任务完成”的指标有两个方面:一是“量”,二是“质”。 我们的专业课,“量”是第一位的,因为311教育综合专业课300分,由五个科目组成。 我们必须记住,这不仅仅是中外历史。 因此,每个阶段一定要记住“你需要学五科”。 第一阶段不要停留太久,因为中外历史的内容很多。 接下来的三门科目还需要你花更多的精力去理解。 中外教育史的学习过程并不完善。 可以在碎片时间或者第二轮审核的时候进行修复。 当你进入系统记忆阶段时,你不能因为要重新打基础而耽误背诵。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某个科目背诵不好而因为其他科目无法跟上正常进度,从而停留在第一轮背诵阶段。 当你进入模拟训练阶段时,不能因为没有记好而耽误开始做题。 当“量”跟上时,至少不着急,“质”才能得到保证。 如果“量”跟不上,基本上就是:步步跟不上,步步就跟不上,根本就没有机会关注“质”。 因此,你必须严格遵守自己每个阶段的日程安排,并保持在计划的前面。
保证“质量”,需要:7月份之前关注教材,梳理框架,看书、听课、加深理解、清除记忆障碍。 7月以后,重点关注311真题,所有已考题涉及的知识点都要学习。 背书讲究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规范语言,不死记硬背。 有意识的出题训练,慢慢从选择题过渡到简答题,再到分析题和论述题,最后到设定题,回归到题中寻找知识缺口。
3. 培养“获得高分所需的智慧”。
同样一道“过分的选择题”,有的学生能答对,有的学生答不对。 这或许要归功于“运气”; 但同样的“熟悉的作文题”,有的学生可能会得25分。 有些学生可能得分15分或更少。 这显然与“运气”无关。 是因为我没记住吗? 并不是因为“这个话题很熟悉”。 那只能归结为“解题能力”。 这种“解题能力”并不是后期疯狂练题才具备的。 它要求你在每一个阶段都尽最大努力去“接近主题”。
开始系统记忆之前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入门+内化)极其重要。 这个阶段,你只需要阅读教材,听讲,理解、思考、交流、沟通,找出并消除自己的盲点,培养自己的兴趣,加深对本学科内容的理解。一遍又一遍,而不是专注于要点和试题。 如果过于功利,就很难触及“教育的灵魂”。 一开始,我感受不到“教育学的灵魂”。 后来我厌倦了背诵和答题,变得更加机械。 问题只是一堆死记硬背的单词。 没有灵魂,我就无法取得高分。
当你读专业课的教材、听辅导课时,你可以尽可能地获得知识; 当你通过联系现实来思考人物的思想和核心概念时,你可以尽可能地转动你的大脑; 当你仔细练习问题时,你可以尽可能地提高你的技能。 当你培养了回答问题的能力时,这种“获得高分所需的智慧”就会逐渐培养起来。 开发完成后,可以通过分析选出“过分选择题”的正确答案,并且可以使用“熟悉的讨论”,如果“问题”得到25分”,专业课拿到230+是有可能的。
因此,不要着急,慢慢来。 在这个“智慧修炼”中,记忆是必要条件,但绝不是唯一或充分条件。
而且,最好不要认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也不要拒绝正规专业咨询的帮助。 因此,一切成功都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结合。
311领导者
除了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分享给大家参加311教育考研的人
头脑牢牢掌握未来311教育学综合命题特征
将“311拿高分”所需的全部内容和注意事项融入到整个心理咨询体系中:
正是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的水平。 所以不要给自己设定限制。 在备考的每一个阶段、每一天,只要保证自己不偷懒,非常专心,方向和方法没有问题,那么你就可以大步前进,心神就会好起来。带路。
感谢您喜欢教育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