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工程被双一流取代了,相当于取消了称号。 但不少学生在择校时仍然选择985、211。 由此可见,211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 1995年211选拔时,各大高校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摩拳擦掌,看上去就像是一场英雄般的竞争。
当时提出的211,是指到21世纪创建100所左右世界一流大学。 当然,这个数字最终会是114所,但总体结构仍然是以100所大学为基础准备的。 经各大部委协商后,每个省必须有一所211大学,这个名额给了地方大学。 除江苏省有两所高校超标外,这一政策已基本落实。 对于部委直属大学来说,基本上每个部委至少有一所211大学。
由于部委合并,当时的商务部有供销总社、食品部等11所直属院校。 按理说,商务部既然有两位数的直属学院,就必须给予211名额。 在当时的商务部直属院校中,浙江工商大学(当时的杭州商学院)无疑是佼佼者,很有希望拿到这个名额。
但这一政策并未得到完全落实。 毕竟有些部委院校太少,所以不会给名额。 有的部委有10、20所高校,可以多给几个名额。 此外,一些部委还设有高等院校。 拥有更多的重点大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会影响名额的数量。
在当年“重工轻商”的背景下,商务部11所高校没有一家拿到单一的211名额,这在当时颇为奇怪。 比如国内知名的“两财一贸”投资线,堪比二级985大学,但并未拿到985名额。 事实上,它间接反映了重工业轻商业的总体状况。 不过,包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所属的北京广播学院在内,都拿到了211个名额,一下子就得到了中国传媒大学这样的全国性校名。 位于商务部的浙江工商大学自然也有一些想法。 如果实在不行我就改名!
1995年“211工程”学校有15所,1996年又新增学校80所,达到95所,基本达到计划的100所学校。 事实上,按照当时的规划,未来并没有打算增加更多的学校。 211名单发布后,很多有实力的高校实际上都在努力扩大211的容量。教育部顶不住压力,于是从2005年到2008年分三批共新增17所211大学。
2005年初第二批包括西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方财经大学、贵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体育大学; 2005年底第三批,陕西师范大学; 2008年第四批,宁夏大学、海南大学、青海大学、石河子大学、西藏大学。
在这种情况下,杭州商学院于2003年向教育部申请升格为华东工商大学,期望更名、更名,终于一试身手。 但相关申请遭到教育部压制,未获批准。 那么杭州商学院该怎么办呢? 是坚持“华东”这个名字,还是选择以“浙江”命名,先升格大学? 经过深思熟虑,学校于当年再次申请冠名“浙江工商大学”,并最终于2004年获得教育部批准。
事实上,杭州商学院于2001年并入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完全可以借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做法,选择更名为“浙江财经政法大学”。 毕竟商务部属下的院校还没有进入211名单,整体知名度不高。 完全可以用金融冠名,曲线救国。 不过,杭州商学院当时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而是把重点放在了申请华东工商大学。 没有更多的替代答案。
如今的浙江工商大学,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统计学被评为A类学科,6个学科进入B类。 评估结果位居浙江省高校前列; 学校农业科学与工程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进入前5‰。 总体来说,浙江工商大学不如排名靠前的大学,但比垫底的大学要好。 不过,当年并没有获得“华东工商大学”的称号,确实有些遗憾。 当然,一切都取决于人,成功取决于上帝。 至少学校竭尽全力去争取,但运气并没有站在杭州商学院这一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