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流行“出海”,三十年后流行“上岸”。 上岸意味着你不再需要在海上冒混乱的风险,而是可以坚定地站在陆地上,看着别人失败。 其实,在美国也有一个类似的“在岸”职业,那就是转码。
进入大工厂会给你带来高薪; 成为一名程序员将过上轻松的生活。 一切都是低劣的,但程序员是最好的。
北美华人转码的热情不亚于国内参加公考的人。
只是转码的门槛似乎较低,也没有35岁性别联系的金线。 从多年失业的全职妈妈,到低收入的文科生,到收入和事业都遇到瓶颈的中年人,再到主修生物学等大领域的博士,据你所见,每个人都聚在一起交换代码。
大家都同意,只要转行成为一名程序员,你就会成为高收入高净值人士。 你可以拥有房子、汽车、狗等,工作三五年就稳定了。 一个码农二口之家的年薪将超过百万美元。 更重要的是? 这一点也不奇怪。
在小红书上,搜索“转码”,就能看到无数励志故事和全民转码盛况。
所以当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全职妈妈还在为如何开始副业发愁时,湾区的妈妈们已经找到了副业的方向。 他们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回答问题,争取尽快上学。
在我之前的印象中,码农是一个需要高技能的职业,需要至少四年的计算机专业学习,再加上两年的硕士学位,以及大工厂的实习经历。 稍差的学校连简历试镜都过不了。 名校的学生要经过一、二、三、四次面试,才有幸进入996工厂。
但在北美,“我应该成为一名程序员吗?” 似乎变得像“我应该成为一名骑手吗?”那么简单。
全职妈妈、两个孩子的妈妈、40岁以上的妈妈正在转换代码:
文科生改码是常有的事,一个月就到的,三个月甚至一年就到的都被认为资历低:
如果你完全没有写代码的经验,你可以零知识转码:
就连糕点师、调酒师、歌剧演员都成功成为程序员,无需学历就加入了谷歌等大公司:
那些未能转换代码的人转行做按摩。 职业跨度确实很广:
看看小红书上数百条成功经验分享,看来在美国成为一名coder确实没有门槛。
这就好像去新东方三个月学了厨艺,然后在星级酒店当厨师一样。 兰翔毕业后学会了做挖掘机,解决了高原冻土问题。 他参加了三个月的佛经辩论,并参观了寺庙。 华突然成为了一位高僧。
这些“零基础”、“纯文科生”、“全职妈妈”讲述了她们如何通过做题、参加训练营“一个月成功转码”,并以较低的成绩“三个月成功”。了解,然后“成功”加入谷歌、亚马逊、微软等世界大公司的故事。
在这股风的带动下,大家都一头扎进了转码之路,因为大家真心觉得这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最简单的方式:
“转码是底层实现财务自由的最佳路径。”
“对于那些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人来说,闭上眼睛然后切换吧。” “对于家庭主妇来说,转行是一笔很大的利润。”
“我养了三年孩子,没有美国学位,英语也很差。 当我进入这个行业时,我成功地改变了我的代码。”
我是中文专业的,根本不知道零基础知识转码有多难。 我只是直觉地觉得,门槛低、成本低、效益大的东西,很可能不会存在很长一段时间。
我相信小红书上零基础转码成功的人确实存在,但中途放弃的人、找不到工作的人、坚持不下去的人、真正不会的人也有很多。喜欢这个行业又不好意思在网上发帖。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幸存者偏见的案例,形成了片面的舆论。
我有一个侧面的例子。 姐夫桑领导了一个商业项目。 硕士毕业后,他的求职方向是数据分析师。 他已经不是铁杆码农了,但对于文科生和数学基础不好的人来说,学习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期中考试刚刚结束,班里有同学轻松拿到了满分,但这10名未及格的同学,全都是前来学习的非理工科专业。 当桑姐夫与学生们交谈时,几个学生泪流满面,不停地讲述着自己的学习情况。 算法中的过程是多么无望啊。
这或许证实了有很多人转行了。 事实上,还存在很多困难和障碍。 并不是每个文科零基础的全职妈妈都能顺利上岸。 那些用过于奇幻的方式描述过程的人,那些零基础两个月登陆亚马逊、半年登陆谷歌的人,可能只是想表达自己异于常人的聪明和运气。
而且,码农现在的处境也与过去不同。
过去,人们认为湾区的码农到了40岁就会身无分文,但从今年开始,房东没有多余的粮食了。 有的平台甚至用“硅谷满是热血”这句话来形容裁员的惨状。 由于冬季即将来临,尚未开始裁员的各大工厂也冻结了明年的招聘。
两天前,Twitter向所有员工发送了一封电子邮件,要求大家明天早上不要去上班,而是在中午12:00查看电子邮件,看看自己是否被解雇。 被解雇的人仍然坐在家里。 该卡立即失效,账户被远程注销。
马斯克打了个响指,公司50%的工程师就被消灭了。
这对于刚开始转码还不是技术专家的人,或者是在做完题后完成训练营的人来说是个坏消息。 并不是所有人都说转码后的未来会一片光明。 转码如火如荼,那么它们如何在互联网的寒冬中依然茁壮成长呢? 裁员又如何?
事实上,这种行业的繁荣必然会衰落,追涨杀跌的现象在生活中一直存在。
从高考开始,无论哪个职业有钱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应聘,卷起分数线,却发现应聘的和尚太多,米太少。
家长觉得当老师很稳定。 不管他们喜不喜欢孩子,也不管他们是否有教育人的热情,都要求他们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十年前,只有 172,000 人报名。 今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144.2万人。 韩国已经吸取了过去的教训。 现在缺的不是老师,而是孩子。
公开考试热潮也是如此。 每个人都想加入这个系统。 岁月静好,两万人竞逐一个职位。 但近年来,肉眼可见的奖金大幅折扣,议论纷纷。 食物从哪里来? 反正不是锅里的。
一位哈佛大学的博士生曾经问我,为什么他认识的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学习会计、统计学、金融和计算机。
我实话告诉你,因为大多数人选择专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喜欢不喜欢,而是能不能找到工作。 敢于研究哲学、艺术史的中国人,大多家里都有钱。
这种实用主义很容易酿成悲剧。
20年前,生物工程也是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喜爱。 任何一个尖子生最终都会学习生物学。 谁能想到现在我会害怕涉足生物学,因为我一毕业就转行。
10年前,留学热再次冲击会计行业。 即使你的专业背景没有可比性,你还是要学会计。 这几年,学会计的大家都开始抱怨这是一个钱少东西多的坑专业。 。
近年来,电脑成了六宫的最爱。 不管你学的是服装设计还是英语文学,都是经过转码的。
但其实,写代码也是一门艺术。 高级程序员编写的代码干净、高效、优雅。 没有接受过计算机基础训练和算法训练的程序员写出的代码会是冗长、繁琐、复杂的。 当寒冷的冬天来临时,50人可以完成100人的工作。
如果你来这里是为了稳定,最终你可能无法忍受调试的无聊和崩溃。 如果你为了更多的钱来到这里,你最终会发现那些缺乏天赋的人的天花板已经很接近了。 工作已经很烦人了,还要去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 难道接下来的几十年我都要忍受吗?
我们这一代人对生活已经有太多的无奈。 只希望下一代在以后选择职业的时候不要那么功利,不需要跟风。 相反,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并用一生的时间让它变得美丽和有价值。 只要少赚点钱,你妈就愿意当你的防坠网。
本文经桑桑姐妹许可发表。 笔尖锋利,心软。 在正确和有趣之间,选择后者。 个人公众号:腰围(yaoxian6)。
▼精英讲座今日视频推荐
你在“看”我吗↓↓↓
标签: 转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