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

91百科网 38 0

近日,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见》,系统部署教育“双减”中科学教育增补,推动高中低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

目前中小学科学教育总体进展如何? 如何实现校外科普教育与校内的“双向奔波”? 如何确保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的科学教育“一个人不能缺席”?

在植物园科普基地学习实践,近距离观察植物的根、茎、叶; 在气象局观察风云,变身“减灾小官”; 走进“宇宙九号”太空科技馆,观看火箭发射、空间站对接等模拟表演……近日,在陕西省第31届“科技之春”宣传月系列活动中,小学生在西安走进科学世界,在有趣的互动中探索未知。

据介绍,目前,全国千余家实体科技馆、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近万个农村少年宫已全面向中小学生开放。 与中央彩票公益基金建设的140多个示范综合实践基地、620多个综合实践基地、科研基地、营地共同开辟了科学教育社会课堂的广阔天地。 同时打造“天工课堂”、科学家(精神)进校园、全国青少年大学生科学营等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

在贵州省黔西市林泉镇林泉小学,老师在讲解地球。 侯金勇 摄(图片中国)

科学课程面向 1 至 9 年级

中小学科学教育全面加强

最新的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科学学习成绩总体良好,约80%的学生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在最近的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中,我国四个参赛省份的学生在阅读、数学、科学方面均名列所有参赛国家(地区)第一名。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小学科学教育全面加强。”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训督导司(以下简称“教育部督导司”)负责人表示,目前理科课程开设在一至九年级。 自主开设信息技术、劳动课程,同时广泛开展科技节和社团活动,加强实验条件建设。 数据显示,2022年,小学、初中、普通高中拥有达标实验仪器的比例较2012年分别增长45.41%、22.36%、9.8%。

近日,教育部等1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共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 我们按照重要讲话精神,系统部署教育“双减”中科学教育加法,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科学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青少年科学素质,选拔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有力保障和有力支撑。”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卫体委员会委员刘林认为,《意见》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引导孩子们编织梦想成为科学家,推动科学教育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重大作用。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学教育还存在总体基础薄弱、地区发展不平衡、科学教育资源尚未有效整合、师资力量薄弱、实践教学落实程度低、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机制等问题。教育部督导司负责人表示,《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现阶段,推进教育“双减”,抓好科学教育。

孩子们在浙江金华科技馆体验“造钉子桥”。 施福发 摄(图片中国)

善用社交课堂

实现校外科普教育与校内“双向行”

在湖南长沙长郡县梅溪湖中学创客中心,七年级学生刘子奇在智能补光灯下,拿着尺子给一盆绿豆芽“量高度”,而他的搭档戴雨燕正在记录实验数据。

“课堂上,通过长期观察,学生发现室内植物会因光照不足而影响其生长。” 科技辅导员龙晓华说,他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比较实验,观察植物的生长高度和叶色,探究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影响。

基础教育阶段是“孵化”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素质的决定性阶段。 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至关重要。 《意见》从课程教材、实验教学、师资培训、实践活动、条件保障等方面加强顶层设计,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校内外主体阵地有机衔接。学校和社会课堂,为中小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科普。 教育。

如何实施学校科学教育? 教育部监察司负责人介绍,《意见》重点围绕改进学校教学和服务、实施《学校科学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重点工程、建立工作台账、开展调查和指导。 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和实验课程规定的动作,拓展科学实践活动; 尤其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源头加强高素质专业理科教师供给,加强中小学理科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等队伍建设。

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小学专任科学教师总数较2012年增长35.3%,初高中科学教师数量稳步增长。 “科学教师应该带领学生真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陕西省西安市第七十九中学初中物理老师刘文娟说。

孩子们在天津华夏未来儿童科技馆体验模拟飞行。新华社记者 孙凡跃 摄

如何拓展课外科普教育资源? 教育部督导司负责人表示,校外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内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针对资源分布分散、质量参差不齐、供需衔接不畅等问题,《意见》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盘活、选拔、补充资源,综合动员相关单位,强化资源配置。场馆、基地、营地、公园、生产线等资源的建设和开放,为校外教育提供物质基础。 二是加强供需衔接,明确开展科普教育的时间和频次要求,将参与方式由“短期”转变为“常态”,实现场馆间“双向抢购”。 -校园科学教育和学校。 三是加强宣传介绍,加大科普教育资源宣传力度,让科普教育资源获取方式家喻户晓,相关资源唾手可得,让热爱科学、学习科学、运用科学成为社会潮流。

确保效率提高而不增加负担

科学教育项目和有形资源向弱势地区倾斜

在中科院珠峰大气环境综合观测研究站,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轩小学的学生近距离体验科学观测,在重点实验室聆听生动的科普课。

在中科院珠穆朗玛峰站,工作人员向孩子们讲解科学仪器的功能。新华社记者 孙飞 摄

河南信阳固始县张光庙镇第一小学操场上,孩子们为自制水火箭成功发射而欢呼。 水火箭制造者张老师说,作为农村小学的科学老师,他经常带领孩子们做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帮助他们认识更大的世界。

科学教育,薄弱地区、薄弱学校、特殊儿童群体“一个都不能缺”。 《意见》明确,新时代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注重包容、帮助、引导”。 要加强宏观调控,把科普教育工程和有形资源集中到中西部地区、农村,重点关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对薄弱学校和特殊儿童群体进行帮助和指导。

具体来说,在硬件支持方面,安排了“中西部地区科普教育现场帮扶工程”等项目。 在资源供给方面,明确要探索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弥补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特殊儿童群体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不足。 在社会动员方面,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开展对口援助,特别是与高精尖技术密切相关的企业,协助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建设科普教育场馆,提供仪器设备、图书、软件等,并培养专业人才。 。

“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同向而行、与相关工作有机衔接。” 教育部督导司负责人介绍,一是配合校外培训规范化,引导非学科科技培训机构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道德诚信,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其次,要与科技竞赛同向,引导孩子们不仅要参加竞赛,还要培养“奉献科学”的精神,不断强国强国。 情怀; 三是配合“中学生成才计划”、“强化基础计划”、“基础学科拔尖生培养计划”、“大学生科学营”等各类人才计划。 四是与中考、高考改革同时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命题。 加强实验考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要在不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协调提高效率。” 教育部监察司负责人表示,不能以科创之名“一窝蜂”项目。 他们必须主次分明,相互配合,共同服务学生的成长。 (记者吴丹、曾以轩参与报道)

标签: 科学教育 科学 数学 升学考试 教育部

发表评论 (已有39065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