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媒体报道,烟台市11家法人单位联合向有关部门提交投诉信,揭露万科在与其项目合作过程中,未经全体股东同意,私自挪用项目公司资金。
近期烟台爆发的举报事件,是烟台项目合作方在双方未能达成一致后,在公众平台发出举报信,对万科及其关联公司进行一系列指控。
信中,烟台合伙人提及万科涉嫌设立“影子”银行发放高利贷、欺骗股东、挪用项目建设资金,以及以于亮为首的一批高管利用万科挪用资金、发放高利贷的行为、逃税、洗钱等非法经营问题。 。
4月14日晚些时候,万科管理层也回应:
此次实名举报的企业主要为烟台日盈集团的关联公司,其实际控制人为李军。烟台万科与其合作伙伴李军合作开发房地产项目已近10年,已合作项目7个。
2021年开始,受整体市场环境影响,烟台多个项目销售低于预期,利润无法达到初期可研指标。 为保证项目建设交付及正常运营所需资金,项目公司资金不能继续按照烟台合作方意愿调配。
同时,烟台合作方作为股东,无视项目公司的建设交付和正常运营需要,在没有合理依据的情况下提出16亿元的巨额要求。
同时,万科还表示,烟台举报人就万科2023年挪用资金案向烟台市公安局报案,并已受理。 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取证,烟台市公安局于2023年11月决定不立案,税务机关与烟台万科交换了初步审核意见。 目前,税务机关尚未认定烟台万科存在偷税漏税的主观故意。
截至目前,相关官方机构尚未就此事得出结论。
事实上,比烟台举报事件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0年,万科就与唐山某项目合作的一名股东翻脸,被小股东愤怒举报。
2021年,有自媒体讲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以下是概述:
2018年,唐山万科拿下城中村改造项目,引入当地房地产公司作为合作伙伴,分担收入和成本风险。
这是万科一贯的合作开发模式,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项目需要超过12亿的启动资金。 唐山万科已经和小股东约定,我出资1亿,剩下的11亿以你的名义出资。 但您并不需要实际付款。 我会安排第三方公司借给你一笔贷款,利率为11.27%,但有一个条件。 你的执照、公章、网银等需要存到我这里。
少数股东表示同意。 据小股东内部人士透露:《借款合同》签订后,两笔共计11亿的资金存入小股东账户,随后立即转入项目公司。
该合同为期一年,具有过桥性质。 但到期后,本金并未归还,合同并未终止。 小股东账户继续向公司支付利息。 当小股东反应过来,试图终止借款关系,并要求出示公章和网上银行时,却遭到万科的拒绝。 双方最终反目成仇,诉至法庭。
据报道,万科设立影子银行的正是这种类似的操作。 但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一方面,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自成立以来,都遵循“高周转、高负债、高利润”的模式,不少企业尚未摆脱这种模式;
另一方面,自2016年国家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以来,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形成了三道红线、银行贷款集中限制、土地集中供应等调控格局。房地产交易的流通。
在这两种冲突之下,所谓“影子银行”的出现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什么是“影子银行”? 《内幕》对“影子银行”有比较清晰的解释:
所谓“影子银行”是类似于银行的信贷业务,但不纳入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受银行监管规则的约束。
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 它们规模大、杠杆高,涉及千家万户的储蓄。 它们影响全身,因此受到严格监管。 如果一个房地产公司愿意以10%的利息借钱,银行也想放贷,但我们国家严格限制银行可以给房地产公司贷款的额度,怎么办?
银行可以以5%的利率向老百姓出售金融产品,然后将筹集到的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让信托公司将钱贷给房地产公司。 在这项“银信合作”业务中,发行的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储蓄,委托给信托公司的投资也不是银行贷款。 因此,这种“表外业务”绕过了银行的监管,属于“影子银行”业务。
需要借钱的企业很多,愿意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人也很多,因此“影子银行”蓬勃发展。
过去,房地产处于上升行情,增量市场的高回报中隐藏着风险,各方各得其所。 然而,随着近两年房地产陷入下行周期,万科模式背后的风险开始显现。
一位业内人士也对唐山万科事件评价道:“在北方,这样的案例很多,一级资源都在当地小股东手里,但他们没有钱。上市公司不能过度投资,一级——级别项目风险太大,就会向第三方提供融资担保,合作方承担债务,开发商控制。
当市场上涨时,小股东利用自己的小钱却一无所获。 但当市场下跌时,干股的超额收益不足以支付利息,小股东承担不起。 谈判失败后,他们抓住第三方的背景,跳了出去。
问题就出在于此。 如果第三方空壳公司不是万科控股,资方怎么敢拨款? ”
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明确的黑白分界线,只有各种利益环环相扣的组合。
正如《Being Inside the Matter》一书中从更宏观的角度分析的那样:
“房价与地价挂钩,地价与金融挂钩,金融与基础设施挂钩。 由此,经济增长、地方金融、银行、房地产之间形成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但是)这种以土地为中心的城市化忽视了城市化的真正核心:人。 ”
虚拟经济的发展已经偏离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轨道。 它的发展肯定会遇到挫折,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危机。
同样,如果房地产开发越来越成为纯粹的金融数字游戏,而不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需求,那就如莎士比亚所写:
这种残酷的欢乐将会猛烈地结束。
如果王石还在,万科会不会过得更好?
截至4月19日收盘,万科A最新市值约为799.4亿元,相当于一夜回到2015年。
如今的万科,不禁让人想起王石还在的日子。
这一系列舆论发生后,又有人在网上发问:
如果王石没有离开万科,万科会不会更稳定?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回答,王石给万科留下了什么?
时间回到2017年夏天,宝安与万科的战斗终于落下帷幕。 与此同时,创立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转身离开,将接力棒交给了以于亮为核心的团队。
从1984年到2017年,30多年来,王石首先带领万科从一家混乱、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的多元化企业转向房地产方向,砍掉其他盈利业务,不断专注减肥。
在房地产开发利润最高的时候,王石提出利润不会超过25%。 万科要的是长远发展。
在这种专业化战略的定位和确定下,在整个房地产行业处于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王石创造了万科的“黄金时代”。
但这些还不是万科与其他房企最大的区别。
1988年股份制改造时,王石放弃了本来可以获得的40%的股份,引入了职业经理人制度,实现了万科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创新。 这是王石留给万科最宝贵的资产。
有人评价,从王石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选择相信职业经理人在管理和运营中的价值的那一刻起,他就完成了中国企业的成人礼——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真正分离。
通过职业经理人制度的迭代和管理的规范化,万科在房地产残酷增长的时代背景下,迅速实现了从草根团队到“正规军”的转变。 万科发布的职业经历和品质典范一度成为行业模仿的标杆。
王石曾在不同场合说过一句话:
“万科不是我的儿子,我努力做的就是为万科建立先进的现代企业制度,制度和团队是万科最有价值的方面,没有我,万科仍然能够健康发展,这就是我的成功。”
事实上,正如王石所说,即使是现在,随着房地产“铁器时代”的到来,万科仍然被外界称为“高材生”。
这些都是现代制度带来的积极方面,但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 王石带领万科成为房地产标杆企业的同时,也注定要承担新的风险。
无论是1994年的君万之争,还是2015年开始的宝万之争,都是这种风险的结果。
虽然王石带领万科管理层击退了“门口的野蛮人”,但宝湾之争却是中国商业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资本博弈战争。
但这并不意味着万科在公司治理方面可以高枕无忧。
《门口的野蛮人》取材于华尔街私募巨头KKR如何通过杠杆收购RJR纳贝斯克的故事。
相比之下,华尔街也有“房间里的聪明人”的概念,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然。 为此,有一部名为《房间里的聪明人》的纪录片,专门讲述了安然内部人士是如何在一定的限制下,影响公司走向倒台、资金被卷走的故事。
王石为万科打造了职业经理人制度,但君万、包万的纠纷都体现了万科股东结构的问题。
随着宝湾之争落下帷幕,华润、宝能、恒大等一系列大股东退出,只剩下深铁这个国企作为大股东,事实上从股东(董事会) )层面能否与管理层形成有效的制衡博弈更是值得商榷。
游戏不平衡的背后,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 一是第一大股东深圳铁路强势主导万科的发展战略; 二是万科管理层反过来控制董事会,股东难以有效控制管理层会议。 监督和限制。
王石曾直言:“万科文化在股权之争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作为万科创始人,我坚守的是万科文化,包括透明度、制度规范、社会责任。”
但王石为万科建立的文化是否可持续也值得商榷。
为王石写传记的作家周华在宝万之争和王石饱受批评后辞职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当然,没有万科,王石仍然可以做很多事情,但对于万科来说,这个一直坚持做好事的公司失去了王石,也割断了自己的文化基因。 它还是我们心目中的万科吗?
看看目前的情况,“今天的万科还是人们曾经想象中的万科吗?” 仍然是一个值得问的问题。
那么,之前悬而未决的问题就来了:如果王石还在,万科会不会更好?
万科的问题不仅仅是万科的问题
事实上,必须承认资本是逐利的。 这种逐利行为必然导致短视行为。 然而,一个优秀、伟大的企业家能够克服这种短视,不被资本吞噬。 ,从而实现真正的长期主义。
王石不仅是人类商业史上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也堪称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家之一。
王石作为万科的创始人、职业经理人和小股东,在万科的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此外,王石在对待财富方面也有着高度的克制。 作为一个有机会成为中国首富的人,他却从未出现在福布斯、胡润等富豪榜上,这也说明了这一点。
这两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如果王石仍然掌舵万科,他至少能够让万科这艘大船在驶向万科的过程中,从公司内部管理的角度变得更加透明和规范。暴风雨的水域。
然而,万科或者大多数房地产企业面临的“三高”问题,在王石还在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显现。
2014年,万科的有息负债仅为690亿。 2015年,这一数字增加了105亿,达到795亿。 2016年,他们大幅增加494亿,达到1289亿,增长62%。 2017年,三年后,这一数字继续增长48%,达到1906亿。 时间增加了 176%。
如果王石还在,很难说万科的“三高”模式是否可以避免,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万科的处境应该不会比现在更糟糕。
而且,更值得思考的是,房地产行业发展到现在的局面。 万科面临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万科自己的问题。 他们都是房地产企业、房地产上下游供应链,甚至是政府、金融机构和我们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是时代的大考验。
作者蓝小欢在《身在其中》中分析道:
“土地资本化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可以脱离其物理属性和抽象意义上的贸易承诺和希望。 它可以将过去的储蓄、现在的收入和未来的前景聚集并封印在一小块土地上,使其价值爆炸。 增加。
产生的能源不亚于技术进步,支撑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额投资。 经济发展的奥秘之一就是将有形资产转化为这种抽象资本,从而跨时空聚合资源。 ”
但正如所有技术革命的红利最终都会消失一样,土地财政的红利也将消失,而且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
对于万科和所有房地产企业来说,持续的政策支持和更加雄心勃勃的经济复苏或许是企业扭转危机的前提。
但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们不能就这样躺着、只靠救济。 越是形势危急,我们越需要向内找问题的根源。 把自己的安全寄托在外界永远是最好的希望。 一个糟糕的举动。
对于相关监管部门和政府部门来说,如何厘清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脉络,剥去万里潜线中的茧,找到薄弱环节和灰线,实现“排雷”和软着陆,也有一些需要总结和反思的地方。 很多。
最后,还是要祝愿万科和各房地产企业顺利渡过难关,顺利解决保交房、去杠杆、化债等一系列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公司的生死存亡,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死存亡。 切身利益。
一千多年前,杜甫就喊出了那句流传千古的经典绝句:拥有万千府第,天下贫民皆安。
如今,这一理想已在现实中部分实现。 大多数人无论是买房还是租房,基本上都能有一个住的地方。 但我们也面临许多新问题。 如何活得更好、活得更幸福,是我们这一代人面临的挑战。
我们无法逃避,只能面对,必须面对。
参考:
[1]。 《身在其中》,兰小欢,上海人民出版社
[2]。 《万科,“尖子生”也考砸了?》,中国新闻周刊
[3]。 “地产,巨变”,正和岛
[4]。 《万科严惩刘晓的幕后黑手:被举报的灰色生意》,去哪里拆?
[5]。 《揭秘万科影子银行》,拆哪里?
[6]。 “王石的谢幕,他给万科留下了什么?” 》、正和岛
[7]。 《王石传记作者万字长文:我所认识的王石,以及我眼中的逐王事件》,政和岛
推荐文章:
排版| 沉旺旺
编辑| 云云主编| 孙运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