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石瓦坡·2024法考特辑

91百科网 50 0

就读石洼坡·2024年法考专场

新学期即将进入第六周。 新郑学界“学在十洼坡”系列活动之后,继“转专业”“保考研”活动之后,“法考”专集如期推出——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兄弟姐妹们,2024年法考,你准备好了吗?

法律考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从事法律职业必须通过的资格考试,是每个法学院学生都不可避免要面对的。

但面对被誉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考试”的法律考试,很多学弟学妹们似乎还是有些着急。 尤其是大学大三,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研究生法学考试是“多”“奋战在第一线”还是“二选一守护底线”? 有限的准备时间如何分配? 哪家法律考试机构的师资比较好? 复习科目的顺序应该如何安排? ETC……

一位伟人曾说过:战略上蔑视敌人,战术上关注敌人——本着这个原则,工作室邀请参加并通过2023年法律考试的师兄师姐来分享他们最初的“备战心态”和《法律考试计划》和《复习技巧》等个人心得。

或许师兄师姐的这些分享可以缓解大家的焦虑,也可能为师兄师姐备考提供一些有限的帮助。 希望每一位大三、大四的同学都能静下心来,轻松备考,高效复习! 坚持下去,相信你会赢! ‍‍‍‍‍

最后祝愿每一位努力奋斗的你们都能在秋天收获属于自己的好消息! ‍‍‍‍‍‍‍‍‍

——西正学习圈工作室‍‍‍‍‍‍‍

2024 年 3 月

|前言|

在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影响下,很多法学院学生会选择双考(考研/考研+法考),为自己的未来做多重规划。 一方面,双考意味着如果成功,可以获得双倍的好处。 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将面临双重压力。

本文将沿着时间主线,以双考为基础,介绍考生在聚焦考研的同时,如何合理分配精力和时间,确保法考顺利通过。

|总体安排|

在整个双考准备过程中,我使用了Tomato TODO软件来统计学习时间。 因此,本文将重点从数据统计的角度分析“如何合理分配时间”,实现考研和法考双赢。 同时,我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笔记。 下面叙述具体方法。

客观部分,我从2023年1月1日到2023年9月17日考试,复习了259天,一共花了54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花2个小时准备客观问题。 其中,民法和刑法是我学习时间最多的科目,各占学习时间的20%。 商法和行政法两大程序法各占10%左右的时间。 其余科目总共花费了 10% 的时间。 。 从统计上来看,考研和法考的时间分配是4:1的比例,这也满足了我在备考前对时间规划的预期。

主观部分,我从2023年9月25日复习到2023年10月15日考试,一共花了20天时间,总共花了138个小时的学习时间,也就是说平均每天要花6个半小时的时间准备主观题。 其中理论法是我学习时间最多的科目,总共花费了30%的时间。 民法和刑法总共占用了30%左右的时间,两大诉讼法和商法总共占用了30%左右的时间。 由于时间限制,我其实把时间各占一半用于主观题的准备和考研。 这也符合我考前的预期。

从复习节奏来看,无论是客观题还是主观题,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我个人都是遵循“先松后紧”的复习节奏。 从具体过程的安排来看,客观题和主观题是有区别的。 在客观部分,我经历了三大流程(听课+整理笔记-复习笔记+理解吸收-温习题+总结),其中第二阶段是重点。 主观部分,由于时间限制,我经历了两大流程(听课+法律文章检索练习-模拟考试),其中法律文章检索练习是重点。 至于科目复习的顺序,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太重要。 我先学了民法和刑法,然后是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然后是剩下的科目。

|目标部分|

(1)数据选择

个人认为,市场上的信息非常丰富,可以说是“越来越令人眼花缭乱”。 对于考生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要求面面俱到、浏览吸收各种资料。 相反,他们应该在前期广泛了解后,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来学习。 准备法律考试比练习更重要。 我的客观题备考材料一般包括三部分:法考书配套课程+思维导图笔记+冲刺材料。

(二)时间安排

对于双录取考生来说,研究生入学考试通常是第一要务,而法学考试往往是次要的。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到法律审查上,保证法律审查顺利通过就成了一个大问题。 如上所述,在准备客观题的过程中,我平均每天花2个小时备考。 从具体时间安排来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三)审查方法

如上所述,在客观题的准备阶段,我的复习可以分为三大过程(听课+整理笔记-复习笔记+理解吸收-复习题+总结)。 从学习顺序上来说,早期我是遵循完成一门科目再继续另一门科目的方法。 一方面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本学科的独特思维,另一方面也是保证思想的连贯性。 后期冲刺阶段,复习会有意识地混合,以适应题型分散的分布。

(四)心态调整

整个客观题准备阶段,时间是比较充裕的。 这时候我们在关注评论数量叠加的同时,也要考虑到评论的质量。 不管别人怎么吹嘘三四个视频,或者n个真题复习(通常是法考视频的弹幕),只要你认真完成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过程,就足够了。 其实仔细回顾一下,你会发现,在考试之前,你就已经完成了:整理个性化笔记并多次复习(最重要)+看两遍课程视频+复习两遍以上题目+两次模拟考试。 这些准备足以通过客观测试。 考试前一天晚上,你要做的不是疯狂背诵或答题,而是尽早上床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精力,以便更好地应对第二天的考试。

|主观部分|

(1)数据选择

在准备主观题的过程中,我遵循了准备客观题的思路,决定选择法学考试书籍和课程视频+试题复习+法律文章检索训练+客观题备考笔记作为我的复习材料。 首先是法律考试书籍和课程。 我的选择大致是:民法孟宪贵、刑法白浪涛、民法戴鹏、刑法左宁、商法刘安琪、理论法马峰,选择性放弃了行政法的复习。 考试部分与模拟考试密切相关。 考试前我一共做了5年的真题。 其中,近2年的真题与模拟题相结合,而前3年的真题则根据学科复习进度与试题相结合。 审稿期间,我还专门抽出时间进行法律文章检索训练。 为了在考场上快速定位知识点,我使用了竹马自带的模拟考试系统进行训练。 至于笔记,由于整体复习时间较短,我更多地将准备客观题时整理的笔记作为自己熟悉知识的工具。 回头来看,以上信息其实已经足够满足主观测试的需要了。 考生应多花时间进行法律文章检索训练和理论规律背诵。

(二)时间安排

在主观题的20天复习期间,我的复习时间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前两周和考前一周。 一是每个科目安排2天的时间,熟悉各科目主观题的要点和答题技巧。 最后一周重点是法律文章检索、试题和模拟考试的训练以及理论方法的背诵。

(三)审查方法

我认为备考主观题和备考客观题最大的区别在于应试技巧。 客观题重点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能力(偏向输入环节),主观题重点考察考生的表达能力和规范意识。 (首选输出链接)。 基于此,主观题的复习相对于客观题来说需要“少读多练”。

第一阶段,我们首先按照法学考试视频和书籍(冲刺卷)了解各科的答题标准和考试要点。 同时,我们根据客观题笔记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进一步查漏补缺。 法律考试视频没必要一遍又一遍地看,一次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筛选出关键信息,跟随老师上课,熟悉法律文章检索的流程和技巧。 复习完每一科后,用竹马系统自己训练输出,找到自己答题的感觉。

第二阶段,我们要重点练习我们的“输出”环节,利用竹马系统进行法律文章检索训练,练习真题。 与题目本身相比,更重要的是答题后分析得分点和漏分点。 熟悉一下自己没有成功检索到的法律条文,以便在考场上更快的找到它们。

理论方法的综述有其独特之处,所以我单独介绍一下。 市面上的理论方法资料很多,各种经验帖的推荐也很全面。 但我个人认为,作为考生,还是可以以其中一份材料为基础,在背诵的同时,编写自己的理论和法律背诵材料。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可以“博取百家之长”,让你的背诵更加全面,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条信息。 另一方面,可以调整教材的措辞,使语言表达更加符合个人习惯,背诵时可以事半功倍。 以我为例,我以杜洪波的《二十论》为基础,辅以马峰等人的材料。 在背诵的过程中,我根据自己的逻辑调整了不同题目的顺序,并对难点做了公式。 经过编译来辅助记忆,最终形成一条适合个人习惯的信息。

(四)心态调整

主观题准备时间短,也正值考研关键期。 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每个人的心态难免会出现波动。 很多同学也策略性地放弃了主观考试,决定明年再参加考试。 但作为经历过的人,我觉得即使你不怎么复习,带着客观题知识去考场,也是有一定机会通过的。 所以,不需要复习,但考试时一定要尝试一下。 主观题的考场因素也值得关注。 邻居敲击键盘、鼠标的声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人的考试心态。 不过,只要你坚持“努力熬过这4个小时”的拼命心态,最终一定能发挥出正常水平。

|结论|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法考备考过程的一些想法。 平心而论,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是从配角角度看待法考的。 走出考场的那一刻,我非常不确定自己能否通过考试,但最终我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这也证明了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通过法律考试是可能的。

标签: 复习 备考 客观 主观 笔记

发表评论 (已有3895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