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学校一线老师拍摄的课堂瞬间。)
前天,有朋友对我文章中的“一线教师”四个字表示愤慨。 他们觉得我把这四个字打上引号是“瞧不起一线老师”、“侮辱一线老师”等等。
或许是一场误会。 他们没有读过我之前发表的这篇文章。 我的“一线老师”就从这里开始。 因此,今天又再次提起。 相信他们看完后就会明白。
当然,这篇文章可能会让一些“一线教师”(注意,我加了引号)不高兴,但我相信它会赢得广大真正一线教师的认可和共鸣。 不过,不管我反对还是同意,希望读者在发表评论之前仔细阅读这篇长文(防止断章取义)好吗?
本文在谈论真正的一线老师时,大多数时候是没有引号的,但有时是有的。 因此,我们需要普及小学语文知识:本文中“一线教师”加引号,有三层含义:要么表示否定,即“所谓”;要么表示否定,即“所谓”;要么表示否定,即“所谓”;要么表示否定,即“所谓”。 或表达强调,无任何贬义; 或者表达引用,自然就没有褒贬之分。 。
我绝不会因为害怕“粉丝流失”而忍住不说自己想说的话。 保持独立、自由的灵魂比什么都重要。
有一次我在贵州讲课时,提到了我尊敬的云南一位普通女教师。 我说:“从表面上看,我是所谓的‘名师’,而她却毫无名气。但我和她谁更能代表全国广大一线教师呢?当然是了。”她从来没有出版过专着,也没有做过任何大型讲座,甚至连学校的荣誉都没有,但她每天都过着平凡而踏实的生活,陪伴着孩子们的成长。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组织班级活动、陪孩子们玩耍……全国千千万万的老师都是这样,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她虽然默默无闻,但值得尊敬!” 说完,我向台下的老师深深鞠了一躬。
2001年9月10日教师节,我写了一篇短文《为平凡的教师献上祝福》,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他们可能一生没有发表过一篇论文,但他们认真地上每一堂课; 他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上公开课,但他们却把一批批的学生送到更高水平的学校; 他们可能会因学校条件而遇到问题。 由于质量差、学生资源不理想等原因,很少有学生考上大学,但他们仍然无怨无悔地爱着每一个学生; 他们的工资经常被拖欠,他们因此而抱怨,但抱怨之后,他们仍然夹着教案走进教室; 他们纷纷向学生讲述长城和故宫,“回忆江南,最难忘的是杭州”、“一桥飞过南北,鸿沟变通途”。 ” “但他们最远能到几十公里外的一个小县城,丈夫或妻子都下岗了,生活很困难,但当学生因家庭困难打算辍学时,他们不惜为学生提供微薄而热情的支持;他们的教学方式既不能归入这个“模式”,也不能归入那个“体系”;他们只是老老实实地教好每一堂课,认真地批改每一道作业。繁华的都市街头,他们朴实、平淡、老实、缓慢甚至有点“猥琐”,但在学生心目中,他们永远是最美丽、最帅气、最有才华、最有激情的偶像。让他们的背脊微微驼背,但正是这些微微驼背,造就了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
这就是我眼中的“一线老师”。 十六年后,我仍然这样评价绝大多数“一线教师”。
注意,我在这里特别强调“绝大多数”,这说明我并不认为所有“一线老师”都值得我尊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一些人的眼里(当然是极少数,但是因为这极少数人在网上活跃,有一定的发言权,所以往往感觉自己人数众多,影响力不大)小),“一线教师”这个词还有另外一层含义。 成了一种“人格安全”,仿佛只要说“我是一线教师”,就会占据“道德制高点”,品格比“非一线教师”高尚得多; 它已经成为一种“人格安全”。 “批评豁免”可以经受住一切批评,就好像你可以批评任何人,但不能批评“一线教师”,否则就是“与人民为敌”; 成了一种“投诉垃圾桶”,抱怨、发泄甚至讽刺,谩骂似乎源于一个“正当理由”,那就是“我是一线教师”; 成了“政治正确”的“保证”,只要“一线老师”说的是对的——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一部阿尔巴尼亚电影里的台词:“墨索里尼是总是对的!” 这里可以改为“‘前线老师’永远是对的”。 我把这种现象称为“老师民粹主义”。
我不相信这几个在网上叫嚣的老师能代表所有“一线老师”。 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真正的一线教师也不承认这些人是他们的代表。
他们只愿意听自己喜欢的事情,听到不喜欢的事情就生气。 这是少数自称“一线教师”的人的特点。 以我最近的“趣事”经历为例——我写了《谁抹黑了谁——请教屯留县纪委》,表达了对几位被通知AA聚餐却被批评的老师的不满,赢得了很多批评。来自网络的掌声。 :“李老师对我们是最贴心的!” “李老师才是真正的专家!”; 我写《体罚不是世界教育主流》是为了揭露一些人所说的“学校体罚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合法的”的谎言。 一些曾经的鼓掌者说:“站着说话也不伤背!” “你来我们这里教课就知道了!” “李老师离一线老师越来越远了!”; 我写“也说”不“教不好的学生只是不会教的老师。” 他对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提出质疑,于是网上纷纷点赞:“李老师还是理解我们的!” “李老师的文章总是那么好,脚踏实地!”; 我写了《夏老师为何不自杀而让人失望?》,所以之前的一些点赞者纷纷表示:“李振熙变了”、“让人心寒”……
这篇文章的草稿写完后,我在网上贴了两段话。 随即,一位名为“心已远去”的网友评论道:“我觉得,任何一个当前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都没有资格去评价一线老师,哪怕你曾经这样做过。” 如果你是百年一线教师,现在不是请闭嘴,包括振西老师。”
意见不合,就会武断地要求别人“闭嘴”——这么霸道,你还有容忍度吗? 这样的评论有逻辑吗?
如果这样的人说自己可以代表“一线教师”,恐怕真的会引起广大真正一线教师的“公愤”。
虽然我知道这样的“老师”总是喜欢——不,“只是喜欢”——听合自己心意的话,但今天我还是想“冒着世人不认可的风险”,对极少数自称的人说这句话。 “一线教师”点击他们“不喜欢听”或“反感”的词语。
确实——我承认,有一些不良媒体将教师中个别“坏苹果”的行为夸大为热点新闻。 例如,“现在的老师不在课堂上教授重要的知识,而是在课后付费教授。” 再比如,他们热衷举报哪所学校的老师“强奸”、“猥亵”女生,甚至还自造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称号:“畜生老师”……不能说这些事情不真实,但他们毕竟是个人。 一些不良媒体经常以此来“妖魔化”我们整个教师群体,令人不寒而栗。
但对这些负面报道的厌恶并不能成为我们拒绝正视自身问题、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方法的理由。 我们自己确实需要不断成长,需要不断加强师德建设,增强职业认同,提高教育教学的专业素质——这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的追求。 尤为重要的是,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倾听各种善意、中肯的批评,应该正视自己的不足。 这是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前提。
你知道,我们是教育工作者! 我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也间接影响着中国的未来——别告诉我“家庭教育更重要”,我在这个特定背景下关注的重点是学校教育。 谈及教师素质,“家庭教育更重要”是另一个话题。 如果你非要说“家庭教育更重要”,那我只能说你铁了心要跟我争论。
最近读到一篇文章,题为《引入“后推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作者叫“龙向东”,是贵州的一名中学教师——标准的一线教师。古冥鸢,“我们老师的水平太低了,提高水平是对的”,龙老师这样写道——
当我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我有点困惑:这句话准确吗? 是不是太多了? 昨天下午,我去开家长会,发现顾老师说的或许并不夸张。
第一个老师上来了,先让大家安静,然后很粗鲁地说:“如果你们不想听,就滚出去!” 接下来,他介绍了成绩:“这次我们班考试垫底!已经是第三次垫底了,第一!”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时我很惊讶。 大多数人不会说这个。 这是一个缺点。 隐瞒已经来不及了,还得当众强调。 你想批评自己吗? 后来我才知道她强调的原因:“孩子只是一张白纸,如果考试考得不好,一定是家长的责任,因为家长不重视!” ” “我教的另外一个班,考试名列第一,也是我教的,这不是家长的责任,而是谁的责任呢?” 她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家长要承担全部责任。 随后公开公布了每位学生的成绩。
对于这位老师的做法,我有几点看法:一是不太尊重家长和孩子,不把他们当朋友,而是不受欢迎的人,忽视孩子的隐私权; 第二,他太看重考试成绩,把他们视为不受欢迎的人。 把教育当成一场考试,通过读出分数给孩子“贴标签”,诱导家长和孩子给孩子“贴标签”; 第三,逻辑推理十分混乱。
第二位老师上台,同样当众宣布成绩,然后布置了几项作业:书法抄一遍然后听写,下学期课文读三遍然后背诵部分课文,写六篇作文,阅读作业、家长签名……总之非常全面。 然而我在想,如果我提前把下学期的东西都学完了,下学期我要做什么呢? 在我看来,很多作业并不是强制性的。 大人可以回想一下,小学时学过的课本知识你现在还记得多少? 它对你的生活有多大影响? 假期布置的作业那么多,孩子们有多少时间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呢? 我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这恰恰暴露了老师对自己教学缺乏信心。 因为没有信心,我布置了大量的综合作业。 这只是为了内心的平静。 作业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客观的需要,而不是主观的需要; 如果教师对教学内容缺乏把握,当然不可能形成“客观必然性”,只能依靠“主观必然性”。
当然,不能说每个老师都是这样,但这样的老师恐怕也不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的老师并不是我之前提到的素质不好的“害群之马”。 相反,他们是非常敬业、负责任的老师。 或许有读者会为这两位老师辩解:“他们没有办法,都是应试教育制度逼迫的!”
但我想问,如果没有渊博的学识、高超的智慧、精湛的技艺,即使是要考试,也只能通过家长“监督”孩子“抄一次字,然后听写、读下学期的作业”。假期发短信三遍。” 然后背诵部分课文,写六篇作文,读作业,家长签名……”孩子的成绩真的能提高吗?
面对这样的“一线老师”,不言而喻,每个老师都应该问自己一个简单的问题:我愿意把孩子交给这样的老师吗?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样的老师越是“认真负责”,孩子就越受苦。
有的老师动不动就爱“抱怨”,甚至为“抱怨”找“正当理由”,称“抱怨是给官僚压力”,是一种“反抗”。 但无论是我还是其他人,都没有见过什么教育短板是靠“抱怨”来解决的。 有它? 给我一个例子,就一个!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那种整天唉声叹气、抱怨不断,却对工作三心二意、对学生不负责任的老师称为“怨妇”。 因此,有人自称“一线老师”,说他“很恶心”、“很让人心寒”,说“站着说话都疼”,说“名师不知其苦”。一线教师”、“专家名师都是既得利益者”……
需要注意的是,“抱怨”是不可避免的。 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抱怨过? 包括我在内,任何人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抱怨几次。 这是自然的。 我经常批评的“抱怨者”并不是指这样的老师,而是特指那些只会抱怨而不做事,或者消极地到处走动、耽误孩子的“老师”。 我再次强调,抱怨没有什么可责备的。 有良心的老师也会抱怨,但正如我之前所说:“他们也因此而抱怨,但抱怨之后,他们仍然夹着教案走进教室。” 一个老师,抱怨几句不平,但不迁怒于孩子,不因此而懈怠自己的事业,就不是我所说的“记仇女人”。
我从来没有主张老师面对不公正就应该接受不公正。 我们当然需要对各种教育弊端发出呐喊,但这种“呐喊”应该理性、程序地表达。 比抱怨更重要、更有效的是通过渠道进行反思、申诉甚至抗争。
我知道有这样一位一线老师(由于某种原因,我隐藏了他的名字),就在我附近的地区(由于某种原因,我隐藏了他的具体地区和城市),他关心的是教师待遇问题。 该老师依法起诉当地政府。 该教师提出四点诉求:一、依法责令被告向原告披露市政府下达的年终绩效目标奖励范围、划分范围的依据以及该教师为何划入该范围。年终目标奖励。 此外; 其次,依法责令被告向原告披露原告2001年至2016年应支付和实际支付的第13个月工资金额; 三是依法责令被告向原告披露2009年至2016年期间原告应付工资金额和实际支付的绩效工资金额; 四、依法责令被告承担律师费。 法院已受理此案。 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这位一线老师依法行使权利的行为都值得我点赞。
所以我今年2月份对教师待遇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写了一个万字的报告,提交给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 。 因此,今年6月,我还对教师的“非教学工作”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 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报送教育行政部门。 这是我们“理性表达、程序表达”的“呐喊”——提高教师职业尊严和幸福感,关键在于“加薪”和“减负”并重。
然而,解决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不是一上午就能完成的。 这需要一个过程。 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我们只能做一些在职权范围内能做的事情,比如调整心态、拓展视野、丰富教育质量、提高专业能力等。 通过这样做,一线教师也在超越自己,让自己越来越强大,最终赢得别人的尊重,包括相对富裕的物质待遇。
那天,我的朋友李海林先生在我的微信圈里留言。 希望老师们能够听听——
高薪从来不是社会奖励你的。 你必须用别人没有的特殊知识和技能来服务社会,迫使社会给你你想要的东西。 问题是,我们有多少别人没有的特殊知识和技能? 不知道这样的话老师们能不能听。 事实上,优秀教师中没有一个是贫困的。 这时候老师就痛斥这个社会的不公,认为强者有责任,或者骂这些名师吹牛。 他们看不到成功教师所付出的努力和巨大的奉献精神。如果他们看到了,他们会私下里说:“这些傻瓜,这么努力有什么用呢。” 这是一群没有希望的人。 可悲的是,正是他们在教导我们的孩子。
“事实上,优秀教师没有一个是陷入贫困的。” 李海林老师的话可能有点绝对了——可能有一些优秀的教师因为某些原因陷入贫困,但至少大部分或者我所知道的全国众多“优秀教师”中,没有一个成长起来的。来自“一线教师”。 他们中的许多人至今仍是“一线教师”,确实没有一个人“陷入贫困”。
如果你看看那些名师的经历,你会发现他们大多“出身于父母”,他们的成长起点正是“一线教师”。
比如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顾明远先生,还有史中英先生、刘铁方先生、向先明先生、王松舟先生……刚参加工作时,他们都是普通学校或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有的学历不高。 但现在他们已经成为当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专家。 还有游历教育界的著名学者谢云。 他曾经是一名默默无闻的一线教师。 现在他当然也是一名一线教师,而且已经成为了教学界的名师,势力很大。 我还能说出很多这样的人。
他们现在当然不能“陷入贫困”。 但他们在一线教师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坎坷、不平。 如果他们曾经抱怨、沉沦、得过且过,他们能有今天的卓越吗?
还有著名特教王东升(笔名“吴飞”)。 多年来,他多次撰写文章批评某些“一线教师”违反师德的言行,而他本人直到退休也是一个标准的“一线教师”。 当然,他是一位影响力非凡的“一线老师”。 这种影响力不是他通过“抱怨”获得的,而是他多年努力得来的。
很自然地,我想到了冰心的那首著名诗——
成功之花,
人们只是惊叹她现在的美丽,
然而,当它的花蕾第一次出现时,
浸透了奋斗的泪水,
祭祀的鲜血洒满了全身。
也许有人会说:“你说的是名人,名人毕竟是少数!” 好吧,那我就来说说几位非明星的一线老师吧——
我想到了李国斌老师。 李老师是四川金堂县的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不幸的是,他在2004年患上了淋巴瘤,尽管他的生命被医生宣告“死亡”,但他仍然保持乐观,微笑面对生活。 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他一次次创造生命奇迹。 没想到他又回到了班级,成为了班主任。 。 关键是他不仅以应对的方式完成了教育教学的日常工作,而且还积极思考、大胆改革。 他在生病期间完成了手稿,出版了《我的学生,我的班级》,记录了他不断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教育故事。 在小县城教书,他遇到了“一线教师”遇到的一切困难,但他没有抱怨,更没有沉沦。 他说:“我知道,作为学校的一名小班老师,虽然我没有能力做出一切改变,但我无法影响学校的教育规定和要求,更无法决定‘我可以创造教育的“大气候”,但我可以创造教育的“小环境”。在遵循教育本身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我在我所管理的班级中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根据我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思考。”
还有胡兰老师。 作为一名农村女教师,她长期陪伴在最基层学校的农村孩子们——不仅是“陪伴”,更是潜心研究教学、探索教育改革。 她在教书育人方面成绩突出,因此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的光荣称号。 2014年8月,她在体检时意外被诊断出患有胶质瘤,这是一种恶性脑肿瘤,并接受了开颅手术。 医生称她三年内复发的可能性为90%。 然而,手术四个月后,她主动重返课堂,继续担任班主任,教语文。 一年后,她的病情复发。 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继续工作。 没有人强迫她去上班,也没有人对她进行“道德绑架”。 她把教育视为自己的生存方式。 她在2016年工作总结中写道:“2016年对我来说是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我脑瘤复发,忍受着疼痛、头晕、乏力等不适症状,尽管受到折磨,我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我咬牙坚持,努力展现积极、乐观、豁达、健康的形象,克服了痛苦和困难,没有成为学校和同事的拖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学校带来微弱的光明。感谢所有一起前进的人。”
有的“一线老师”可能又会说:“你说的是绝症患者,不具有代表性。”
好啦,我来说说罗敏吧! “罗敏”,这个名字可能没有多少人知道。 他是我的网友,网名叫“滇南布衣”。 十五年前,我在网上认识了他,被他长期陪伴12个孩子,坚守在云南南部的山坡上而感动。 于是,我利用暑假专程去看他。 几间低矮阴暗的泥房、一张用残砖搭成的乒乓球台、玉米地旁边坑坑洼洼的“操场”……就是“校园”。 正是在这里,罗敏年复一年地陪伴着一批又一批的孩子。 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它有多么困难。 临行前,我问他一个问题:“你有没有想过从村小学转学到县城工作?” 他说他还没有考虑过。 我问有没有机会,他说没有,“我的一个表弟在县政府工作,他曾经告诉我,如果你想调到市里,可以去找他。” 我问,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 你现在不想调到城里工作吗? 他说:“我觉得还是留在农村一段时间比较好,带上农村小学现有的一批三十多岁的老师,他们有很大的培养前景,我想用他们来改变现在的现状。”农村小学教育”的话语中,“布依”透露出一种使命感。 我说,你真的相信你能改变现状吗? 他说:“是啊!1993年我有几次机会调到城里去,但我没有,而是去了金鸡村小学。现在看来,我换了金鸡村小学,就是在我的时候。”教学期间,金鸡村小学建成了全乡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教学楼,培养了金鸡村第一位大学生。“十五年过去了,我和罗敏早已失去了联系。 但我经常想起他。 我不知道他是否还在那个山坡上教书。 也许他已经调到县城了,物质生活改善了很多。 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是他自己奋斗的结果。
还有我的微信公众号上写过的王敏老师、王曦老师、陆晓燕老师、刘超胜老师、蒋长岭老师、王小波老师、郭文宏老师、陆云迪老师……这些老师让我他们的学生感到温暖,很多人甚至没有听说过他们的名字,但他们不都是一线老师吗?
10
但有些自称“一线教师”的老师却不是这样。 他们无时无刻都那么“悲惨”、那么“惨烈”。 2000年左右,我刚开始上网的时候,在一些网站论坛上担任版主,认识了很多每天上课的一线老师。 其中有一位来自重庆的小学教师(此处隐去姓名)。 他每次上网、给我写邮件,总是“满腹委屈”,因此“时时悲伤、时时愤怒”。 通过网络,我似乎感觉到他的脸上写满了愤怒。 的眼泪。 每次我开导他,他总是说:“你们这些名师不懂我们……”后来我不得不放弃对他的“使命感”。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不知道他是否还活在自己的“悲剧”、“悲剧”和“悲愤”之中。
“你们的名师不理解我们……”是什么意思? 总有人一刀切地批评“专家名师”“居高临下”“夸张”“脱离现实”“独裁帮凶”……总有人有意无意(对某些人来说) ,是“故意”)将“专家名师”与“一线老师”进行比较是对立的——看来“专家名师”一定是“言辞昂扬”、“脱节”的废话者与实际相结合”,而“一线教师”则必须是吃苦耐劳、踏实、“经验丰富”、“实事求是”的人;一旦被贴上“专家、名师”的标签,你就已经“丢三落四”了。点”,只要自称是“一线老师”,“无论说什么都有道理”。
真理不承认身份,只承认事实。 无论“专家名师”,还是“一线教师”,他们可能胡言乱语,也可能勤奋务实。 更重要的是,两者可以相互转换或合二为一:同一个人可能先是“一线教师”,然后成为“专家名师”(如前面提到的古明远先生、史先生)。中英等),也可能成为一名“专家名师”,然后回到课堂,成为一名“一线教师”(比如2004年4月,我作为特级教师,获得博士学位,从我在成都教育科学研究所的职位主动回到中学教语文并担任班主任),或者成为“专家教师”后,他一直是一名“一线教师”(对于比如我多次提到的著名特教吴飞老师)。 以“出身”论“英雄”,曾是荒诞时代的特征。 这种荒唐的现象还会继续下去吗?
11
吴Fei曾经建议我“脱离群众”(他对这四个词有一个特殊的解释)。 他直言不讳地说:“远离喧嚣,也意味着要远离外往主义 - 与假装不理解的人一起说出真相和理性。你比他更愚蠢。”
是的,我知道“您永远无法唤醒假装睡着的耳朵。” 我并不是那么愚蠢,以至于期望这篇文章可以“说服”或“改变”任何人,但我希望我的话可以使不断努力自我完善的一线老师感到不那么孤独。
几年前,当我去参观吴Fei时,他自豪地谈论了隶属于南京师范大学的高中中国语言群体:“我们语言群体中的一些老师确实很好,庄重和自力更生,并具有真实的态度教师素质。 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他们不仅满足!”
当时,他说的三个词“对自己的要求不严格”使我震惊。 不道德意味着抵制外部诱惑,坚持您的内心良心,无论社会氛围是什么样的,都不会放弃您的理想,情感和正直
敬业,但并非无知; 沮丧,但不沮丧; 嫉妒邪恶,但从不对他选择的教育工作感到生气; 偶尔抱怨,但从来没有因为这个,他将成为教育或孩子的敌人。 即使他必须做“我是“以考试为导向的教育”的奴隶,但我永远不会是一个奴隶,帮助他人做邪恶;环境很昏暗,但总有一个明亮而温暖的光线在我身上燃烧心;我住在一个角落,但我的眼睛总是转向“诗歌和距离” ...
我周围的成千上万的普通老师,甚至在该国许多角落都是这样的。
他们是真正的“一线老师”。
2017年7月22日,从新西兰陶波到惠灵顿的汽车
欢迎引起强烈反应的文章返回。
鼓励独创性,随时奖励
我们通过命运互相见面,欢迎再次来!
(特别提醒:单击下面的“阅读原始文本”,以购买我的书的四本书“爱与教育”,“成为最好的班级老师”,“成为最好的老师”和“成为最好的父母”折扣价,如果您想购买20周年的精装版本的“爱与教育”,请单击内部的链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