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考研要理性选择

91百科网 13 0

焦虑往往来自于未知。 大学生还需要增加对职场和研究职业的了解,体验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和节奏。

同时,年轻人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不要小看工作中的小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小事是展现职场能力的基础; 不要高估工作中的“高光时刻”。 毕竟“台上一分钟,台上一分钟”。 未来十年我会努力奋斗。” 职场新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新职业、新业态。

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将再创历史新高,突破1000万人。 而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985大学的毕业生数量远高于本科生。

这一现象再次引发社会关于2000后大学生毕业后去向选择的热议:是继续考研还是直接工作?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2000年以后出生的人获取信息更加容易,但对他们来说,更重要的是判断和定位——深入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无论制定什么计划,都必须理性选择并根据自己的需要进一步学习。

考研时也应理性选择,根据需要升学

智联招聘今年5月发布的《2023年大学生就业能力调查报告》显示,虽然毕业生求职首要关注的是“薪资福利”,但排名第二的“稳定性”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连续几年。

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几乎同时发布的《中国青少年网民社会心态调查报告(2022)》也显示,青少年网民和00后群体正在经历一种“焦虑和挣扎”的状态。 ”。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年轻人的就业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现象。

调查中,笔者还发现,不少来自不同大学的已经毕业和即将毕业的本科生,对于毕业后的归宿——考研,有着非常相似的答案。 很多人表示,父母支持他们继续读书,提高学历,并不急于进入职场。 与此同时,选择在国内继续考研、提高学历也成为大多数大学毕业生的首选。 不过,考研具体路径选择还需要理性思考。

目前,我国教育部认证的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培养类型分为两类:“学术型学位硕士”(简称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学位硕士”(简称专业型硕士)。掌握)。 学术型硕士学位与专业型硕士学位最大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培养目标”不同:学术型硕士学位是培养高层次学术人才; 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硕士学位学生达到相应毕业要求后,还可获得“双证书”,即国家教育部门认可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长期以来,很多人,包括一些学生家长,都认为“硕士”就是硕士学位。 但事实上,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自2009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教育。

统计显示,2020年,普通高校硕士专业招生规模已超过研究生招生总数的一半。 根据规划,到2025年,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重大社会需求,专业硕士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二左右。

上海2016年学术型硕士与副硕士招生比例已持平。复旦大学2023年学术型硕士与副硕士计划招生比例达到2:5; 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型硕士和副硕士计划招生规模比例约为1:5; 中西部地区高校中,西安交通大学2023年学术型硕士和副硕士计划招生比例约为1:4; 西北大学2023年学术型硕士和副硕士规划招生规模为5:9。

尽早规划个人职业发展路线

盘点公开发布的招生信息,我们发现,近年来,专科、硕士招生规模较大,学费较高,学习年限较短,备考科目要求略高。降低。 但这并不意味着应用型硕士学位的录取要求降低。 2022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复试招生汇总结果显示,专业型硕士学位复试成绩高于学术型硕士学位。 “录取”不仅要求总成绩,还要求单科成绩。 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如何决定哪个硕士学位适合自己呢?

首先,尽早规划毕业后的个人职业发展路线。 一般情况下,这个计划最迟应该在本科三年级就基本确定。 因为大三后的暑假期间,各家公司的招聘信息开始发布; 大四第一学期末左右,全国硕士统一招生考试、公务员考试等将陆续进行; 如果你决定出国留学,也应该在这个阶段开始准备。 各种标准化测试。 无论你选择哪种选择,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只有规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有的放矢。

2023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考研要理性选择 就业 硕士 招生 职场 毕业 第1张

其次,理性考虑自己的职业需求。 首先,高学历并不意味着高收入。 建议学生与老师、家长、学长、同龄人等讨论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期望,也可以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了解自己理想职业的现状和申请条件。 如果你想从事的行业需要高学历,那么读研究生是唯一的出路; 如果未来想要从事的行业暂时不需要高学历,那么尽早进入该行业并直接就业是首选。 同时,有工作经验的人才现在有多种渠道提高学历。

再次,深入思考高等教育在你职业生涯中的定位。 如果决定考研,同学们必须通过网络、老师、学长等多种渠道,深入了解自己所选择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并深入思考自己升学的初衷。 如果你想实现自己的学术理想,可以选择硕士学位课程,甚至硕士、博士学位课程; 如果你想找工作,那么专业硕士学位更适合,因为产教融合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是大学和科研机构申请专业硕士学位的授权点。 重要条件,即副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应用型导向。

寻找理想职业与现实职业之间的平衡

对于大学生来说,职业选择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但实际上会受到多重因素的持续影响。 200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家长,经历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快速发展,也享受到了我国经济繁荣的红利。 父母将奋斗精神和“读书改变命运”的理念永存,并通过言行传授给孩子。 这也让家长很难接受孩子接受高等教育后从事“普通工作”。

近期,ChatGPT等新技术的出现也引发了一些人对未来工作被“取代”的担忧。 也加剧了缺乏真实职场经验的2000后大学生的焦虑感。

值得注意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2年9月正式发布的新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新版大典”)中,职业数量达到1639个,其中净增加新职业158个。 可以说,新版盛典是围绕制造强国、数字中国、绿色经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的调整和确立而举办的。 共有134个绿色职业和97个数字职业被标记,这些职业都是目前由于新技术的兴起而发展起来的。 职业,因此这些职业在就业市场上具有巨大的潜力。

处于创造力活跃期的大学生在选择行业职业时,不妨多读书、多思考、多观察、多交流,开拓新思维、开拓新空间,做好职业规划,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理想的职业和现实的职业。 做好找到成功工作的心理准备。

促进高质量就业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在增长,实现高质量就业需要毕业生自身、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在本科阶段,大学生应该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审视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与时俱进,找到自己的定位,开放思想决定职业选择。 如果你喜欢科学研究领域的学习,硕士学位是更好的选择; 如果毕业后想直接工作,除了校内课程外,还可以参加网络上的其他学习课程,及时更新的大学职业教育教材,以及各种专业课程。 就业案例赋能表明,工作几年后学历提升是有办法的,不要盲目恐慌。

焦虑往往来自于未知。 大学生还需要增加对职场和研究职业的了解,比如利用在校的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所在学校就业部门、系统内单位、企业提供的实习机会,体验不同性质的工作内容和节奏。 同时,青少年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 在实习或实践过程中,不要小看工作中的小事。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小事是展现职场能力的基础; 不要高估工作中的“高光时刻”。 毕竟“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职场新人应该更加理性地看待新职业、新业态。

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切实可行的服务和建议。 主要为青少年提供体验社会劳动的机会,培养他们参与社会工作的积极态度。 从小学到大学的课程中,可以有选择地开设社会工作体验、志愿服务活动、实习等实践课程。 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实行实践学时学分,让家长和孩子直观了解现代社会的工作状况。

同时,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也应根据学校类别、专业特色、所在城市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真正有效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定位,对接毕业生就业,解决毕业生就业的实际困难,为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学生步入社会,创造一条安全、广阔的职业道路。

同样,用人单位也需要脚踏实地设定招聘条件,了解培训信息,有效选拔合格人才。 每个雇主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工作职责。 最重要的是人岗匹配,高效完成工作。 00后群体已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建设的主力军,具有自身的群体特征。 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需要根据当前形势更新招聘理念。 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调动智库资源,出台更加务实的政策,积极支持大学生就业选择。

2000年以后出生的大学生正处于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他们是我国急需的宝贵的高素质人力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 在步入职场的季节里,青少年自身、教育系统、用人单位、政府部门都应该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心态,调整职业选择,做出现实选择,努力实现更充分、更美好的人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作者:王子异、王克利(作者隶属于西安交通大学、上海青少年研究中心)

标签: 就业 硕士 招生 职场 毕业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