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老师会整合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知识模块的要求,打造最适合学习和理解的教具。
这里的课程不再遵循教科书,而是从“真正解决问题”开始,将知识转化为概念。
…………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浙江省嘉兴市秀成实验教育集团找到了一条适合小学教学的大概念教学新路径。 “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循环中建立对学科广泛的概念性理解。知识和能力不再是碎片,而是内化到教师和学生的学科素养中。” 集团党总书记、总书记韩伟峰校长说。
改革从“学”开始
研究一门课程,首先要研究学生。 2013年,嘉兴秀成实验教育集团对20%的学生学业前后的学习状况进行了专题研究。 在听了数百个正常课堂例子后,我发现排名垫底20%的学生的问题是他们对课堂缺乏兴趣,而老师也往往忽视学生的学业状况。 排名前20%的学生学习知识很容易,但缺乏探索知识内涵和外延的热情。
“排名前20%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获得充分、高质量的学习体验,这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逻辑起点。” 该集团副总裁陈方华说。
学校随即在数学学科中率先试验“学·知”探究式教学。 每堂课前都会布置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采访一些学生,询问他们对这个话题的看法,然后制作视频。 进入教室后,老师留出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提问,然后播放老师的采访视频。 问题一一暴露出来,有的是常见问题,有的是意想不到的问题。 通过这些有效信息,可以概括出学生真实的学业状况。
陈方华告诉记者,教师不再根据课本的逻辑体系来设计问题,而是在学生的实际学习中寻找问题。 创新带来的最大变化就是学生“问”的主动性突然增强。 “学生的口语率提高了60%,省市级公开课时,兄弟学校都喜欢来借课,说我们的学生上课热情。”
要想教好这样一堂“活”课,教师必须从学科基本规律出发,全面了解小学数学学科结构,从准备单一知识点到准备某个模块,甚至开达到不同的学习阶段。 例如,在教授竖除法时,有的学生会问:“为什么它与加减乘法不同?” 如果老师没有学习相关背景知识,就会受到学生的“质疑”。
2018年,在浙江大学举办的培训会上,集团介绍了“学·问”探究式教学的经验。 浙江大学的一位教授来找陈方华说:“你们的改革不就是现在国际上流行的大概念教学吗??”
突然一阵春风吹来。 学校课程改革找到了新的坐标轴,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的大概念教学。 定义为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利用大概念进行自主探索和小组论证,内化、整合知识形成新概念,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入下一轮探究的循环学习过程。到目标。 其特点是:真实学习问题、指向学科核心、个体独立思考、群体反复论证、体现专家思维。
抓住大概念教学的“鼻子”
大概念教学涵盖课程结构、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变革等多个维度。 完成教学重塑,必须抓住一个“鼻尖”。 韩伟峰认为,大概念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学”,必须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为导向。 2019年以来,法学辅导课程在集团内悄然兴起。
在教授二年级数学《厘米和米的认识》时,沈培芬老师首先从生活中发现一个长度为一厘米的物体,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概念,并用厘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 然后,让学生用材料制作一个标准长度来测量书本、课桌等。有的学生用手掌,有的学生用铅笔,有的学生用头发。 不同技能的学生可以给出自己的答案。 这时,沈培芬让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总结一下学习方法,那就是在测量物体的时候,要有一个公认的尺度标准,全班同学对此达成了共识。
这只是第一步。 到了三年级教《毫米、分米、公里》时,沈培芬改变了课堂形式——首先布置了学习指导单,不仅回顾了二年级的学习方法,还提出了新的问题。 学生们通过自学很快建立了对毫米、分米、公里的理解,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如果要测量更小的物体,有没有更小的单位?” “现在的纳米机器人是如何工作的?这是怎么回事,与长度有关吗?” 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一一探索,引导学生掌握不同长度单位的基数关系。
在随后的教学反思中,沉培芬写道:“二年级学生在第一次学习长度单位时,应该结合三年级的相关知识,形成关于长度和测量的经典学习方法。一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通过三年级你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去探索。”
实现这些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课程能力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例如,马寻寻老师自己开发了教具来帮助学生认识周长。 针对学生常将周长与面积混淆的问题,马寻寻制作了各种带有彩色边缘的平面图形,让学生可以清楚地发现周长是围绕平面图形的圆的长度。
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让其他学科的老师积极加入到大概念的教学中来。 语文学科基于思维发展的“问题引导学习”课堂实践模式逐步形成; 英语学科统一了八本书,形成以“语言运用”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 为防止教师单独作业,学校开展了全面的备课学习。 以前只准备一册书,现在六个年级都连接到大规模的学科组教学和研究。 同时,将大概念教学延伸至幼儿园、初中,为学科衔接研究提供支撑。
探索大概念教学的“可能性”
在照顾学生课堂内学习的同时,大概念教学也在课堂外拓展。
数字编码是一门数学活动课。 过去,老师只在课堂上展示几个ID号码,并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学生ID号码,以研究编码的规则和唯一性。 但这种学习方式单一,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不紧密。 例如,在设计邮政编码时,发现有些学生从未接触过邮政编码。
为此,课题组设计了项目化学方法指导课程。 学生首先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设计学习表,然后分别从生活中寻找答案。 一些人参观了嘉兴邮电博物馆,看到了旧电话、BP机和信件上的密码。 有的去超市查产品编码,有的打电话给交通部门询问车辆编码规则。 所有学习活动结束后,学生返回课堂,根据学习表汇报自己的研究方法和结果。 最后,班级绘制出最合理的项目研究流程图。
每学期至少应该开设两门这样的项目化学方法指导课程。 “通常上完两门法学课后,学生就可以普遍使用各种研究调查工具,这不仅拓展了课堂知识,也为学生独立探究提供了支架。” 韩伟峰说道。
学科融合的空间也进一步打开。 学生的学习得到充分释放后,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远远超过了过去。 不同学科群体为了解决自身学科的“知识短板”而积极整合的现象日益普遍。 比如去年的国庆作业《一千米》,就是全科的狂欢。 数学课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测量一公里; 语文作业是写“一公里的感受”; 体育课要求家长每天陪孩子锻炼一公里; 美术课则以公里为单位。 ,让学生画一张嘉兴市的地图。
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和教师业务素质的全面提高。 学校开展大概念教学研究以来,80%以上的班级取得了75%以上的优良学习率。 8名教师参与省级教材、作业本的编写、设计以及人民教育出版社微课的拍摄。 学校的改革经验已在全省广泛推广。 已在国内外30多所学校推广。
《中国教育报》第9版2022年5月6日
标签: 数学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