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隔着盾牌与昔日“老军官”面对面,气氛也诡异:热心网友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时请注明。 版权保护始于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台湾多次示威,这次轮到警察上街了……
3月29日,台北市中山南北路与忠孝东西路交汇处再次发生示威活动。 这里是台湾政府机构集中的地方,也是示威活动最多的地方。 和往常一样,警察手持盾牌站在人墙上,阻止示威者袭击政府机构。 只是这次执勤的气氛特别奇怪。 盾牌对面与他们对峙的人实际上是他们以前的同事或老板,是警察系统退休的“老警官”。
盾牌两侧,这一侧是退役警察,另一侧是现役警察。 这里贴着标语:“兄弟,何苦兄弟之事?” “今天,我们就是你的明天。” 那边也在喊话,要求“老警官”理性点,违法的我们就抓起来。
到底什么是“同屋打架”? 我们必须从年金改革开始。
由于民进党当局将养老金改革的目标瞄准了军队、公共和教育领域,同为公务员的警察自然也成为了改革对象。 说到养老金改革,最受委屈的就是警察。 他们一生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早点退休、享受良好的福利。 现在政府要跟他们翻脸,警察怎么能不愤怒呢? 于是,台湾警消防联谊会举起了手臂,退休警察和消防员聚集起来响应。
图2:反养老改革示威这么多,但这一张是最有创意的图:热心网友
那么,问题来了,台湾警察到底有多冤枉?
外人眼中的“金饭碗”
说实话,台湾公务员的收入还不错,尤其是警察。 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职业。 “警察管理局”统计显示,台湾警察每年招募人数从2011年的1242人增加到2015年的4377人,但录取率几乎保持不变。 女警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2011年,有警察258人,到2015年,人数增加到1,115人。
甚至女性也成为警察!
台湾国情研究基金会研究员高顺德表示,人们“喜爱”警察主要是因为收入高。 从目前台湾的就业状况来看,无论是收入、社保还是退休福利,警察职业都非常有吸引力。 他仔细算了一笔账,发现台北一名新入职的警官,平均一个月工资可以达到近七万元(新台币,下同),包括底薪、加班费和各种津贴,几乎是工资了。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毕业生人数是原来的两倍。
已退休的台湾警察局前“副局长”蔡俊昌还道出了另一个原因:“警察的晋升比普通公务员公平得多,因为我们是根据资历和业绩来晋升的。” 台湾警察有12个级别,从警长到警长,再到警长。 除前四军衔由台湾内政部门按职务任免外,其他军衔的晋升均根据首席军官评价、奖惩功绩以及相应的职务考试成绩确定。 说白了,无论什么背景,台湾警察升职时,都不可能“争父”,也不可能拉关系。 以蔡俊章本人为例。 他从一个普通的云林农民男孩摇身一变,成为台湾警察界的“大佬”。 这是很有说服力的。
“爱”的人多,门槛自然就高。 台湾目前的警察招聘采取双轨制,主要有两种招聘方式:“警察特考”和“普警特考”。 警校毕业生采取“先培训、后考试”的模式。 学生完成警校训练后,参加四等、三等或二等“警察特殊考试”。 如果通过考试,就可以成为警察,并具有相应的军衔。 这也是招募警察的主要渠道。 对于警校未毕业的人员,采取“先考试,后培训”的模式。 他们参加相应级别的“普通警察特殊考试”。 通过考试后,可以进入警察学院接受培训,然后才能成为警察。
目前,台湾有两所警察学校负责警察培训:中央警察大学和台湾警察学院。 “大学”主要培养警察,“学院学校”主要培养初级警察。 想要进入这两所学校并毕业,需要“文武双全”,满足严格的体检要求,能够通过严格的体能测试,并具有相应的文化水平。 例如,非警校毕业生必须拥有大学学位才有资格申请。 据“警察管理局”去年初统计,台湾警察中近90%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蔡军章说:“现在人们对警察的印象基本上就是高薪、高学历,考上警察还是很光荣的。”
其中的辛酸和无奈有多少人知道?
然而,其中的辛酸和辛酸,只有端着“金饭碗”的警察才知道。 有警察自嘲:我们是弱势群体。 相关报道和讨论在网络上屡见不鲜。 去年5月,一篇名为“对不起,我只是一个会写命令的警察”的帖子在社交网络上疯传。 这位警察满脸“累睡”:“街上任何小孩都可以推警察、骂警察,任何市民被罚单都可以大声挑衅,拿起电话就可以乱举报,警察还得自己提交报告。” 解释一下吧。”前警察大学教授叶玉兰感慨道,“以台湾现在的社会风气,警察连最基本的执法尊严都没有,更谈不上尊重和爱护。
三年前的“向日葵”学运严重削弱了警方的执法权威。 当时警方害怕舆论压力,不敢对付不法分子。 这让越来越多的人看不起警察。 高顺德表示,民进党当局上台后对“太阳花”学生运动的处理,很大程度上伤害了警方的心。 违法的人与此无关,但警察在执勤时误伤他人的行为将继续受到指控。 这不让警察心寒吗?
前线的警察不仅经常被群众推、打、踢,还经常被谩骂,比如被称为“走狗”。 台北市中正一局的陈姓警官经常处理民众的投诉。 勤奋可以说是“一把苦泪”。 他表示,警察也是人,每个人的忍耐力都是有限的。 即使警察受过训练,承受力比常人高,但承受到一定程度后,还是会爆炸。 因此,遇到这种情况,现场指挥员会根据情况轮换警力。 ,防止民警情绪失控。
图3:台湾警察不敢使用催泪瓦斯、橡皮子弹等常见警用武器。 一旦发生纠纷,法院的判决通常对警方非常严厉。 结果,警察在对付陈康时,经常不得不使用盾牌。图:热心网友
谁来帮助警察?
警察在民众面前的权威越来越低,民众不时发出“想上天堂”的声音。 职责之多让人头晕目眩,警察人手也日益紧缺。
“现在要等陈康的任务完成了,才能抓到坏人,我们已经从‘战警’变成‘派出所’了。” 这是中正局一分局巡视组组长林本宏形象地描述了警力不足的情况。 国立中正警察署第一分局负责全台最重的陈抗服务。 去年,平均每个月有63名陈康服务,但警察只有30、40人,短缺了近1/3。 警力不足的问题在现行体制下无法解决,只能通过行政奖励来补充。
事实上,整个台湾都面临着前线警员短缺的问题,整体警员短缺近7000至8000人。 人手短缺的问题其实五六年前就一直存在,但近两年越来越严重。 高顺德表示,随着近两年台湾抗议活动不断增多,加上不少高级警务人员因压力过大而选择提前退休,前线警力人手较少。
“警察是人民的保姆。” 这句在台湾耳熟能详的口头禅,本来是对警察的恭维,但现在警察听起来有点自嘲。 警察已经是“全能保姆”了。 他们要照顾治安、交通、消防,甚至食品安全和卫生。 有这么多的职责,他们必须照顾好一切。 恐怕无论有多少“保姆”,也都忙不过来。 就连台湾内政部长叶君荣也开始抱怨:“其他行政或司法机关要求警察协助处理的任务越来越多,这不仅给基层警察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也影响了警察的工作能力。”他们甚至无法做好自己的工作。”
“叶部长”的抱怨真不虚伪,就像把警察当作送文件的快递员一样。 目前,法院和地区检察院仍将传票等司法文书交给警方交付,所有未向公众领取的司法文书均存放在派出所的“文书中转站”。 去年台北市派出所存有33万份司法文书。
但如果想减少警察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台湾的行政法规包含行政协助,但没有明确规定协助的内容。 帮忙不帮忙,就成了面子的问题了。 去年,台北市政府曾尝试减少警务种类,但遭到民众及其他部门的反对,无奈放弃。
成为改革“炮灰”?
由于人手不足、动力不足,警务人员“疲倦无心”。 他们感觉工作越来越难做,生活质量不理想,健康状况甚至非常令人担忧。 “承诺的幸福在哪里?”
曾经有一段时间,林本宏的同事们每周都会受伤。 随着大大小小的抗议活动数量不断增加,他和他的同事们常常不得不充当人体盾牌,以维持秩序并承受抗议人群的冲击。
台湾警察的健康状况到底有多差? 台湾“警察管理局”原监察署署长耿继文给出了一组数字:由于台湾警察工作量大,平均每年有19人因公殉职。 死亡警察中90%以上年龄在40岁至40岁之间。 50岁,平均每月加班80小时以上。
身体上的痛苦我都忍了,可我欠家人的债呢? 守卫中正一分局近十年的副所长于增祥,是同事眼中的优秀警察,但作为丈夫、父亲、朋友,他承认自己不够资格。 他们用“黄牛”来形容一个总是食言的人,“我们永远都是老黄牛,我女儿经常跟我抱怨,爸爸,你又是黄牛,爸爸,你又是黄牛……”
警察已经很努力了。 作为“老大”的政府不但不想办法改善警察的处境,反而想把养老金改革的剑砍向“为生活而工作”的警察队伍。 这让蔡军章感到颇为不解。 “原本承诺五十多岁就可以退休,但现在可能要六十多岁了,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会打折扣。 许多人干脆在改革开始之前提前退休。 ”
“政府是警察的‘老大’,警察队伍里的年轻人不敢发声,民进党现在针对的是最听话的警察,所以我们退休人员必须站出来。” 一位参加游行的退休人员说,警方是这么说的。
图4:执勤的年轻警察也非常关心抗议的结果。 图:热情网友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观沧海工作室冯学智、蔡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