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持续推进名校跨岛转移、优化课后服务等教育创新举措。 图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课后服务。
一方面是小学生数量增幅居全国之首,另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 今年,厦门致力于解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教育发展不够均衡的矛盾,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 。
从这个角度来看,厦门的独特之处在于,既要满足教育数量的扩张,又要解决教育质的提升问题。
同时,厦门坚持教育公益性,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这也是厦门的一大特色。
市教育局表示,厦门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加快教育资源供给向优质化转变,全力建设优质教育强国。制度体系应对教育改革深水区面临的诸多挑战。
我们结合数据来展示厦门如何举全市之力,让教育更加公平、优质、特色多样,为厦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上表现出色。
厦门的教育信心从何而来?
厦门大力投资教育
●百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中,义务教育经费占比超过55%,全市每年投入超过100亿元。
●180亿元:“补短扩容”方面,2021年至2023年将投资180亿元以上用于中小学幼儿园项目建设。
●3亿元:厦门按照“重大项目+竞争配置”的方式,对教育追加竞争配置。 2023年起,每年安排市专项资金3亿元。 围绕“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对各区教育发展情况和年度重点教育工作实施方案进行梳理。 择优追加教育经费,鼓励各地区加快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释义:
每年高中、高考结束后,教育部门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大家”——全市各级领导的部署和各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厦门的高中、高考考试就不会那么“顺利”了。
这只是我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的一个小小的体现。 教育投资通常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点。
数据显示,在厦门,教育投入一直是公共财政的主要支出——即便是现在,厦门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和生均支出仍实现同比增长,推动了厦门的高增长。 ——全市教育质量发展。 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厦门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之大。
厦门的教育到底有多强?
学位规模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加而增加
●62.1%:今年秋季学期,厦门新增10所普通高中投入运营,创历史之最。 普通高中升学率由去年的58.6%提高到62.1%。
●24万所:2021年至2023年,厦门预计建设中小学幼儿园项目220个以上,新增园位24万个以上。
●8239:2021年至2023年,人事部门将全力保障教育系统人员配备需求。 据统计,厦门教育系统共招聘新教师8239人。
●60.8%:今年公办幼儿园比例由去年的55%提高到60.8%。
●释义:
2022年,厦门将完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76所,新增名额8万个,创历史最高水平。 这个“最好”的“最好”之处在于,今年新增学位数量相当于厦门过去10年新增学位数量的四分之一。
其中一个背景是,近年来,厦门的小学生增幅居全国之首。 2019年,对全国30多个重点城市小学生人数统计显示,2008年至2018年,全国小学生人数小幅增长0.07%,但厦门增速排名第一,达到86.6%。 %。
小学生数量的高增长形象地说明,大量青壮年(孩子家长)涌入城市,展现了厦门的城市吸引力,但也给城市带来了压力。 今年秋天,小学入学高峰期。 在中心城区,厦门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建成了三所高科技装配式学校。
这三所学校运用了大量高科技,建造方式就像搭积木一样——钢结构作为主要承重结构。 所有部件在工厂制造完成后,被运输到现场进行“积木式”安装。
除满足小学生招生需求外,今年秋季学期,厦门又有10所新普通高中投入运营,创历史之最。 这也使得普通高中的升学率从去年的58.6%提高到了62.1%。 今年中考考生人数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增加4000多人,提高普通中考录取率更加困难。
市教育局表示,史上数量最多的普通高中投入使用,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厚望,满足了群众就读普通高中的需求。
近年来,厦门不断建设“便宜又大”的公办幼儿园,还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如果无法就读公办幼儿园的孩子选择就读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政府将承担部分托儿费。 “付帐”。 市财政每年对民办普惠性幼儿园投入补贴超过6亿元。
此外,厦门在建设新学校的同时,也在对“破旧小学”进行微更新改造。
今年秋季开学,金上中学的学生们发现学校焕然一新。 校园停车场变成了花园广场,操场旁边搭建了“小舞台”,上面搭起了雨篷; 教室里的黑板已经降下来了。 约10厘米。
这就是“百校更新”工程,具体内容包括:1、对使用五年以上的学校进行改造改造,包括普通教室、卫生间、食堂、体育场馆、功能教室、图书馆等; 2、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和旧校舍外立面的改造、改造; 三是课桌椅、实验器材、体育设施、宿舍床上用品等直接用于学生学习、生活的设施设备的更换和改造。
厦门教育到底有多努力?
教育变得更加公平、更加个性化
从某种角度来看,厦门教育近年来面临的最大压力就体现在这样的矛盾上:一方面,老百姓期望教育更加公平,另一方面也期望教育更加个性化,这日益体现出教育的重要性。 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解决这一矛盾的唯一出路就是改革。 近年来,厦门通过改革创新,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未指定教学和补充科目的校本作业
两年前,国家启动“双减”(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 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是“双减”措施之一,让学生的作业管理更有准备。 社会关注。
事实上,早在2011年,厦门就开始了校本作业试点。 试点学校不再订购教具,采用教师自己撰写的作业,即校本作业。 2021年,厦门将逐步在全市各学段、各年级、各科目实行校本作业。
现在看来,“校本作业”的研究和探索是推动教学“减负提质”的必然要求。 厦门教师通过校本作业,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业情况,选题,层层布置作业,提高教学和作业的有效性,进一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厦门全面深化校外培训综合管理,大幅减少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 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校外培训机构数量比“双减”前减少153个,减少率达86.89%。 同时,全省率先推行无纪律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监管模式,启动无纪律校外培训机构审批和监管。
课后服务提供多种方式帮助家长“照顾孩子”
课后服务日益成为热门话题。 事实上,厦门在这方面已经悄悄做了五年。 2018年秋季,厦门开展课外延伸服务试点。 第二学期,立即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并延长了服务时间。 原本,课后服务只在下午放学后提供。 ,现在学校还提供午休服务。 课后服务内容也很丰富,不仅督促孩子的作业,还提供兴趣小组活动。
本学期,全市中小学共有47.7万名学生接受课后服务,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80%。
从表面上看,校园放学后延时服务解决了家长接送孩子的问题。 本质上是通过这项服务解决学生和家长急、难、急的问题。 最终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延伸到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学生安全等问题,用这种“软服务”支持平安建设。
外岛有名校、名师的“高徒”。
今年秋季,厦门二中集美校区、厦门六中同安校区投入运营,这也意味着我市“名校跨岛”工程“通过山。”
2014年,我市启动“名校跨岛”计划,一批名校在岛外设立“自己的”校区。 由于历史原因,岛内外教育存在差距。 “名校跨岛”就是为了缩短差距。 目前,厦门市第一中学海沧校区、双石中学翔安校区、厦门外国语学校集美校区、科技中学翔安校区、同安市第一中学滨海校区、实验小学翔安校区已投入使用。
明年,集美中学、厦门实验中学新校区也将竣工。 与此同时,厦门婺源实验学校同安校区、厦门五中集美校区建设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同时,厦门市第一中学、双石中学、外国语学校等名校与区教育局合作设立分校,思明区、湖里区、海沧区等成立教育集团。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
不仅名校跨岛搬迁,去年我市还推出名校长、名师跨岛搬迁。 这些得到教育部门认可的名校长、名师,要在岛外带徒弟,开展校际交流,“为岛外教育发展增添新动能”。
成绩单
均衡发展满意度位居重点城市前列
《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厦门教育均衡发展满意度长期位居全国38个重点城市前列。 其中:2019年排名第三,校际差异和择校行为治理得分排名第一。
本次《报告》对我国重点城市公众教育满意度进行了调查。 调查问卷主要涵盖教育质量、教育过程、教育公平、教育收费等热点问题,重点关注教育公平。
基础教育满意度一度位居第一
根据《中国城市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评价》,厦门基础教育满意度常年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38名。 其中,2019年在计划单列市中排名第一。
《评价》根据优化后的基本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38个主要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进行评价研究。 在教育领域,主要考察基础教育。
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今年,教育部公布了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 厦门两项成果获国家一等奖。
国家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选一次,是我国教育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奖项。 厦门的两项一等奖,实现了福建省基础教育史上的突破。
教学成果奖代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最高水平。 它来源于学校教育实践,项目研究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
(文/厦门日报记者佘正图/厦门日报记者林明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