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年招聘工作人员简章(10月21日报名)

91百科网 47 0

一、招聘单位简介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城市安全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北京劳动保护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 是北京市管辖的公益性研究机构。 上级主管单位是市研究院。 该院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我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之一。 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并设有博士后工作站。 研究所目前拥有“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安全生产北京市劳动防护用品检测检验中心”、“北京市职业安全与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环境噪声与振动“市级重点实验室”等国家及北京市专业技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 目前,研究所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香港格林威治大学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和技术交流平台理工大学等

(2)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分析测试研究所(北京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成立于1979年,属二级公益性事业单位,隶属于市科学研究所。 是一家以食品为主的大型公益性综合分析检测科研机构。 开展药品安全、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生物技术、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等重点领域的分析测试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 研究所坚持以分析测试为核心业务,以公益性技术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和科技创新为基础的发展定位。 重点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环境监测、材料分析、生物技术、国产科学仪器应用示范等领域,在重点领域依托高素质的检验检测团队和管理团队,采用先进的分析测试技术和方法,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检测服务。

(3)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土地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位于中关村高新区,1979年10月在北京成立,现为国家一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北京市研究机构,隶属于市研究院。 2008年10月,经北京市临时办事处批准成立北京北科土地恢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水污染控制、土壤与生态修复、固体废物综合治理、环境检测与环境监测、清洁生产与节能、绿色评价等,科研成果涉及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发酵处理、工业废水深度处理及工业节水、固废资源化利用、矿山及农田修复、有机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有机污染地下水修复等技术领域具有显着特色和优势,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特别是在污染土壤处理方面,工业废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等多项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和应用。 该单位致力于为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机构提供科技服务,为中小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4) 北京天文馆

北京天文馆隶属于市研究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它是我国第一个大型天文馆,也是国家级自然科学专题科普馆。 主要演出模拟星空节目,举办天文知识展览,编辑、出版、发行《天文学》。 通过《业余爱好者》等科普刊物、组织公众天文观测等方式普及天文知识。 馆内设有天文馆、宇宙剧场、4D剧场、3D剧场等4个科普剧场,182个展品的天文展厅,以及太阳观测台、公共天文台等科普教育设施,还有天文教室。 位于建国门附近的古观象台也隶属于北京天文馆。 是国内外著名的明清皇家天文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北京天文馆集展示与教学于一体,大力发展公开讲座、天文奥林匹克、夏(冬)令营等各类品牌活动,成为中国大陆独具特色的科普场馆。

(5)北京自然博物馆

北京自然博物馆隶属于市科学研究所,是公益性事业单位。 它是新中国第一座自行兴建的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 主要从事古生物学、动植物学、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采集和科学研究。 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该馆被中宣部、北京市政府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组委会命名为“科学与和平教育基地”。 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6)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

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是市研究院所属的科研和科普公益单位。 成立于1985年,又名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南海子麋鹿园博物馆,简称麋鹿中心。 占地面积800余亩。 主要从事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麋鹿保护研究、麋鹿栖息地湿地生态建设研究、麋鹿栖息地保护种群建设研究、北京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麋鹿栖息地湿地生态建设研究、生态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麋鹿中心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国家3A级景区、国家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科普基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基地、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还有北京中小学生社会班。 首都绿化美化示范单位、先进单位。

(七)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研究院

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研究院是市研究院于2021年组建的前沿技术研究机构,位于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园内。 研究院面向北京高精尖产业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新形势,在新材料和先进制造领域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应用示范和工程研究,重点围绕纳米材料与器件、三三维打印技术与生物医用材料研究力争在关键新材料与器件领域实现突破,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和高精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行业。

(八)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

信息与人工智能技术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致力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医疗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电子与信号、智慧健康与康复、芯片设计等及系统应用、自主智能机器人、再生医学等相关应用研究工作是重点研发方向。 研究院将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探索机器人、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前沿问题,推动相关技术的产业化应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领先的人才聚集平台和技术研发转化平台。 研究所还负责《微纳电子与智能制造》、《电子测试》等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

(九)生物技术与健康研究所

生物技术与健康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是市研究院设立的前沿技术研究机构。 位于海淀区永丰产业基地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现代制造技术产业园。 作为市科研院落实北京市科研机构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的试验田,对标新型研发机构运行管理模式,聚焦科技创新中的关键问题和技术需求首都生命健康领域产业发展。 开展生物学及生命健康领域前沿交叉学科的应用研究以及营养健康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水平研究中心建设。 ——高精尖产业高质量发展。

(十)智能装备研究所(原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院)

智能装备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5月24日,由北京机械研究院北京机械工业局信息办公室(成立于1973年2月25日)改制而来。 1981年1月1日更名为北京。市机械工业局技术开发研究所是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2015年被市公共事务办公室批准为一级公益性厅级事业单位。 主要服务于北京市机电产业,为北京市机电产业发展和战略决策提供辅助支撑。 2021年4月事业单位改制,划转市研究院。

研究院始终以市科研院“十四五”期间创新发展规划为指导,立足服务北京智能制造及装备领域,依托“科技创新”三大公共服务平台期刊、科技信息和科技创新”为北京提供服务。 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为智能制造技术提供前瞻性软学科研究、宣传推广,同时针对特种装备和特殊需求,开展智能装备技术研发和成果应用,逐步发展成为北京市智能制造和新技术科学决策智库基地。 装备研究基地。

(十一)城市系统工程研究院

城市系统工程研究所是市研究院内设机构之一。 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专门针对城市系统的专业研究机构之一。 主要职责:开展城市运行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手段研究; 开展特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研究,提供决策支持; 开展城市管理运营新技术推广应用。 研究所目前拥有两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研究院依托完善的条件平台,深入探索城市运行规律,围绕城市生命线运行、城市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基层治理、能源系统等开展研究与应用,为城市运行提供科学依据、科学依据。为首都城市运行管理提供科技支撑。 近年来承担了多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等多项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完成了奥运会、国庆活动等重大活动期间的科技支撑任务。 。

(十二)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所

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所的前身是北京科学研究中心。 它成立于1984年,隶属于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京科学院)。 是一家专门从事软科学研究的市属研究所。 一个公益机构。 2021年更名为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所,成为北京科学院内设机构。 主要职责是开展科技战略与政策、科技统计与监测、科技管理与评价、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的研究和决策支持。 研究院以高质量输出为导向,旨在建设首都高水平新型高端智库和国内知名科技战略咨询机构。 坚持“聚焦、独立、协作、秩序”的治理理念,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建设、中关村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科技管理创新、文化与科学融合等政府和人民关心的热点领域纷纷涌现持续精耕细作,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

(十三)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

数字经济创新研究院是市研究院内设机构之一。 围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数字治理、数字社会生态、数字经济评价四大领域,重点开展数字技术研发、数字技术应用、数据标准化、数据流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开展多方向研究、提供政策咨询和综合管理服务,在数字经济领域进行精深布局、精耕细作。

(十四)科技智库中心(《科技智库》编辑部)

科技智库中心成立于2021年9月,是市研究院成立的服务首都创新的内部智库。 具有智库管理和研究的双重功能。 科技智库中心的成立顺应了智库发展的新趋势,聚集了全院智库的研究力量。 是彰显北大影响力的智库名片。 中心下设办公室、理论研究部、北科基地工作部、北科智库工作部、北科内参编辑部、期刊编辑部6个部门,形成“151”业务架构。 第一个“1”,是指理论研究部协调落实中心的研究工作,支持五大业务板块的工作; 第二个“1”是综合办公室,综合保障各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 围绕提升研究院智库服务和决策能力的总体目标,以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依托北科基地、北科智库、“科技智库”等资源平台,中心充分发挥科技智库特色,研判国内外科技大势,提供原始创新研究咨询,探索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化方案,建设科学决策智库和智库。

(十五)国际和地区合作中心

国际与区域合作中心是北京科学技术研究院的职能机构。 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国家外交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北京科学院创新发展目标构建科技合作网络,搭建科技合作平台,为北京科学院提供优质科技服务。技术服务。 组织科技会议展览、科技交流、项目对接、专业技术培训,优化外事管理服务,深化国际和区域科技合作,培育一流创新生态环境,构建新格局国际和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发展。

(十六)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推进办公室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016年招聘工作人员简章(10月21日报名) 科技 生物技术 第1张

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是市科研院承担市委、市政府的重点任务之一。 也是市科研院“十四五”创新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之一。 2021年,为建设“国际一流、中国特色、大国风范”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市科研院成立了由院领导、相关负责人组成的团队。研究所各部门及内设机构、北京自然博物馆及其他相关人员。 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专项小组主要负责推进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包括工程、展览、收藏、信息化、技术应用等。 北京市新自然博物馆建设推进专班办公室是市研究院的临时机构。 是研究院推进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特班的日常办公场所。 负责北京自然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综合管理和统筹规划。 协调、计划和调度等

2、招聘对象

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及社会人员。

3、招聘职位

招聘岗位详情及具体要求详见附件1《北京科技学院2022年公开招聘人员名单》。

四、招聘基本条件

(一)遵守宪法和法律,品行良好;

(二)具有国家承认的相应学历和学位;

(三)身体健康,能够正常工作;

(4)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沟通协作能力;

(5)具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各单位招聘条件详见附件1。

五、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

应聘者应填写附件2《北京科学技术学院公开招聘报名表》,并将电子版发送至报名时相关单位联系人邮箱。 单位将对申请人的资格进行审查。 报名材料名称改为“应聘职位名称+姓名+研究生院/工作单位+专业+学历+学位”格式。 您应聘的职位名称请使用附件1备注中的职位名称。 不接受其他形式的注册。

报名时间为即日起至2022年5月20日18:00,超时报名视为无效。

(二)资格审查

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对应聘者网上应聘材料进行资格初审。 资格初审合格者,可参加笔试; 不符合岗位要求的,不得参加笔试,恕不另行通知。 资格审查需提供报名材料原件及复印件(包括但不限于本人有效身份证、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书等。尚未取得学历、学位证书者须出具学生证卡),具体时间、地点、方式各用人单位另行通知。 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全过程。

(三)考试

根据招聘岗位特点和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笔试、综合能力笔试和面试。 笔试、面试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笔试成绩采用百分制,及格分数为60分。 笔试成绩低于60分的,不予录取。 面试和综合能力笔试考生按照专业笔试成绩从高到低顺序确定(详见附件1)。 考生的综合成绩一般为专业笔试成绩、综合能力笔试成绩和面试成绩按比例(3:3:4)相加。

(四)体检及检查

根据招聘岗位拟招聘人数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根据笔试、面试综合成绩确定应聘人员名次,并按顺序组织体检、考察。 体检标准以公务员体检为准。

(五)公告

根据考试、体检、考察结果,确定拟聘人员,拟聘人员名单在北京科学技术学院或有关用人单位网站公示。 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个人放弃检查、体检或未通过检查、体检的,按照综合结果顺序递补。

(六)办理聘用手续

对拟聘用人员对本公告无异议且不影响其聘用的,按照相关程序签订聘用协议。 员工正式到岗后,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聘用手续。

六、相关福利

符合条件的人员一经录用,将纳入编制管理,并享受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相关待遇。

七、注意事项

(一)高校应届毕业生仅限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无定向性(不包括定向培养、委托培养),与任何单位不存在劳动(招聘、就业)关系最高学历期间未缴纳社会保险的; 按时毕业并取得相应学历和学位,能正常参加就业派遣的2022届毕业生,以及两年内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

注:离校两年内待业毕业生是指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培养方式为非定向(不包括定向培养和委托培养)、离校时未确定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在国家规定的择业期限内,未缴纳社会费用。 户口、档案、组织关系留在原毕业学校,或留在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保险2020 年各级,2021 届。

(二)外地毕业生必须符合北京市引进外地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未办理落户审批手续的,将被取消就业资格。 非北京毕业生年龄要求:博士考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87年1月1日后出生),硕士生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92年1月1日后出生)。 北京出生的学生是指入学前拥有北京常住户口的学生,不包括来京就读高等学校、户口迁入学校集体户的学生。

标签: 科技 生物技术

发表评论 (已有39079条评论)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