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代价是永远的警惕。
——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的作者
01
悲剧事件盘点
邯郸一名初中生被害事件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 之所以没有立即追上热门话题,是因为肇事者的残忍程度实在让我震惊。 我至今想不通,如果没有深仇大恨,他为何要如此残忍地杀害自己的同学。 ?
有三个细节让人深思。
细节一:整个杀戮过程没有任何犹豫和停顿。
三个少年穿着制服,没有一个人表现出任何难以忍受、犹豫不决或试图劝说他们停止犯罪的迹象。
根据我对少年法庭法官的调查经验,犯有严重罪行的青少年最有可能因为冲动或情绪失控而参与激情犯罪,这是一种不受控制的状态。 但这些青少年很特别。 他们配合默契,统一。 整个作案过程没有任何犹豫和停止,三人没有一个因为忍无可忍而停下来!
可以说,这些孩子根本就没有“良心”刹车。 一旦他们开始作案,就会一路加速。 这样的人将来进入社会会是什么样的定时炸弹呢?
细节2:事发前,他们两次挖掘废弃温室,以掩埋尸体。
根据警方的回应,初步认定这是一起有预谋的犯罪行为。 为了掩埋尸体,犯罪嫌疑人两次挖掘废弃温室。
从法律上讲,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罪的犯罪主观恶性程度完全不同,因此处罚的力度也不同。 在英美法律体系中,故意杀人是有不同程度的,特别是当涉及蓄谋已久且极其残忍的一级谋杀时。 即使是青少年也可能会采取非常严厉的措施来防止他们再次危害社会。
细节3:事发后,面对受害人家属的询问,他们反应平静,能够正常上学。
据报道,受害人失踪后,其父母找到其中一人进行确认,但他完全没有惊慌,也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而且三个孩子还若无其事地继续上学!
这是怎样的心理素质啊! 他是一个怎样的冷血杀手啊!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锦教授就这起中学生杀人毁容的滔天案件提问:
为什么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任何犹豫或停顿?
为什么涉事的三人中没有一人出现并制止?
三个家庭六个成年人,十多年如何养育出一个毫无人性的儿子?
养育了这样一个不人道、肆意妄为、恶贯满盈、偷钱杀人的年轻人,主人(饲养者)应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呢?
李梅锦教授给出的建议是,对此类家长按照同罪刑罚从重处罚:
父母依法被判处同等刑期,期间必须从每份收入中扣除相应比例的收入,作为受害人家属和受害人父母年老的补偿。 解决这种“生无教”的唯一办法,就是让恶人的父母感受到痛苦。 父母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这才是回归本源之道。
作为一名前法官,我非常同意李玫瑾教授的建议。 我们必须正视青少年犯罪的低龄化和残酷性,修改法律,对严重犯罪的青少年给予适当的惩罚。 同时,要严厉打击那些忽视管教、甚至让孩子陷入犯罪深渊的人。 应给予受害者家长适当的惩罚,还给受害者个人及其家属一个公道。
李玫瑾教授的反省也让我很想问:
未成年人的人性之恶到底有多深?
面对这样的未成年恶人,该如何应对?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深入探究青少年复杂的人性。
02
未成年人的人性之恶到底有多深?
对于青少年,很多家长总是抱有理想化的投射,否认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人性的复杂性。 尤其是在反社会人格的情况下,如果父母缺乏相关知识和培训,父母就很难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问题并给予及时、适当的管教。
所谓反社会人格,是一种以经常违反社会行为规范、蔑视甚至侵犯他人权利为特征的人格障碍。 反社会人格患者缺乏责任感,道德感冷漠,不感到羞耻或后悔。 他们越年轻,就越有可能表现出更极端的行为,并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私欲。 反社会人格障碍被认为是最难治疗的心理障碍之一; 这些人通常不相信自己有任何问题,也不寻求治疗。
因此,具有反社会人格的人不会被情绪所束缚。 即使自己的朋友或亲人受到伤害,只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他们也会保持无所谓的态度。
那么,反社会人格与家庭教育的关系有多密切呢?
尽管研究表明,反社会人格患者有一定的生物学原因,如家族遗传或大脑发育缺陷,但也与患者的成长环境和教养有很强的相关性。
有学者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遭受的虐待、不幸和挫折(如父母离婚、父爱或母爱的剥夺等)会阻碍他们发展同理心,成为反社会人格的影响因素之一。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认为父母不够关心和母亲过度保护的人表现出更高水平的反社会特征。
虽然相关并不意味着因果关系,但从这些初中生家长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们并没有出去道歉,也没有向受害者家属表达任何道歉或悔恨。
所以,面对这种反社会性格的孩子和父母,我们真的很难再以他们毕竟是孩子为借口来欺骗自己。 如果这种恶性案件得不到应有的惩罚,那么受害者的心就很难挽回。 舒缓。 其他家长也会感到不安。
近日,美国公布首例儿童谋杀案,其父母被判刑。
2021年,15岁的伊森在高中枪杀了老师和同学,造成4人死亡、7人受伤。
除了伊森本人被判处无期徒刑外,检方认为父母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导致孩子失控杀人。
本案还有一个细节:伊森杀人所用的枪是他父亲送给他的圣诞礼物。
父母的疏忽和傲慢,随意将危险枪支交给容易失控的孩子,是造成悲剧的重要因素。
所以最终,这对夫妇被法庭判犯有过失杀人罪,面临15年监禁。
虽然法律体系不同,但我们不能直接照搬。 但伊森的案件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我们必须惩罚那些明显失职甚至纵容孩子犯罪的父母。 这也提醒家长们对未成年人的抚养和管教的责任,避免更多的孩子误入歧途,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
03
如何应对青少年反社会人格风险?
相信大多数家长朋友都会想问,我们怎样才能识别出这样的危险人物呢? 如何防止您的孩子受到这种反社会人格的伤害?
在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当良心沉睡时》一本很好的心理学书籍,专门研究反社会人格的成因以及如何识别和应对。
作者指出,非暴力反社会者是一群我们容易忽视的危险人物。 我们认为,具有所谓反社会人格的人,会有犯罪分子的凶恶外表,是可以被识别和防范的。 然而,这群反社会者并不具备这些特征,但他们却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伤害我们有良心的人。
当然,我们也不必过于恐慌。 毕竟反社会人格的比例只有4%左右。 也就是说,100人中有4人是反社会人格。 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有效识别它们,不要轻信。
但好消息是,100 人中有 96 人受到良心的约束。 他们值得信任,因为他们是正派且负责任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做事就像你我一样。 所以总的来说,我们还是要对人性有信心。
但对于这些反社会人士,我们必须记住一个原则:不能过度同情,尤其要警惕他们装可怜!
“当我们对那些值得同情、遭受不幸的人给予同情和怜悯时,同情和怜悯就能体现善的力量。但如果我们的这些情感总是被那些不值得同情、经常从事反社会行为的人所利用,如果有人抓住某物,则一定有问题,这是一个潜在有用的危险信号,但我们经常忽略它。
在决定谁值得信任时,请记住,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做坏事,或者行为极其恶劣,却总是在你面前装可怜来博取同情,这是在向你发出警告,他是一个极其邪恶的人。 。 也许他就是一个没有良知的人。 虽然行为符合这两个特征的人不一定是杀人犯,但你不应该与他们交朋友,与他们做生意,让他们照顾你的孩子,或者与他们结婚。 ”
这一原则也适用于具有反社会人格的青少年。 如果孩子表现出反社会人格特征,家长就必须谨慎管教,尤其是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疏于管教,家长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于其他孩子来说,学会远离这样的人,及时寻求家长和老师的帮助,有效捍卫自己的界限是极其重要的。
正如著名作家莫言所说:
“不是每个人都值得你的善良,世界上的恶人都是习惯所生,我们在保持善良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在互相尊重的同时,基本上找到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
放纵邪恶就是残酷对待善良。
学会做一个有策略的好人,正视人性之恶,学会游戏思维和底线思维,坚决反击违背自己原则和底线的行为,用力量和勇气活下去!
写一篇文章并不容易。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赞”和“关注”,谢谢!
相关文章
欢迎选择心理能量营,共同成长一生!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