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语能从高考中退出就太好了。”
……
老师们、家长们,你们是否经常听到身边人这样的抱怨呢?
连你自己都这么说?
但抱怨就是抱怨。 你有没有想过也许有一天这会成为现实?
“我认为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有点仓促,甚至有些鲁莽。” 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
什么? 什么? 英语真的要退出我们的考试体系吗?
别担心,原来这只是今年两会期间一位人大代表的提案。
据未来网3月4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宇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裕提议取消高考英语科目,改变必修科目。英语课程为中小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但显然,俞敏洪对此并不认同,甚至直接表示这个建议“比较鲁莽”。 看来两个人正在悄悄“打斗”!
李光宇为何建议高考取消英语课程,成为选修课? 俞敏洪为何反对?
小编还是想在文章开头给大家分享一组网上的数据。 嗯,看来大家都支持李议员……
你支持取消高考英语吗?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英语作为必修课,对很多人来说是一场“噩梦”。 一个人一生要经历多少次考试,基本上就意味着他要经历多少次英语考试。 据中国青年报微信报道,在一项网络民意调查中,82%的网友表示支持取消高考英语科目。
网易的“英文”投票也不容乐观,有63.6%的人反对。
英语,你为什么得罪了大家?
这位人大代表建议高考取消英语科目,修改选修课
据未来网3月4日报道,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育华教育集团董事局主席李光裕提议取消高考英语科目,改变必修科目。英语课程为中小学生的一门选修课。
李光宇说,在走访中,他发现中部省会城市的中小学生每天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很多:把英语课、早读、自习、作业、作业等时间加起来。课外辅导方面,小学生大约花1小时学习英语,初中生1.5小时,高中生2小时。
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每个学生必须花费至少5292.5小时学习英语。 如果按照每天8小时的学习时间来计算,孩子最好的10年里近五分之一(18.13%)都花在了英语上。
大量学生反映,除了课堂上学习英语、课后复习、做作业外,不少家长还为孩子报名了英语补习班。 课外辅导占用了学生有限的课外活动、休闲娱乐时间,不仅让学生感到负担沉重,而且影响了他们的睡眠和休息。
上海市儿童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只有17.2%的小学生和19.1%的初中生达到标准睡眠时间; 深圳的一项调查显示,深圳超过42%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
李光宇认为,尽管投入了大量时间,但中国青少年学习英语的效果并不理想。 “经过10多年的英语学习,仍有大量学生无法熟练地用英语进行交流,也无法阅读英语书籍和文献。”
而且,对于大多数不把英语作为专业技能的人来说,英语只是高考的一块垫脚石。 离开校园后他们很快就忘记了。 他们曾经花在学习英语上的时间、金钱和精力变成了资源浪费。
李光宇表示,高考导向的英语学习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国际形势下出国留学的需要,但更重要的是高考指挥棒下的无奈选择。
政协委员俞敏洪: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仓促鲁莽
李光裕话音刚落,第二天,身兼教育集团董事长的俞敏洪就公开表示反对。
中国青年网3月5日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我认为取消英语考试的建议有点仓促,甚至鲁莽。”
俞敏洪表示,即使在美国、欧洲等国家,孩子们也有第二外语(课程)考试。 “这表明世界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世界,因此学习英语对孩子来说仍然是一件好事。”
在他看来,学习英语不再纯粹由国家决定。 这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必然需要。
俞敏洪虽然不同意取消英语考试,但他提出降低高考英语的比例,或者说降低高考英语的难度。 “如果有的家庭希望孩子将来出国留学,自然会增加孩子的英语学习量。但英语对于普通人,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孩子来说,学习英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俞敏洪举例说,北京学生英语水平较高,而山西、四川山区学生英语水平较低。 但高考时使用的英语试题是一样的。 “这将导致对儿童的不公平竞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主张降低英语难度,但不主张废除它。”
为什么这么多人“期待”英语的弱化?
事实上,“英语撤回”的消息此前已在网络上流传多个版本。 目前高考必修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英语似乎成了最“争议”的科目。
钟教军无意间发现了2014年的一项期待已久的民意调查,他发现我国某大型门户网站专门为2014年高考做了一个关于外语的页面,发起了一项投票:“你支持外语退出高考?” 实际上有197人悄悄投票赞成; 只有99人“正义地”投了反对票。
为什么会这样呢?
虐待狂:英语已经折磨了我千百遍,但我对待他就像我的初恋一样严厉
“回想过去的学习生涯,英语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真是令人难忘!尤其是在高考这样重要的人生节点,英语考试简直就是一块绊脚石!” 有网友留言这样说道。
“高考数学145分,英语15分,距离考下一本书还有20分。” 网友@我是村一拍草留言; “中文可以帮助我进入复旦,但英语可以阻止我进入大学。” @帅啊莫帅服务员欧巴这么说的。
别以为他们两个是最惨的——“高考第一年,英语68,复读一年,只学英语,高考第二年,英语69。” @李婷肖爱学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非常“悲伤的故事”。
确实,英语对于很多中国学生高考来说似乎是一个致命弱点。
也有人建议“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文化的考察力度,而不是过分重视英语”。 有人说。
白校:我苦学英语十几年了,但离开校园就没有用了。
“我觉得学英语真的没什么用,我不出国,除了准备高考,没什么用。” 一名学生在学校论坛上留言。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从离开大学校园后,他们的英语就变得毫无用处。 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花那么大的精力去学习呢?
“现在的英语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高考、大学英语四六级、考研、职称考试等各种考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教育和引导。人们使用英语作为语言工具。 因此,即使人们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大多数人仍然无法熟练地使用英语进行听、说、读、写,很难与‘外国人’毫无障碍地交流。”
理性主义者: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一直存在,而英语又拉大了这种差距。
“城乡之间的英语水平差异比任何其他学科都要大。城乡之间的教育资源差距一直存在,但英语作为学科的特殊性又拉大了这种差距。”学习语言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可逆转地衰退的,所以接触英语越早,基础越好,很多农村孩子十几岁就开始学习英语,但城市孩子一般七八岁就开始学习英语。甚至更早。”有人分析说英语对于城乡孩子来说都很重要。 不公平。
高考取消英语不一定能减轻负担
“高考取消英语是短视的行为,也是‘有限理性’。” 有人说。
确实,社会上确实有推出英语高考的呼声,但即便如此,英语为何还需要“原地踏步”呢? 为什么我们还需要英语测试?
即使取消英语,也不会真正减少竞争、减轻负担。
“‘取消高考英语’的初衷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休息睡眠。然而,这样的想法只是看起来美好,但落实起来却很难。”评论员杨朝庆写道,“高考作为社会流动的垂直渠道,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和梦想,即使高考取消了英语、小学和初中。中学生仍会在其他科目和其他考试中展开激烈的“分数争夺”,期望通过“高考取消英语”来减轻负担,这必然会适得其反。
我实在不想看到中国的中小学生因为不恰当的“减法”而闭着眼睛看世界
“自愿放弃英语学习,就等于关闭了一扇与世界沟通的窗户。” 有人说。
也许有人会说,以后大部分人可能都不会用英语了。 但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开放,接触外界的机会也越来越多。 即使是普通人也应该有一双看世界的眼睛。 语言是通向世界的垫脚石,而英语无疑是最有力的垫脚石。
义务教育阶段外语学习是必修课。 取消英语对贫困家庭的孩子影响最大。
那么,为什么中小学生一定要学习英语甚至参加英语考试呢?
“有人可能会说,‘中小学教的英语有限,学不到多少东西’。” 但小学和中学是语言学习最容易、最关键的时期,一旦错过了,事倍功半;如果你学的也是英语的基础。 “基础不打牢,以后会吃更多苦。”有人回答道。
“如果真的废除英语,可想而知,学校教授的英语越少,学生和家长就越需要到校外寻求‘补充’,愿意付出的代价就越高。这不是一个好办法。”对于中国社会和未来来说更是灾难(越有钱的人越有可能在校外吃补品,贫困家庭的孩子可能买不起)。
国家高考改革方案中,英语考试有哪些趋势?
说了这么多,目前我国英语高考的趋势是什么? 目前高考英语是如何进行的?
看看《实施意见》怎么说——一年两考是方向
2014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此次《意见》对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进行了纲领性概述。 对考试科目、招生机制、改革试点等作出了规定:
考试科目的变化——
“考生的总成绩由高考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三科组成。
高考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保持不变,成绩保持不变。 文科和理科科目不区分,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总分的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院校的要求,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独立选择。大学和自己的优势。 ”
招生录取机制——
“探索以统一高考、高中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的多元化招生机制。
高等学校应当根据本校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研究提出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方法的报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 ”
改革试点——
2014年,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将从2014年秋季新生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试点可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借鉴。
从《实施意见》中不难看出,未来英语的改革方向是一年考两次,且仍为必修科目。
专家分析,每年两次英语考试突破了“一考决定人生”,同时有助于扭转以往应试的传统思维,回归语言学习的应用性。 另外,可以分散学生的学习压力,引导学生平时集中精力积累,而不是考前集中进攻。
率先开展试点的上海、浙江如何应对英语考试?
今年是新高考方案实施的第一年。 作为高考改革试点的先行者,上海和浙江两省的外语学科首次迎来一年两次考试的实施。
两省的英语考试均安排在每年一月和六月。 它们都是必修科目,满分 150 分。
但与浙江相比,今年上海英语考试取得了更大的突破——外语科目考试首次采用题库命题方式,首次增设听说考试,并为了支持听力、口语考试,率先建设标准化考场。
上海英语考试题库由本市及其他省市高校选拔的英语教师作为收题和审核老师组成。 收题教师从原始外语材料中选择合适的材料,根据收题细则制定试题; 审题教师从政治性、科学性、公平性、规范性等方面对收集的试题进行审阅; 然后学科专家、计量专家会同统计专家制定试题的测试计划,考试部门组织测试。 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会生成试题的各种属性指标。 经专家确认后,试题将完成并存入数据库。
上海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介绍,使用题库命题可以有效提高考试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这也是国际标准化考试的通行做法。
雅思、托福等标准化考试以题库为基础,试卷不向公众公开。 今年高考外语科目开始采用题库命题方式,也沿袭了这一做法; 同时,根据命题管理规定,凡已录入题库的试题,无论是否使用,均不得对外公开。
此外,为支持高考英语听说考试,上海各区自2015年起陆续开展英语听说考试标准化考场建设,共有81个考点和考场。建成考场225个。
每个标准化考场均由学生电脑、教师电脑、监控摄像头、无线信号干扰器、拾音器等组成,系统会在考前进行录音测试。 类似的题型还有阅读句子、阅读短文等,每次录音之前,都有一定的准备时间。 为了解决同一考场内多名考生同时参加口语考试的相互干扰问题,考台上设有可升降的隔板,考试用的耳机和麦克风也经过精心挑选。
2017年,这些省份开始试点高质量招聘改革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2014年启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2017年全面推开。到2020年,基本形成现代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中国特色,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应试招生模式。”
继浙江、上海试点之后,今年已经到了《意见》的全面落实之年。 根据教育部部署,北京、天津、山东、海南四省市将开展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探索一些新办法。
那么,这四个省份的英语考试将如何考呢?
北京:英语听力和统考分开。 今年秋天,高中生预计每年参加两次考试。
今年起,北京高考英语听力成绩为30分,与统考笔试分开。 每年可参加两次上机考试,最高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
今年2月有报道称,全市各区和部分学校正在建设标准化英语听力考试中心。 有业内人士预计,标准化考试中心可能要到今年下半年才能正式投入使用,这意味着今年秋季即将进入高三的新生有望成为首批尝鲜者。 “每年两次外语听力考试”受益匪浅。
天津:考试分为笔试和听力两部分,得分较高者计入总成绩。
天津高考改革方案从2017年高考开始。 在现有两项英语听力考试的基础上,将实施两项高考英语笔试和听力考试。 两次考试的较高分数将计入总成绩。
山东:2017年秋季起,为新生提供两次外语科目考试机会。
根据《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自2017年秋季起,新生高中生,夏季高考成绩按照统一高考成绩确定。语文、数学、外语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成绩构成,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国家统一考试科目的满分。每科150分,无论文理科,外语科均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海南:为2017级新生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统一高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科,不分文理科。 每科原始分数为150分,考生成绩以换算后的标准分数呈现。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普通高中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参加两次外语考试,最好成绩计入大学录取总成绩。
虽然四地英语高考改革进展有快有慢,但一年两次考试都在大方向上,总分依然是150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