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育
李喜贵
12月28日下午,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三期“名师讲堂”第37期精彩开课。 北京市第一实验学校李希贵校长为全体学生做了题为“什么是教育”的专题讲座。 本次讲座在河南大学附属学校报告厅现场直播,河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学生以网络直播的方式聆听了报告。
01
讲座专家
李喜贵
北京市第一实验学校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首届全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得者,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 历任山东省高密市第四中学校长、高密市第一中学校长、高密市教育委员会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基础教育质量处处长教育部监测中心、北京十一中校长; 兼任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淀教育战略人才培养基地主持人等。先后参加教育部《素质教育理念学习大纲》编写组、教育部教育理念更新报告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起草研究组。 出版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个体的教育》、《学校如何运作》等教育著作,在教育界有广泛影响。
02
讲座回顾
讲座一开始,李希贵校长展示了一封学生的来信以及随信赠送的放大镜。 学生们在信中表达了对校长的感谢,并形容李校长是一个细心的人,总是拿着放大镜去发现和培养每个学生的长处,对每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期待。 这封真诚的信,让在场的所有教育工作者深深体会到李校长博大精深的教育理念,为他的教育智慧所感动。
讲座中,李希贵校长用平实客观的语言、生动的教育案例,结合自己的教育历程,深入剖析了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
教育是放大镜
“表扬不是基于功绩,而是功绩是通过表扬而获得的。” 这不仅意味着我们要寻找学生的优点并表扬他们,而且强调了表扬对于激发学生优点的重要性。 随时表扬学生,定期批评学生,寻找学生85%的优点和15%的缺点,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点。
另外,“制度应该是引擎”,学校的制度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动力。 李校长从利己、自害、利人、损人四个维度对激励制度、限制制度、禁止制度、补偿制度进行了深入剖析。 激励制度旨在使自己和他人受益,例如提高教学质量; 限制性制度可能对学生有利,但也可能对其他人产生影响,例如禁止在中小学校园骑自行车; 禁止性制度旨在防止双方受到伤害。 损害学生的行为,例如校园内禁止吸烟,而补偿制度则损害学生而使他人受益,例如教师假期加班。 为了使学校系统在促进教育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需要在这四个系统之间保持平衡。
此外,学校在推行这一制度时,不能简单地强调奉献精神,而应真正关注教师的实际利益。 对于如何落实这些制度,李希贵校长推荐了两本值得一读的书:《零成本奖励员工的1001个好方法》和《让老师期待周一——校长激励教师的艺术》。
教育是一台显微镜
“只要用心,就能在每一张独特的脸上感受到孩子们的无限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实践中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勇于让学生尝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发现和发展自己的特长。 李希贵校长提出,学生在体力和智力方面存在差异。 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可选的课程。 这些课程应该涵盖人类文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和更新。 除了传统的学术课程外,学校还应该开设体育、艺术、科技等各类课程,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 李校长引用了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类型的智能,如语言、数理逻辑、音乐、空间、运动等。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智能类型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和多样化的选择,以确保他们获得的素质具有同等价值。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不同的课程、俱乐部、导师等。 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
教育是一架望远镜
“学习能力来自于学习本身”。 有些一级学历低的人,却能在各个岗位上努力学习,成就辉煌的人生。 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研究如何更好地实现从“教第一”到“学第一”的转变。 李希贵校长引用“如何教人不要成为棒球迷”的案例来启发我们反思,不能仅仅依靠强迫学习和考试,而应该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和价值。
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也需要教育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在这个数字时代更好地管理自己在现实和虚拟世界中的生活,最终帮助学生成功跨越互联网的每一步,成为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造价值的人才。
本次讲座内容新颖丰富,现场气氛热烈。 李希贵校长在讲座中广泛引用了资料并表达清楚。 他不仅分享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还为现场和线上的学生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启发。 相信参加讲座的同学们一定会根据本次学习经历,不断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为河南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协调员| 张国强、朱荣宇
评论 | 杨小米
评论列表